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桂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9年至1997年从肉桂天然杂交中采用单株选种育成,其性状为灌木型、中叶类、早芽种,制乌龙茶品质好,适宜在乌龙茶区推广.引种南靖一年来,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观察认为,丹桂比本地大面积种植的毛蟹、梅占具有发芽早、茶叶品质高的优点,是我县扩种新茶园和老茶园改植换种的一个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2.
丹桂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9年至1997年从肉桂天然杂交中采用单株选种育成,其性状为灌木型、中叶类、早芽种,制乌龙茶品质好,适宜在乌龙茶区推广.引种南靖一年来,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观察认为,丹桂比本地大面积种植的毛蟹、梅占具有发芽早、茶叶品质高的优点,是我县扩种新茶园和老茶园改植换种的一个首选品。  相似文献   

3.
诏安八仙茶于一九八六年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组现场鉴定为乌龙茶早芽良种,继获漳州市一九八六——一九八七年科技进步弍等奖后,现再获福建省一九八八年度科技进步弍等奖。 八仙茶具有早芽、高产、适应性广、抗逆力强、虫害少等较全面的优良品种农业性状。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在闽粤湘三省的三十个县(市)推广八千亩,比一九八六年种植面积增加三倍多。  相似文献   

4.
八仙乌龙茶     
“八仙茶”是1965年从福建省沼安县秀篆乡寨坪村凹背畲老茶园的有性群体中筛选出的优异单株,后用扦插法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品种,因其是在该县西潭乡八仙山下的汀洋茶场育成,故命名为“八仙茶”。该品种具有发芽早、适应性强、虫害少、产量高及制造乌龙茶品质优异等优点。这项成果荣获了1988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推广到闽、粤、湘三省的34个县市,种植面积达,12400余亩。利用“八仙茶”鲜叶创制的“八仙乌龙茶”,清香高锐、滋味浓厚  相似文献   

5.
诏安地处闽南,气候温暖,(年均气温21.3℃),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土壤肥沃,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秀篆是我县老茶区,200多年前就开始种茶了。六十年代初期,我们就对当地茶种,进行观察对比,并单株采制乌龙茶作品质比较,于65年~67年初选出萌芽早、芽  相似文献   

6.
迎春品种是从一九六○年冬引进的广东“潮山水仙”有性种中,单株无性分离选育出的早芽新品种。以其越冬芽萌发于早春季节(“雨水”前后),春茶开采于“春分”前后而命名。由于芽叶性状良好,产量略高于现有早芽良种——福鼎大白茶,而且制成  相似文献   

7.
福安大白茶原产于福建省福安县,该种系从当地野生茶中采用单株选育、无性繁植而成的红绿茶兼制的早芽良种,经福建省有关单位生产示范证明,该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较强的优良特性.一九七七年我所育种室派员去福建学习交流良种工作经验过程中,对该种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8.
福建乌龙茶品种资源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香优质的福建乌龙茶具有自然的花香和醇厚的滋味,其重要的一个物质基础,就是高香优质的乌龙茶品种。福建省拥有丰富多彩的乌龙茶品种资源,这是福建省发展高香优质乌龙茶生产的一个优势。本文拟简介,福建省乌龙茶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概况;福建省乌龙茶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福建乌龙茶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生化成分、细胞学和酶学研究的概况。1福建乌龙茶品种资源的搜集保存概况福建的乌龙茶品种资源原未主要分布在闽南和闽北茶区。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建所60余年来.先后深入到省内外茶区,对茶树品种资源进行广泛的普查、鉴定与征…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茶树单株产量与形态学性状的相关性,本文对38个杂交一代单株(金萱×英红九号)的11个形态学性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修剪物重量、百芽重、发芽数和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都超过30%,有较大的变异选择空间;发芽数、叶面积、树高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百芽重则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由于茶树各形态学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发芽数、叶面积、树高和百芽重对单株产量的决定系数仅为64.1%,在进行单株性状选择时,还需同时统筹考虑二级分枝数对各性状的正向间接效应,以及一级分枝数所带来的负向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实生茶树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对27株实生茶树单株的数量性状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期茶树的叶片数、芽密度与6龄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和0.516;单株产量只与株高和树冠面积有显著线性关系,多元回归方程为Y=83.522+0.602x6+0.715x7(r=0.797**);通径分析表明,树冠面积、叶片数、芽密度、百芽重是影响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各性状间的互作效应对单株产量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政和大白茶,亦称白毫茶。原产福建省政和县铁山公社高崙头。系单株选育出来的无性系良种,制造红茶、白茶、绿茶品质俱佳,至今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1965年全国茶树品种会议曾作为向全国推广的二十一个良种之一。 政和大白茶发芽期特迟,越冬芽萌发期在三月底至四月初,比早芽种约迟一个月,比中芽种亦迟15~20天。因此,搭配种植,对调节茶季洪峰效果甚佳。目前除政和、松溪等原产地有大面积种植外,全省各茶区以及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产茶省地有引种繁育,在一般正常的管理条件下,亩产大致在三百斤左右。但也有一些地方对政和  相似文献   

