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4月3日接到剑河县南加镇某养殖场的求助电话,我站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该养殖场于3天前引进了1批雏鸭,1天前7只雏鸭突然死亡,当天又死了13只。经观察,感染的雏鸭精神委靡、缩颈、行动呆滞、  相似文献   

2.
<正> 一、挑选健壮无病的肉用雏鸭雏鸭品种必须优良,雏体健康。健康的雏鸭外观表现为绒毛粗长、有光泽、无粘毛;活泼好动,叫声响亮,腹部柔软、平坦,卵黄吸收良好;手握雏鸭,挣扎有力;体重均匀,符合品种要求。二、育雏前准备工作要充分要根据购入雏鸭数量计算好育雏舍和放牧棚舍面积,要备齐育雏用具并彻底消毒,要依据进雏计划备足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是发展养鸭业的大敌。笔者在门诊中遇到一起雏鸭病毒性肝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典型病例,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养殖白鹜鸭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农民致富的好项目,但在养殖过程中要着重防范危害较大的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  相似文献   

5.
<正>一、鸭维生素A缺乏症(一)诊断要点1.产蛋种鸭日粮中维生素A缺乏或含量不足,造成自身或子代雏鸭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添加剂存放不当或存放时间过长,导致维生素A被破坏或失效等。2.正常情况下,鸭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不低于4000国际单位/千克。成年鸭长时间缺乏维生素A表现为逐渐消瘦、羽毛蓬乱、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弱雏率增高,流眼泪和鼻液等。雏鸭可能因种鸭维生素A缺乏或饲料维生素A缺乏而发病,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流眼泪、眼圈周围粘连,甚至结痂、失明。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介绍的杂交鸭,是指以番鸭(又名麝香鸭、瘤头鸭、西洋鸭)为父本,以北京鸭、樱桃谷鸭为母本杂交而成的,具有抗病力强、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活动量小、生长繁殖快等特点,5~6月龄体重能达3.5~4千克,最大个体体重可达5千克以上。杂交鸭既可圈养又可散养,规模养殖成本低、用工少、见效快,收入高,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一、选种先将选好的父本、母本种雏鸭合群饲养。1只公鸭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生态效应与技术模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稻鸭共作生态技术是将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促进物质循环和改善稻田环境,构建了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物质循环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农作模式,笔者综述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的物质积累、壮秆效应、根系活力、病虫草害控制及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稻田甲烷排放及控氮截流的影响,阐述了近年来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实施中投放绿萍、一稻两鸭、零日龄放鸭、沼稻鸭循环及防虫网全程覆盖等成功实践的种养模式,指出了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技术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许多养殖户认为鸭、鹅不会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其实并非如此。雏鸭、鹅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接触鸡而感染的,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鸭、鹅,发病急、传染快,6~10日可波及全群;防控不力又感染高毒株时,病死率可达60%~70%。近年来雏鸭、鹅发生此病趋多趋重,但养殖户重视不够,造成了很大损失,应予以注意。一、病原和流行病原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有亚型多种,免疫时疫苗型号不对就会导致免疫失败。该病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鸭胚胎代用蛋壳培养,旨在提高出雏率。方法Ⅰ将新鲜种蛋的胚胎转移至代用蛋壳Ⅰ内培养,72h后转移至代用蛋壳Ⅱ内培养至出雏。方法Ⅱ将正常孵化72h后的胚胎转移至代用蛋壳Ⅱ后培养至出雏。方法Ⅰ组出雏率为19.2%(10/52);方法Ⅱ组出雏率为40.4%(21/52)。从第6天到出雏同一日龄胚胎存活率方法Ⅰ组显著低于方法Ⅱ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第16天到出雏同一日龄胚胎存活率方法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方法Ⅰ和方法Ⅱ两种方法均能获得雏鸭,方法Ⅱ优于方法Ⅰ。  相似文献   

10.
一、蛋用雏鸭的饲料配制雏鸭1~2日龄喂给夹生米饭,从3日龄起开始掺喂少量配合饲料,到7日龄全部用配合饲料代替夹生米饭,并补充青饲料,配合饲料所占比例为20%~30%。1.夹生米饭的制作。制作夹生米饭要选用籼米(早稻米),不必加  相似文献   

11.
一、挑选好雏苗要选同一时间出壳,眼大有神,体态强壮,行动灵活,羽毛光泽,脚蹼肥润,脚爪温暖,手摸挣扎有力,叫声响亮,腹部柔软,卵黄吸收良好,脐部愈合良好,泄殖腔收缩有力的雏鸭饲养。弱小雏在育雏时往  相似文献   

