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寅  潘晶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77-179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安徽省有着深厚的农业基础,是全国较早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利用安徽自身的资源优势,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安徽农村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该文阐述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旅游企业因其关联性强、合作基础良好、集群集聚效应强、合作动力足,具有开展融资合作的可行性。要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构建旅游企业融资合作联盟、创新旅游企业合作融资模式、建立融资合作的协调和监管机制,促进旅游融资合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旅游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信息在旅游业中所处的地位日显重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信息化也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对安徽省旅游信息化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通过旅游信息化提高旅游业竞争力,从而加快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模式,是推进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需创新发展模式。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更好地丰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基于对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概况的调研,分析乡村旅游扶贫3种模式(特色产业旅游+精准扶贫、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的特点;指出乡村旅游中存在基础建设落后、旅游品牌同质化严重、贫困家庭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整合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旅游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巍 《甘肃农业》2007,(3):28-29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外汇收入虽然增加幅度比较大,但旅游消费结构并没有明显改善,作者通过分析我国在入境旅游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对策应是继续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产品的多元化程度;加强旅游商品开发,提高旅游商品质量;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覃小华  王芳  陈伟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5):109-110,116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是旅游消费者对旅游形象的重要判断依据。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成为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对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挑战。针对目前广西旅游公共服务发展中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旅游安全卫生保障服务、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便民惠民服务、旅游行政服务等层面提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对策,以期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促进旅游业升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何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16-7219
在分析陕西秦岭区域旅游合作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规划高度、构建"无障碍旅游区"、拓展旅游空间、实现资源共享、深化旅游认知、突出生态特色等对策,以期对秦岭区域旅游业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产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手段。文章根据2004-2011年无为县三次产业的统计数据,分析无为县产业结构现状,并将其与全国百强县安徽省肥西县、浙江省临安市的产业结构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优化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本次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分析了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结构优化原则,随后就本科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性的探讨,并围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更具深入性的分析,旨在通过本文研究内容的展开,进一步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水平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信息部门的人才结构特点和优势是综合性、多学科性、软硬兼具性.发挥这一优势,积极争取承担有关农村发展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项目,不仅促进了本所科研体制改革,还在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手段等方面增强了本所实力.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对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等发挥着积极作用。淮安市地处苏北,农业人口众多,但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通过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产品质、量不断升级,产业融合与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乡村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性整合、乡村旅游地域特色不凸显、缺乏系统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发展与完善淮安市乡村旅游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城乡融合体系,挖掘淮安地域特色,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品牌,建立乡村旅游发展的动态评估机制等举措是优化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全域旅游背景下山东省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方法】以 4 类 539 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结果】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平均最近邻指数为 0.8129,显示省域显著聚集,不均衡指数为 0.169,说明市域分布不均衡;核密度分析结果表明 , 示范点在济南、泰安、威海、潍坊、滨州呈现多中心组团分布格局,不同类型示范点聚集中心与分布形态各异;乡村旅游示范点分布全局自相关指数为 -0.4243,空间关联格局不明显,冷热点差异不显著;鲁中地区示范点分布区位熵值为 1.14,显示集中连片分布,鲁西北区位熵值为 0.77,说明发展程度相对滞后。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显示,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具有中心城市圈层递减效应、交通便捷性带动效应、高级别景区辐射效应、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化效应和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效应。【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省域全域布局,协同发展,实现区域资源有效整合、共建共享;市域突出地域资源优势,注重竞合发展,不同片区功能互补、梯级推进;村域优化乡村“物质 - 文化 - 社会”三维空间系统,完善基础节点功能布局。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分的两个概念。它们是农业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产业和消费业态。安徽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具备优越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市场潜力、政策支持、经济环境和配套设施,业已形成五类主要的经营模式。经营业绩可观,发展前景看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创意设计、基础设施、服务体验等方面的弊端,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分类引导、强化管理和科技支撑等措施予以完善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5.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休闲服务产业。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加快海南农业现代化步伐,需要加快发展热带休闲农业。本文从海南发展热带休闲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入手,分析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提出加快发展海南热带休闲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凭借农业文明的吸引力,在为农村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增长。在中国,乡村旅游一方面迎合了旅游市场的变动与整合,另一方面符合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乡村旅游在中国面临着空前的发展契机。然而,绝大多数乡村旅游地对乡村旅游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缺乏客观认识,导致盲目开发,破坏农村特有生态系统和景观文化的同时,使乡村旅游走上错误的发展道路。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替代性旅游本质入手,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区位、规模等6个方面的发展对策与要求。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农垦企业人才工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人才工作的对策,以期促进农垦企业对人才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情商对于乡村旅游服务人才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情商教育却又往往被忽视。从学校教育角度分析了情商教育缺失的原因,并从教学环境、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中越北部湾划界后,以北部湾渔业为生的雷州半岛地区63万渔业人口面临着转产转业问题,发展渔村旅游是解决这一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渔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雷州半岛渔村旅游优势明显,但目前发展滞后。通过实地调查,对渔村旅游产品优化的必要性和优化目标作全面分析,提出一系列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关于广西乡村旅游人才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乡村旅游已成为广西旅游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及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从6个方面深入分析广西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科学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借调、资源共享,校村联袂、互利共赢,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优化体制、吸纳人才,宣传教育,提高重视等一系列发展战略,以确保广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