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我国商品粮重要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农区鼠害是影响其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尤其农区褐家鼠对粮食生产、粮食储藏、农民的健康等构成危害,但又缺乏长期的研究基础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为此,中科院动物所将国家级害鼠研究课题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鼠害防治的需求相结合,根据黑龙江鼠害实际情况,采用常规的抗凝血慢性灭鼠药剂和毒饵罐投饵安全技术,提出以村屯或重点保护农田为核心的持续投饵安全、经济的灭杀措施。2006~2007年持续控制效果达到80%以上,并能长期维持。困扰黑龙江省农科院80 hm2育种试验田的鼠害问题得到解决;在实验村屯,危害农民仓储粮的鼠害,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正鼠害不仅可造成农作物减产,还可传播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为了掌握焦作市鼠害的发生情况,给鼠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近几年来,焦作市以孟州市为重点,开展了农区鼠害种类、发生与防治项目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鼠害调查方法农区分农田和农户两种生境,重点对鼠害种类、发生密度和危害特点等进行调查。调查时间在春季3—4月和秋季9—11月。  相似文献   

3.
鼠害发生会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发展,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该文结合文山州监测到鼠害的种类组成及危害特点,提出5点防控农田鼠害发生措施,为有效地开展防治农田鼠害发生危害,降低农作物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田鼠害与外来入侵生物灾害都是重要的农业灾害。丘区地区害鼠种类繁多,严重时可使整块农田作物绝收,对农业粮食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而外来入侵生物灾害对环境、生态、经济、健康、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结合四川丘区旱作农田鼠害的类型、特点、规律和危害等方面,以及对全国入侵生物的现状和趋势的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和讨论,总结了四川丘区旱作农田鼠害的主要种类和其为害情况,以及四川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入侵途径、为害及特点等,提出了对鼠害采用生态防治和人工防治相结合,并加大力度,对外来入侵生物采用"防患于未然,扼杀于萌芽,截断其途径,扑灭其形成"的防治策略,为四川农业鼠害治理以及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 灭鼠一直是植保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农田、农户、城镇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统一灭鼠一直不好实现。秦皇岛市为了更好地搞好灭鼠工作,为农业生产、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农业和卫生部门联合起来,开创统一灭鼠新局面。一、基本情况农区鼠害是威胁秦皇岛市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一种重要生物灾害。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鼠害是农业四大生物灾害之一,也是传播多种人体疫病的重要媒介。由于害鼠种类多、繁殖快、适应性强,繁衍生存环境复杂,防治难度大。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和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健康安全,达到有效防控农田鼠害,预防减少疾病传播,促进农村除"四害"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县生产实际和农田鼠害发生危害特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原则,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实施以药物毒杀和其他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最终达到"防灾、防病、保粮、保安全、保生态"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桦川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现有耕地面积210万亩,是以种植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县。桦川县每年将农舍和农田灭鼠作为保障粮食生产增收的一项重要科技措施来抓。由植保植检站来负责鼠药的分发和防治技术指导,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宣传、组织发动开展“春、秋”两季鼠害的综合防治工作。2012年我县承担实施了30万亩农田统一灭鼠项目,通过大力推广农田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了鼠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农区鼠害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灾害,不仅威胁农业生产安全,也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降低鼠密度,确保粮食作物丰收,根据农业部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及《农业植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余庆县关兴镇组织开展了春、秋两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重大病虫鼠害的统防统治。  相似文献   

9.
平昌县现代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系统准确地监测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动态,并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等专业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和历史资料,对病虫草鼠害发生、危害作出时间和数量的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是植物保护乃至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一、测报历史回顾1958年平昌县在县农场设置农作物病虫测报点,开始对水稻螟虫、小地  相似文献   

10.
农区鼠害是威胁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区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以及生态条件的改变,农区鼠害的种群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鼠害密度逐年增大、危害日趋严重。据统计,我区农田鼠害发生面积达总播种面积的37.5%左右,农田鼠害密度有效洞最高达到11.7个/666.7米2,农舍阳性率达82%。造成的粮食损失在10~20%,局部地区损失高达50%。鼠害已成为我区当前农业生产上一个迫切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青海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鼠传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鼠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影响到青海省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深人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农业部及省农牧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田灭鼠工作,切实控制鼠害,减轻鼠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人民健康,我们分别对东部农业区14县(市)川、浅、脑不同生态区农田鼠害进行了深人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兰考县地处豫东沙区平原地带,历史上特定的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兰考县老鼠发生量大,危害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搞好粮食核心区建设,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实现作物的增产增收,兰考县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坚持深入田间,广泛开展田鼠发生情况的调查活动,努力摸清、了解田鼠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规律,并通过落实宣传培训措施,不失时机且扎实有效地指导全县农民进行鼠害防治。一、示范区农田鼠害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病虫草鼠害是农业生产中最常发生、造成损失最大的危害之一。保护植物免受病虫草鼠危害是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田鼠是危害农作物的重要有害生物,也是传播多种疾病的生物媒介,及时有效控制农区害鼠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农区灭鼠既是植保减灾防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贯彻落实公共植保理念的具体行动。因此,做好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是促进我市农业安全生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防灾减灾措施,是涉及保护公共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农区鼠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民身体健康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安全。近年来,我县连续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农区统一灭鼠行动,农区鼠害猖獗势头得到有效控制,鼠密度由过去最高38%,逐年下降到3%以下,减轻了鼠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的严重影响,促进了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将我们主要采取的工作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农区鼠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民身体健康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安全.近年来,我县连续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农区统一灭鼠行动.农区鼠害狷獗势头得到有效控制,鼠密度由过去最高38%,逐年下降到3%以下,减轻了鼠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的严重影响,促进了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将我们主要采取的工作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西藏农区鼠害发生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害是一种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危害几乎涉及所有的农作物及整个生育期,不论是种子还是经常色部分,都受老鼠危害。老鼠繁殖率高,种群增长迅速,在较短的时间里,其种群数量可以恢复到灭鼠前的数量。近年来,我区农区鼠害呈加重发生态势,鼠害面积不断增加,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农作物产量损失较大,对农牧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严重影响了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大鼠害综合治理力度,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8.
郑朝荣 《新农业》2006,(8):44-44
鼠害是一种威胁农业生产和农民腱康的重要生物灾害。近年来,农村鼠害呈加重发生的态势,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做好灭鼠工作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实践,认为投药灭鼠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9.
农田鼠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学 《吉林农业》2005,(11):21-21
一、老鼠的危害 农田鼠害目前十分猖獗,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也是触目惊心的.老鼠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都有危害.播种后,老鼠食种子;出苗后,老鼠吃苗,造成农作物缺苗断条,影响产量;庄稼成熟,老鼠盗粮、储备冬季食粮.老鼠的日食量相当于自身体量的5%~10%,有些高达20%,一只老鼠一年可吃掉粮食10kg以上,不包括糟踏的粮食;老鼠除在农田危害外,对农户的储粮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20.
<正>鼠害不但影响粮食生产安全,而且还破坏田间耕作环境,又是疾病的传播媒介,给日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为此,切实降低鼠害为害程度,做好鼠害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据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本文详细的介绍了肇源县鼠害发生的情况:包括鼠害种类、为害特点、为害程度、发布鼠害预测预报的具体依据,能及时准确地指导农民实际运用生态防控法、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灭鼠,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1害鼠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