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硫酸亚铁为原料,固液相法合成出了柠檬酸亚铁,其组成为Fe(C6H6O7)·2H2O,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法进行了表征.试验表明,反应的摩尔比、pH值、反应时间以及温度对产率有影响,较佳的反应条件为:n(C6H8O7):n(FeCO3)=1.1:1.0、pH值为7.0、时间60 min、温度80℃,产率86.5%.  相似文献   

2.
以丁醇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氯化亚硫酸丁酯,再与N-乙酰-L-酪氨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N-乙酰-L-酪氨酸丁酯,产物结构经IR和1H NMR确证。优化N-乙酰-L-酪氨酸丁酯的合成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原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3因素对N-乙酰-L-酪氨酸丁酯收率的影响,根据响应面最优化分析,N-乙酰-L-酪氨酸丁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摩尔比1∶1.2、反应温度94℃和反应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N-乙酰-L-酪氨酸丁酯收率可以达到84.49%。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喹羟酮的合成收率,以水杨醛、乙酰甲喹为合成原料,以碳酸钠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光谱得到确证。该方法合成得到喹羟酮,合成得率达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蛋氨酸、氢氧化钠和氯化亚铁为主要原料.添加剂为食品级水溶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二者共同作为蛋氨酸亚铁的抗氧化剂).研究了蛋氨酸亚铁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pH值为影响产率的主要因素,抗氧化剂应用与否以及是否真空干燥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蛋氨酸与亚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pH=6.5~7,产品得率为96%.产品中含亚铁15.0%,蛋氨酸82.7%.水溶性高分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均为蛋氨酸用量的1%.  相似文献   

5.
以L-酪氨酸和乙酰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乙酰-L-酪氨酸,再和甲醇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的氯化亚硫酸甲酯反应得到N-乙酰-L-酪氨酸甲酯,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和1H NMR化学位移确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N-乙酰-L-酪氨酸甲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摩尔比mol(L-酪氨酸)∶mol(氯化亚砜)∶mol(甲醇)=1∶1.3∶10,加热温度65℃,加热时间2 h。该工艺具有原料价廉易得、反应周期短及产物易分离的特点,适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6.
新型防霉剂双乙酸钠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醋酸与碳酸钠为原料,水为溶剂一步法合成双乙酸钠。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产品质量达到FAO/WHO标准,双乙酸钠总收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开发一种环保型的矿物微量元素添加剂碱式氯化锰(Mn2(OH)3Cl)的合成及颗粒制备工艺。试验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以一氧化锰和氯化锰为原料合成碱式氯化锰,确定了物料配比nMnO:nMnCl2·4H2O=2.6∶1.0、反应温度90℃、催化剂加量0.5%、反应时间2 h为最佳合成反应条件,反应液经喷雾干燥制粒,得到粒度30~200目的碱式氯化锰颗粒,产品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用XRD进行结构分析,得到的XRD图谱与标准图谱一致。研究表明,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以一氧化锰、氯化锰为原料合成能够得到碱式氯化锰,用喷雾干燥工艺能够制备出颗粒型碱式氯化锰。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氟苯尼考琥珀酸酯(Fl-S)的合成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试验以氟苯尼考和琥珀酸酐为原料,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丙酮为溶剂,经一步反应合成Fl-S;并以氟苯尼考/DMAP(摩尔比)、氟苯尼考/琥珀酸酐(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分别采用熔点测定法、pH值测定法、红外扫描法、紫外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Fl-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产物表征符合Fl-S特征;优化的合成条件为氟苯尼考∶琥珀酸酐∶DMAP=1∶1.2∶1.2(摩尔比),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 h。试验成功合成Fl-S,在优化条件下Fl-S平均产率可达80.75%。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喹烯酮磺酸钠合成收率,以乙酰甲喹、2-甲酰苯磺酸钠为合成原料,以碳酸钠为碱,乙醇为溶剂发生Claisen-schumidt反应。经IR、LC-MS、NMR测试,使喹烯酮磺酸钠结构得到确证。该方法喹烯酮磺酸钠的合成得率为72%。  相似文献   

10.
以蛋氨酸和乙酸铬为原料,合成2∶1新型蛋氨酸铬为双核络合物,得到的产物分子式为Cr(C_5H_(10)NO_2S)2(OH)_2(C_5H_(10)NO_2S)_2Cr。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蛋氨酸铬的最适反应条件为蛋氨酸与乙酸铬的摩尔比3∶1,反应体系pH 6,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100℃,产率48.25%。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RD(X射线衍射)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及结构推测。  相似文献   

