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蓝舌病是由环状病毒属(Orbivirus)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引起牛、羊及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自1905年在南非首次报道了蓝舌病以来,世界上许多地区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979年我国首次在云南发现并相应分离到蓝舌病病毒,随后在湖北、安徽、四川、山西、广西等省发现该病,从而确定本病在国内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牛传染性脑膜炎又称牛传染性血栓栓塞性脑膜脑炎,是以脑膜脑炎、肺炎、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于1956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最先发现,以后见于加拿大、英国、瑞土、意大利和大洋洲一些国家,1977年以后广泛流行于日本。该病多发生于集  相似文献   

3.
本病最初被描述为查斯特克麻痹(狐狸维生素 B_1缺乏所致的进行性共济失调及麻痹)。这种失调症在日本首次发生,我们在北海道己发现,1983年4—7月份,在1个牧场里突然发生本病。动物正处于分娩期,该牧场饲养170只成年雄狐狸、850只雌狐狸和170只成年雄貂和1,000只成年雌貂。最初临床症状是厌食、体弱和腹泻,随后表现为斜  相似文献   

4.
蓝舌病     
蓝舌病是一种反刍动物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绵羊,其次是牛和山羊。早期本病只见于非洲,1934—1944年于塞浦路斯出现,1945—1947年土耳其报道绵羊发生本病,1950年巴勒斯坦牛和绵羊有本病发生;1948年在美国出现,传播到美国16个州,主要在西部地区;1959年在巴基斯坦发生,是年日本牛蓝舌病也严重流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材料,近几年本  相似文献   

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自1928年Schilling等人从啮齿类动物中检查出附红细胞体以来,人们在多种动物体内都发现了该病原,但发现附红细胞体只能引起猪、绵羊、牛、鼠、猫出现临床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报道最早见于1932年,当时Kinsly将本病称作微粒孢子虫样病或原虫样病.Spilitter博士等在1950年首次以附红细胞体病为名对本病进行了阐述,随后,在美国、日本很多国家的猪场均发现有本病.1997年以来,作者在我国内蒙通辽、河北赤城、北京顺义、山西原平等地规模化猪场和养猪专业户的猪群中也陆续发现本病.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BVD)或者牛粘膜病(MD)。1946年在纽约首次发现,世界各国都有比较普遍的发生和存在,如美国、欧洲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印度、日本、非洲一些养牛发达的国家均有发生。由于本病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可致产乳量下降或停止,妊娠牛流产,肉用牛体重显著下降,从而带来损失。解放军农牧大学(1980)和西南民族学院(1983)分别从疑似病牛流产胎儿、脾脏和四川牦牛分离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从而肯定了本病在我国的存在。1流行病学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可感染各种牛…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Fever,BEF),又称暂时热、三日僵硬病、牛流行性热或牛登革热^[1],是牛的一种非接触传染性疾病。自1876年Schwinfuth首次报道牛流行热病发生于西非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该病流行于非洲的肯尼亚,亚洲的中国、朝鲜、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以及地中海地区。我国1949年以前就有本病在部分地区发生流行的记载,此后我国北起吉林省南至广东、广西等25个省市均多次暴发本病^[2]。  相似文献   

8.
猪伪狂犬病     
<正>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急性病毒传染病,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Ⅰ型,主要宿主是猪,还可感染牛、羊、犬、猫、鸡、兔、鼠等30余种动物。本病对养猪业危害较大,在美国因本病每年可损失数百万美元。一、流行概况美国在1813年首次发现本病,1902年匈牙利Aujeszky氏把本病与狂犬病区分开,因此称阿氏病(Aujeszky Disease)。本世纪七十年代欧洲地区发病率逐年增加。八十年代,日本、台湾、苏联、荷兰、爱尔兰、  相似文献   

