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江苏丰收菇业有限公司企业为基地,开展杏鲍菇、草菇新品种引进筛选;集成创新培养料高压灭菌;养菌育菇环境智能化调控;菌渣再利用栽培双孢菇等技术研究,建立健全了生物质资源梯次利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草菇关键技术体系。本文从栽培基质收集与预处理、优良新品种引进、菌种扩繁、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菌渣发酵、草菇工厂化栽培、菌渣作为有机肥还田等方面对生物质资源梯次利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草菇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采用棉籽壳、玉米芯、花生壳、豆秸等4种培养料栽培平菇,并检测不同培养料栽培平菇的产量及多项营养指标,为评价不同培养料栽培平菇的营养价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4种栽培料中,豆秸栽培平菇产量最高,生物学转化率为116.41%。不同栽培料对平菇中氨基酸含量、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等影响比较明显,其中以花生壳为培养料栽培的平菇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最高,分别为24.62 g和7.39 g;以花生壳为培养料栽培平菇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2.2%;豆秸栽培平菇的总糖含量最高,为47.5%;花生壳和豆秸栽培平菇的粗蛋白含量较高,均为29.42%。  相似文献   

3.
林凯  李宗堂  肖奎  李可  向文良  张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02-4605
[目的]建立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条件的理论预测模型,提高其生物学转化率。[方法]运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影响杏鲍菇生物转化率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筛选,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优化分析影响因素,得到最佳栽培条件。[结果]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影响杏鲍菇生物转化率的主要因子为温度、湿度和含水量;Box-Behnken试验得最佳栽培条件为:温度15.13℃,湿度91.02%,含水量66.00%,优化栽培参数后,杏鲍菇的生物转化率达到92.10%,比优化前提高了6.40%。[结论]响应面分析法有效提高了杏鲍菇生物转化率,可为杏鲍菇的工厂化高效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贵州栽培的杏鲍菇品种(菌株),探索杏鲍菇在贵州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引进4个杏鲍菇品种(菌株)在贵州高寒山区栽培,研究各品种(菌株)杏鲍菇菌丝生长、露地覆土栽培情况下子实体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杏鲍菇-1、杏优-1的菌丝生长快,长势强;4个杏鲍菇品种(菌株)的产量及生物转化率表现一致,即杏鲍菇-1杏优-1XB-1QX-1,其中杏鲍菇-1的产量分别与XB-1和QX-1达极显著差异,杏优-1、XB-1的产量分别与QX-1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在金线莲栽培基质中腐熟花生壳代替腐熟松树皮的可行性。[方法]以金线莲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生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以农富康秸秆发酵剂发酵花生壳+泥炭土(1∶1)为栽培基质的金线莲生长最好,其成活率、生物产量最高。[结论]在栽培基质配方为花生壳+泥炭土(1∶1)情况下,自然风干花生壳不能用于金线莲栽培,自然条件下腐熟花生壳可用于金线莲栽培,选用适宜发酵菌剂发酵花生壳用于金线莲栽培,能达到更好的栽培效果,完全可以替代腐熟松树皮用于金线莲栽培。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优化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栽培种的培养条件,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提供更适合的栽培菌种。本试验选择16种不同来源的杏鲍菇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各品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杏鲍菇母种的菌丝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 这3个品种的杏鲍菇菌丝均匀,浓密,长势好;平均生长速率快,达0.77 cm/d,极显著高于其他菌种;菌丝生长指数最大,达到3.86。因此,从菌丝生长特性方面考虑,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可作为杏鲍菇栽培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7.
<正>杏鲍菇是一种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严的大型肉质食用菌,在我国栽培广泛。在杏鲍菇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袋料杂菌感染、发菌缓慢、畸形菇、子实体过小和菌丝旺长等问题,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解决。一、菌袋污染菌袋污染是杏鲍菇栽培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菌袋污染会导致杏鲍菇受到杂菌干扰,影响正常生长,导致种植效益下降。导致菌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  相似文献   

