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畜牧业》2009,(13):I0001-I000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潘耀国 金融危机自由落体式的直线下滑已经过去,但其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还在持续。它对畜牧业的冲击,直接与间接的影响都是存在的,但最终还是消费左右市场,市场决定生产。中国肉类生产呈现鲜明的区域性特征;肉类消费和生产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一致性;肉类主产区一般都是主要消费地区:高收入地带也是肉类消费的主体带;农村肉类消费与城镇的差距正在缩小;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肉类消费四大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肉类生产大国,但国民人均肉类消费量无法与欧美国家相比,出口数量又十分有限,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目前畜产品主要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人的肉类消费现状和未来备受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潘耀国 《中国家禽》2005,27(2):37-38
中国是肉类生产大国,但国民人均肉类消费量无法与欧美国家相比,出口数量又十分有限。因此,我国的肉类消费现状和未来备受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中国肉类生产和消费的新格局中,家禽业将拥有更大的扩展空间,成为平衡肉类消费需求的唯一力量。又到了盘点总结过去、预测展望未来的时间,老马也很正式地整理了一下思路,遵从从宏观看微观、从历史看未来、从世界看中国的思维方式,认真地思考了关于我国肉类生产和消费的有关问题,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中国肉类生产和消费的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那就是生猪产业将撑起肉类生产的半壁江山,但增长速度将明显放缓;牛羊肉供应严重不足,只能保证刚性需求群体和穆斯林的最低消费需求;家禽业将拥有更大的扩展空间,成为平衡肉类消费需求的唯一力量。  相似文献   

5.
王军 《饲料广角》2006,(2):19-20
1中国肉类产业面临结构调整虽然经历了2004年禽流感,2005年口蹄疫以及2005年10月禽流感疫情的影响,但中国肉类产量仍然继续保持3% ̄4%的增长。虽然经历饲料价格上涨,禽肉销售滞缓,但近10年中国肉类总量还是增长的趋势,说明我国肉类生产初具抗风险能力。笔者认为,由于城市居民消费肉类的品质要求提高,中国肉类生产已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逐步转变,2006年中国肉类产业面临结构调整。1.12004年中国肉类加工企业中,已有10个企业13个品种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极大地影响着肉类产品市场,其中高温火腿肠6家名牌企业已占据市场90%的份额。预计2006年冰鲜…  相似文献   

6.
浅谈未来动物性食品的消费、生产、贸易和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化、收入增加和人口增长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中国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已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肉类总产量高于美国。肉类生产和消费的增长会影响世界禾谷类饲料和动物性食品的价格。如果中国自身肉食品不能满足需求,将影响亚洲的其他国家和非洲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肉类。发展中国家肉类消费的大幅度增长又将促进粗放型和(或)产业化体系为基础的动物生产体系发展。这种改变也将导致更多的环境问题,如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污染。在发达国家实行集约化养猪和养牛的地区中,污染问题早已存在。到2020年,人类将通过摄食更多的动物蛋白而增进健康。然而在非洲仍有1/3的儿童营养不良。发展中国家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会随都市化和动物生产体系变化而改变。通过自由贸易可满足全球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因此控制疾病将很必要。国际兽疫局(OIE)已将疾病划分为A、B两类,若A类疫病发生,尤其是非洲内部,通过控制疾病促进非洲内部贸易将获益非浅。然而,其他问题如交通不发达和高税率仍阻碍了非洲动物和动物性食品的市场,这些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这不仅有利于贸易本身,而且有助于必需的动物蛋白能在多数人的膳食中更公平的分配。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物消费进入新阶段,口粮消费下降,以肉为主的动物性产品消费量的增加是未来消费的主要趋势。本文描绘中国肉类消费全景图,并展望我国肉类消费的大趋势。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居民肉类消费仍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农村居民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畜牧产业发展到今天是到了一个转折点。肉类和蛋品的人均消费量均已远远超过世界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中国畜牧业已经从短缺经济时代完完全全地进入了供求基本平衡的时代。虽然还存在着产品结构和消费能力上的不平衡,但人均肉类消费63千克,蛋类人均21千克的消费水平无疑已经达到阶段性的高点,未来的增长幅度将逐渐放缓。短缺时代重点是数量增长,主要依靠生猪产业的强力支撑:平衡时代重点是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需要新的增长点,那就是家禽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3):42-42
入世后,随着农产品关税由现在的45%降至2004年的17%,重点农产品降至14.5%,国外肉类产品必将大量进入我国。以人均年消费猪肉25公斤左右看,可以说,肉类市场是有一定消费潜力的。我国的肉类生产绝大部分属于初加工性质,产品附加值低,保鲜和货架期短,市场适应能力差,冷冻肉、热鲜肉仍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即使是熟肉制品,也是中低档的高温火腿肠占较大比例,而西方国家早已普及的小包装冷冻肉和低温熟肉制品、旅游休闲肉制品才刚刚起步。再有就是肉类加工的综合利用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许多肉类加工的副产原料被…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养殖技术》2006,(7):60-60
近日,据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邓富江介绍,我国肉类食品行业正在稳步发展:肉类产业对社会仍具吸引力,投资量增加:市场继续扩容,销售量增加;企业运作趋向平稳,经济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23日,中国肉类协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我国肉类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协会的工作进行了通报,2005年中国肉类食品行业表现出“三增长”态势:一是肉类产业对社会仍具吸引力,投资量增加:二是市场继续扩容,销售量增加:三是企业运作趋向平稳,经济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肉类消费大体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为第一个阶段,特征是有什么吃什么,全国年人均肉类消费也就是10千克上下,到了1978年农民年人均肉类消费也只有6千克,城镇居民吃肉比农民多,但也只有18千克。可见,肉类还没有条件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农民养畜首先是保证城市供应,其实在那个时候农民也不具备肉类消费的经济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畜牧业》2021,(2):46-47
受猪肉供给偏紧、主要肉类出口国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2020年我国肉类进口大幅增加,其中猪肉、牛肉和禽肉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分别为439万吨、212万吨和155万吨,分别较2019年增长108%、27.7%、95.5%,羊肉进口则小幅下降。国内奶类价格上涨带动乳品进口继续增加,较2019年增10.4%,折合生鲜乳1875万吨。新冠肺炎疫情对肉类出口国生产影响相对较小,但消费低迷等因素导致全球肉类价格指数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低于2019年同期。  相似文献   

