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玉婷 《西藏农业科技》2009,31(1):13-15,21
该项目首次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京华165)推向昌都干热河谷区域,由于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等特点,那么通过该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双低油菜品种在全区的覆盖面,将彻底改变我区双低油菜生产落后的局面,改变群众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提高双低油菜生产水平,改善油菜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将填补我区双低油菜生产空白,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提高我区双低油菜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农业部和市农委都把优质油菜列入重点推广项目.我区优质油菜生产已初步成功,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区优质油菜生产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后,常德市的油菜年平均播种面积均超过26.7万hm2,约占湖南省油菜生产面积的1/4,居省内首位,然而受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务农收入比重减少、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效益较低等因素的影响,油菜产业在我区发展面临较严峻的形式,通过笔者连续几年走访调研,现将我区油菜生产现状与技术需求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油菜是我区第一大经济作物,既是当前我区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又是我区主要的养地作物之一。发展油菜生产,不仅能解决人们食油的需求,增加群众收入,且能为粮食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肥料,还能为牲畜提供良好的饲料,有利于发展农牧结合的农区畜牧  相似文献   

5.
秦州区双低油菜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油菜是秦州区仅次于冬小麦、玉米、马铃薯的第四大作物,也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面积在8000hm2左右,但产量低、品质劣已经成为制约我区油菜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我区油菜生产的现状,为改良油菜品质、提高产量,我们引进了中双系  相似文献   

6.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其抗逆力强,适应性广。但油菜生产中却存在面积不断扩大,而产量、效益不高等问题。雁江区常年种植油菜26多万亩,平均亩产130kg左右,是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搞好油菜生产,对我区油菜增产、农民增收和油菜加工企业增效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多年的高产实践经验,要进一步提高油菜的产量,特抓好如下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一、选用良种良种是增产的内在因素,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根据我区自然条  相似文献   

7.
北方春油菜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春油菜是我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其中优质双低春油菜在我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约占油菜面积的50%。多年来,内蒙古拉布大林农牧场科技人员对优质双低春油菜高产栽培、防杂保纯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归纳总结出了一整套优质双低春油菜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形成了模式化生产格局。但具体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双交育种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是我区双低油菜主栽品种,2006年我区油菜种植面积扩大到6.74万亩;“秀水09”是嘉兴市农科所培育的晚粳品种,是我区晚稻主栽品种,2006年我区晚稻种植面积达37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9.
旱地油菜垄膜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区地处豫西黄土丘陵地带 ,年均降水量 5 5 4.9mm ,年际间变幅大 ,时空分布不均 ,7~ 9月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6 0 %以上 ,年干旱频率高达 91.7% ,十年九旱是造成我区油菜生产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为此 ,我们把小麦垄膜沟播栽培技术移植到油菜生产上 ,有效地解决了豫西地区油菜生产的干旱、冻害等问题。一般亩均增产 5 6 .4kg ,增产幅度 42 .2 % ,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旱地油菜垄膜沟播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于下。1 选用良种应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如秦油 2号等。2 精细整地 ,施足基肥在深耕的基础上 ,用旋耕耙浅耕一遍 ,使土壤达到…  相似文献   

10.
我区地处豫西黄土丘陵地带,年均降水量554.9 mm,年际间变幅大,时空分布不均,7~9月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年干旱频率高达91.7%,十年九旱是造成我区油菜生产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西藏马铃薯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我区仅次于青稞、小麦、油菜之后的第四大作物,近年来,我区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各类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不断兴起。与此同时,生产中品种用途单一,专用品种缺乏的矛盾也逐步显露,这些都对我区马铃薯育种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广元市元坝区种植油菜历史悠久,是冬季油料生产的主要作物.近年来,元坝区全面推广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在单产和品质上有了很大提高,从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产业路子出发,抓好我区优质油菜生产基地,扩大油菜种植规模,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迫在眉睫.因此,建立一套规范化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技术,以现代农业的理念,做大做强油菜产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小孢子培养在油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82年lichter首次在甘蓝型油菜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在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我们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来改良西藏的油菜品质,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可在短时间内选育出符合我区生产实际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常德市鼎城区是一个以水稻、棉花、油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自2002年以来,我区积极探索,构建了一套以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基层参与、公司管理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模式.2009年,我区有4家农资经营公司参与专业化防治.签订合同面积14266.7公顷,其中水稻12986.7公顷、棉花1280公顷.  相似文献   

15.
油菜是我区秋种的主要作物,2001年前种植面积2.7万公顷,近几年来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年种植面积仍保持在2万公顷以上.推广优良品种,对我区油菜产量的提高、实现"双低"化、增加农民收入都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2001年我们引进陕西省油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秦优7号试验试种,该品种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深受农户的喜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2年秋播种植面积约0.1万公顷,2003年约0.76万公顷,2004年约1.1万公顷,2005年约1.1万公顷,目前已成为我区油菜的主要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油菜种植就是其中一个主要产业,导致我区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农村随处可见撂荒田,其中油菜种植费时、费力是主要原因,为解决这种现象的蔓延,笔者及几位同仁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从地块选择、整理、施肥、播种、田间管理、草虫病防治及机械收获等方面提炼出了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以促进南郑区油菜种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油菜是我区主要的午季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草害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65%,每年因草害造成的损失达1~3成,重达4成以上,阻碍了我区油菜生产的发展,影响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除。  相似文献   

18.
<正>油菜是我国主要出油农作物,由于油菜的高价值,目前我区已大量引进种植这种经济作物,在为当地居民提供客观的经济来源的同时,关于油菜易感染油菜菌核病,造成产量下降,对农户经济造成损失,所以我区从五年前就开始了针对油菜菌核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下面为我区相关工作人员针对此问题做出了调查研究成果的一部分。1.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时间特点根据例年统计,我区油菜菌核病主要发病时间集中在3月中旬,从每年的4月20日开始,呈现高发态势,主要表  相似文献   

19.
除草剂防除春油菜田禾本科杂草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自治区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由1993年的7.9万hm^2发展到2003年的28.0万hm^2。油菜种植前期投人少、易于管理.在坡地或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得以大面积种植.以减少在干旱年份的损失.因此油菜是一个适于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作物。但是目前我区在油菜田的化学除草应用较少.研究适合在我区推广的除草剂品种及配套应用技术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油菜是我区主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正蓬勃发展,但我区在这方面的研究正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本文就油菜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三系配套的选择及该技术在我区的研究和利用前景做了浅显的论述,针对我区实际,对油菜品质育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