9.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鸡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喉头、气管、支气管、鼻腔,气囊、结膜等部位被侵害。英文名: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本病1923年在美国首次发生,1930年被证明病原体为病毒。该病毒对高温、日光、消毒药的抵抗力极弱。本病在美国、加拿大、奥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家都有流行。其危害很大,严重时出现死亡,鸡场一经发生想根除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10.
牛鬣狗病     
1975年Parodi和Espinasse首次报道法国发现牛的“鬣狗病”(Hyena),本病由于患牛面部变形酷似鬣狗而得名。其后,在西德、比利时、苏联也发现了该病。1984年日本的岩手县发生了牛群体患鬣狗病,我们从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血清学方面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11.
牛白血病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 virus,BLV)引起的牛的一种慢性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淋巴样细胞恶性增生,进行性恶病质和发病后的高死亡率。此病早在19世纪末就被发现,但直到1969年才由美国的Miller从病牛外周血液淋巴细胞中分离到病毒。目前此病几乎遍及全世界各养牛国家,亚洲的日本发生也较多。此病在我国于1974年首次发现于上海,目前本病有逐渐扩大蔓延的趋势。在某些牛群中血清阳性率已达30%~50%,已成为牛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牛源的血液代用品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此类代用品病毒安全性检测就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2.
牛脂肪坏死症(Fat necrosis)是牛的一种以腹腔内脂肪,特别是结肠、直肠及肾周围脂肪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形成坚硬的肿瘤样物,压迫肠管和妊娠子宫,引起肠管和子宫狭窄,进而导致消化道疾病和流产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以往由于沉着的脂肪形成肿瘤样脂肪肿,故称之为脂瘤症(Lipomatosis).近年来发现,该病并非脂瘤症,而是脂肪组织的变性坏死现象,因而称为脂肪坏死症,被认为是由于脂肪代谢发生异常所致的肥胖综合征的一种.本病分布广泛,并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瑞典等均有本病发生,并造成了一定损失.据日本报道,由于该病造成的死亡和淘汰约占2.4%~3.0%.本病不仅奶牛发生,肉牛也有发生,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牛群近年来也有该病发生,据报道,在种畜场或奶牛场历年淘汰牛的宰后检验中可经常见到此病.患病牛不分性别,但以母牛多发,其发生年龄以3~19岁居多,2岁以下牛较少见.不同年龄组中,以5~7岁以上的经产牛多发,且常见于较肥胖的牛.  相似文献   

13.
自1923年在美国发现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下简称ILT)以来,在许多国家均有发生,在日本也有发生,现在已成为广泛传播的疾病之一。对本病已从各种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有许多报告。最近在宫崎县肉鸡场所发生的本病是和已往只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钼过多症(Molybdenosis)、低铜症(Hypocuprosis)、条件性铜缺乏、生理性铜缺乏和继发性铜缺乏等,都是钼中毒的同义语。1938年,Ferguson首次发现高钼[1],1976年,加拿大科学家也证实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中西部的广大地区经常发生"继发性铜缺乏症",随后日本也报道了在日本岛根县能义郡和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牛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主要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该病因其易传染,且能通过奶制品传染给人和犊牛,危害严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病的特点是组织器官形成结节状肉芽肿、消瘦、体重减轻等。本病最早由Villemin在1865年用兔证明牛的珍珠病相当于人的结核病,Koch在1882年发现牛的结核病的病原。美国于1917年首次出现牛结核病,并及时提出根除计划,墨西哥、  相似文献   

16.
牛红眼病     
本病也称为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传染性眼炎或者特殊眼炎,以急性或慢性角膜炎、结膜炎为主要症状,是牛的重要眼病之一。发生状况:本病蔓延于全世界。在日本是从五十年代后期,随着肉用繁殖种牛的大量进口而传入的。1979年有人对129个放牧地进行了调查,在22,717头牛中发现患牛1,308头,发病率为5.8%。  相似文献   

17.
鸡鼻气管鸟杆菌病是由鼻气管鸟杆菌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虽然本病在 2 0世纪 90年代才由Him和HafeT定性 ,但迄今为止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如南美、南非、美国、德国、荷兰、以色列、匈牙利和日本等均已发现本病。鼻气管鸟杆菌不仅能引起鸡和火鸡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而且还造成患病鸡的生产性能明显下降 ,经济损失巨大。目前 ,我国已有病菌分离报道 ,因此 ,应注意本病的防范。1 病原自 1990年以来 ,在许多国家的鸡群中发现了一种当时未知的 ,与鸡和火鸡呼吸道疾病有关的细菌 ,最初入们把这种菌…  相似文献   

18.
猪的流行性感冒,首先在美国于1918年发生过。在日本的岛根县于1978年4月~7月间,湖陵町和出云市一带养猪场,有呈呼吸症状的疾病流行,对病性进行鉴定,诊断为猪的流行性感冒。  相似文献   

19.
正牛传染性脑膜炎又名牛传染性血栓栓塞性脑膜炎,是牛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及病理学上有多种类型,以血栓栓赛性脑膜脑炎、血管炎、关节炎、胸膜炎和肺炎为其特征。本病于1956年由Griner等在美国首先做了报道,以后在英国、加拿大、德国和瑞士也发现,现已遍及世界大多数养牛国家。本病主要发生于奶牛和肉牛,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牛群受拥挤和寒冷刺激等应激因素作用而诱发。放牧牛较少发生,但经长途运输后有时也可暴发本病。  相似文献   

20.
分枝杆菌病是猪的慢性病,全国都有发生。该病是经口感染。主要症状是颌和肠淋巴结有结核样病灶。日本、1939年发现本病,每年有少数猪发病。由于养猪规模小,对家畜卫生认识不足,未引起重视。本病病原菌是分枝杆菌。该菌对人有致病性。为让人们有正确的认识,将本病病性简要介绍如下: 发病情况 1904年,在美国发现,欧洲各国及澳大利亚、非洲、亚洲等地广泛发生。日本,据统计,1948年屠宰猪,有结核病灶的占0.1%,到1974年减少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