12.
2014~2016年以黄棪为对照,对10个红紫芽新品系的生育期、芽梢性状、鲜叶产量、乌龙茶品质、抗旱性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ZY-2、ZY-5、ZY-9、ZY-10品系的生育期比对照黄棪早;1芽3叶长ZY-3、ZY-4、ZY-5、ZY-7、ZY-9、ZY-10比对照长,1芽3叶重各品系均比对照重,发芽密度ZY-3、ZY-4比对照大;ZY-2、ZY-3、ZY-4品系的鲜叶产量比对照高;乌龙茶品质3年平均分ZY-1、ZY-2、ZY-3、ZY-4、ZY-5品系较高,总体表现为花香较显,味较醇爽;抗旱性除ZY-6、ZY-8外,其他品系抗旱性都表现为强.  相似文献   

13.
清高香乌龙茶初制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龙茶是福建省特种茶类之一。为适应国内外消费者对乌龙茶消费的多样化需求,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提出了“清高香乌龙茶的研究”课题,经过3年多的研究,研制出的清高香乌龙茶,经福建省有关单位和专家鉴评,认为很有特色,有别于传统乌龙茶风味,属于创新产品,该成果在1990年9月福建省首届发明与革新成果展览大会上荣获了优秀项目奖。  相似文献   

14.
论适制乌龙茶品种的特殊性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8—1991年对17个茶树品种鲜叶进行了乌龙茶适制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制乌龙茶的品种鲜叶形态结构特征是叶片宽、梗粗、节间短、叶长/叶宽比值小、梗粗/节长比值大、叶片厚、上表皮厚和栅栏组织厚等8项性状。这些性状与乌龙茶加工工艺和成茶品质,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利用这8项指标,建立了乌龙茶适制性分类判别函数,经对17个品种的各类性状进行回代判别,其准确率达88.2%,因而这8项性状可作为选育和推广乌龙茶良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乌龙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在国际上素负盛名。了解乌龙茶品种的不同叶位叶片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对了解乌龙茶的品质形成是有益的。为此,作者对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叶片进行了系统的电镜观察,并作了必要的生理生化测定。制乌龙茶的芽叶必须是半开面。如果采一芽二叶,则制不出乌龙茶的特殊香味,同时只有适制乌龙茶的品种才能制出乌龙茶的特殊香味。针对这种现象,作者试图从茶树叶片结构上找到解释。因此,三年来对福建安溪和广东汕头地区适制乌龙茶的各主要品种,如铁观音、凤凰水仙、黄旦、毛蟹、梅占、本山、岭头单(木丛)、奇兰等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叶片结构观察。关于透射电镜下观察适制乌龙茶各品种不同叶位叶片的超微结构,过去尚未见到过文献报道。材料于1981年8月下旬、1982年4月下旬、1983年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福建省1229位乌龙茶消费者的问卷调查,从样本消费者的个体特征、茶叶认知度、消费习惯和购买情况等方面对福建省乌龙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并对乌龙茶产区与销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福建省乌龙茶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提出加大乌龙茶知识普及力度、加强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关注消费需求差异、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白毫早是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采用单株选育、无性繁殖而成,适制绿茶的早芽良种。我场于1982年、1984年、1985年先后三年从湖南引种到信阳茶区试种,为了解白毫早在信阳茶区的适应性和适制性,便于推广应用,从1982年开始,与本地当家种(信阳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白毫早在信阳茶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质萎凋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龙茶传统制作工艺中“晒青”是关键工序之一。晒青适度,乌龙茶质量则佳。阴雨天未经“晒青”工序,制成的乌龙茶青气重,味苦涩,汤色浑浊偏暗。早在明末,武夷山僧人超全曾写有《武夷茶歌》一首,歌云:“凡茶之候视天时,最喜晴天北风吹;若遭阴雨风南来,香气顿减淡无味。”古今经验都说明,日光晒青对乌龙茶良好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春茶产量高,芽叶肥壮,内含物丰富,是制乌龙茶的最好原料,但在春茶采制旺季,阴雨连绵,经常不能正常晒青,从而严重影响了乌龙茶的品质。笔者从1981年开始连续六年进行试验,运用不同光质进行乌龙茶萎凋,测定乌龙茶主要内含物的变化,探索不同光质萎凋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以期运用人工光照来摆脱天气条件的影响,改进乌龙茶萎凋条件,提高春季乌龙茶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一、选育经过1972年,用徐州68—4作母本,花80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 1973年将F_0代种子全部单粒播种,于各生育期调查杂种的性状表现,收获时选留了31个丰产性能良好的单株。1974年F_2代于杂种圃,以单株为单位进行林行种植,每个单株播种2—3行,每行25株。收获时选留了72夏/2—2,对这个林行的经济性状进行了严格考查,选拔了生长势强、分枝粗壮、株形直立、开花早、结果多、单株生产力高、整齐一致的16个单株混合留种。1975年春,将72夏/2—2定名为花37,越级提升参加品比试验,进行产量鉴定。  相似文献   

20.
全国第一个乌龙茶配套标准—福建省地方标准《乌龙茶标准综合体》,于1990年4月21日通过福建省标准计量局主持的审定。 乌龙茶是我国特种茶类,安溪县是乌龙茶主产区。1988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由安溪县负责制订《乌龙茶标准综合体》,为国家科委《综合标准化》引导性项目的试点。安溪县农业标准化委员会为此组织了县经作局、茶叶公司、安溪茶厂、茶科所的科技人员组成起草小组,运用农业标准化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标准进行反复研讨,建立多点验证点,为制订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经过二年多的工作,起草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验证资料,起草的《乌龙茶标准综合体》送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