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梅弗兰克氏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根瘤切片法从浙江省多个产地的荸荠种、东魁种和深红种杨梅根瘤中分离得到5个杨梅弗兰克氏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培养、生理类型和营养源利用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在QMOD和BAP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生理类型试验参试的五株菌株中有2株菌株为生理B型,2株为生理A型,1株为生理AB型;菌株在营养源试验中,表现出以丙酮酸钠为唯一碳源或分别以酪蛋白、蛋白胨为唯一氮源的BAP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且对环境友好的松材线虫病生防菌株,本研究测定了10株对根结线虫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对松材线虫的室内灭杀作用,并且选取杀虫活性最好的菌株A4做了其发酵乙醇抽提物对松材线虫LC50值的测定和林间防治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10株生防菌株的发酵原液对松材线虫都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其中A4更是在将发酵液稀释10倍之后仍然具有大于50%的杀虫活性,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室内毒力测定显示菌株A4的发酵抽提物对松材线虫处理24 h的LC50值为0.291 mg/mL;林间防效实验表明菌株A4的发酵抽提物能够显著降低松树枯死率。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界腐朽的竹材或木材中,能分离和筛选高效降解木质素并只少量降解或者不降解竹纤维的优良菌株,通过GU-W A平板变色反应试验和菌株对竹材木质素、竹纤维降解试验,共获得了3株具有选择性降解竹木质素的优良菌株(15、18、21号菌株),经初步鉴定这3株菌为真菌菌株;测定了菌株在摇瓶培养时所产孢外酶的酶活.最后采用3株菌联合法进行降解竹材木质素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联合降解木质素效果优于单一菌株,其降解率可达72.26%.  相似文献   

4.
董贞君  刘洋  汪苹 《绿色科技》2013,(2):134-137
从处理吗啉废水的成熟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了1株能以吡啶为唯一碳源、氮源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命名为PY6。选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实验表设计了实验,研究了吡啶初始浓度、温度、摇床转速以及pH值4个因素对菌株PY6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吡啶初始浓度为40mg/L、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60r/min、pH值为7.5时吡啶去除率最高,达91.64%,说明此菌株为1株高效吡啶降解菌。  相似文献   

5.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培养和回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福建、广东、海南岛的木麻黄根瘤中分离到16株内生菌,它们都具有Frankia菌的典型形态特征。回接鉴定表明,除4株不侵染原寄主植物外,其余12株均具有侵染能力,但各菌株的侵染能力不同,这些菌株在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实验菌株在BAP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Jan B10m,Qmold等培养基上生长较差。  相似文献   

6.
兰花炭疽病拮抗细菌5A5-3菌株的初步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毛乌素沙地采集的10份土样中共分离到细菌320株,将分离到的细菌菌株与兰花炭疽病病原菌胶胞炭疽菌进行生长对峙试验.初筛获得拮抗菌57株.复筛后得到筛选自毛乌素沙地土壤生物结皮样品的5A5-3对病原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5A5-3与Bacillus velezensis标准菌株(CR-502,AY603658)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100%,最终将菌株5A5-3鉴定为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7.
海洋石油降解厌氧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  陈超  刘秋 《绿色科技》2019,(4):163-165
以大连新港石油污染海域的海底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分离技术从石油污染环境样品中筛选到4株海洋厌氧菌株,对其16SrDNA测序鉴定发现,这4株菌属于Vagococcus(漫游球菌属),并分别命名为Vagococcus sp.08,Vagococcus sp.11,Vagococcus sp.26,以及Vagococcus sp.38。以石油为唯一碳源对4株菌进行培养,测定4株菌株的石油降解率,依次为23.78%、31.20%、32.11%、44.31%。结果表明:4株菌株对石油均具有降解性能,其中菌株C04-38对石油具有较高的降解率,达到44.31%,此次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能够降解石油的Vagococcus属菌株,为开展海底石油污染物的厌氧修复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甲壳素为唯一碳源,利用对硝基-N-乙酰苯胺为显色剂,通过变色圈法从湘江河岸边的土壤中筛选到产甲壳素脱乙酰酶的霉菌7株。其中A4菌株具有较强的产甲壳素脱乙酰酶能力。结合形态学和ITS区序列特征,A4菌株初步鉴定为串珠状赤霉菌。  相似文献   

