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锡英 《南方农机》2023,(5):99-102
乡村善治是当前乡村社会治理研究的理想追求,现行设计的乡村现代化善治路径是在村民公共参与的基础上建立的。构建乡村公共生活,培育村民对乡村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是诸多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的基础。鉴于此,课题组通过对陆川客家乡村公共生活的观察与研究,发现陆川客家乡村公共生活发展不充分、村民缺乏公共精神、公共参与意识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以陆川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突破口建构乡村公共生活,因势利导将陆川客家宗祠文化的内聚性发展成公共意识,将客家精神的外向性发展成公共参与精神,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陆川经验。  相似文献   

2.
顾春华 《南方农机》2022,(24):114-116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危机治理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通过对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机制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制度完善、预警机制的建设、农村公共危机处理等方面对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政府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危机信息处理系统,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提高农村公共危机的处理效率,减轻公共危机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圣岚  潘冬南 《南方农机》2023,(12):122-124
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均有推动作用,并促使乡村朝着现代化治理方向发展。课题组选取东兴竹山村作为案例地,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乡村治理存在基础设施与服务有待进一步优化、村民自治主体缺失、人才队伍建设落后、自治能力薄弱、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基于此,从治理主体、过程和特征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与乡村治理协调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乡村生产、生活公共基础设施、乡村生活、生态环境治理等标准体系,推进生态农业转型发展,才能推动宜居、宜游、宜业的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朱周全  肖金志 《南方农机》2023,(13):106-108+130
艺术介入乡村有利于乡村农副产品宣传及乡村旅游推广,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在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课题组分析了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三种模式,分别为政府与艺术家合作型、艺术个体主导型、高校艺术实践型。研究发现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乡村环境优势资源不足、老龄化严重、艺术变现周期长、村民话语权缺失等问题,并提出了艺术介入乡村实现振兴的途径:依靠地方特色,构建地方景色;融合乡村文化,加快变现速度;培育引进人才,实现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艺术特有的优势介入乡村建设,可以改善地方环境,培养乡村文化氛围,为地方发展文旅产业助力,为地方产业创收,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加速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艺术自然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公共艺术主要有公共性、地域性、空间性、开放性等特性。我国开展公共艺术理论研究的时间比较晚,在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应当加强监督作用,同艺术家一起提升大众市民的审美能力。基于此,文章对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及对策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结合黔南州荔波县和独山县部分地域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黔南部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基础、现有条件及投入规模,认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当中存在专业管理人才匮乏、相关经费保障机制制约、发展机制不协同等问题。围绕以上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路径: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以人才合理盘活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打造多元投资机制,凝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持续发展动力;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农村公共文化协调发展机制,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本研究为盘活公共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心乐 《南方农机》2023,(23):102-105+132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快乡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笔者通过文献分析法对乡村文化的价值作用进行了详细梳理,认为其不仅可以宣扬乡村文明理念、引领乡风文明,还可以构建农民的精神家园、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和实践路径。结果表明,未来的乡村文化建设应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将文化资源的静态保护与活态利用有机结合,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和新的文化自信,让文化因子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以此改变乡村文明的落后面貌,为实现乡村振兴树立深厚的文化自信,满足广大乡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8.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花卉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绽放出自己的特色.花卉以多种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比如通过服装、头饰以及众多创意家居用品等,同时也存在于绘画、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中.花卉文化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本研究从花卉传统文化历史出发,分析国内外花卉产业在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并研...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动高校深度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搭建文化艺术服务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课题组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探讨了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以文化艺术服务路径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模式和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与价值,探讨高校科技特派文化艺术服务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作用意义重大。通过参与乡村环境的规划设计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包装设计、公共艺术服务、传媒策划以及数字营销等具体创作实践,可以培养和发展特派员体验学习的能力。未来,应该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和工匠艺人的实践经验,引导其发挥指导作用,实现村校共同培养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特派文化艺术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创新的、可持续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是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数字下乡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当前,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给予乡村文化新的发展机遇和出路,为了加快以文化带动社会整体发展的步伐,更好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通过解析数字化与乡村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指明当下乡村文化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如短期回报与长期发展失衡、文化自信消解与乡土性弱化、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短板突出等矛盾,还存在探索空间。