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采后复合肥、中微量元素配施对蜂糖李果园土壤、叶片养分、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蜂糖李施肥提供依据。选择5年生、生长正常、树势一致的蜂糖李,设3个处理:采后施平衡型复合肥(15-15-15)+中微量元素(处理A)、采后施高钾(16-8-21)复合肥+中微量元素(处理B)、采后不施肥(CK),研究采后施肥对蜂糖李果园土壤、叶片养分、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采后施肥,蜂糖李园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增幅分别在24%、141%以上,采后施用平衡型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采后施肥可显著提高叶片氮、钾含量,增幅分别在5.6%、36.3%以上,对叶片磷含量影响不大;采后施肥显著提高果实钾含量,增幅在31.9%以上,并显著提高蜂糖李果实产量、单果质量,增幅在126%、9.6%以上。但采后施肥造成果实成熟推迟,相较同期对照果实,因未充分成熟,品质显著下降;采后施肥降低果实色度角、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增加果实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从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叶片营养,以及增加产量、单果质量方面考虑,采后施用高钾复合肥效果均最佳。较之三元平衡肥(15-15-15),采后施用高氮...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东魁杨梅树体矿质营养分布情况,对盛产杨梅树体的不同器官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果实、叶片、枝条、根系及土壤的N、P、K、Ca、Mg、Fe、Mn、Cu、Zn、B等营养含量。结果表明: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有效态锰、铁、铜、锌、硼等矿质元素含量水平高,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水平中等。②杨梅成熟时叶片、枝条、根系氮含量最高,其次是钙,其三是钾,其四是镁,其五是磷,果实中钾含量最高,达0.94g/kg;③锰主要分布在叶片,铁主要分布在根系,铜、锌、硼主要积累在叶片和根系中;④杨梅果实、枝梢修剪、换叶主要带走钾、氮、钙元素。东魁杨梅施肥时应增施钾肥、少施氮肥、控施磷肥,适当补充钙、镁肥,因缺补缺,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莲藕地方品种"齐头"为试材,采用田间池栽试验,在莲藕不同生育期动态取样,测定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养分积累量,明确莲藕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的吸收规律,以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莲藕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莲藕干物质积累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膨大茎形成期是莲藕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积累速率为每株29.27 g·d^-1。根状茎膨大之前,干物质主要集中在叶片和叶柄中,膨大之后,叶片和叶柄中的营养物质逐渐向膨大茎中转移,膨大茎中干物质最终积累量占全株的66.68%。不同时期莲藕氮、磷、钾的吸收积累量不同。膨大茎形成期莲藕对氮、磷、钾的积累速率最大,分别为每株0.46、0.18、0.56 g·d^-1,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的49.50%、31.49%、39.56%。整个生育期莲藕氮、磷、钾吸收积累量的比例为1∶0.62∶1.53。根状茎膨大之前,莲藕氮和磷主要集中在叶片中,钾主要集中在叶柄中,之后随着地下根状茎的膨大,叶片和叶柄中的养分逐渐向地下部分转移,成熟期地下膨大茎中氮、磷和钾积累量分别占全株积累总量的71.97%、69.54%和87.89%。综上所述,莲藕前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根状茎膨大之后,以贮藏生长为主,膨大茎形成期为莲藕生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兰竹荔枝优化施肥与开花结果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施肥量和配比试验,观测对兰竹荔枝的开花结果、花穗和花性、枝梢生长、产量和品质及树体营养的影响。结果看出:兰竹荔枝产量并不随施氮多而增加,施氮过多反而会使产量逐渐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产果50Kg以施中肥,株施氮量0.8Kg,氮、磷、钾配比以1—1.6:1:1.5—2.0均效果最好,施氮过多会促进夏梢抽生,花穗抽过长,增加花量,减少雕花占总花量的比例,不利雕花发育,会降低着果率,增加后期落果,增加果品含酸量,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含量,影响果实品质。施肥直接影响树体营养水平,叶片含氮和含钾置随施用量而增加。含磷量则以中肥最高,高肥最低。从氮/磷、磷/氮、磷/钾比值看,施氮过多会影响树体磷、钾生理平衡。