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应冀西北地区的苜蓿品种,试验以10个苜蓿品种作为试验对象,在冀西北的坝下地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测定供试苜蓿品种的部分地上指标、根颈指标和根系指标,并将所测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对这些苜蓿品种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苜蓿品种间的形态学指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苜1号、YL80和中草3号三个品种的地上指标、根颈特征和地下指标均处于优势地位;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苜蓿品种材料分为三类:第一类只包括YL80,第二类包括中苜1号和中草3号,第三类包括皇冠、YL702、巨能耐盐、阿尔冈金、龙牧801、YL604和驯鹿。说明中苜1号、YL80和中草3号可作为优势品种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筛选优异苜蓿育种材料,为晋北地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选取15个苜蓿品种对其9个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变异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生态环境下,15个苜蓿品种的产量性状以鲜草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品质性状以粗脂肪(EE)的变异系数最大。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EE含量、相对饲喂价值(RFV)、株高、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综合成为2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苜蓿产量、品质性状74.142%的数据信息量,且在15个苜蓿品种中,评分最高的为甘农1号295.85。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知,15个苜蓿品种可以聚为3个类群,第一类有甘农1号、中苜3号、阿迪娜、德国大叶、甘农7号、中苜1号、6010、金皇后、宁苜1号,第一类苜蓿品种的RFV最低,但产量和得分情况最高;第二类有甘农6号、巨能2号、皇后、甘农8号、陇东,其各性状除了EE含量最低,其他性状均在中间水平;第三类为太阳神,其产量和评分最低,但RFV最高。研究表明,第一类苜蓿品种更适合晋北农牧生态区种植,太阳神虽产量不佳,但品质表现突出,可在今后苜蓿育...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播种当年18个苜蓿品种根系形态特征进行评价,试验测定了苜蓿根颈直径、入土深度、分枝数、主根直径、主根长度、侧根直径、侧根数、侧根深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品种苜蓿根系形态指标差异明显。利用根系形态特征的8个指标对18个苜蓿品种进行聚类,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根系形态相近的包括巨能551(Magna551)、驯鹿(AC Caribou)、标靶(PGI427)、甘农3号和55V12;第二类根系形态相近的包括骑士-2(2010)、甘农6号和56S82;第三类根系形态相近的包括敖汉苜蓿、陇中苜蓿、挑战者(Survivor)、WL343HQ;第四类根系形态相近的包括54V09、55V48、康赛(Concept)、WL440HQ、WL168HQ、WL363HQ。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3个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冰弛、骑士)在北疆绿洲区的生产性能,本研究在呼图壁试验站进行试验,对其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干鲜比等生产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个苜蓿品种均能在试验区较好的生长,鲜草重(kg/100m~2)和干草重(kg/100m~2)2个指标,骑士冰弛阿尔冈金。3个苜蓿品种株高表现出骑士冰弛阿尔冈金的趋势,3个苜蓿品种的干鲜比第1年和第2年都相近。2年的实验结果表明骑士的生产性能较高,冰弛和阿尔冈金的生产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5.