基于此,研究小组希望借助开发创意产品、优化传播策略、完善公共文化等手段来逐步解决问题,以明确未来文化数字化建设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缪小玲 《南方农机》2023,(1):108-11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旅游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民宿的质量和特色对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笔者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民宿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归纳,对乡村民宿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实践证明,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民宿建设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重要部分,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农村居民要重视民宿建设工作,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民宿,挖掘当地农村的旅游潜力,吸引潜在旅游爱好者,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主体是农民,通过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可以改善农民精神层面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物质层面供给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在精神层面,公共服务水平还难以满足农民越来越强烈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较低,导致供需不平衡,其主要原因在于供给的模式过于简单、内容实用性不足以及供给的设施匮乏。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力度、推动供给的多元化改革与创新、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配套监管机制、弥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等一系列对策建议,提升供给质量,以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谢安平 《南方农机》2023,(4):105-108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笔者在乡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从思想观念、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文化传统等方面探讨乡村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寻符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治理路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改革乡镇管理体制,理顺乡村权力配置关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乡村民主治理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力度。落实上述乡村治理路径,有利于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陶莉 《现代农机》2023,(5):41-43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实践价值内涵。河南省新密市高沟村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该村在推进文化振兴过程中积极传承与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和国粹文化,并且开展的各式文化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该村当前也面临着文化振兴的内生性发展动力不足、公共文化建设不到位及人才主体流失等问题。为此,今后高沟村应当从筑牢文化振兴思想根基、健全人才体制机制、提升公共文化建设能力及激活文化振兴内生动力等方面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王金凤 《南方农机》2023,(7):112-114+143
康养旅游是旅游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乡村康养旅游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笔者通过分析重庆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挑战以及乡村康养旅游的多元融合,提出“乡村景观+康养旅游”“乡村空气+康养旅游”“乡村农耕+康养旅游”“乡村人文+康养旅游”“乡村食品+康养旅游”“乡村环境+康养旅游”六大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培育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乡村科技含量等保障重庆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措施,以促进重庆乡村康养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业欣 《南方农机》2022,(8):104-106
非农高职院校通过对接乡村振兴项目,分析乡村发展形势,得出非农高职院校可以协助乡村进行品牌建设、设计商标与VI系统.基于此,课题组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视角拓展乡村经济发展方向,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同时也对非农专业本身放眼农业市场、开拓专业实践领域进行了良好的探索.实践表明:非农专业在乡村振兴中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助力乡...  相似文献   

17.
吴丽航 《河北农机》2024,(3):166-168
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要素,也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资本,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部署。因此,需要对农村集体用地政策进行进一步完善。本文阐述了激活农村土地资源,用好土地政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分析了农村用地保障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政策的建议和想法。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政策是做好乡村建设的基础,只有合理规划农村的土地,将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好,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近年来,我国通过“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形式,深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制度支撑,各地也根据部署要求开展了各项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王志标  周勋波  吴海燕 《南方农机》2019,(13):97-97,102
随着都市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乡村旅游因满足了人们追求体验自然与舒适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需求而得到长足发展。广西虽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从经营管理、文化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广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路驰驰 《南方农机》2024,(2):98-102
乡村整体空心化、乡村文化边缘化、乡土人情冷漠化使得乡土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难以有效发挥本位功能,正面审视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对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发作用。基于此,笔者从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入手,详细分析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发现乡村文化面临着价值观被迫解构、文化资源浪费、文化组织纰漏浮现、文化生活活力减弱等问题。并针对乡村文化困境,提出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规范乡村政府治理、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农民的主体性等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破解之法。研究结果表明,探寻乡村文化振兴新思路,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凝聚乡村精神文明共识、激发乡村振兴内在驱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张小梅 《南方农机》2023,(10):124-126+133
【目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满足农民多层次的生活需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方法】笔者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了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民主体生态意识淡薄、乡村治理投入不足、生态治理法制体系不健全等多种困境,并提出了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路径。【结果】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国家加强政策引领,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社会企业提供支持,从而优化我国生活环境,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促使乡村焕发新生机、新活力,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乡村。【结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是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