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联合收割机籽粒损失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过程中掉籽多,是跨区作业机手与农民发生纠纷的原因之一。本文从小麦联合收割机结构上分析汇总了造成机器籽粒损失的多种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希望有助于农机手减少小麦机收损失,提高机收质量。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产量的稳定是我国粮食稳定安全的基础。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采用小麦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极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但在小麦收获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小麦机收作业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机收损失。减少损失就是增加粮食产量,而机收减损是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有效减少机收过程中的损失,通过对影响小麦机收作业因素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必要的机收减损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行走路线、适当的作业行进速度,选择合适的作业时间和时期,拨禾轮、脱粒机构、清选机构的正确调整、加装在线监测装置、对农机手进行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培训等,并为推进机收减损技术措施的应用,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广大机手朋友机收小麦作业时,一定要正确使用联合收割机,保证机收质量,尽可能将小麦损失降到最低。国家标准规定:小麦联合机收的籽粒损失应小于产量的3%。小麦的损失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机收已逐渐成了小麦收割和收获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收割机械不断普及的环境下,机收作业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机收损失问题有待解决。对此,本文分析了小麦机收损失的原因,并重点研究了小麦机收损失的原因,希望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一、小麦机收减损作业注意事项 1.小麦整机参数调整.收获机作业前,应选择适宜的作业参数,并根据自然条件和作物条件的不同及时对机具进行调整,使收获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机收损失,提高作业质量. 2..选择作业行走路线.联合收获机作业一般可采取正向心回转、反向心回转、梭形收割3种行走方法.在作业时,机手应根据地块实际情...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小麦在机械化收获过程中产生的损失会导致小麦生产效益的降低,因此减少小麦机收损失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探讨小麦机收损失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机械化收获减损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为提升小麦机械化收获质量,维护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创新改进产品,助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成武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2022年小麦机收减损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工作存在问题,提出减少小麦机收损失建议。一、小麦机收减损工作开展情况(一)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机收减损宣传。抓住小麦收获的重要时期,组织人员深入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现场开展小麦机收减损宣传,发放小麦机收减损材料。麦收期间深入田间地头宣传75人次,  相似文献   

8.
从 1997年起 ,连续组织开展的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农机季节性作业市场 ,2 0 0 2年全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 31万台 ,参加小麦、水稻跨区机收的联合收割机达 18万台 ,完成小麦、水稻跨区机收面积达 12 0 0万hm2 ,小麦机收水平达到 74 % ,2 0 0 2年跨区机收为农民增收 4 5亿元 ,减少粮食损失约 4 8亿kg ,减少人工收获费用 34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联合收割机数量的增加和跨区作业规模的扩大 ,出现了作业价格走低、作业时间缩短、流动秩序混乱等现象 ,影响了小麦跨区作业市场的健康发展。一、跨区作业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农机化管理部门关于组织实施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活动要求,我们在济南市章丘区刁镇街道组织了小麦机收减损活动,活动主要针对不同类型小麦联合收获机在不同工况下收获损失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通过活动开展,采集小麦机收作业造成损失的数据,对小麦机收损失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宣传小麦机收减损活动,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机手“减损就是增收”意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们滑县地处豫北平原,是小麦的主产区,小麦面积在170万亩以上。对近两三年的小麦联合机收推广运用情况,我们经过认真观察思考,有以下几点认识: 1.小麦联合机收能提高作业进度,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损失,这已成为社会共识。联合收割机是集收打为一体的农业机械。节省了收割、运输、脱粒等一系列入  相似文献   