为了丰富高寒、高海拔地区豆科饲草资源,在玉树州称多县引进7个苜蓿品种进行初步的生产性能评比试验,开展了不同品种物候期、高度、产量及植物养分等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苜蓿品种全部都能在当地安全越冬,其中龙牧801、大业3号越冬率均在90%以上;试验品种大业3号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通过对生产性能较优的三个品种进行养分分析,大业3号粗蛋白含量最高。综上所述,大业3号苜蓿品种适宜在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紫花苜蓿产业健康发展,该研究对引种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舍伯吐镇进行气候适宜性试验,对各苜蓿品种的生产表现、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旱地、公农1号、金皇后、敖汉综合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通辽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国外苜蓿品种在吉林中部地区的表现及苜蓿农艺性状间关系,试验测定了16个丹麦苜蓿品种与2个国内品种的鲜草产量、秋眠性、花期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丹麦苜蓿品种与国内苜蓿品种相比不存在生产性能优势;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鲜草产量与花期早晚、田间密度密切相关,秋眠性与花期早晚、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温室种植苜蓿的生产性能,对6个苜蓿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苜蓿品种中, WL323苜蓿的干草总产量最高,为18758.33 kg/hm2;阿尔冈金苜蓿的平均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可达1.44 cm/d;阿尔冈金苜蓿在留茬高度为5 cm时的茎叶比最高,为0.8732;抗蓟马苜蓿在留茬高度为5 cm时的鲜干比最高,为12.8465;苜蓿王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1.98%。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美国的 8个苜蓿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从农艺经济性状、生产能力、营养成分和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试验结果 ,初步评价为大叶苜蓿、多叶苜蓿和金字塔苜蓿等 3个品种 ,可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推广种植品种 ,北方类似地区在生产中亦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SCoT标记分析不同秋眠型苜蓿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研究模板DNA、dNTPs、Mg2+Taq酶和引物5个因素的浓度对SCoT扩增迁移率重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 μL反应体系中,2.5 ng/μL DNA、1.00 mmol/L Mg2+、1.20 U Taq酶、0.40 mmol/L dNTPs和0.30 μmol/L浓度的引物最为稳定,重现率达到100%。利用最优反应体系从5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将它们分别扩增34个苜蓿品种,共检测到103个SCoT标记,其中9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表明,从安徽和江苏两地收集的野生南苜蓿和栽培苜蓿的遗传距离最远,单独聚为一类;其余32个品种苜蓿在相似系数0.757附近分为3个亚群,秋眠型苜蓿品种主要分布在第Ⅱ亚群中,半秋眠型在3个亚群中都有分布,而非秋眠型苜蓿分布在第一和第二亚群中,表明SCoT标记的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苜蓿的秋眠型,但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合陇东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2012~2016年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对6个苜蓿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5年干草总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先行者、哥萨克、WL-343HQ、陇东苜蓿、甘农1号和惊喜,前三位分别为13.42、12.63和12.29 t/hm2,其中先行者较陇东苜蓿平均增产9.28%。(2)不同年份的苜蓿产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5个外引品种第3~4年产量最高,陇东苜蓿第5年最高、第3年次之。(3)综合评价表明,哥萨克、先行者和WL-343HQ总得分为3.41、3.30和3.07,生产性能最好;陇东苜蓿和甘农1号总得分为2.86和2.71,生产性能较好;惊喜总得分2.19,生产性能最差。综合分析5年结果,先行者、哥萨克和WL-343HQ丰产性好、稳产性强、品质较好,综合性状最好,适宜在陇东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陇东苜蓿和甘农1号粗蛋白含量高、品质优良、耐连作,稳产性较好,综合性状较好,可在当地继续种植;惊喜稳产性好,但产量最低、品质一般,不适合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对3个紫花苜蓿品系GNKH-1,GNKH-2和GNKH-3在高寒湿润气候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品系比较试验,研究其生产性能和遗传基础差异,以俄罗斯杂花,金皇后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为对照。结果表明:GNKH-3的年平均越冬率最高(85.55%);干草产量最高(5.74t/hm2);株高、生长速度、分枝数、叶茎比均比对照表现良好,分别为62.03cm、0.80cm/d、15.3个/株、1.02。ISSR分子标记结果为,引物的多态位点百分率62.07%,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2676和0.3842。3个抗寒苜蓿品系与对照的遗传相似性都比较小,介于0.4828~0.6667。聚类分析表明:8条ISSR引物在遗传距离0.78处将供试苜蓿材料分为2类,第1类包含3个抗寒苜蓿品系材料,在高寒湿润气候区具有高产、生产性能强的特点;第2类包含3个对照材料,其产量、生产性能相对第1类材料较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综合排序为:GNKH-3>GNKH-2>GNKH-1>阿尔冈金>俄罗斯杂花>金皇后。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北坡河谷农业区苜蓿引种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祁连山北坡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河谷农业区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9个参试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均可在当地安全越冬,播种后第2年即可每年收获2茬,鲜草总产量为59.8~81.5t/hm2.因此,这9个苜蓿品种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适合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石河子地区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和生产性能,以获得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休眠型苜蓿品种。选择10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紫花苜蓿初花期的营养品质、生产指标和越冬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渝苜1号为代表的第一类群非秋眠型和极非秋眠型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均为优,但越冬能力较差,半秋眠型(新疆大叶、Victoria和Archer)苜蓿的越冬性较强且综合性能表现良好,秋眠型(肇东、新牧2号和骑士2)苜蓿的越冬能力强,但综合性能较差。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及苜蓿多年生的特性,应优选综合性能较好且越冬能力较强的半秋眠苜蓿(新疆大叶、Victoria和Archer)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5.
