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气肿疽病是反刍动物易发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由气肿疽梭菌引起,以病畜局部肌肉出现气性肿胀,指压有捻发音,伴有酸臭气体为主要发病特征。本文介绍了该病的病原学特点、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以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1病原特点牛气肿疽梭菌是引起牛气肿疽病的病原,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环境恶劣时形成芽孢,芽孢具有很强的存活力,在土壤中可存活4年以上,在腐尸中也可存活2个多月。病原体常附着在土壤或饲草上,随饲料或饮水进入牛的消化道而引起感染。2流行特点本病黄牛易感,尤其是2岁以下牛,奶牛和水  相似文献   

3.
牛气肿疽病又称黑腿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股、臀、腰、胸部等肌肉丰满处发生气性肿胀,按压有捻发音,并有酸臭气体产生。牛气肿疽病是我地散养牛户局部散发的疾病,笔者近年来诊治和防控气肿疽疫病,有效控制了该疫病的发生。现将2010年7月宣威市虹桥街道马房居委会某养牛户养的的牛感染该病后,及时诊治并使该疫情得到有效扑灭,将其作一介绍,供基层兽医人员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气肿疽病又称黑腿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股、臀、腰、胸部等肌肉丰满处发生气性肿胀,按压有捻发音,并有酸臭气体产生。牛气肿疽病是我地散养牛户局部散发的疾病,笔者近年来诊治和防控气肿疽疫病,有效控制了该疫病的发生。现将2010年7月宣威市虹桥街道马房居委会某养牛户养的的牛感染该病后,及时诊治并使该疫情得到有效扑灭,将其作一介绍,供基层兽医人员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牛气肿疽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感染黄牛为主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牛的股、臀、胸等肌肉丰满处出现炎性、气性肿胀为特征。发病快,死亡率高,对养牛业危害极大。2016年6月本县计划乡摆拉村曾发生此病,发病9头,死亡8头,病死率达89%,损失巨大。现就对该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经过计划乡摆拉村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边远、贫困的自然村寨,距离乡政府40公里,无公路河流经过,只有一条简易通村公路由乡政  相似文献   

6.
牛气肿疽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肌肉丰满部位发生炎性气性肿胀,并常有跛行。该病多发于夏季,常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高,潜伏期3—5d,一般病程1~3d,也有延长至10d者,若不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病死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7.
牛气肿疽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性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呜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以皮下组织和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肿胀,压之有捻发音为特征。本病的发生常以放牧牛群中较年轻的牛发病,发生过本病的地方,牧场被病原污染后,很难得到净化,具有继续散发的可能与倾向,而舍饲的牛很少再发生。  相似文献   

8.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亚急性散发性传染病。触压时有捻发音,产奶牛多发生气肿疽性乳房炎,黄牛和育成奶牛多发生在肩、背、腰、前臂至臂、胫骨等部位气肿疽病。发病率不高,多数是散发,偶尔暴发使发病率增高。1流行情况气肿疽可发生各品种的牛,笔者从1986~2008年诊治患气肿疽29例,其中产奶牛16例,患气肿疽性乳房炎15例,1例患前臂到臂部气肿疽。育成奶牛6~20月龄发生气肿疽9例,死亡  相似文献   

9.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亚急性散发性传染病。触压时有捻发音,产奶牛多发生气肿疽性乳房炎,黄牛和育成奶牛多发生在肩、背、腰、前臂至臂、胫骨等部位气肿疽病。发病率不高,多数是散发,偶尔暴发使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0.
牛气肿疽病又称黑腿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夏季多发,呈地方性流行,因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气肿疽病俗称"黑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文从发病情况,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供行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1病因 气肿疽梭菌是一种两端钝圆的专性厌氧菌。气肿疽梭菌芽胞的抵抗力较强,该菌主要存在于病变组织及渗出液中。  相似文献   

13.
1流行病学调查 1.1发病地区情况 发病地区海拔1231m,饲养有黄牛、猪、鸡等畜禽,其中存栏牛71头,牛均为放牧饲养。牛发病期间该地天气炎热,降雨量大,牧场水草丰盛。  相似文献   

14.
牛气肿疽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臀部等肌肉丰满处发生气性肿胀,按压有捻法音,并有酸臭液体产生。该病多发生于夏季,常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高,潜伏期3~5d,一般病程1~3d,也有延长至10d者,死亡率高。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组织技术培训,从加强养牛科学饲养管理入手,强化防疫卫生、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基本上控制了该病在县境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气肿疽(Gangraenaempanysematosa)又叫黑腿病或鸣疽,是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不直接传播,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其主要特征为肌肉肿胀,有捻发音。病原体是气肿疽梭菌。1临床表现病初体温突然升高至41℃~42℃,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全身抖动  相似文献   

16.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所引起的反刍畜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高热、肌肉丰厚部位(尤其是股部)发生气性肿胀,发黑,压之有捻发音为特征,主要发生于牛、绵羊、山羊,骆驼及鹿亦有少数病例报告。我县某村地处秦岭北麓山区,2008年9月村上有8头牛先后跛行,其中4头牛死亡。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学诊断为牛气肿疽。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13日,我镇水昔村拉泻组某农户家一头牛发病死亡另一头牛开始发病,体温升高到41.5℃,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跛行,肌肉丰满处发生炎性肿胀,触诊有捻发音,叩诊有鼓音。经门诊综合诊断,确诊为气肿疽病,又名黑腿病。1病理变化尸体迅速腐败而臌胀,四肢伸直,天然孔流出  相似文献   

18.
19.
气肿疽病(俗称黑腿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炎症、肿胀且按压患部肌肉常有捻发音,并多伴发跛行。在金顶镇的一些养牛户中呈季节性零星散发,此病发病快、死亡率高,给金顶镇的养牛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从事兽医临床工作以来,曾参加治疗过一些病例,总结出几点经验,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气肿疽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原是气肿疽梭菌,病菌主要存在于病牛的坏死组织和水肿液中,健牛多因采食污染的草料、饮水而经消化道感染,主要发生于黄牛,尤其是2岁以下的牛易感染。本病传染源为病畜,但并不是由病畜直接传给健康家畜,主要传递因素是土壤。即病畜体内的病原体进入土壤,以芽孢形式长期生存于土壤中,动物采食被这种土壤污染的饲草或饮水,经口腔和咽喉创伤侵入组织,也可由松弛或微伤的胃肠黏膜侵入血液。草场或放牧地,被气肿疽梭菌污染,此病将会年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