14.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是一个畜禽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市场畜禽肉类的需求量大小决定了我国兽药市场的兴衰。养殖业和兽医药行业真所谓是“一损皆损,一荣俱荣”。  相似文献   

15.
8月24日“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峰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世界肉类组织首次与一个成员国共同举办的会议和展览。3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业界人士汇聚一堂,探讨我国与全球肉类生产、消费、贸易的发展趋势,交流全球肉类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研究当前和未来肉类工业发展中的矛盾和突出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改善现状的建议,为我国肉类工业发  相似文献   

16.
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的GDP仍将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亚洲银行的负责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将会以年均7.5~8%的高速度发展。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带动人民生活的提高,促使对肉类消费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对此,笔者对"十五"的展望和建议: 一、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畜禽结构 虽然"十五"期间我国的肉类生产仍将稳步发展,但增速明显低于"九五"。依据是: (一)到2000年末,我国人均占有肉类在48公斤上下,买方市场相当明显。 (二)城乡居民生活衣、食、住、行将有所变动,重点要转移到住、行和文化娱乐,还有教育、医疗等方面。 目前农村人均消费肉类远低于城市,以猪肉为例,推算2000年城市人均消费约47公斤,而农村只有28公斤左右,农村人口正是我国未来增加肉类消费的主要群体,但受收入水平限制,不能多吃。而部分大中城市及东南沿海地区,购买力虽高,但对肉类需求不旺,转向水产品,豆制品及奶制品,以致上海、合肥、南京等市已经出现猪肉消费停止增长或基本停止增长的趋势。为此预期城乡居民用于吃肉的支出,不会有很大增加。  相似文献   

17.
《吉林畜牧兽医》2005,(8):63-63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富江今天在北京说,“十一五”期间,我国肉类人均消费量将与发达国家缩小差距。在北京召开的“塞飞亚-2005中国国际肉类大会”上,邓富江说,我国肉类消费将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对中国生猪产业的影响将会长达数年。短期内,"禽增猪减"导致肉类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流通模式被动调整。中期来看,生猪规模化和组织化进程加速带动生产结构由"金字塔"结构转变为"纺锤"结构,肉类进口保持高位。长期来看,禽肉消费将接近半壁江山,生猪产业向智能化、规模化和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肉类蛋品行业历经多年发展,如今已成为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在肉类蛋品资源整合与配置、规模化生产经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肉类蛋品工业总体水平仍有待发展与提高。大会的召开旨在交流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肉类蛋品行业的发展水平,促进行业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已成为现代人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的安全优质猪肉是新时期养猪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荣昌县畜牧业适应国际、国内市场要求,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积极探索荣昌县生猪及其市场竞争力的应对措施,必将对荣昌县生猪产业发展及肉类产品生产、消费及外贸出口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