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试验以米曲霉HML366为出发菌株,研究纤维素预处理及化学表面活性剂Tween 80对米曲霉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不同浓度的Tween 80对预处理过的蔗渣滤纸酶活的影响较为显著,蔗渣经5%氨水、5%乙酸、10%乙酸处理后,添加0.8%Tween 80的滤纸酶活分别可以达到6.6、6.3 U/mL和6.1 U/mL。当Tween 80浓度增加到1.2%浓度时,滤纸酶活有所下降。预处理过的蔗渣及添加Tween 80经发酵后,其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酶活较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在体外模拟瘤胃内环境,利用取自崂山奶山羊瘤胃内的混合厌氧真菌为菌种,分别以花生蔓、地瓜蔓、豆荚、玉米叶和滤纸为培养底物,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监测指标,研究不同纤维素含量的发酵底物对混合瘤胃厌氧真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在豆荚底物组培养72 h酶活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底物组(P<0.05);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最高点均出现在培养72 h的花生蔓底物组,酶活比地瓜蔓组分别高25.00%、14.67%(P<0.05);滤纸组3种纤维素酶酶活均显著低于其余4种底物组(P<0.05)。发酵120 h后,花生蔓、地瓜蔓和玉米叶组的干物质消失率均达到37%,显著高于豆荚底物组和滤纸底物组(P<0.05)。综上,底物中木质素含量对木聚糖酶、纤维素含量对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诱导作用;选择豆荚做发酵底物可产生较高活性的木聚糖酶,选择花生蔓则可以产生较高活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底物干物质消失率对3种酶的活性高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啤酒糟纤维素分解效果,试验选择黑曲霉、康氏木霉、曲霉及青霉为发酵菌种,以纤维素酶活性为指标,通过单菌发酵及双菌与三菌互配发酵选择一次发酵菌种。结果表明:最好单菌为黑曲霉,纤维素酶活为39.85 U;最好双菌为黑曲霉、木霉,纤维素酶活为46.33 U;最好三菌为黑曲霉、木霉、青霉,纤维素酶活为24.01 U。因此,选择黑曲霉、木霉配伍为一次发酵菌种。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固体发酵底物中精料类型及精粗比对瘤胃真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固体发酵底物精料类型为麦麸和玉米,精料与粗料花生蔓30∶70、40∶60、50∶50、60∶40和70∶30。试验进行10 d,每2 d采一次发酵样品,监测其中的微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酶酶活。试验结果表明,麦麸作为精料底物可显著提高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P0.05)。精粗比为70∶30的产β-葡萄糖苷酶和滤纸酶酶活显著高于其他各精粗比(P0.05)。试验条件下,麦麸为固体发酵底物精料,精粗比为70∶30,发酵时间为4~6 d获得较高的酶活。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底物类型及含水量对瘤胃真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活的影响。发酵底物粗料类型分别为菌糠、花生蔓和玉米秸,含水量分别为30%、40%、50%和60%。试验进行10 d,每2 d取发酵样品测试,监测其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滤纸酶的酶活。试验结果表明:在菌糠、花生蔓及玉米秸3种粗料底物中,花生蔓效果最好,可显著提高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P0.05)。含水量对纤维素酶活影响明显,含水量为40%时对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滤纸酶酶活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底物类型与含水量的互作对4种酶的酶活影响显著(P0.05)。滤纸酶发酵8 d达到峰值,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均为发酵4~6 d时酶活最高。综合各试验因素,试验以花生蔓为底物粗料,含水量40%,培养发酵4~6 d,纤维素酶活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育高纤维素酶活的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菌株,本试验以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41245为原始菌株,采用紫外和微波两种物理方法复合诱变,纤维素刚果红平板初筛和固态发酵产酶复筛。试验最终获得一株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突变株ZWWB1,在以麦秸和麸皮为基质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上培养96 h,滤纸酶活力达15.08 U/g,是原始菌株的1.81倍。经5次传代发酵培养滤纸酶活力变化不大。可见该突变菌株ZWWB1产纤维素酶能力较高且遗传稳定性较好,可考虑进一步开发应用于秸秆饲料发酵。  相似文献   

