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中国“三块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作为产权交易主体将本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入市交易,不仅能充分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对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也具有重要意义。入市收益分配机制关系到参与主体利益,对改革推进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本研究基于贡献分配理论,以贵州省湄潭县调整入市为例,综合考虑各主体的贡献度以及入市土地用途,测算各类用地能带来的增值收益以及调整入市过程中各主体应享有的收益分配比例。从土地增值收益来看,基于收益分配比例,相比当前入市收益分配比例,各主体基于贡献分配理论所得的收益分配比例均发生变化;以贡献分配理论测算出的收益分配比例能够因地和因模式制宜,集体在收益分配中获益较多,政府收益有所提高,符合建立兼顾各方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改革方向。基于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未来改革推行过程,可根据贡献分配理论来设计分配比例,不断完善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2.
如何妥善处理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收益分配问题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之一。从参与收益分配的主体和分配方式以及相关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以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问题及改革方向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研究发现,完善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和集体内部收益分配制度是进一步实现改革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早已存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象,但集体建设用地的入市却并不顺利。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加权风险关联关系网络,对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中关键风险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风险关系中,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民和土地受让方相关风险影响较大;地方政府应明确相关职能,协调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收益分配,运用行政手段保障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政策、法律双层面的指引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产生土地增值收益。在我国试点地区改革中,由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的不确定性、《暂行办法》对确定调节金征收比例来源的不周延以及不完善的分配监督机制,导致各试点地区收益分配制度的构建各异。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需要明确分配权利来源,理清各分配主体、客体界限及范围,制定科学、协调的调节金征收及分配比例,以期建立合理长效的增值收益分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贵州省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参考,运用实地调查法、归纳分析法对贵州省9个县(区、市)进行实地调研,对流转收益的分配现状及农民对收益分配的意愿进行调查,分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目前贵州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以规模小、时间短的农户自发流转为主,流转收益主要归土地使用权主体所有;由于缺乏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定价机制,流转价格难以规范,农民权益难以保障,部分地区已有的流转管理办法中村集体和农户直接获得的流转收益少。建议:赋予村集体更多权能,尽快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合理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益分配比例,扩宽流转收益用途范围。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与土地收益分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71-1474
在我国,城镇化引发了土地产权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土地收益在国家、农民集体、农民、用地单位等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分配问题也由此产生。通过阐述城镇化和土地收益分配的涵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现行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尝试从明晰集体土地产权、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市场化分配机制、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几个方面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进程的不断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成为国内学者讨论的焦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形成机理研究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式的前提与基础。以土地二元性为出发点,讨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台湾地区"区段征收"制度的基本思想、理论依据、作业程序,以及其在界定征收范围、保障原土地权利人权益、合理扮演政府角色、细化征收程序等方面的成效对于我们思考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面临的土地增值收益归属、增值收益分配、政府角色定位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区段征收"的"涨价归公"原则和UGB理论,对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提出细化作业程序、借鉴UGB技术、转变政府角色、改进听证制度、发挥制度优势、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等六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利益平衡机制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如何平衡协调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利益分配关系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政策设计的关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流转会引发不同规划用途、不同区位土地权利人的重大利益分配失衡,也会造成地方政府土地收益锐减进而影响基础设施投资的可持续性。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政策工具,从构建基于农转用开发权转移原理的建设用地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基于土地自然增值原理公私兼顾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增值收益税收调节机制、基于公平补偿原则的征地补偿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基于成本分摊原则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回收机制等四方面进行系统的政策设计,有利于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0.
