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祁连山干旱山地由于水热关系不协调 ,造林难度很大。采取覆盖措施造林可极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地膜覆盖造林 ,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保持土壤湿度 ,提高土壤温度 ,而且覆盖地膜造林可较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 2 4 2 % ,同时乡土灌木移栽后穴内覆盖草皮可较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 6 %~ 9%  相似文献   

2.
雷竹侧枝育苗及造林试验.应用ABT 2号生根粉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处理扦插育苗造林,与应用清水进行处理扦插育苗造林对照比较.发现应用ABT2号生根粉不同浓度的溶液处理的枝条繁殖的苗木比应用清水处理的枝条繁殖的苗木可缩短生根时间15 d,且根系生长旺盛,成活率可提高26%.次年出圃造林种植,母竹成活率能提高6%.第1年出笋率平均提高6%,第2年出笋率平均提高30%,第3年出笋率平均提高64%.  相似文献   

3.
在浅山丘陵区粗麻骨石荒地及中低山以上的宜林荒山造林困难地,选择耐旱耐瘠薄树种五角枫容器苗造林。通过不同整地方式、不同栽植方法、不同保墒措施等综合性技术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五角枫困难地造林配套技术。通过对比分析,翼状鱼鳞坑整地较鱼鳞坑整地成活率提高11. 1%,保存率提高11. 9%,较穴状整地成活率提高20. 7%,保存率提高18. 3%;截干深栽造林比截干正常栽植成活率提高10. 2%,比全株造林成活率提高28. 9%,当年新梢生长量比截干正常栽植提高22. 2 cm,比全株造林栽植提高45. 1 cm;4种保墒方法中,盖枯叶压石保墒方法造林成活率最高,为94. 6%,比覆盖地膜、施保水剂、对照分别提高9%、18%、40%,苗高净增长比对照提高35%。翼状鱼鳞坑整地+截干深栽造林+盖枯叶压石保墒为五角枫困难地造林最佳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用不同苗龄型红松幼苗进行造林试验,以研究红松不同苗龄型对其生长和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年生播种苗(2+0)为对照,则移床苗不同苗龄组(2+1,2+2)之间生长量和侧根数有显著的差异,不同苗龄造林的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及侧根数也有显著的差异。以苗龄2+0为对照,试验处理2+1的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别比对照提高43.96%、78.29%和37.79%;试验处理2+2提高造林成活48.79%,苗高提高147.43%,地径提高116.39%。以2+2和2+1试验处理造林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其一苗木采用切根蘸红泥浆溶液后上山造林,其二苗木采用切根蘸2%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后上山造林,应用2种不同方法对苗木进行处理,对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处理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比用红泥浆溶液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能提高12%,当年林木平均抽梢提高44.1%.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油茶造林多位于山区,杂草灌木多,造林后杂草滋生过快并与油茶幼苗产生竞争关系,导致造林成活率低,成为油茶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地表覆盖作为土壤管理调控主要技术之一,可以有效的保水保肥、提高成活率。本试验油茶林地采用除草垫覆盖栽培,结果表明:油茶新造林地覆盖除草垫后4~12月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的防除效果≥90%,对新造林林地蕨类植物防除效果达100%,使用除草垫新造林成活率≥94. 6%,比同一环境下造林成活率高9. 6%;但除草垫的使用降低了土壤有效氮磷的含量,生长量比铺设杂草的植株的要稍低。  相似文献   

7.
两种新技术在荒山造林中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春季植苗造林的黄栌和火炬树2个树种分别应用保水剂、灌草覆盖的造林新技术与常规造林技术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栌的成活率分别提高8.8%和2.5%,火炬树的成活率分别提高72.4%和2.3%,以应用保水剂植苗造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减少造林损失,节约管理成本,采用集中管理的4年生芽苗砧嫁接良种油茶苗进行了大苗移栽造林试验,并以1年生、2年生小苗造林试验作对照。结果表明:大苗移栽的造林成活率可达97%以上,比用1年生、2年生小苗造林的成活率几乎提高了1倍。造林试验结果说明,大苗移栽技术是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用黑荆树裸根苗上山造林,常常因苗木容易发生萎蔫,致使造林的成活率不高,特别是造林季节不适时,成活率更低。为此,我们于1990年3月初在三江县国营林场,采用 ABT 3号生根粉50~100ppm的药水浸苗根2小时后再定植的方法,处理了1.1万株苗龄为6个月的黑荆树裸根苗,到11月底调查,成活率达到97%,比单纯用黄泥浆浆根的成活率提高了27.3%,效果很好。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和筛选沙地柏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造林关键技术,在安塞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设计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生根粉溶液浸根+保水剂与根部土壤混合处理时,沙地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最高,分别达到100.00%、98.45%;(2)抗旱造林技术的优组合为:50×10^-6生根粉溶液浸根、20 g保水剂与根部土壤混合和秸秆覆盖造林穴坑;(3)在沙棘林下,沙地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可以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99.04%和95.74%,但生长量显著低于荒草地。  相似文献   

