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甘薯又称黑薯,薯肉紫色至深紫色,除具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经常食用紫甘薯可明显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对消化道、心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防效,其抗癌防癌能力居各种食物之首。因此,近几年来,紫甘薯在国际、国内市场十分走俏,市场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紫甘薯的市场开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紫肉甘薯是一种优质保健食品,通常作为蔬菜种植,也是提取天然食用色素的重要原料.紫肉甘薯茎叶部分花青素含量较高,因此可以考虑主要以茎叶作为提取食用色素的原料,而薯块仍供食用.由于薯块外层花青素含量高于内层,因此建议薯块带皮食用. 我国种植的紫肉甘薯品种最早为从日本引进的川山紫,此后国内先后培育出20多个紫肉甘薯品种,本文仅就其中种植较多的几个品种略作比较,以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3.
《蔬菜》2005,(6):28-29
紫甘薯又名紫地瓜、紫薯、黑薯,肉呈紫色或深紫色,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薯种,全国年产量不足200万k,而国内外市场的年需求量在1030万k以上。从2001年至今,供需缺口连年加大,价格连续4年上涨,今年已涨至4元/kg,较2001年的2元/kg上涨了1倍,价格是普通甘薯的5倍。下面将其效益分析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娟  唐建  宋锐  林熊  缪鑫 《中国蔬菜》2017,1(3):101-102
<正>内渝紫2号为食用及加工型紫色甘薯新品种,鲜薯产量高,商品性好,熟食品质优,中抗黑斑病,花青素含量达225.1 mg·kg-1。紫甘薯因薯肉呈现紫色而得名,薯肉紫色深浅取决于薯块中花青素含量多少。针对四川省内外部分食用及加工紫薯鲜薯产量低、抗病差、口感差等问题,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于2010年从西南大学甘薯研究中心提供的0317-6集团开放授粉种子种植后代材料中,经过实生苗鉴定、海  相似文献   

5.
《蔬菜》2008,(7)
一、彩色甘薯 目前,我国已成功引进紫黑色的日本黑薯和烤食黄薯等新品种。在黑色食品和绿色食品流行的今天,彩色红薯以上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俏销市场。  相似文献   

6.
陈娟  王一鸣  唐建  宋锐  缪鑫 《蔬菜》2023,(6):23-25
为确定紫甘薯新品种“内渝紫2号”最佳种植株距,为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技术依据,设置5种不同株距(20、25、30、35、40cm),对不同株距条件下紫甘薯“内渝紫2号”的植株性状、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加大株距有利于提高茎蔓长度、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质量和大中薯比例;在30~40 cm范围内,缩小株距,有利于提高鲜薯产量、茎叶产量和薯干产量;30 cm株距时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最高,667 m2产量分别为1 722.67 kg和480.63 kg。综合考虑,建议“内渝紫2号”栽培株距为30 cm,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7.
浙紫薯1号审定编号为浙(非)审薯2011001,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宁紫薯1号与浙薯13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紫皮紫肉,结薯集中,薯块较整齐,耐贮运;100g鲜薯花青苷含量16.58mg,粗纤维少,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质地细腻,甜糯可口,是一种普通甘薯改进型品种。其薯形美观,食用品质好,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8.
群紫一号是河南省农科院作物所甘薯基地用日本黑薯做母本,苏薯8号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紫黑薯新品种.在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省参加区试,其产量、品质均表现很好.  相似文献   

9.
陈越 《中国蔬菜》2004,1(1):42-42
甘薯块根的皮色和肉色是鉴别甘薯品种的主要特征。甘薯块根的皮色大致可分为紫、红、淡红、土红、黄、褐、白等多种;薯肉颜色又因胡萝卜素等成分含量的差异呈现出白、黄白、黄、杏黄、桔红、浅紫、紫色等多种颜色,这就是目前所说的彩色甘薯的主要依据。换句话说,彩色甘薯就是皮和薯肉颜色不同的多个甘薯优良品种(或品系)的组合。因此,彩色甘薯是一个概念,不是特指一个甘薯品种。 甘薯营养成分丰富,除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可溶糖之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酸、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等无  相似文献   

10.
<正>吉徐紫2号花青素含量高,紫皮紫肉,薯块长纺锤形,单薯质量280~350 g,外形美观,营养价值高,食味好,使用范围广,抗逆性强,田间抗黑斑病,每667 m2产量2 400 kg左右。紫色甘薯新品种吉徐紫2号是2008年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取优质紫薯浙紫1号为母本、万紫5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系  相似文献   

11.
甘薯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和能源作物,由于加工过程中其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易催化多酚类物质氧化成黑色素,严重影响了其加工品质.以济薯18为材料,研究了pH值、温度、底物浓度等对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甘薯济薯18中PPO活性在360 am处最大,其最适反应时间为11 min,最适pH值6.5,最适温...  相似文献   