7.
以柑桔皮渣为原料,以黑曲霉(A)、米曲霉(B)和扣囊复膜孢酵母(C)为发酵菌种进行液态发酵.试验以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和酸性蛋白酶等4种常见饲用酶的活性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菌种投加方案的饲用酶活性,以提高发酵饲料的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柑桔皮渣发酵过程中提高酶活性的最佳投菌方案为,在菌种A发酵48 h后添加菌种B,继续发酵到60 h后再添加菌种C,继续发酵到96 h;此方案下,发酵样品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545.51 μg/mL.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从发酵饲料的微生物中筛选分离鉴定能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曲霉菌株。试验利用PDA培养基对黑曲霉进行分离,通过菌株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判定菌株分类地位;检测该菌的菌落形态和生长特性,定性研究该菌的酶谱,选择不同碳源诱导其产内切葡聚糖酶、滤纸酶及木聚糖酶活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采用PDA培养基分离培养得到1株曲霉,经鉴定该菌为黑曲霉,编号为0729。在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30℃,培养第2 d,由木糖诱导黑曲霉产内切葡聚糖酶活和滤纸酶活最高,培养第1 d滤纸诱导的木聚糖酶活最高。研究表明,发酵饲料中富含可降解纤维的微生物资源,黑曲霉可以产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对开发反刍动物饲用微生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利用米曲霉作为发酵菌种,对猪血进行发酵,以获得低分子量的猪血多肽和氨基酸。为此,我们利用福林-酚法测定米曲霉产蛋白酶活力,并测定外因对米曲霉产酶特性的影响,从而得出米曲霉产酶的最佳条件,进而在米曲霉产酶的最适条件下发酵猪血,并对猪血发酵前后胃蛋白酶对其消化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米曲霉在pH值为中性、培养温度为36℃、培养时间为5 d时产酶活性最高,用米曲霉发酵猪血后,样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都有显著提高,并且发酵后它的消化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王兴华  孙盈 《中国饲料》2012,(16):21-23
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12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经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产纤维素酶活较高且稳定的菌株F6,其CMC酶活为887 U/mL,滤纸酶活为210.72 U/mL。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获得纤维素酶高产菌株4-2-2。将菌株4-2-2摇瓶发酵4 d后,产CMC酶活达3171.598 U/mL,滤纸酶活达1827.372 U/mL,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3.58倍和8.67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试验用米曲霉对青稞酒糟进行固态发酵,以提高青稞酒糟的营养价值。[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对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对米曲霉固体发酵青稞酒糟时酶活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青稞酒糟的最优培养基组合为玉米粉5%、麸皮2.5%、豆粕5%和无机盐4%,其中无机盐对青稞酒糟纤维素降解的影响最大。米曲霉固体发酵青稞酒糟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在1~6 d逐渐增加,在第7天大幅降低;蛋白酶酶活在7 d内明显上升;青稞酒糟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氨基酸和蛋白含量上升。[结论]试验表明米曲霉固态发酵青稞酒糟可使其营养价值提升,粗蛋白含量上升,纤维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从自然界中筛选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采用七叶苷显色技术分离和筛选β-葡萄糖苷酶菌株,采用固体发酵技术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广西河池喀斯特地貌自然植被区筛选出1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将其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pH值7.0、温度28℃、装液量40 mL/250 mL,经过优化后该棘孢曲霉菌株的产酶能力达到了42.75 U/mL,相较于出发条件提高了10.9倍。研究表明,研究筛选得到的棘孢曲霉能够稳定产生β-葡萄糖苷酶,经固体发酵技术优化后产酶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且在中性条件下产酶量最高,在饲料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饲用酶制剂生产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志生 《中国饲料》2003,(13):16-17
饲用酶制剂酶源来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动、植物来源的酶一般通过提取工艺制备 ,但来源有限 ,价格较高 ,大量用作饲料酶源有一定困难 ,因而饲用酶制剂的主要酶源是由微生物发酵而获得的。1 常用产酶菌种1 1 α -淀粉酶菌种 有解淀粉芽孢杆菌BF -765 8、地衣芽孢杆菌A 40 4 1、米曲霉、黑曲霉、拟内孢霉等。1 2 糖化酶菌种 有黑曲霉、根霉、臭曲霉、泡盛曲霉、红曲霉等。1 3 蛋白酶菌种 有枯草杆菌 1 398、栖土曲霉3 942、米曲霉 3342、黑曲霉 335 0、宇佐美曲霉 5 37等。1 4 脂肪酶菌种 有解脂假丝酵母 41 5等。1 5 纤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产纤维素酶活性高的土著菌株,试验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从秸秆还田小麦土壤中分离到1株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真菌,并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滤纸酶活均较高,通过18S rDNA序列分析发现与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的相似性达到100%,鉴定为拟康氏木霉。  相似文献   