12.
正鸭病毒性肝炎又称鸭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影响雏鸭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已成为当前严重影响鸭业正常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一、病原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是鸭肝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的成员。目前已报道的鸭肝炎病毒有Ⅰ型、Ⅱ型、Ⅲ型3个血清  相似文献   

13.
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无公害粮食生产示范基地”的江苏省临海农场,发展稻鸭共作模式已有十多个年头,农工们最初在稻田里养几只鸭子,只是为了自家杀了吃,或者卖掉赚个油盐酱醋钱。后来发现放入秧田里的鸭子在秧行中穿行,犹如给秧苗安上抓痒挠背的耙子,既提高了土壤的活力,又促进了秧苗生长和分孽,雏鸭则以稻田里的害虫幼体和杂草为食源,起到了除草灭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引起的严重危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共济失调、站立不稳、绿色下痢、眼鼻分泌物增多、抽搐等,病理变化主要以纤维素性气囊炎、纤维素性心包炎为特征。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且饲料转化率低,严重影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方式对鱼腥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测定鱼腥草株高、分枝数和鲜重,分析了5种肥料对鱼腥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在种植初期生长较慢,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增加鱼腥草生长后期的株高和分枝数,其中以鸭粪和猪粪的作用最明显。施用有机肥对鱼腥草有增产作用,以中等施肥水平鸭粪的鱼腥草产量最高。增施有机肥量对鱼腥草地下部的增产作用高于化肥和常规肥。在鱼腥草人工栽培中,鱼腥草施肥宜选择鸭粪为主,与其它有机肥(人粪尿、猪粪)配合施用,并在植株生长前期和后期辅以少量速效化肥。在施肥水平上,人粪尿、猪粪、鸭粪、施用量依次以108000 kg/hm2,54000 kg/hm2,450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肉鸭饲养管理简单,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从雏鸭出壳至出栏全过程只需60天左右,1年可养肉鸭6~8批,每批1000~2000只,是目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TR-β基因在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胸肌和腿肌中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胸腿肌重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17,21,25,27胚龄)和出雏早期(7日龄)胸腿肌中TR-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TR-β mRNA在2个品种鸭肌肉早期发育中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规律,但在腿肌和胸肌的发育性变化规律稍有不同:在胚胎期胸肌和腿肌中的TR-β mRNA表达量均呈先低后高的趋势,27胚龄时表达量最高;但出壳后胸肌中的TR-β mRNA表达量出现显著下降(P<0.01),而腿肌仍维持高水平表达(P>0.05)。表明TR-βmRNA表达具有显著的胚(日)龄依赖性,并存在组织差异,但无品种差异。鸭发育早期胸腿肌中TR-βmRNA表达量与胸腿肌重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呈强的正相关,提示胸腿肌中TR-βmRNA的表达可能在鸭早期胸腿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寄生于鸭的球虫包括艾美耳属、泰泽属、温扬属和等孢属的多种球虫,鸭感染后临床表现为腹泻、血痢和贫血等,对养鸭业危害很大。各种年龄段的鸭均可感染,但以2~5周龄的雏鸭多发,死亡率较高,耐过鸭则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缓慢。笔者现从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一、发病原因没有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鸭舍、饮水器和饲槽等器具消毒不严格;粪便没采取堆积发酵或焚烧的方  相似文献   

19.
从临床表现为肝脏不同程度点/斑块状出血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病死雏番鸭、雏半番鸭和雏麻鸭肝脾组织中分离到8株病毒。分离毒能致死番鸭胚和鸡胚,胚体充出血、胚肝肿大出血坏死;人工感染1-2日龄雏番鸭、雏半番鸭均能复制出与临床自然发病鸭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分离毒能在MDEF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经电镜观察,病毒在细胞浆中增殖,呈大量散在、成堆和晶格状排列,病毒粒子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双层衣壳、直径70nm左右;分离毒不能凝集鸡和鸽红细胞,对乙醚、氯仿、FUDR不敏感;病毒核酸为dsRNA,在SDS-PAGE中具有禽呼肠孤病毒10个RNA片段的特征(L1-3、M1-3 和 S1-4);应用MDRV特异性引物不能从分离毒中扩增出任何条带;鉴于分离毒的上述特性,暂将此分离毒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20.
<正>隆冬时节,山东省平邑县田野里"田园牧歌"唱得正欢,走近平邑镇晗哺村村民杨殿全家的养殖棚,就会听见棚里正播放流行音乐,刚出生不久的雏鸭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吃食。"俺从报纸上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