川北地区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川北丘陵低山区的生产性能(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分枝数、主根长、再生速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各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在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权重顺序为株高>分枝数>主根长>鲜草产量>茎叶比=再生速度>干草产量;在川北地区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紫花苜蓿品种是猎人河、霍普兰德和WL323等,爱菲尼特、特瑞和农宝等品种生产性能较差,苜蓿王和胜利两个品种虽然鲜草产量较高,但其再生速度慢,且苜蓿王茎叶比低,胜利干物质含量低,因而综合评价较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苜蓿综合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近2000个气象台站(哨)的气候数据为依据,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平台对我国的苜蓿(Alfalfa)进行了单项气候和综合气候区划.我国苜蓿综合气候区划共分为6个区域,第Ⅰ,Ⅵ区域为不适合种植或极少有适合苜蓿品种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46.14%.其他4区从气候上适合于苜蓿生产,占国土总面积的53.87%;Ⅱ,Ⅲ,Ⅳ区域属于传统苜蓿种植区,占国土总面积的43.29%;Ⅴ区主要位于亚热带,耐湿、热品种在本区域种植具有广阔的前景.结合苜蓿品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品种试验结果和秋眠性等级等,对各区域适合种植的品种进行了推荐,这对于指导我国苜蓿生产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新疆地区野生苜蓿属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来自新疆地区的36份野生苜蓿材料13个数量性状和6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性状间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各性状具有广泛变异,裂荚情况、花色和叶宽的变异幅度最大。各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5.79%,反映了总体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基于欧氏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将36份野生苜蓿材料分成7个主要类群,第Ⅰ类、第Ⅳ类材料可作为苜蓿育种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甘肃省酒泉地区筛选出符合当地生产条件的优质高产苜蓿品种。[方法] 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上坝镇播种来自不同生态区的57份紫花苜蓿材料,对现蕾初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并进行农艺性状间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 57份紫花苜蓿材料分为4类,即产量最低及综合排名最低的材料分为第一类;将产量及综合排名最高的分为第二类;产量较高但其他指标较差的材料分为第三类;产量和综合排名属于中间的分为第四类。[结论] 在该地区种植当年综合评价较好的紫花苜蓿品种为中苜3号、北方SLT、SR4030、WL343HQ。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地区14个苜蓿品种旱作产量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7年,在山东东营地区对14个苜蓿品种进行生产适应性评价,以期筛选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苜蓿年产量在不同年份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14个苜蓿品种中4年平均年干草产量居前三位的是中苜3号、中苜2号和WL-SALT;干草产量在各茬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第1茬产量最高,约占年总产量的38%~46%,年产量最高的两个品种的第一茬产量也最高。综合分析4年结果,中苜3号、中苜2号生产性能最好,其次国外品种WL-SALT和WL363HQ表现良好,这4个品种较适宜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35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对引进国内外的3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了生长第2年的越冬率及不同茬次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叶茎比等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在种植第2年,综合评价最优的参试品种是龙牧806,其次是飞马、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等,这些苜蓿品种均为适宜在赤峰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而肇东苜蓿、龙牧系列、公农1号与敖汉苜蓿越冬率相对较高,生产性能在综合评价中表现良好,其全面的特点更适合在赤峰市气候偏冷的北部旗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