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丹参种子育苗的最佳土壤基质,以毕节市大面积示范种植的紫花丹参当季种子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不同土壤基质对丹参种子出苗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丹参种子第5天开始出苗,第7~13天为出苗高峰期;以在本地壤土中等量加入本地水苔泥碳混合而得的土壤基质出苗率最高,本地土壤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建议用本地壤土作基质,提高整地质量,加强苗期管理,亦可获得较好的出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丹参秋季播种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丹参春季播种出苗慢、出苗不齐、缺苗多,影响丹参出苗率和产量,采用秋末播种方法,用地膜覆盖、麦秸和稻草覆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的丹参生态效益明显,效果好,覆膜的比麦秸和稻草覆盖的提前出苗18d,出苗率分别高出10.1%、10.3%,产量分别高出94.4kg/667m^2、96.9kg/667m^2,丹参地膜栽培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丹参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产地丹参种子形态特征进行比较,以期为丹参种源鉴定提供参考,为了解不同产地丹参在干旱胁迫下的种子萌发特性。【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5个产地丹参种子的显微形态及表面特征并进行比较。用5%~20%聚乙二醇溶液处理不同产地丹参种子,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种源丹参种子在外形和纹饰类型上基本一致,长宽比和纹饰网眼边长存在差异。不同丹参种子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处理下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受到影响。【结论】丹参种子长宽比和纹饰网眼边长可作为种植来源的鉴定依据。低浓度的PEG处理对促进丹参种子种子萌发和保证出苗一致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摆种方法对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播种时种薯不同摆种方法对马铃薯出苗时间及出苗率有明显的影响。种芽向下、种薯切面向上摆种处理马铃薯出苗时间早、出苗率高,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的理想摆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巴中市五个区县种植丹参的村镇进行系统调查,初步掌握巴中市各区县丹参种植情况,深入了解巴中市丹参栽培中存在问题和关键技术,为后续统筹推进巴中市丹参种植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全面提升巴中市丹参的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丹参规范化产业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磊  田成玉  李军  孙居文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842-1845
丹参是我国重要的大宗中药材。近年来,丹参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种植技术和产业规模不能满足质量和产量的需求。2011年4月至2017年,围绕丹参高产、稳产、增质种植过程中关键技术难题,进行了丹参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制订了丹参栽培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引种选育丹参良种,确定山东蒙山地区适宜种植密度和采收期,平均折干产量达6 030 kg·hm-2,比当地常规增产14.9%,丹参素含量稳定在1.7%左右,丹参酮ⅡA达0.35%~0.48%。此外,在总结主要技术措施和管理经验基础上,采取文献研究、分析对比等方法针对目前丹参研究和种植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丹参苗期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丹参苗期生长特性,分别设6月30日、7月12日、7月29日3个不同播期,从丹参出苗时间、子叶生长、叶片发育、叶绿体色素含量、根系发育和壮苗指数等各项壮苗指标做动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丹参夏季育苗一般5 d左右出苗,在7月中旬育苗,各项壮苗指标都达到最好,壮苗指数在0.13~0.15适合移栽。综合来看,丹参苗期成长受光、气温(包括地温)影响明显,从第1片真叶生长开始就伴着侧根系的生长,根系发育有明显的级根次第顺序,4级及以前比较发达。  相似文献   

8.
为初步掌握巴中市各区(县)丹参种植情况,深入了解巴中市丹参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技术,对巴中市5个区(县)种植丹参的村镇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巴中地区目前丹参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但丹参产业想要健康有序的发展,除了科学的规划、逐步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外,还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种源混乱、方法各异、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丹参为唇形科,以根入药。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疗效很好。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现今对丹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丹参入药的规格是上部根茎直径在0.5—1.5cm,1.0~1.5cm为一等品,0.4~1.0cm为二等品。按照一般的栽培方法种植出来的丹参上部根茎直径一般在1.0cm以下,很难达到直径1.0cm以上的一等品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中药种植经验总结出一套种植高品质丹参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丹参作为我国一种传统中药,在四川种植历史悠久.丹参因具有多种药用活性成分而深受市场青睐,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明显,种植丹参可作为农村致富增收的途径之一.文章根据四川丹参主要种植基地的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结合种植区域农事管理、地理环境和气象状况等提出针对性绿色防控措施,以期提高四川丹参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地区禾本科牧草丸粒化种子种植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禾本科丸粒化种子与禾本科非丸粒化种子、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牧草种子的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种植于三江源地区阴坡地和阳坡地,测定当年各处理的出苗数、叶片数、叶片长、根长和最大根长。结果表明,丸粒化种子和未丸粒化种子的披碱草在三江源地区的黑土滩当年出苗多、生长快;同德老芒麦在三江源地区的黑土滩的阳坡地当年出苗多、生长快;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当年出苗少、生长慢。在三江源阴坡地丸粒种子与非丸粒化种子的单位面积出苗数差异不显著,但丸粒种子的单株叶片数、最大叶长、根数、最大根长明显高于非丸粒化种子;在阳坡地丸粒种子的单位面积出苗数、单株叶片数明显高于未丸粒化种子。不管阴坡还是阳坡地,丸粒化牧草种子直播出苗数明显高于翻地开沟、播种、镇压的种植方式和耙地开沟种植方式。在三江源地区阳坡地的出苗与长势均好于阴坡地.  相似文献   