12.
王一鸣  缪鑫  唐建  宋锐  陈娟  张伟  何建兵 《蔬菜》2020,(5):71-74
为选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对通过甘薯集团杂交法筛选得到的3个甘薯新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个甘薯新品系熟食品质均为优,其中内17-71(紫薯),产量与南薯88相近,口感柔和细腻,符合现代人们对于薯形大小、口感的要求,适宜于进一步扩大种植试验;内16-22(紫薯),产量与南薯88相比偏低,口感偏硬,但薯肉颜色较内17-71更紫,需留种观察;内13-17(红薯),产量高,以大中薯为主,但含水量偏高不耐存储,不符合市场对甘薯大小的要求,宜淘汰。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薯类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朱俊光研究员与陕西省宝鸡市农科所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先后选育和从国外引进特种优质专用甘薯品种30多个并试种成功。这些品种有鲜食蒸烤型、食品加工型、高干淀粉型、黑色保健型、茎尖蔬菜型和水果型等特种专用甘薯品种,形成了红、白、橙、紫、黄等多种颜色的彩色系列甘薯品种群,具有极强的市场开发潜力。如“日本川山紫”,该品种薯皮紫红近黑色,肉色紫红鲜艳,其赖氨酸、铜、锰、钾、锌的含量高于普通红薯3~8倍,尤其是抗癌物质中人体所缺少的碘、硒的含量高出普通红薯20倍以上,为薯中珍品,另外还有橙色…  相似文献   

14.
甘薯新品种浙薯70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甘薯浙薯70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薯70结薯较迟,但一旦结薯,其前中期(扦插后约110 d之前)的薯块膨大速度快,扦插后第90天其大中薯率质量占薯块总质量的77%以上,浙薯70比较适宜作为早栽早收的甘薯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5.
选择薯块食味佳并具有保健功能的渝紫263甘薯,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确定品种适宜收获期及种蔓扦插的有效部位。试验结果表明,渝紫263甘薯适宜收获期为123 d,667 m2产量1 091 kg,比109 d收获的增产24.63%,且109 d后平均每天每667 m2产量增加达17.8 kg,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大薯产量极显著增加以及迷你薯产量增加。扣除种蔓成本后,123 d收获的甘薯经济收益为5 802元,比109 d收获的增效22.0%,109 d后每延长1 d生育期,每667 m2直接收益增加达74.6元。不同种蔓扦插部位比较,带心部位与无心部位每667 m2产量与净收益差异均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浙中丘陵山地甘薯品种更新换代,遏制当地甘薯品种退化、病害蔓延的趋势,引进10个甘薯品种开展品种对比实验,考察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食味性状、抗病性等指标。试验发现,金徐薯6号、金18S3-18、徐薯48的产量较高且商品薯率较高,适宜当地种植推广,用以鲜食或加工。金徐薯22、金20-17单株结薯数多,平均单薯重小,其商业价值较高,可作为专用小薯型品种种植。金18S3-1、金徐薯23、金薯926烘干率较低,适宜甘薯薯片加工,可作为加工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引进5个紫甘薯新品种在江苏省靖江市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主要考察各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和鲜食品质。结果表明:京薯6号、宁紫薯2号鲜薯产量高、食味品质优,综合表现最好;宁紫薯1号鲜薯产量中等,但具有鲜食口感好、薯块个头小便于家庭烹饪的优点,因此这3个品种适合在靖江地区及生态类似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8.
若想甘薯高产,首选的是要有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而且最好是脱毒种薯,因为仅脱毒一项就可增产30%左右。然而所有种薯都须育苗。甘薯秧苗质量的好坏与结薯早晚和结薯多少的关系很大。通常甘薯秧苗栽植田间后,能否形成块根是受秧苗自身贮藏养分的多少以及环境条件的好坏,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如果甘薯秧苗肥大健壮,养分贮存的数量较多,那么第一次长出的幼根,就可能发育成为构成产量的块根,而弱小秧苗第一次长出的幼根,就很难长成块根,容易变成柴根,所以培育甘薯壮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浙薯132甘薯早收栽培时的生长动态,并为其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开展了早收栽培下浙薯132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薯132结薯早,单株结薯数5.2~6.0个,前期薯块膨大快,食味好,适宜作为"迷你"甘薯早收栽培。  相似文献   

20.
鲜食迷你型甘薯品种——金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以浙73半2为母本,苏薯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1989年从该组合中获得74个实生品系,采用多点多次快速鉴定法,从95d(天)的秋薯圃中选出单株薯质量760g的早熟品系89—125—7,较对照徐薯18增产50%,1991年食味鉴定表现鲜食品质特优,1992年作为特优质品系参加品种比较试验,1993~1995年挖根观察,其早熟性好且产量较高,1996—1997年参加浙江省甘薯区域试验,1997年参加长江流域甘薯区域试验并进行抗性鉴定,表现中抗黑斑病和感蔓割病,2001年定名金玉。至2003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333hm^2,已成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迷你型甘薯主要代表品种和浙江省鲜食型甘薯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