马文君 《现代农业科技》2012,(12):331-333,33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收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集体建设用地的减少损失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二是由于拆旧区复垦为耕地后代建新区进行耕地保护所进行的经济补偿。通过对福建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研究分析,从显化土地发展权价值,依据产权确定地方政府与农民集体之间收益分配比例。研究表明,在福建省的现实情况下,增减挂钩收益应当按照农村集体占63.5%、地方政府占36.5%的比例分配。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现实要求,其收益分配至关重要。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社会调查发现,其流转收益分配上存在着利益主体关系复杂、收益分配秩序失范、监督管理权利空置等问题,主要归结为法律制度瑕疵、流转平台缺失和农户信息劣势。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应基于自愿、公开、科学、公平的分配原则,明确流转收益分配主体及转让收益分配注重产权、增值收益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思路,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保障机制、土地交易平台机制、流转程序机制、收益分配激励机制、多元监督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2.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缓解城镇建设用地减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既可以增加农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也可以促进社会发展。通过实践调研的方式,对官塘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情况进行了解,其入市是在政府帮助下,通过自己组建土地整理公司对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引入垫资公司对新房进行建设,以此来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这种方式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其入市方式、增值收益分配等问题上还存在很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对入市模式,政府、集体、个人收益分配比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夏莲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35-137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构建打开了新局面.该文分析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前流转范围及交易主体、入市中交易平台及交易规模以及交易后收益分配等问题,并对逐步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大背景下,政府征收土地利益分配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城郊农民有望分得更多利益。在该背景下,在耕农民由于处于区位劣势,难以实现土地非农开发权,在参与土地利益分配、分享城市化的成果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应对在耕农民利益予以重视,由中央政府作为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者,通过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2019年12月海南省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办法》,标志着海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入新时期。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涉及政府、村集体、用地企业、农民等多方利益关系,入市过程中将面临开发成本高、农民失地风险加大、利益分配不均衡等诸多困境,可通过合理规划入市土地、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市场监管机制等多种路径加以突破。  相似文献   

16.
随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进程的不断推进,入市土地的增值收益如何合理分配成为各方学者讨论的重点。增值收益调节金作为政府参与增值收益分配的具体方式,其收取模式(具体包括收取方式、分配原则、测算依据等方面)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比较法和理论分析法,全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增值收益调节金收取模式相关研究成果,从增值收益调节金的概念、性质及如何合理确定收取原则、收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虽这些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建立具有普适性、可操作性的增值收益调节金收取模式方面仍还有大量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尚在试点工作中的背景下,通过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法规政策进行详细的梳理分析,总结程序上存在的法律、市场、监管、收益分配等各方面阻碍。在深入探究了南海、芜湖、重庆、广东等几大入市模式特点与经验的基础上,着手于改良农民集体主体制度、完善相关法律体制、规范交易程序、解决其与国有城市建设用地及农村征地范围的矛盾冲突,制定合理的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等多方面,进而提出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力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现有土地制度的框架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虽不被允许,但流转的现实需求却真实存在.为探究驱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本文运用博弈论,构建博弈模型,从内部因素分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研究发现:(1)集体建设用地转出方、土地使用方及土地管理方在比较利益的驱使下,经过反复的博弈,其最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是转出集体建设用地,转向集体建设用地和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2)在流转收益分配方面,村集体需根据农村集体正常生活和生产需要来确定两者之间的收益分配比例以及对农户的补偿额.政府在保障农民社会保障和集体经济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主要通过开征相关税种获得增值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利益两方政府与农户的博弈模型,考虑预期收益倾向对政府策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分析农户在流转与征收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及政府在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策略选择,推导政府执法行为和宏观决策选择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建立在自身收益最大化基础上,保证农户合法流转土地的途径就是保障农户的收益,因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亟待规范,为达到政府与农户的利益均衡,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产业收益分配是国家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产业链各行为主体合理的收益分配是拟制产业冲突和提振产业发展的前提。通过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产业链各行为主体成本收益情况的深入调查,绘制出"微笑曲线",以产业链收益分配理论为指导,对猕猴桃产业链各行为主体收益现状、分配合理性及合理分配值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发现各行为主体收益分配不均衡,种植农户收益分配最低,处于产业链劣势地位,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