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精准农业的推进,信息化成为推动农机化发展的新动能,加装导航及自动作业系统的农机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让现代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智能、精准。一、拖拉机无人驾驶技术应用的优势智能拖拉机利用导航辅助自动驾驶系统,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能完成土地耕整、精密播种等作业,电动方向盘北斗导航系统可实现直线精度±10cm,液压控制转向北斗导航系统可实现直线精度±2.5cm,接行精度±2.5cm,根据2D地形补偿(横滚、航向),可以确保土地耕种、精密播种时起伏地面的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无人驾驶拖拉机大面积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农业的精密化播种、收割等环节,提出了一种基于PC嵌入式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新型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导航控制系统。以嵌入式PC处理器为核心,结合Linux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技术,设计了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的控制系统软硬件部分。基于PC技术,对无人驾驶拖拉机的自主导航能力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对多台无人驾驶拖拉机的协同作业能力进行测试,无人驾驶拖拉机自主导航曲线和预设导航曲线吻合程度较高,定位误差较小,误差收敛速度较快。基于物联网技术,对多台拖拉机的协同作业能力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3台无人驾驶拖拉机的定位精度均较高,都没有超过0.06m,从而验证了物联网在无人驾驶拖拉机控制系统中使用的可行性。如果将其在大面积农业作业中进行推广,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激光导航设施的收割机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江楠 《农机化研究》2021,43(2):217-220
针对无人驾驶农机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人驾驶农机自主行走的激光扫描路径规划与导航算法。此方法利用激光测距仪获取当前视场内路径、作物及障碍物信息,根据田垄和作物区域的特征检测路径边缘,并生成行驶路径。为了保证导航精度,在控制器上采用了PID反馈调节方式,利用增量式PID控制器对行走方向进行调节,从而使农机可以按照预定的路径行走。以无人驾驶收割机为研究对象,对导航方案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激光导航设置可以成功地规划出行驶路径,使收割机自主的沿着行驶路径行走,实现了无人驾驶收割机的自主导航。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前科学技术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国防、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包含很多方面,而环境感知技术作为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了眼睛,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各类无人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技术,同时对环境感知系统中的传感器进行了研究,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联合在江苏兴化市搞了一次农机无人驾驶作业示范活动,全过程应用了北斗导航、智能汽车、车联网、无人战术平台等领域的最前沿技术,进行了旱直播、水田打浆、插秧、喷药施肥、割草、收获等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笔者近期一直记着这件事,久久不能释怀,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窃以为农业生产无人驾驶时代将提前到来,农机行业是无人驾驶的设备提供者,更应该重视这个趋势。无人驾驶,很  相似文献   

6.
无人驾驶汽车通信系统通过实时交换信息,车辆能够感知彼此的位置、速度、行驶路线等关键信息,从而避免碰撞、优化车流,以提高整体交通系统效率。该文基于BDS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阐述无人驾驶汽车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实时数据传输、高精度位置信息获取和车辆之间的协同通信,继而探讨BDS无人驾驶汽车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原理及优势,讨论其潜在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更好地利用BDS推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在无人驾驶农用车辆过程中,由于作业环境的复杂性,往往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如急转弯或者突然出现障碍物等,目前的视觉导航技术一般都是获取路径信息后直接进行反馈调节,在遇到突发状况时难以有效的工作。为此,将跟踪预瞄加反馈控制器引入到了无人驾驶农用车辆自动导航系和控制系统中,并使用免疫模糊PID算法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以提高控制的效率、精度及自动化程度。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模拟农用车辆的作业环境,对控制算法的精度和效率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免疫模糊PID算法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且运算效率高,如将其使用在农用车辆自动导航和控制系统中,对于提高导航的精度和智能化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依托汽车的计算机系统,基于智能驱动装置实现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汽车是一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产物、模式功能识别和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突显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的实力和产品行业的水平,并且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的领域应用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9.
智能汽车技术应用技能大赛是近年新增设的比赛项目,智能汽车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与技能大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职业院校围绕技能大赛修订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技术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0.
5G技术即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讯技术标准,目前,已经在多个国家中实现了商业化运营,具有网络延迟小、带宽容量大的优势,能够对无人驾驶、智能交通、AI技术产生革命性影响。本文分析了5G技术的特征,并探讨5G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智能的无人驾驶汽车,在控制、传感器技术、模式识别、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及其他领域的技术革新,迅速进化。无人智能车是计算机或现代汽车产业等技术成果,具有复杂的自动切换、自动驾驶、自动道路识别以及各种辅助设备的功能。完全数字化,不需要手动操作。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在未驾驶状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因此,已开发的产品的技术性能正在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强  杨永明  刘莹 《河北农机》2019,(10):47-47
随着国民经济的能力提高,家家户户都拥有私家车,但这同时给交通带来巨大的困扰,每年因交通事故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5G的到来,无人驾驶成为当今一大热点。无人驾驶技术现今正是高速发展时期,我们通过对智能小车进行研究,来对未来智能汽车进行构造。本文探讨智能小车对障碍物躲避的功能,以及循迹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越发信息化、智能化,汽车行业同样面临着低碳环保和智能化的要求。在未来,清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会成为主流的汽车模式,而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运输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为此研究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运输中的应用,能够为今后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参考的思路,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运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能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质量,推动新型城市运输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宋妍妍 《河北农机》2021,(2):159-160
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其研发已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在梳理现阶段发达国家立法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的制度困境,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实践,并为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浩 《河北农机》2020,(4):64-65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改变世界。这场新的工业革命迅速改变着汽车相关专业。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本文结合社会热点,进行一场关于AI智能汽车发展趋势及所需技术的研究。近一年来,人工智能成为社会焦点,也成为全世界的重要发展战略,人工智能即将成为一次工业革命,席卷互联网、智能家居、汽车精工等行业。AI对传统汽车行业的冲击也是最大的。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品牌、互联网行业等争先恐后研发人工智能汽车(无人驾驶,互联网汽车,人机交互)汽车行业将会产生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现代汽车运行质量,提高传感器技术的现代化特征,加速汽车电子化发展。分析了汽车智能传感器的组成,对我国汽车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以及智能传感器在汽车制动系统、汽车底盘管控系统、酒精检测系统、汽车导航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智能传感器技术对提高现代汽车的运行质量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对于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这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文章介绍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作用及技术原理,阐述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方向,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农业智能车辆视觉导航参数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国英  毛罕平 《农机化研究》2007,(1):167-169,175
在农业智能车辆导航中,智能车辆导航参数的提取是其关键技术.为此,在分析了当前各种导航参数提取的方法后,在图像预处理及边界提取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Radon变换的方法进行参数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精度与当前其它类似研究的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汽车应运而生,要想充分发挥智能汽车的功能,需不断加强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本文简单介绍了IT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综述了汽车的智能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0.
智能启停系统已在汽车上普遍应用,为更加清楚了解汽车启停系统工作原理,介绍了汽车启停系统功能,分析了工作过程及工作条件,并针对启停过程中蓄电池的状态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汽车智能启停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