9.
对从大兴安岭根河地区落叶松和白桦根际土壤中分离的固氮菌进行16S r DNA扩增及序列测定,应用DNAMAN 6.0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用MEGA4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大兴安落叶松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的40株固氮菌分属于9个不同的类群,其中,有24株菌株属于Burkholderia;白桦根际土壤中分离的19株固氮菌分属于8个不同的类群,有7株菌株属于Burkholderia。表明大兴安岭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及伴生种白桦根际土壤中固氮菌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其中Burkholderia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油茶苗圃炭疽病原菌种类,揭示油茶苗圃炭疽病菌抗药性,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分离油茶苗圃炭疽病菌,并对分离菌株的ApMat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对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炭疽病原菌种类;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所有菌株对杀菌剂多菌灵、乙霉威、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抗药性。【结果】湖南、江西、海南和广东4个省份分离的95株的油茶苗圃炭疽病病原菌主要是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山茶炭疽菌(C.camelliae)和胶胞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4个种,其中炭疽病菌分布范围最广、分离数量最多(83株,占总分离菌株的87.4%)。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菌株有31个,占总分离菌株的32.6%;对戊唑醇产生了抗性的菌株有31株,占总分离菌株的32.6%。其中对多菌灵和戊唑醇这2种杀菌剂均具有抗性的菌株有6株,占总分离菌株的6.3%;对多菌灵、乙霉威和戊唑醇3种杀菌剂均有抗性的菌株有2株,占所有分离菌株的2.1%。但所有95个菌株对咪鲜胺敏感,说明目前苗圃油茶炭疽病菌尚未对咪鲜胺产生抗药性。29个高抗多菌灵而对乙霉威敏感菌株第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2株对多菌灵和乙霉威具有双重抗药性的菌株第200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Phe)突变为酪氨酸(Tyr)。【结论】我国油茶苗圃炭疽病菌已对多菌灵/乙霉威和戊唑醇产生严重的抗药性,但对咪鲜胺尚未检测到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松材线虫携带的两株荧光假单胞菌GcM5-1A、ZM4A和恶臭假单胞菌ZpB1-2A具有抑制真菌菌丝生长的作用.首先对供试的8个细菌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生物测定,从中筛选出3个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菌株;接着对细菌培养液及滤液、死细菌及活细菌进行生物测定;最后对细菌代谢物的性质进行生物测定.实验证明抑制真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成分为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2.
对美国白蛾高毒Bt的筛选和杀虫蛋白基因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生物测定,从山东省不同地区分离和本实验室保存的122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中筛选到16株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具有高毒力的菌株,用SDSPAGE和PCR-RFLP方法对16株Bt的杀虫蛋白和杀虫基因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11株Bt菌株中同时含有130 kDa和60或70 kDa的蛋白,1株同时舍有130和140 kDa的蛋白,3株只含有130 kDa的蛋白,1株含有30 kDa的蛋白;有14株Bt同时舍有cryl和cry2类杀虫蛋白基因,其中4株还包括cry9类基因,2株Bt中没有鉴定到已知基因类型,可能含有新的杀虫基因.16株Bt菌株均不舍cry3、cry4、cry8和cry10类基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从勃氏甜龙竹中提取新鲜竹汁,检测了其农残、矿物质元素、氨基酸的含量;并对新鲜竹汁进行过滤除菌,对比分析过滤前后竹汁中微生物的变化,研究其保质期。实验结果显示:勃氏甜龙竹农残未超标,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丰富;从新鲜竹汁中分离得到36株菌株,均为细菌,主要属于Acinetobacter,Arthrobacter,Bacterium,Cedecea,Enterobacter,Pantoea,Pseudomonas,Sphingomonas和Stenotrophomonas 9个属;从过滤膜表面分离得到37株菌株,种类与新鲜竹汁中的主要微生物基本一致;过滤除菌后未检测出微生物;从过滤后变质的竹汁中分离得到21株菌株,属于Acinetobacter,Bacillus和Brevibacterium 3个属;过滤法能除去竹汁中的主要微生物,可以延长新鲜竹汁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广西南宁纤维板霉变微生物的种类,从广西高峰人造板有限公司已霉变纤维板上采集霉变样品,经分离纯化,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与ITS序列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了微生物的鉴定。分离筛选得到4株霉变真菌,编号为GXB-1,ZXB-2,ZXB-3和ZXB-4。根据传统形态学方法将4株霉变真菌鉴定为木霉属(Trichoderma sp.)和脉孢霉属(Neurospora sp.),其中木霉属真菌为优势种群,分离率高达60%。随后对4株霉变真菌进行r DNA-ITS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综合形态学鉴定结果,将菌株GXB-1鉴定为哈茨木霉,将菌株ZXB-2和ZXB-3鉴定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将菌株ZXB-4鉴定为四孢脉孢霉(N.tetrasperma XF35)。不同地区、不同基质和环境条件下,霉变微生物的优势菌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结果可为筛选适宜的纤维板防霉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感染欧美杨新型溃疡病的中林46杨植株干部病斑中真、细菌优势种类,本研究对河南省濮阳市中林46杨健株、病株染病组织的可培养真菌、细菌优势种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健康树皮样品分离真菌优势种群均为Alternaria alternata,染病株样品优势种群均为Fusarium solani,而且其菌株数量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百分比均在85%以上;而在健康株3个处理中分离的细菌优势种群种类不同,仅Microbacterium在健株3个处理树皮样品中均有分布,但染病株3个处理树皮样品中的细菌优势种群均为Lonsdalea quercina,其菌株数量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百分比均在67%以上。以上结果表明:中林46杨发病以后,F.solani和L.quercina分别变成了真菌和细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6.
入侵植物黄顶菊内生细菌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拮抗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水湖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为材料,对其不同部位内生细菌分离、纯化,用分离到的内生菌与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进行对峙培养。结果表明:从黄顶菊根、茎、叶、花中分别分离到4,4,4,2株共计14株内生细菌;对峙培养筛选出5株(茎1、茎2、茎4、花1、花2)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作用明显的细菌,5菌株之间的抑菌差异性不显著;菌株茎4抑制效果最好,真菌菌落直径为(39.96±2.66)mm,抑菌率为33.21%。  相似文献   