11.
此文研究以钛白副产绿矾为原料,经酸浸、还原、絮凝除去杂质离子制得精制硫酸亚铁溶液,再经过滤、冷冻结晶、洗涤、真空干燥制备饲料级硫酸亚铁产品的新工艺,重点考察了精制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的硫酸溶液浸取、铁屑还原、投加0.1%PAM的条件下,可获得精制的硫酸亚铁溶液,对溶液进行冷冻结晶和真空干燥可制备达到HG/T2935-2000标准的饲料级硫酸亚铁产品。应用该工艺建成了一套10000t/a的生产装置,装置运行表明:原料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L-谷氨酸(L-Glu)和硫酸锌(ZnSO_4·7H_2O)为原料,使用改进的有机溶剂沉淀法制备谷氨酸螯合锌,探究不同原料摩尔比、pH值、温度和时间对谷氨酸螯合锌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原料摩尔比n(L-Glu)∶n(ZnSO_4·7H_2O)=2.0∶1、p H值为4、温度为80℃和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产品的螯合率最高,达到83.42%。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IR)分析样品,确定所制备的样品为谷氨酸螯合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不同铁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铁营养状况的影响,选用90头25日龄断奶大白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各组分别饲喂含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或甘氨酸亚铁的日粮,日粮中铁添加水平均为150 mg/kg。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各组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试验的第28 d,甘氨酸亚铁组血清IgG含量明显高于无机硫酸亚铁组和富马酸亚铁组(P<0.01)。在第14 d,甘氨酸亚铁组的红细胞数略高于硫酸亚铁组(P=0.0518),而富马酸亚铁组与硫酸亚铁组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甘氨酸亚铁是一种给断奶仔猪补铁优于硫酸亚铁和富马酸亚铁的安全铁源。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优化一锅法合成二氢吡啶的过程。以乌洛托品、乙酰乙酸乙酯及乙酸铵水溶液为原料,乙醇为溶剂一锅法合成二氢吡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物料配比、溶剂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二氢吡啶合成的优选参数为n乌洛托品∶n乙酰乙酸乙酯∶n醋酸铵=1∶7∶0.8进行投料,乌洛托品投料量∶溶剂量=1∶3.5~1∶4.5,混合溶剂中水与乙醇占比为V∶V乙醇=20∶15~30∶15,60℃下反应1.5 h,二氢吡啶含量高达98%~103%,产物收率可达90%左右,母液可循环套用。研究表明,该工艺路线具有低污染、高生产安全性、产率高的优点,是合成二氢吡啶的一种环境友好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5.
以蛋壳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丙酸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验证了以蛋壳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丙酸钙的可行性。该试验采用单因素方法,考察了固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丙酸钙产率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研究了以蛋壳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丙酸钙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20,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6h。在该最佳条件下的丙酸钙产率可达92.57%。  相似文献   

16.
1铁 用于饲料添加剂的有硫酸亚铁、硫酸铁、碳酸亚铁、氯化亚铁、磷酸铁等。初生仔猪补铁可口服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但效果不理想,多用注射补铁。我国目前常用的是注射铁钴针剂,每次注射150毫克。国外常用铁葡聚糖,1—3日龄肌肉注射100~200毫克,即可有效防止哺乳仔猪缺铁性贫血。据报道,仔猪出生后12小时内口服铁葡聚糖,对血红蛋白的合成效果与注射相似。  相似文献   

17.
以甘氨酸和碳酸镍为原料合成饲料添加剂甘氨酸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的反应工艺条件是n(甘氨酸)∶n(碳酸镍)=2.0∶1.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 h,结晶时间1 d,产率可达79%以上。用元素分析、IR、XRD和UV对产物进行表征,所得配合物组成为[Ni(NH2CH2COO)2(H2O)2],甘氨酸与镍(II)的配位比为2∶1,Ni(II)与甘氨酸中的羧基O原子和氨基N原子及水分子中的O原子配位,形成了配位数为6的螯合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盐酸羟胺与乙酸乙酯反应制备乙酰氧肟酸的合成工艺及反应的溶剂体系,确定了投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碱性甲醇水溶液溶剂中,反应温度为27~31℃、反应时间为2h、盐酸羟胺∶乙酸乙酯为1∶1.1、溶剂用量为乙酸乙酯的2.3倍时有较高的产品产率和纯度。所得产品产率为84%,纯度为97%。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对乙酰氨基酚(APAP)和琥珀酸酐为原料,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丙酮作溶剂,经一步反应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琥珀酸酯(AP-S);以AP-S产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原料配比、溶媒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分别采用化学鉴定法、熔点测定法、pH测定法、紫外扫描法(UV)、红外扫描法(IR)和高效液相法(HPLC)对AP-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产物表征符合AP-S特征,AP-S最佳合成条件为:琥珀酸酐与APAP摩尔比2∶1,催化剂0.15 g,丙酮30 mL,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6 h。在优化条件下,AP-S收率可达81.7%。  相似文献   

20.
许光伟  朱勇刚 《山东饲料》2013,(36):120-121
以对硝基苯甲酰氯为原料,经缩合、还原、调酸三步反应生成了N-对氨基苯酰-L-谷氨酸,含量≥98%,还原收率96%。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原料成本低,氢气还原转化率高,三废少等特点,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