11.
每年麦收过后不久。麦田里便长出绿油油的麦苗.望着遍地茁壮的麦苗,笔者作为一个农机工作者实在是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是即将到手的粮食白白抛在田中任其生根发芽造成的,这种损失着实让人痛心,再次激起我与大家谈起降低小麦机收损失率问题,希望广大机收朋友们在进行机收作业时。正确使用联合收割机.注重机收质量,尽最大可能将小麦损失减到最低限度。小麦在联合收割机机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动态     
今年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受肯定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张桃林对今年"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韩长赋部长批示:"今年夏粮机收,组织有效,加快了进度,提高了质量,减少了损失,予以充分肯定"。张桃林副部长批示:"今年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进一步加强信息引导、机具调度部门协调等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克服了暴雨等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3.
巴彦淖尔市小麦和玉米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减少收获环节机收损失是有效的增产方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通过对巴彦淖尔市小麦和玉米主产区开展机收损失监测发现,巴彦淖尔市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为1.67%,玉米(果穗)机收平均损失率为3.15%。从机器、机手、收获时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机收损失的因素,并提出加强组织保障、推动装备升级、强化宣传培训、选择适宜收获时间、促进机艺融合、推进作物适度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等建议,从多个环节采取措施有效减少小麦和玉米机收损失。  相似文献   

14.
每年麦收过后不久,麦田里便长出绿油油的麦苗。望着遍地茁壮的麦苗,使人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是即将到手的粮食被白白抛在田中任其生根发芽造成的,这种损失着实让人痛心,老百姓将快要到手的粮食又被丢掉俗称为“跑粮”。这就要求广大机手朋友们在进行机收作业时,正确使用联合收割机,注重机收质量,尽最大可能将小麦损失减到最低限度:小麦在联合机收过程中,有一定的籽粒损失。国家标准规定:小麦联合机收的籽粒损失应小于产量的3%:小麦损失有几种情况,应查找具体情况冷静分析原因,及时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减少机收环节损耗是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精神,必须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粮食机收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7月12日,呼图壁县农机局工作人员接到农户李金斌的投诉,称其种植的20 hm2小麦在胡庆峰的收割机机收作业时,抛撒小麦严重,造成了较大损失,双方当事人交涉没有结果,要求县农机局对麦地的机收作业质量进行鉴定,给一个公正、科学的结论和公平的处理。该县农机局接到投诉后,于当日派员到事发地  相似文献   

17.
每月要闻     
<正>农业部部署"三夏"小麦跨区机收5月13日,农业部召开2015年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视频会议,研究分析小麦跨区机收形势,部署"三夏"农机化工作。会议要求,今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力争达到"两稳两提高"的目标:一是机具投入总量保持平稳。预计投入"三夏"生产的稻麦联合收割机达到55万台,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达到30万台以上。二是农机作业水平稳中有升。力争冬小麦机收水平超过92%,其中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水平稳定在96%以上;夏玉米机播水平达到85%。三是农机作业质量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正>如今农民离不开、群众信得过的小麦机收,因作业质量、机具老化等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不可小视的地步。笔者与同仁通过对宝鸡市在用小麦联合收割机性能现场测试、调查了解,对如何提高和改善小麦机收作业质量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一、小麦联合收割机性能测试及使用情况1.小麦联合收割机损失率实际测试数据见表1。表中反映:最大损失率为1.77%,该收割机为当年引  相似文献   

19.
平原区耕作单元地块细碎化对小麦机收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区耕作单元地块细碎化是影响小麦机收效率的重要因素。以河北省定州市韩家庄村为例,从分析平原区耕作单元地块的细碎化特征入手,定量评估了地块面积对小麦机收效率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作单元地块合并后小麦机收效率的提升状况。研究发现:平原区耕地以权属细碎化为主,耕作单元地块面积小且分散,地块总体狭长,目前不适合大型农机作业;小麦机收效率受耕地面积影响较大,小麦机收的总作业效率、纯作业效率均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总作业效率理论上可以达到0.430 1 s/m~2,纯作业效率理论上可以达到0.304 9 s/m~2;平原区开展土地整治时,建议切实推行耕作单元地块权属调整及耕地流转,使耕地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可以明显提高小麦机收效率。  相似文献   

20.
4月27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加强粮食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切实减少机械化收获环节中的粮食抛洒损失,确保颗粒归仓。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联合收割机以其省时省力、节本高效的特点,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和认可。2014年全国小麦、水稻、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4%、81%、56%以上。机械化收获已成为当前粮食收获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收割期选择不恰当、机收操作技能不熟练、机具调试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个别地区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