17.
以竹园采集土样分离出的根际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16s rDNA分子生物学手段和常规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对笋用竹正常生长植株及病害植株进行分析研究。有病竹植株的根际微生物可培养菌落数目比正常竹植株的多。特征分析表明:在分离纯化出的45株细菌中,其中的8株细菌初步鉴定为:菌株5-1-4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5-1-10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4-1-1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3-1-8为洋葱博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菌株2-1-9为粘金黄菌Chryseobacterium gleum,菌株4-1-14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菌株4-1-16为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菌株4-1-6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相似文献   

18.
桃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一般桃苗定植后,在无锡地区需经过3年的幼树抚育期,第4年开始产果,第6年进入盛果期。而桃树用大苗定植后,第2年即可开始产果,产果量每667m2(1亩)约350kg。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用大苗移植桃树,既能提高桃树成活率,又能提早挂果,增加收益。缩短了栽培时间,经济又实用,值得推广应用。桃树大苗移栽,是指经过2年寄养后再定植的桃树良种苗。一、桃树大苗的培育先将寄养桃苗的地面撒施腐熟的鸡粪,一般每667m2(1亩)用肥量约为1000kg,鸡粪撒施后进行深翻40cm;选择枝芽饱满健壮的桃树半成苗于3月初栽种,株行距为2.5m×2m,栽植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纤维素的降解真菌,探究其对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分解效果,以期利用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促进降解森林地表可燃物,从而降低森林火灾风险。【方法】采集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兴安落叶松、胡桃楸、水曲柳和云杉人工林内的可燃物,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采用刚果红染色法,根据测定菌株的纤维素分解指数筛选高活性纤维素酶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以阔叶、针叶与针阔混交可燃物碎块为分解基质,接入高活性纤维素酶菌株菌液,恒温培养80天,定期取样测定综纤维素含量,分析纤维素分解过程并筛选出对森林地表可燃物中纤维素降解效果最好的菌株;结合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进行验证。选取筛选出的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菌株,制取菌饼并接入麦芽浸粉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5天,得到的菌悬液作为单一菌剂,2菌种菌悬液等体积混合为混合菌剂,分低、中、高剂量喷洒到不同样地中装有胡桃楸、兴安落叶松以及胡桃楸-兴安落叶松混交可燃物的凋落物袋内,每月采集凋落物袋测定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分析不同菌剂对可燃物中综纤维素降解效果。【结果】根据孟加拉红氯霉素培养基筛选出的15株真菌在CMC-Na培养基上产生的水解圈大小,筛选出8株高活性纤维素酶菌株,菌株B2(枝细枝孢)的纤维素分解指数最大;根据地表可燃物样品中的纤维素降解结果,菌株A4(紧密帚枝霉)对3种可燃物基质中综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最强,其次是菌株A2(肉色隔孢伏革菌);根据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菌株A4的菌丝可以黏附在叶片表面并侵入叶片组织,通过分泌纤维素酶降解叶片中的综纤维素;不同剂量使可燃物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由大到小呈现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的规律,且施加菌剂的3种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均高于对照;施加菌剂的3种可燃物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由大到小均表现为:菌剂C(混合菌剂)菌剂B(菌株A4)菌剂A(菌株A2)。【结论】菌株A4为室内降解试验筛选出的高效纤维素降解真菌,在野外对地表可燃物中综纤维素也表现出较强降解能力,且与菌株A2构建的混合菌剂对可燃物中综纤维素降解效果更佳,可在后续研究中摸索其最佳产酶条件,以实现林区地表可燃物更大程度上的降解。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人工栽培野生蕨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研究了不同定植密度和施肥种类对人工栽培蕨菜生长及鲜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密度(25cm×11cm)栽培有利于地下根茎的发育和株高、叶柄长度的增加,但鲜菜产量较低;施用鸡粪不仅地下根茎发育较好,且地上株高、叶柄长度增加,第3年鲜菜产量显著高于施用复合肥、草木灰和不施肥处理。因此,高密度(25cm×5cm)栽植配合施用鸡粪,是获得蕨菜鲜菜最高产量的适宜组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