11.
四川桤木造林成活率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造林当年的家系间成活率变幅为50%~100%,平均为78.1%;存活株第2年的成活率变幅为52%~100%,平均为73.7%。2年生家系树高生长量方差分析,家系间差异有3个层次达到极显著。以树高生长量大于试验平均值(1.60 m),同时成活率大于试验平均值(73.7%)进行选择,有光皮桦、19、6、4、24、10、18号家系入选,最优家系19号树高生长达到1.73 m,第2年的成活率达到100%。在较干旱区域造林,要选择耐干旱的四川桤木优良家系或光皮桦。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地区油松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半干旱地区油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进行了油松营养袋育苗造林试验研究.育苗圃地选在杨树局郁闭度为O.3左右的杨树林冠下,以无底的聚氯乙稀塑料薄膜容器袋为育苗容器,以v(锯末):V(蛭石):V(煤灰)=6:2:2为栽培基质,播种育苗.春季土壤解冻到一定深度开始泛浆时带营养袋造林,造林成活率连续3 a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高松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3):36-39,43
通过祁连山区干旱荒坡灌木的造林试验,对野移灌木幼树苗和实生灌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生长量,栽植穴内覆盖草皮与未覆盖草皮的造林成活率,白榆截干造林成活率,土壤含水量和苗木抗旱性等项目进行了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野移灌木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灌木实生苗造林,在不同栽植措施和立地条件下的成活率差异较大;覆盖草皮可提高灌木造林成活率6~9个百分点;白榆截杆、蘸泥浆造林的成活率可提高38.0个百分点;同一坡向土壤的含水量,海拔每升高100 m,平均可提高17.7%。  相似文献   

14.
利用GGR6号对日本落叶松造林成活率、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苗木根系生物量进行试验,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苗高提高40.1%,地径生长提高33.0%,生物量显著增加,符合生产实际,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油茶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调查了不同油茶苗木类型对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及造林后幼林长势明显优于裸根苗,以无纺布轻基质苗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0.6%。苗龄对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其中以3年生容器杯大苗的造林成活率最高,造林成活率达98.3%。容器杯实生苗的造林成活率及造林后幼林前期生长要优于容器杯嫁接苗,但花芽出现的时间较容器杯嫁接苗要晚。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朝阳地区大枣栽植节约用水和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问题,进行了植苗袋的试验。结果表明:植苗袋造林节水19575 kg/hm~2,保墒期近2个月,提高造林成活率25%,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干旱山区造林地选址中,研究了林缘地带不同造林地土壤相对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和苗木栽植后成活率、生长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林缘地带土壤相对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由近及远逐渐降低,栽植苗木后,成活率和生长量也由近及远逐渐降低。林缘四周上缘、东缘、西缘和下缘地带2、4、6、8、10、12m处土壤相对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和栽植苗木后成活率、新枝长度和新枝基部粗度均以下缘地带最高,分别在46.23%~32.05%、58.42%~42.17%、90.62%~72.14%、42.42~10.04cm和17.52~8.51mm之间变动。鉴于林缘下缘地带造林后苗木成活和生长量高的优势,建议选择造林地时优先选择林缘下缘地带,并采用靠灌外移造林技术造林。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南平开展杉木高世代良种轻基质网袋容器苗与裸根苗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当年年底容器苗的平均成活率为94.11%,比裸根苗高1.68%,两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造林后6年,容器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和保存率分别是8.71cm、5.43m和93.11%,比裸根苗高17.57%、13.46%和2.07%,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采用杉木高世代良种轻基质网袋容器苗造林,不仅造林当年成活率高,造林后6年的保存率和幼林生长量也有较大优势,宜在杉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对毛竹苗所留 3~ 5盘侧枝进行修剪和将毛竹苗来鞭插入植穴侧壁土壤中的方法 ,能分别提高造林成活率16 9%和 2 8 5 % ;2种方法同时采用能提高造林成活率 35 4%。  相似文献   

20.
麻竹采用主枝扦插育苗、次生枝扦插苗、带蔸根埋杆育苗等新育苗技术取得良好效果.带蔸(根)埋杆育苗效果最佳,比其他育苗方法可提高成活率38.3%—46.7%.采用扦插育苗造林比移母竹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37.3%,育苗造林成本节省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