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麦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塔城盆地防治小麦白粉病主要使用三唑酮,由于该药剂长期使用,防效明显降低。为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危害,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特进行此试验。  相似文献   

2.
小麦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百里通可湿性粉剂和新药剂5%烯醇唑微乳油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较佳;试验期间没有发现试验药剂对其它有益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小麦施药后,没有发现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效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75%肟菌酯·戊唑醇WG和30%醚菌酯WP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最好,其次是12.5%烯唑醇WP和5%己唑醇SC,这4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均取得了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在新疆各地均有发生,轻病田减产5%~10%,重病田减产20%以上。本文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400克/升福星乳油、250克/升敌力脱乳油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400克/升福星乳油;250克/升敌力脱乳油;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5.
<正> 由于过去在抗病育种工作中未把白粉病列入主要病害防治,以致省内现有推广良种如郑引一号、7023、百农3217、郑州761等都缺乏抗白粉病的抗源,在高肥水地区和部分稻茬麦田往往发病十分严重,对产量威胁很大.近几年,大面积推广了1000倍托布津与0.5度石硫合剂,但效果不十分理想.为了进一步寻找对小麦白粉病具有长效内吸杀菌剂,1981年进行了此项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分述如下:一、毒力测定(一)供试药剂:75%十三吗啉乳油(西德制),60%十二吗啉乳油(广州化工研究所试制),70%托布津可湿性粉(日本制).(二)试验方法:将三种药剂配成五种不同浓度的药液,分别渗入2%水洋菜培养基内,用平板法作成厚度均匀大小相等的琼  相似文献   

6.
新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制剂,以替代三唑酮或与之轮换使用.[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13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40%环丙唑醇WP 3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达到95.23%;其次分别是12.5%氟环唑SC 900 g/hm2、25%乙嘧酚ME 1 200 g/hm2、50%醚菌酯WG 150 g/hm2,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82.45%、78.34%和70.33%.参试药剂在连续使用2次的情况下,对小麦较安全.[结论]40%环丙唑醇WP可在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是实施小麦综合防控技术的理想选择.12.5%氟环唑SC、25%乙嘧酚ME、50%醚菌酯WG均可替代三唑酮及其复配剂作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鹏程 《农技服务》2009,26(2):89-90
选用几种防治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和用量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5%白粉捕、15%三唑酮、20%三唑酮、12.5%禾果利、20%福·腈菌唑均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为保证防治效果,应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始盛期防治;按常规用药量防治对小麦白粉病达不到预期效果,要适当增加药剂用量,才能保证防效。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80%多菌灵WP600g+15%三唑酮WP1125g/hm2、15%三唑酮WP1500g/hm2、30%戊·福WP1500g/hm2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戊唑醇、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在小麦白粉病防治中,应掌握在发病初期施药,并做好多菌灵+三唑酮、三唑酮、戊·福的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控制小麦白粉病危害,试验选用4种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不同用量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2%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氯啶菌酯乳油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较佳;15%氯啶菌酯乳油2种剂量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相近;小麦施药后,没有发现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10.
小麦叶锈病,白粉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选用6种化学农药及其不同剂型对小麦锈病、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粉唑醇、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氟环唑等防效平均在75%左右;中、高剂量平均防效为80.44%~85.12%。  相似文献   

12.
13.
调查表明,白粉病在小麦顶三叶上的发生趋势基本一致,但病害始见期倒三叶比倒二叶早10天左右,倒二叶又比旗叶早10天左右.经测定,顶三叶病叶率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倒三叶与倒二叶发病率的相关系数为0.9445,且有下列回归关系:X_2=X_3-1%; 倒二叶与旗叶病叶率相关系数为0.9736,其回归关系为X_1=X_2-27%(X_1、X_2、X_3分别代表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病叶率).由此可见,白粉病在顶三叶上的始见期虽然不同,但倒二叶与倒三叶病叶率在同期内基本相等,同步发展.旗上与其下二位叶病叶率则相差25%左右.  相似文献   

14.
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药剂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新药剂的防治效果,对25%烯肟菌胺EC和750 g/L苯锈啶EC 2种新药荆进行了田间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结果表明,25%烯肟菌胺EC公顷有效成分用量60.0~80.0 g和750 g/L苯锈啶EC562.5~650.0 g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可分别达到79.7%~84.2%和82.2%~86.1%,明显优于对照药剂250g/L丙环唑EC112.5 g的防效,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利用目前县级植保站积累多年的小麦白粉病调查资料,进行多种流行速率统计方法的比较从中择优建立了全过程的流行速率预测式。并且根据每两期病害增长速率与气象因素相关不甚紧密的统计结果和多年田间实况的观察提出了在一定品种、密度、肥水管理条件下,白粉病一旦发生就会按大体一定速率增长的假说。同时建立了小麦扬花期和千粒重损失的预测式,经过病叶率的转换,再依据产量水平、防治费用、产品价格等信息输入,组建以经济阈值为决策信息的白粉病防治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当前市场上较好的防控小麦白粉病的药剂,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醚菌酯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30%嘧菌酯悬浮剂、30%戊福可湿性粉剂、5%己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水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药剂在常用剂量下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的防效在48.61%~84.49%之间。在试验剂量下,30%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病指防效为84.49%;其后依次为12.5%氟环唑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防效在80%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水乳剂的防效较差,仅在50%左右,分别为50.68%、48.61%。  相似文献   

18.
月季白粉病药剂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药效测定和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月季白粉病效果最好的药剂是质量浓度为50%的代森锰锌6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500倍液,其防效均达100%;防治月季白粉病较好的药剂及质量浓度是高脂膜5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及500倍液,50%硫悬浮剂800倍液,50%代森锰锌800倍液,15%粉锈宁1500倍液、50%我菌灵800倍液,其防效达83.2%-93.1%。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新型高效药剂,进一步明确扬穗+力承组合、麦甜+麦甜伴侣对上述小麦两种病害防控效果和先正达方案对小麦品质、产量提升效果,笔者在如皋市丁堰镇新堰村开展了施用不同药剂组合的药效示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先正达方案(T2 T3 T4)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显著,病指防效均达到99%以上,27.5%麦甜预混剂80ml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佳,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95%和95.39%,同时有一定程度增产提质效果,此试验结果可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俞孕珍刘武成田磊王学海徐燕(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邓长河刘哲军杨伟彬胡金忠(沈阳市新城子区植保站)(黑龙江八五二农场)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1980年以来,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蔓延,危害逐年加重。长期大量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