15.
鸡嗉囊中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鸡嗉囊内容物中分离得到1株产纤维素酶较高的菌株,经鉴定为真菌门,半知菌纲(pungi imperfcti),从梗孢目(Moniliales),曲霉族(Aspergilleae),青霉属(PenicilliumLK.ex Fries),种名为Penicillium C3a.其最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为7.26026U/mL,最大滤纸酶活为7.206121 U/mL.酶系较完整.  相似文献   

16.
利用桑杆、蔗渣、棉籽壳、板栗壳等农业废弃物为固体碳源,米曲霉A-1为出发菌株,进行固体发酵产植酸酶条件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蔗渣为最优固体碳源,NH4NO3为氮源,添加0.5%表面活性剂吐温80以诱导产胞外植酸酶,CaCl2.2H2O更利于酶的提取,40℃培养4 d,酶活达到336 U/g。  相似文献   

17.
1纤维素酶的来源纤维素酶是一组酶系的总称,目前对纤维素酶的研究还不是很清楚,但就已知的情况来说,纤维素酶至少含有3种成分的酶。丝状真菌是研究最多的纤维素降解类群。目前研究和生产中采用的菌种大多是木霉、曲霉和青霉等。其中,黑曲霉是公认的安全微生物,不产生毒素,瑞氏木霉具有降解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完全酶系而备受关注。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是通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酶高产菌的分离筛选与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纤维素粉为惟一碳源,从取自某木材公司木材堆放处的土样中筛选出92株能够分解纤维素的菌株,采用刚果红鉴别培养基进行鉴定,选取透明圈较大的菌株10株进行液体培养,并测定它们的酶活,获得一株酶活高的里氏木霉FYFJ928,其发酵水平为8.3 IU/mL.进一步研究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对里氏木霉FYFJ928摇瓶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在培养温度28 ℃,转速为200 r/min条件下进行培养,其最佳培养基组成:0.5%酵母粉,0.06%硫酸镁,0.5%磷酸二氢钠,2%葡萄糖,2%玉米浆,0.5%硫酸铵和8%纤维素粉,培养6 d后,其发酵水平可达到15.6 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近1倍.  相似文献   

19.
黑曲霉高产纤维素酶活突变株ZM-8的筛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对航空诱变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进行筛选,得到纤维素酶高产突变株ZM-8。以玉米秸秆粉为主要碳源,经固体发酵培养,测得其滤纸酶(FPA)、纤维二糖水解酶(C1)、葡聚糖内切酶(CMCase)、β-葡萄糖苷酶(β-Glase)的酶活力分别为110.2、389.9、489.3U/g和1208.1U/g,比出发菌株各组分的酶活分别提高2.1、3.5、1.7倍和1.8倍。经过5次继代固体发酵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产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试验研究高酶活力的米曲霉培养物(AOC)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米曲霉产酶特性为标准研制米曲霉培养物,体外法研究0、3、6、12 mg米曲霉培养物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48 h的AOC酶活力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6、12 mg AOC显著增加了24 h产气量、微生物蛋白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的含量(P<0.05),12 mg AOC组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 mg AOC组微晶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 mgAOC组(P<0.05);12 mg AOC组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 mg AOC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米曲霉培养物可通过提高瘤胃微生物酶活性而促进体外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