12.
不同因子对玉米出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康平县2009年玉米出苗状况,分析玉米播期、化肥施用、气象、精量播种、除草剂使用、种植密度与品种等对玉米出苗的影响,并总结玉米种植的高产措施,以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土壤不同含盐量条件下覆膜种植对棉花出苗及苗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对棉花出苗有显著影响,而且土壤盐分对棉苗的伤害与土壤含水量也密切相关;盐碱土覆膜种植可有效提高棉花出苗率,但在土壤盐分含量超过0.6%时,即使覆膜种植也难以出苗。  相似文献   

14.
<正>眼下正值航天丹参收获的时节。在山东省文登区葛家镇占甲埠村航天丹参种植基地,参农们正忙着机械化收获航天丹参。文登区丹参协会会长吕海泓介绍,占甲埠基地种植的50亩航天丹参平均亩产量在600公斤左右。据介绍,航天丹参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不仅抗病性强,种植成本低,而且具有当年收获、见效快、管理简单、产量高等优势,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十  相似文献   

15.
以紫花丹参为材料,研究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其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以期为丹参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丹参叶片净光合速率呈现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丹参光合“午休”期间,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大气CO2浓度均下降,光合有效辐射上升.高氮肥处理下,丹参光合“午休”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气孔导度,8×104株/hm2种植密度下丹参净光合速率较高;而低氮肥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受多个因子共同影响,1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丹参净光合速率较高.同一种植密度下,高氮肥处理的丹参净光合速率均较低氮肥处理的高.由此说明,氮肥和密度的互作对丹参净光合速率有明显影响,在一定肥力范围内,可以通过调整种植密度来替代施肥量,以密补肥.  相似文献   

16.
<正>丹参是河北省栽培面积较大的药材品种之一。由于丹参不能连作,并且平原面积不断挤压,导致平原丹参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市场药材价格不断上扬。为了稳定丹参药材市场需求,可以利用河北太行山区林果树间及丘陵山坡地带进行种植,下面就介绍一下山区丹参的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选择山区坡度小于45°、土层深度大于30 cm的阳坡地带,若将坡地改造成梯  相似文献   

17.
在丹参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够确保丹参的良好生长和获得较好的收成。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丹参种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进一步提高丹参种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丹参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 cm。用途广泛,以根入药。是山东省中药材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沂蒙山区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宜丹参种植,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复种指数提高,丹参根腐病发病田块在逐年增多,受害程度越来越严重。据近年来调查监测,丹参根腐病的盛发期在7~8月份,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田间土壤积水,或干旱时大水漫灌,以及多年连作、重茬地块发病普遍,危害较重。丹参根腐病对其产量、品质影响极大,严重时减产40%以上,甚至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本文作者介绍了丹参根腐病的症状,病原,发病条件,总结出较完善的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丹参根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玉米机械化免耕种植自2011年兴起,是近年来实现玉米机械化种植的重点推广项目之一。伴随着玉米免耕种植面积和种植农户的增加,玉米免耕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现了玉米机械化免耕种植产量不高、出苗差,并容易造成草荒等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玉米机械化免耕种植产量不高、出苗差和易出现草荒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间作玉米对丹参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间作玉米对丹参生长的影响,为有效解决粮药之间的争地矛盾,缓解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丹参采用大垄双行种植,以不同的间作玉米行距(60、120、180、240 cm)为试验因素,以丹参单作为对照,比较间作玉米对丹参株高、冠幅、生物量、经济产量、根长、根粗、根条数等的影响。[结果]在丹参田间作玉米对丹参的地上部和地下部都具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更加明显。[结论]玉米行距为180~200 cm,株距为25 cm,丹参能够正常生长,获得理想产量和间作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