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性疾病。由于养殖户不科学地引种行为,造成该类疾病从其他国家引入本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又被称为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者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结节性皮肤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为必须通报的疾病,我国将其划归为一类重大动物疫病。牛结节性皮肤病首先发生于新疆地区,随后由于不科学的运输和引种造成该类疾病,呈现逐渐扩大蔓延的趋势,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需要掌握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具体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确保我国牛养殖安全。该文主要论述牛结节性普皮肤病的诊断和防控。  相似文献   

2.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病牛持续高热、皮肤出现大量疙瘩样结节为特征.该病于2019年8月首次传入我国新疆伊犁州,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要求通报的疫病.2022年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将牛结节性皮肤病由一类动物传染病调整为二类动物传染病.本文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  相似文献   

3.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一种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疾病,临床上以皮肤出现结节为显著特征.该病的易感动物为各品种牛,严重影响牛的正常生产发育.2020年7月百色市乐业县和田林县相继发生LSD疫情,本文梳理了这两起疫情的发病原因、流行状况及疫情处置经验,提出通过采取监测排查、扑杀无害化处理、消...  相似文献   

4.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被称为牛疙瘩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二类传染性疾病,会给牛养殖产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相较于其他急性烈性传染性疾病,牛结节性皮肤病虽然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会对牛群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威胁,导致牛皮质量显著下降,降低经济损失。本文研究探讨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和综合防控措施,希望对降低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牛表现为体温升高,消瘦和周身淋巴结肿大以及皮肤水肿等,还会在局部形成结节或溃疡,严重降低其利用价值,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旨在为本病的防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牛结节性皮肤病属于牛皮肤类疾病,传染性与死亡率较高。目前我国牛结节性皮肤病呈现流行态势,严重威胁到畜牧养殖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必须重视以及增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力度,了解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等内容,分析疾病防控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加以解决,保证养牛产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又称牛结节疹,是一种由牛结节性皮肤病毒(LSDV)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慢性的传染病,是由媒介传播的家牛和亚洲水牛的痘病,临床主要特征为皮肤出现结节。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接种痘病毒疫苗是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措施,国内尚未研发出该病预防疫苗。本文主要介绍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特点、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旨在为养牛业中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新型的皮肤传染病,主要是有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出现结节,各品种的牛都易感。该病影响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对牛养殖业的危害比较大。本文主要阐述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的症状,重点论述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预防治疗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结节性皮肤病属于新型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山羊痘病毒属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病牛皮肤会出现大量疙瘩结节、持续高烧等症状,严重危害牛群健康生长及养殖业良好发展,因此积极做好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着重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展开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动物疫病.感染该病的牛会出现高热、皮肤结节等症状.该病的致死率较高,感染后可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母牛流产,对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归纳总结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流行特点、诊断治疗及防控措施,以期更好的预控牛结节性皮肤病,减少我国养殖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牛结节性皮肤病俗称牛疙瘩病,是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呈地方流行.由于牛结节性皮肤病引起牛的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与黏膜的局部呈疙瘩性结节,造成奶牛和肉牛生产性能明显降低,且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患病牛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局部形成结节或溃疡,影响肉牛增重、奶牛产奶量等,对牛养殖业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疫苗防控动物疫病是一种高效、可控措施,对疫病的预防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绩。本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研究进行综述,为后续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牛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病牛主要表现出皮肤结节、高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精神委顿、机体消瘦等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造成皮肤永久性损伤、母牛乳房炎、产奶量下降、生长长期难以恢复、公牛不育、母牛不孕或流产等严重后果,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使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控该病传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病毒生物学、流行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特征等方面介绍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因及特点,从饲养管理、疫苗接种、疾病防控等方面提出防控措施,以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推动养牛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皮肤病,也称之牛结节性皮炎,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毒引起的。该疾病是近几年被国内确诊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传染病传播途径范围比较广,传染源是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牛或其他动物。一旦患有该疾病,病牛皮肤上会出现大量疙瘩结节,持续高烧等,患牛会出现萎靡不振、食欲下降、不愿意走动等症状,制约牛群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做好防治工作。鉴于此,主要分析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依据中医视角提供防控思路,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与缩小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助推畜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芳 《兽医导刊》2022,(3):10-11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毒引起的一种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临床以皮肤出现结节或者溃疡为特征,并伴有发热或者水肿等情况,可导致患牛产奶量下降,或者公牛不育,母牛流产死胎等繁殖性疾病,给养殖场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科学的防控措施对降低该病的危害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原...  相似文献   

16.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牛急性、亚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结节,母牛流产、产奶量下降,公牛不育。文章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而的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2019年8月在我国新疆伊梨州首次发现,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全身皮肤出现结节、肿块,所以又称为牛疙瘩皮肤病,我国暂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8.
牛结节性皮肤病主要是由牛皮肤结节病病毒引起的牛病毒感染性疾病。牛结节性皮肤病一旦出现,将对该地区的牛养殖产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分析,以做好防控对策,提高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工作,促进我国养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9年我国新疆首次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到目前为止该病已经在我国多个省份发生呈现流行趋势,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结节,主要特征是淋巴结肿大.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率在3%~85%,死亡率较低,在3%~6%,但有其他疫病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升高会达到45%~75%,该病目前给我国养牛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特点趋势,临床症状以及该病的预防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为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减少该病对我国牛养殖产业带来的危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于结节性皮肤病毒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皮肤传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和器官表面结节、体型消瘦、生长缓慢及产奶量下降等。该病扩散快,病程较长,且严重降低了牛的生产性能,给牛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当地对该病的诊治及防控经验,详细分析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并给出了预防措施,以期为养牛户提供有效的借鉴,以促进我国养牛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