8.
张翠娥  赵书光 《吉林农业》2011,(11):133-133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是灌南县食用菌产业园的主打项目,文章根据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关键技术,从杏鲍菇的栽培袋制作到接种、栽培管理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总结,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农、菌、牧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利用木薯下脚料替代木屑、棉籽壳栽培杏鲍菇,再以其菌渣替代三七糠配制饲料喂养家兔的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木薯秆、木薯渣为主料组成不同培养基配方栽培杏鲍菇;利用杏鲍菇菌渣替代三七糠配制家兔饲料,适口性、采食量表现正常,增重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取花生壳作为替代棉籽壳的主栽培基质,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新831为供试菌种,进行栽培试验。研究棉籽壳、花生壳不同比例混合培养料配方,对平菇菌丝生长、栽培产量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花生壳替代部分棉籽壳栽培平菇是可行的,以棉籽壳58%、花生壳40%、石灰2%的配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张连合  王随心 《农技服务》2010,27(4):514-515
传统杏鲍菇的栽培采用熟料栽培,通过多年实践,用棉籽壳、阔叶木屑加促酵剂发酵,加克霉灵(或多菌灵)进行生料栽培杏鲍菇取得了成功,用生料栽培杏鲍菇,成本低,生产周期短,产量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芦笋老茎栽培料对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子实体多糖含量以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芦笋老茎培养料上栽培得到的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子实体的多糖含量差异显著,以真姬菇的多糖含量最高.3种蘑菇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表现为真姬菇>白灵菇>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的还原能力明显强于杏鲍菇;3种蘑菇的Fe2+...  相似文献   

13.
<正>杏鲍菇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工厂化栽培量大。但是工厂化栽培条件下,二次出菇的杏鲍菇商品价值大打折扣,经济效益显著下降,一次出菇后必须更换培养料,因而产生大量菌糠。经过一次出菇后,杏鲍菇菌糠中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  相似文献   

14.
利用唐山地区杏鲍菇生产中常用的营养料配方及高产栽培技术,将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4个杏鲍菇菌株1216、1217、1218和1206,从栽培袋发菌情况、鲜菇产量、子实体主要农艺性状3个方面,与当地主栽杏鲍菇品种杏鲍菇8号(CK)进行了品种比较,以筛选出适宜唐山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杏鲍菇优良菌株。结果表明:菌株1218菌丝生长和原基分化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且商品性状最好,较CK增产5.26%;菌株1206次之,较CK增产3.01%。2个菌株均可以在唐山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杏鲍菇栽培基质不同含水率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为杏鲍菇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杏鲍菇PE-1菌株为供试材料,在栽培基质含水率为59.0%,60.5%,62.0%,63.5%,65.0%,66.5%和68.0%时,以该菌株生长周期、子实体形态及基质利用率为指标,研究不同含水率基质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当栽培基质含水率为65.0%左右时,各指标均达最大值,其中,子实体鲜质量为286 g/袋,生产周期为48.5 d,子实体密度为0.528 g/mm3,子实体长度为191 mm,栽培基质利用率为35.68%。【结论】杏鲍菇栽培基质的最佳含水率为65.0%,此时杏鲍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密度最大、生产周期最短、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6.
该文简要介绍了杏鲍菇的栽培历史和营养需求,对杏鲍菇栽培生产配方、原材料种类及其理化性质、原材料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以期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是我国工厂化栽培规模较大的食用菌种类之一。本文综述杏鲍菇生物学特性以及工厂化栽培工艺,以期进一步推动杏鲍菇基础理论和工厂化栽培工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菇肉有杏仁香味。杏鲍菇可利用多种阔叶树木屑和作物秸秆进行栽培。杏鲍菇可用瓶栽、袋栽等多种方法栽培。现将瓶栽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栽培容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比率混料设计方法,探讨影响葡萄夏季修剪枝条栽培杏鲍菇的因素。研究表明玉米粉与豆粕的交互作用对杏鲍菇产量有显著影响,麸皮与玉米粉、豆粕的交互作用对杏鲍菇产量影响不显著,最终确定的葡萄修剪枝条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为麸皮15.41%、玉米粉5.19%、豆粕5.19%、葡萄夏季修剪枝条木屑74.21%,采用该配方栽培杏鲍菇产量可达223.3 g/袋。由此可见,葡萄夏季修剪枝条是培养杏鲍菇的优质原料,且最优配方下杏鲍菇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菌类是人民大众普遍喜欢的食物,其中就包括金针菇、杏鲍菇等菌菇。培养杏鲍菇通常都是以杏鲍菇菌种为材料,然后处在适宜生存的环境内,其主要决定因素就是温度的影响,本文将针对低温刺激对杏鲍菇栽培效率的影响进行探究,提出适合杏鲍菇栽培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