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四川省青川县开展了大棚黄瓜—小白菜—秋莴笋—冬莴笋高效种植模式探索,产品市场优势明显,4茬蔬菜667 m2产值合计3.3万元,效益高,为当地大棚蔬菜生产提供了新的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莴笋为菊科莴苣属作物,分为叶用和茎用两大类,叶用莴笋分为散叶生菜和结球生菜,茎用莴笋有青莴笋和红莴笋.红莴笋露地栽培每667 m2产量为4 000 kg左右,其生长整齐,成熟一致,节省劳动力,收益高,因而深受菜农欢迎;其皮薄、肉质脆、香味浓,削皮后不易变色,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1].  相似文献   

3.
成都挂丝红莴笋亦名洋棒莴笋,已栽培近50年。成都一点儿红莴笋又名青洋棒莴笋或青挂丝莴笋,为近年成都冬莴笋栽培发展较快的品种。两者均为成都冬、春莴笋的主栽品种。成都挂丝红莴笋与一点儿红莴笋的外观非常相似,长势均较强,叶簇也较紧凑,叶片呈长倒卵形,叶面微皱,有光泽,叶缘波状浅齿;茎呈长圆锥形,茎皮带紫晕,不同之处是,一点儿红莴笋叶较长大,叶色较深,叶中下部较皱,且平顶时的数片叶尖、  相似文献   

4.
对红莴笋进行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盖膜后能提高土温,保水保肥,提高土壤水肥气热协调能力,促进红莴笋生长健壮,长势旺盛,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对红莴笋进行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盖膜后能提高土温,保水保肥,提高土壤水肥气热协调能力,促进红莴笋生长健壮,长势旺盛,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众兴镇五堆村、三庄乡邵道村土壤耕层深厚,便于农事操作,适宜蔬菜种植,大面积种植蔬菜已有30多年。2000年以来,大棚莴笋—西瓜—丝瓜一年三收的茬口安排成为这两村蔬菜生产的主要模式,2008年莴笋—西瓜—丝瓜栽培模式生产面积达到200hm2,占这两村蔬菜种植面积的90%。  相似文献   

7.
红莴笋是灵川县近几年来新引进的莴笋品种,主要在灵川县大圩镇蔬菜基地和灵川镇蔬菜基地种植,年复种面积在667hmz左右。红莴笋肉质细嫩、皮薄、清香,产量高,市场上已逐渐替代青皮(白皮)品种。为了更新品种和筛选出更适合灵川县种植的秋季红莴笋优良品种,灵川县经济作物站于2011年秋冬对新引进的红仙子、碧红丰、红香少女、红艳香妃等红莴笋新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莴笋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莴笋为我国南北各地栽培极其普遍的秋冬蔬菜,在蔬菜周年供应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蔬菜生产者和城乡消费者对莴笋品种多样化和产品优质化的需求,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特从四川莴笋产区引进7个莴笋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9.
莴笋为我国南北各地栽培极其普遍的秋冬蔬菜,在蔬菜周年供应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蔬菜生产者和城乡消费者对莴笋品种多样化和产品优质化的需求,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特从四川莴笋产区引进7个莴笋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0.
莴笋为我国南北各地栽培极其普遍的秋冬蔬菜,在蔬菜周年供应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蔬菜生产者和城乡消费者对莴笋品种多样化和产品优质化的需求,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特从四川莴笋产区引进7个莴笋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1.
龚万海 《蔬菜》2017,(8):29-30
依据作物间套复种原理及相关蔬菜生物学特性,探索出皖南地区大棚毛豆—丝瓜—夏芹—莴笋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并总结了各蔬菜品种的茬口安排、技术要点及效益情况,可实现每667m~2产毛豆400kg、丝瓜750kg、夏芹4000kg、莴笋2500kg,667m~2总产值可达29000元。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阿坝州高山高原独特的气候、地貌特性,生产错季蔬菜,增加种植效益,填补成都平原地区7—8月的蔬菜淡季,经过3年的莴笋栽培试验,初步掌握了阿坝州莴笋栽培技术特点。通过品种选择、因势整地、分批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措施,保障了高原莴笋的高产优质、绿色安全,为提高农户的生产水平和栽培收益,进而为引导高山高原莴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湖北天门总结了大豆—花菜—莴笋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改变了单种作物多茬导致的连作障碍,而且增加了农户收入,提高了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各蔬菜种植时均应选择合适的品种、合理播种、注重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高山地区优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探索高山蔬菜优质高产高效新模式,总结了高山线辣椒—莴笋周年生产技术,为山区农民生产蔬菜提供技术参考,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15.
以永安红莴笋为试材,在3个生育时期叶面喷洒不同浓度的矮壮素,研究了矮壮素对红莴笋植株性状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处理水平中,在莴笋莲座初期喷施矮壮素600倍液抑制莴笋茎部的伸长,增加茎粗周长的效果最明显,使茎上各部加粗较均匀,植株蹲实,从而可以提高莴笋的外观质量。浓度和施用时期2个处理间的交互作用对株高影响不明显,但对茎粗周长和单株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说明适时适量喷施矮壮素主要影响的是莴笋的茎粗周长,主要是通过增加茎粗周长来影响产量,即适时适量喷施矮壮素是获取莴笋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棚蕹菜—莴笋水旱轮作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  黄冬梅  沙斌  韩明  沙宏锋 《长江蔬菜》2015,(22):123-124
由于连年种植旱生蔬菜,大棚蔬菜的连作障碍问题逐步显现[1].2011年以来,江苏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设施水生蔬菜栽培技术及设施水旱轮作新模式等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实施,探索了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2],在如皋市城北街道、磨头镇等地逐渐发展形成了大棚水生蕹菜—莴笋等多种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永福县采用超级稻—莴笋—马铃薯一年三茬种植模式,667 m2年产值比传统的双季稻增加7 000元以上。超级稻应选择Y两优1号和淦鑫688等早熟品种,并严格控制好收获期,尽量减少落粒谷数;莴笋应选择当地的红茎类型如极品红珍宝、红良玉等,种植时防止高温干旱天气的不利影响;马铃薯应选择费乌瑞它、东农303等早熟优良品种,马铃薯幼苗期避开霜冻为害,膨大期和收获期防止雨水过多造成烂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金华市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指导菜农提高大棚蔬菜生产效益.2014年在婺城区雅畈镇三村里村蔬菜种植大户汪桂堂大棚中,示范推广了大棚番茄—瓠瓜—莴笋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效益显著,667 m2番茄产量8 500 kg、产值17 000元,瓠瓜产量6 000 kg、产值13 000元,莴笋产量6 000 kg、产值10 000元,667 m2年产值达4万元,现将有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邱海燕  黄丽婧  曹顶华 《蔬菜》2016,(11):49-50
为充分发挥多元多熟制旱作地区一年多熟的种植优势,满足上海市一小时经济圈及上海蔬菜供应基地的建设需求,启东市摸索出了一套蔬菜复种高效种植模式,即丝瓜—秋莴笋—青菜—春豇豆一年五熟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产量高、效益好,技术简单,农民容易掌握,目前已在全市推广。  相似文献   

20.
春西瓜—秋超甜玉米—冬莴笋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市设施西瓜栽培规模较大,为改进传统栽培模式种植效益不高的问题,南京市蔬菜科学技术研究所摸索出了春礼品西瓜—秋超甜水果玉米—冬莴笋一年三茬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获得了良好收益,三茬667 m2收入可达26 000~28 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