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北京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及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北京市2个项目区县3年玉米秸秆还田土壤培肥与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3年土壤有机质增加1.69 g/kg,提高12.85%;容重降低0.12 g/cm3,降低7.79%,且容重降低与秸秆还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88;土壤氮磷钾养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全氮提高15.85%、全磷和有效磷提高8.58%、21.82%、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分别提高16.2%、17.5%、10.33%。玉米秸秆还田可提供有机质749.49 kg/亩、全氮7.70 kg/亩、全磷0.99 kg/亩、全钾15.82 kg/亩,相当于减施尿素16.74 kg/亩、普钙5.50 kg/亩、硫酸钾31.63 kg/亩;土壤固碳146.9 kg/亩,相当减排二氧化碳538.8 kg/亩;固氮7.35 kg/亩,相当减施纯氮0.37 kg/亩;下茬作物冬小麦平均增产23.5 kg/亩,增产率6.36%。 相似文献
3.
我县农区土壤以棕钙土为主,该土含砂砾较多,土质差,由于长期缺少切实可行的培肥措施,用养失调,致使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据我站土肥组“棕钙土养分长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与1979年土壤普查相比较,75%以上棕钙土区有机质呈下降趋势,70%以上棕钙土区全氮、碱解氮呈下降趋势(监测年份1984-1986年)。肥力降低,生产能力也就低下,1985年全县冬小麦平均单产仅为120多公斤。 相似文献
4.
作物残体培肥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作物残体还田是土壤有机培肥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从作物残体的还田方式、培肥效果、对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以及对土壤的养分平衡、理经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6.
7.
8.
<正> 近几年来,随着农作物单产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一方面从土壤中带走了大量的矿质营养;另一方面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人们只重视化学肥料的施用,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土壤肥力消耗多,补充少。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物理性状变差,影响了农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一条简而易行的有效措施,是保护土壤肥力资源,增强农业后劲,夺取作物稳产、高产,增辟有机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12.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秸秆还田氮肥施用不合理这一实际问题,于2019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进行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小区试验,探究氮肥习惯施用(FN)、氮肥习惯施用配合秸秆还田(FNS)、氮肥高量施用配合秸秆还田(HNS)、氮肥后肥前移施用(RN)、氮肥后肥前移施用配合秸秆还田(RNS)下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结合氮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尤以RNS和HNS提升效果最佳;在产量方面,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氮肥后肥前移施用RN较氮肥习惯施用FN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秸秆还田处理FNS、HNS、RNS较对照FN籽粒和茎秆产量分别提高5.30%、10.93%、11.41%和8.55%、13.80%、10.55% ,各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大小顺序为RNS>FNS>RN>FN>HNS,以RNS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最高。综上所述,秸秆还田结合氮肥可培肥土壤和提高作物产量,氮肥后肥前移配合秸秆还田措施效果最好,可作为一种节本增产增效栽培技术模式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农民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秸秆利用方式。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秸秆产出大省,近年来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并在相关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本文系统总结了2011年以来安徽省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和产量、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重要进展,以期为全面和深入开展秸秆还田研究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分析显示,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工作近10年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从秸秆还田方式和化肥配施运筹等方面对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进行了优化;(2)拓宽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影响的研究范畴,开始关注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等;(3)开始探究秸秆还田对作物病虫草害等的影响,并日益重视秸秆还田在农田氮磷流失、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环境效应。综上,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呈现出从以关注作物生产为主延伸到兼顾农田生态环境效应的发展趋向。今后,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应该在补齐区域短板、拓展研究内容、探明环境效应及深化机理探究等方面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16.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连续4 a田间小区定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化肥(配方施肥)比单施化肥稻增6.2%,麦增3.7%;不同肥料处理的土壤盆栽试验测得的生产能力(干物生产量)秸秆+化肥比单施化肥提高19.5%;同时,土壤得到培肥,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稻麦生长中后期土壤供肥强度加强而持久,化肥有效性显示出提高稳定即长效的特点。揭示秸秆+化肥是现阶段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可行途径。同时亦说明有机肥与秸秆化肥的配合施用其综合效益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18.
19.
利用秸秆覆盖油菜田,不仅能有效缓解因偏施化肥使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而且能起到增肥抗旱效果.平湖市乍浦镇近几年来,杂交单季稻生产面积持续保持在7000~10000亩左右.由于杂交稻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严重影响土壤养分平衡,加之乍浦属沿海沙质土地区,土壤保水保肥性较差.改良土壤,改善耕地保肥保水能力,势在必行.近几年,稻草还油菜田在乍浦已形成习惯,全镇32000亩油菜田,有75%左右田块近24000亩田进行稻草覆盖,每亩稻草用量在300~350kg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