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普及农业保险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抓手.只有深入探寻农业保险不同层次水平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同程度的影响,才能精准发挥农业保险对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该文基于2007-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不同发展阶段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1)农业保险能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在东部地区促进效果强于其他地区;(2)在农业保险发展的高级阶段,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3)在农业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保险主要通过提高技术效率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中、高级阶段则主要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农业保险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中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究农业保险发展、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基于2007—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两者协同效应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结果]农业保险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对农业产出具有显著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在运用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统计数据未含西藏、港、澳、台地区,下同)的面板数据来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从土地经营效率视角考察土地集约经营效率与土地规模经营效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效果;2)土地集约经营效率和土地规模经营效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分别起显著的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发现超过门槛值后,土地集约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3)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在不同区域呈现显著的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提升系数显著为0.137、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区的提升系数显著为0.115和0.319、胡焕庸线东南部地区的提升系数显著为0.068。这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东部地区、秦岭—淮河线两侧地区和胡焕庸线东南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据此提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应当拓展数...  相似文献   

4.
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检验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产业融合被视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繁荣的关键举措.利用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easibl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FG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wo stage least square,2SLS)以及系统GMM等方法,实证考察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包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相对于技术效率,农村产业融合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采用分位数模型进行检验,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边际递增的非线性提升效应,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由低到高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作用逐步增强.该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还能为推动当前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袁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24,(5):231-235+250
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对该经济带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农业保险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整体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小于1,说明该经济带在2011—2020年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粮食绿色生产技术进步出现阻碍,技术进步效应也相应地降低。(2)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密度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下游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上游和中游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深度和赔付率对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保险赔付支出密度对长江经济带及下游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上游和中游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农业保险赔付支出深度对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发展,已成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助力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行政区面板数据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SBM模型分别测度数字经济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引入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有较大发展空间;数字经济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推动作用;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因此,建议重视地区间绿色农业经验交流协作,提升农民对于新型数字技术的了解、认可和应用;发挥东部地区绿色农业人才优势,加大技术输出,帮助中西部地区吸引高质量人才;加强绿色农业基础设施普及,解决中西部地区基本网络、道路交通问题,缩小地区发展差异,推动绿色农业产地和消费市场的联系畅通。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2—2021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SBM-GML指数法和熵值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水平,然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06年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还不尽人意,但2007—2021年该经济带各省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均显著提升,同时长江经济带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水平也呈稳步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新型工业化的影响更大。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挖掘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潜力,建议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稳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不断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的“活力”,为提升当地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助力,同时还要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造农村电网等方式进一步减少非合意产出。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浙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是衡量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为理想的指标,测度GTFP发展水平及差异,为浙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以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农业非期望产出,将其纳入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框架中,利用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测算浙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结合农业绿色全要素增长率与农业...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对于保障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科学测度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客观依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对2010—2019年北京市及各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近年北京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不同年份和区域的增减幅度不同,且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未能实现同步增长。基于此,提出了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农民绿色发展意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农业创新推广体系等提升北京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地级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逐年向好,但地市间改善幅度差异明显,农业技术配置效率差异是关键诱因;绿色贸易壁垒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中发挥积极作用,显著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绿色贸易壁垒作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存在异质性,产业基础、公共投资、创新能力以及劳动力综合素质调节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效果。建议通过健全农业保障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公共投资、改善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改革开放力度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10—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评估三产融合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三产融合水平分别提升了10.65%和27.49%,且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趋势;(2)三产融合能够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投入要素的绿色效率提升方面,而对农业绿色技术推广发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3)三产融合能够通过改变劳动力要素在产业之间的配置来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二者之间存在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重门槛效应。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三产融合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也要注重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进而从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和技术推广方面提升其农业生态效益;(2)要充分利用产业融合以促进生产要素在三产之间渗透、交叉、重组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破解农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紧缺的难题;(3)农村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应侧重于农村劳动力转出大省,提升其农村劳动力的吸附能力,进一...  相似文献   

12.
保障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农业保险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影响,对促进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动态演进趋势,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距,黑龙江、河南和安徽的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山西和江西。农业保险可有效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这一结果通过了缩尾处理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因此,基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角度考虑,提出应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依托农业保险引导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推动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李敏娟 《乡村科技》2023,(12):67-72
基于200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和西藏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使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支农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及人力资本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人力资本在财政支农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存在单门槛效应,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财政支农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效应增强。因此,政府既要科学地规划财政支农强度,也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制定合理的人才吸引政策。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投入产出效率相对较低,对环境影响较大,探求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是当前发展农业的关键。构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对2007—2017年10年间的相关数据加以分析。通过EBM模型和Moran's I指数(莫兰指数)分析我国除台湾、香港、澳门之外各省(市、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bin model,SDM)探讨各因素的重要性及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针对农业绿色发展转型路径提出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体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相对较高;注重农村教育、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间接效应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农业发展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起,我国开始对农业机械购置实施补贴政策,为考虑该政策实施前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否会产生影响,本文先使用DEA-Mali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2-2017年30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然后用Tobit模型评估了农机购置补贴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7年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大致保持了上升趋势,但是各省之间存在差异。而且,随着中央财政对购机的补贴款的增加,农机补贴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越发显著。同时,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上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土地规模化和农机服务价格则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波  胡豹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4):1004-1008
农业绿色发展是保护农业生态和促进农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措施。本文运用SBM-GML指数法测算了黄河流域9省2001—2019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9年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在5.1%,农业技术进步是驱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各省之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模式差异化明显,四川省尤为突出,年均增长率达到7.7%。因此,本文为了农业GTFP在黄河流域能够协同增长,将从以下3个途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出台相应的支农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研究对衡量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利用2007-2017年广东省市级数据对广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将广东省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地区,并从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对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18.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是绿色发展视角下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理想指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运用SBM超效率模型和Mal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基于黄河流域9个省份2000—2019年的投入与产出数据,对黄河流域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效率进行了测算与评价。黄河流域整体农业GTFP在2000—2019年期间呈现上升趋势,黄河中游地区GTFP高于上游和下游地区;黄河流域农业GTFP的增长依赖于农业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变化抑制了GTFP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为厘清绿色食品认证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于江苏省626份种植类家庭农场调研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估计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构建反事实假设,估计绿色食品认证对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处理效应,并基于回归调整方法验证了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参与合作社、交易正规化、注册商标对家庭农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具有正向作用,土地规模起负向作用;2)绿色食品认证显著促进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升量为0.158;3)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结果显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通过经济激励、环境约束与商业联结3条路径作用于家庭农场,各驱动要素贡献率分别为49.07%、35.32%和15.61%。因此,相关政策应加强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保障农业生产者利益,促进农业生产组织之间的商业联结,进而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彭晓丹  孔令成 《安徽农业科学》2023,(14):213-217+239
为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1997—2019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测算,基于时空角度探究其发展差异,并进一步从整体和区域层面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下游地区最高,中游地区最低,上游地区居中,该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农业绿色技术进步;长江经济带总体以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在样本期内均不存在绝对α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基于此,为了从整体及空间上进一步优化并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该区域农业朝着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提出落实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破解区域发展障碍、践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