花前施重肥对提高着果和提高果德果粒量有显著效果,并能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中旬抽发的健壮秋梢是蜀冠龙眼最重要的结果母枝,其着果量与枝粗度及单位长度枝梢上的复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并提出了蜀冠龙眼优良结果母枝的生物学指标;花芽分化期叶片的营养元素及可溶性糖含量是影响龙眼秋梢能否成花、结果的决定因素,在营养达标范围内,叶片氮素含量与秋梢的成花、着果量成正比关系,与磷、钾素含量无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渭北高原以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树为采样对象,在幼果速长期、春梢停长期、花芽分化期、果实采前膨大期、果实采收期定位采集叶片,分析叶片中的氮、磷、钾、钙含量,以确定合理的叶分析采样时期.结果表明:从幼果速长期到果实采收期,叶片中氮、磷含量持续降低,钾为“反抛物线”,钙为持续升高.通过对不同生长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认为花芽分化期为测定叶片氮、磷、钙的适宜采样时期,钾应在果实采收期或春梢停长期采样分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郁南7个代表性沙糖桔果园土壤和结果树叶片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坡地果园的酸度比水田果园大。土壤质地以黏土和黏壤土为主,其中砂页岩坡地果园土壤质均为黏土,而花岗岩坡地为粉砂质黏土,水田改种的多为黏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土壤全氮主要在中等至偏低水平之间;坡地果园的有效磷大多偏低,水田果园有效磷处于适量至高量水平;缺磷和缺钾的主要是坡地果园,而高磷和高钾的主要是水田果园。土壤交换钙、交换镁和有效硼普遍缺乏,有效铜、有效锌个别缺乏,部分果园缺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硫含量普遍较高。沙糖桔结果树周年叶片营养状况存在动态变化,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高的果园其叶片磷钾水平并不是全都相应提高。叶片氮、磷、钾、铜平均含量在开花期最高,此期氮、钾、铜含量均处于适量范围,磷则高于适量范围;叶片氮、磷平均含量在幼果期最低。叶片钙含量在果实成熟期最高。叶片镁含量低于适量水平的情况较多。叶片铁、锰含量从开花期最低至成熟期达到最高;地下水位较高的果园叶片锰含量全年每个生育期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红地球葡萄果实生长期内叶片和叶柄的主要养分氮、磷、钾、钙和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和叶柄的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叶片的氮、磷和钙含量高于叶柄,叶柄的钾和镁含量高于叶片。在红地球葡萄果实发育期间,叶片和叶柄的氮含量总体上都呈下降趋势;叶片的磷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叶柄的磷含量呈下降趋势;叶柄的钾含量波动不大,而叶片的钾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叶片和叶柄中钙和镁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钙含量从幼果发育期到果实着色期呈缓慢上升趋势,到果实成熟期略有下降,镁含量是先上升而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1年生盆栽枳砧纽荷尔脐橙为试材,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叶片氮含量,春梢、夏梢和秋梢落叶率,以及春梢、夏梢和秋梢叶绿素含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植株当年萌发的春梢和夏梢的落叶率在次年5月有减少的趋势,秋梢落叶率则有增加的趋势,其余时期施氮量与落叶率关系不明显;叶片氮含量与施氮量极显著正相关(r=0.97);施氮在大多数时期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不同枝梢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整个测定时期内保持较为稳定,在单株施氮量6.5g范围内这种效应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强,对照(不施氮)植株不同枝梢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从当年10月开始明显下降且次年4月锐降。由此可见,充足的氮肥不仅可提高纽荷尔脐橙叶片叶绿素含量且可减少其季节性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0.
2009—2011年,以辽宁省大连、抚顺、本溪市的3个6~7年生平欧杂交榛园的达维品种为试材,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叶片氮、磷、钾、钙、镁含量。结果表明,在年生育周期,平欧杂交榛叶片氮、磷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钾含量在5月底降至最低,随后又有所回升;氮、磷、钾、钙、镁含量在6月末至8月中旬变化幅度不大;8月上旬、中旬,氮、磷、钾含量相对稳定,是平欧杂交榛叶片营养诊断分析的适宜取样时间;丰产榛园的叶片营养状况优于低产园,但2个丰产榛园产量的高低与叶片主要营养元素含量水平似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