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根据杨凌农业产业发展,以及近年来土地流转模式“土地银行”分析入手,认为“土地银行”是杨陵区土地流转的成功模式,并剖析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评析杨凌示范区15年来运用现代农业土地制度在土地流转中取得的成果及其面临的迅速提高农民收益扩大农业规模化的发展瓶颈,指出现代农业土地制度必须进一步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结合,建立以土地银行为媒介的市场化规模集聚,淡化政府作用,配合农民利益保障制度,在产权清晰、产权流转自由化中提高土地流转速度和效率,以达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效、高产和农民专业化目标.  相似文献   

3.
国外农地抵押贷款模式 在一些发达国家。农地抵押贷款拥有明确的承贷机构。如美国将全国分为12个农业信用区,由政府出资在每个区设立一个联邦土地银行,由联邦土地银行推动农民成立联邦土地银行合作社。若不组织联邦土地银行合作社,则无法从联邦土地银行取得贷款。在德国,信用合作社和联合合作银行是土地抵押贷款的主要金融机构,它们构成了德国的土地金融体系主体。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制度的创新思考——土地银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永生  朱连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32-14933
现有的土地流转模式难以达到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目的。阐述了农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土地银行的流转模式,并提出了运作策略。  相似文献   

5.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解决当前我镇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闲置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大港头镇农地流转中受到市场主体地位边缘化、流转模式单一和价格混乱等因素进行调研,对农地流转中影响农户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推进大港头镇农地流转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广东省的土地流转存在土地流转形式不规范,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合作社对于提高农民土地积极性,规范土地流转形式上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合作社存在组织架构、文化素质、营销模式等问题。因此政府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政策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进而解决当前土地流转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用地流转规模也相对扩大,农用地流转的顺利开展必然以一定的模式为依托.通过对常见的4种农用地流转模式(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土地银行模式、土地市场模式和反租倒包模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完善这些流转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土地流转制度发展历程的深入分析,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逐渐暴露出的农户经营分散、劳动力缺乏、可耕地面积小等弊端,深入探究具有代表性的土地流转模式——温州模式和成都模式。提出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采取政府扶持、发放贷款、完善社保制度、成立土地中介组织、转变农民观念、提高种植技术等措施解决土地流转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业朝向科技化、城镇化和集约化发展,农民对于农地的经营方式和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多样化,使得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不断加速,农民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根据实践,只有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并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能帮助农民增收或摆脱土地的束缚。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占有量少,且农村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建议土地的流转模式按照实际情况,安全稳步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冀中南不同土地流转模式对农民福利效应的影响。[方法]基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现状,选取冀中南地区代表性乡镇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访谈法对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居住状况、家庭经济等6个指标开展调查研究,综合阿玛蒂亚森可行性理论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对比四种模式下农户的福利效应。[结果]研究发现土地互换、土地转让、土地股份制和土地转包四种流转模式都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民的福利水平,各模式在改善程度上存在差异性。[结论]应依据不同模式下农民福利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现存困境,从科学设定流转标准、补偿标准,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制定土地流转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升农户福利水平,以个体福利带动村集体福利,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6,(11):176-177
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我国农村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但现实中的土地流转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本文以外出务工型地区----湖北省黄梅县土地流转为例,通过分析当地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特点、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外出务工型地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农村不断发展和进步,土地流转是新农村发展的重点,提高土地的使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现代化农业,对促进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分析了农村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土地流转模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土地权益在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组织两个层面缺乏保护。通过对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典型代表芜湖模式、南海模式、昆山模式及台湾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参与程度越高、政府和集体介入程度越低,农民分享到的土地增值收益越高,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越完善。因此,构建兼顾国家、地方政府、集体和农民利益,尤其是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体系,应赋予农民充分的参与权及退出权,转变政府职能及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的流转管理制度一直我国一项国策,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承包及经营的流转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动力,但是就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矛盾。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在中国发展情况的大背景,然后指出我国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流转监控机制不完善,缺乏非农业从业技能等影响农民权益的问题,最后指出了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和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劳动供给能力来解决问题,希望对于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的流转管理制度一直我国一项国策,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承包及经营的流转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动力,但是就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矛盾。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在中国发展情况的大背景,然后指出我国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流转监控机制不完善,缺乏非农业从业技能等影响农民权益的问题,最后指出了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和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劳动供给能力来解决问题,希望对于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关系及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农村土地“溜溜田”式狭小、分散的经营局面并没有改变,不符合当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而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本文则是在传统土地流转模式和各地区土地创新流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土地流转利用现状,以家庭现有土地集中经营为目的,通过制定流转标准,土地综合价值量化对新土地流转模式的一次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问题日渐突出,同时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模式得到重大突破,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农村推广土地流转创新模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土地流转利益主体虚化、形式分散和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管理无序以及社会保障不健全、侵害农民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现实情况,采取了很多完善土地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措施,健全土地流转创新模式,以此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有效改革和真正创新,从而实现"三农"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一、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一)思想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一是劳动力转移宁愿造成土地闲置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家里只有老人、妇女、小孩,致使土地广种薄收。二是农村中存在副业化、耕地非粮化、农民兼职化、劳动力老龄化、村庄空心化、收入多元化、粗放经营,所以流转的迫切性不高。(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农地的流转土地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当前,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绝大多数农民仍把土地视为"活命田""保险田",认为有了土地,生活就有退路,即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充分考虑农村社会各个层面的土地流转意愿。认识和了解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行为选择,尊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高效、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实现农业高产稳产。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村社会阶层的自身利益。本文对当前我国广大农村社会各个层面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选择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增加社会财富,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农民利益,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考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