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麦田杂草与小麦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养分,以及光热资源,造成小麦减产。麦田杂草既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又是形态特征各异的个体。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因密度、种类、种群结构而异。开展杂草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对提高麦田化学除草技术水平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肥水过多,群体过大,光照不足,茎基部第一、二节间过长,茎秆软弱造成的。小麦倒伏后,产量明显降低,甚至影响籽粒的品质。 早期判断小麦倒伏不倒伏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密度上看,小麦播种过多或主茎出叶和分蘖出生速度过快,分蘖过多,封行过早,田间荫蔽,茎秆软弱就容易发生倒伏。二  相似文献   

3.
陈斐  张聪敏 《河北农机》2023,(9):124-126
实现小麦高产栽培成为推动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点。在本次研究中,文章采用试验分析法,根据某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检测结果,详细分析小麦播种密度、施加硅肥、施加钾肥三种方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施加硅肥、钾肥,并将小麦苗密度控制在35万/亩时可以提升小麦产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经过三年之间的对比试验,分析玉米收割机机械作业形式给后茬小麦生长状态、产量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带来的影响。统计结果发现,和传统收割模式相比较,玉米作物机械化收割后的第一年,示范区小麦出苗数与产量均在空白区之下(P﹤0.05),而两区域内小麦虫害发生状况差异不显著(P>0.05)。第二年,示范区小麦生长状况及真实产量和空白区接近,即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区域地上害虫虫口密度不相上下(P>0.05);示范区内金针虫这一地下害虫虫口密度大于空白区,小麦纹枯病发病率高于空白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年,两区内小麦作物生长状况及产量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示范区金针虫的虫口密度、小麦纹枯病发病率均在空白组之上(P<0.05)。结果表明,玉米作物采用机械收割法后三年中会对后茬小麦的生长状态及病虫害发生情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种植户要及时应用相应的生产管理方法以削弱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由于水稻品种布局演变,水稻收获期不断推迟,让茬越来越迟,秋播季节紧张矛盾十分突出,造成小麦播期不断推迟,导致小麦产量偏低,影响了大面积高产稳产。而稻田套播小麦是腾茬过迟或涝灾时的有效应变高产栽培技术,而传统稻套麦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秸秆全量还田下的新情况,在稻秸秆全量还田种麦仍然存在情况下,为进一步完善稻套麦配套技术,解决稻套麦冻害、草害、倒伏、早衰  相似文献   

6.
在搜集、统计大量咸水灌溉试验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咸水充分灌溉条件下矿化度和小麦产量的完整对应数据103组,统计分析了灌溉水矿化度及单位面积盐分带入量对小麦相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小麦相对产量呈线性递减趋势,当矿化度大于1.0 g/L时,灌溉水矿化度每增加1 g/L,小麦减产约5.6%;与矿化度类似,随着单位面积盐分带入量的增加,小麦的相对产量也线性降低,盐分带入量每增加1000 kg/hm2,小麦的产量将减少约2%。进一步的检验结果显示,应用灌溉水矿化度及单位面积盐分带入量均可较为可靠地估算小麦的相对产量,估算相对误差基本可控制在16%以内。  相似文献   

7.
<正>机械旋耕播种节约农时,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上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此耕作模式也存在着不利因素,诸如农户普遍反映作物抗旱能力差;小麦易倒伏;土壤容水量变小和土地板结,易受后期干旱影响,水分不能满足小麦吸水量,造成小麦灌浆不足,饱满度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影响产量。为了探索机械化深松对土壤含水量及作物根系的影响,我们对保护性耕作地块深松及未深松地块进行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8.
灌浆期地下水位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江汉平原小麦灌浆期合适的地下水位,给小麦生产的农田排水降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小麦灌浆期,利用测筒装置研究了7个不同地下水埋深(0、15、30、45、60、75、90cm)对郑麦9023与鄂麦23二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0、15、30、45、60cm地下水埋深显著降低了二小麦品种的产量,而75cm和90cm地下水埋深对二小麦品种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江汉平原地区小麦的适宜地下水埋深应控制在75cm。灌浆期地下水位造成小麦湿害的主要原因是小麦千粒质量和穗粒数的显著下降,而与小麦有效穗数无关。进一步分析表明,鄂麦23小麦品种比郑麦9023小麦品种耐湿。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七千多万亩,亩产三百公斤以上的地块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产量长期徘徊不前。为使我省小麦产量有新的突破,大力推广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已势在必行。一、推广的必要性传统的大肥、大水、大播量、大群体的栽培模式,虽然能高产,但高产的程度受到局限,主要是群体过大,穗数到了一定程度后会出现群体和个体发育的矛盾。由于群体过大,光照条件不好,造成个体生长发育不足,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穗小、粒少,根系不发达,茎秆软弱,严重的甚至发生倒伏,反而影响了产量。在高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谷物生物学特性和谷物的收获工艺,从而对谷物收获的机器系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收获是谷物栽培的最后一个环节,对谷物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收获作业的季节性非常强,例如,小麦最适宜的收获期一般只有5-8天,收获过早,籽粒尚未饱满,会影响产量,过迟又容量造成自然落粒人。我国部分地区小麦收获期正值雨季,若不及时收割、脱粒,还会造成植株倒伏,穗上发芽和籽粒霉烂等损失,因此,实现谷物收获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棉花高产栽培,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在一定的条件下棉田密度和均匀度(单位面积内的棉苗株数和棉苗分布均匀程度)是影响棉花产量—个主要因素。气候条件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最大,而大多数团场在早春棉花播种、出苗时期因各种原因,造成棉田出苗;不齐,局部地块缺苗、断行这就需要及时进行人工补种。职工弯腰或蹲下用扁尺在棉田补种劳动强度很大,补种效率低。为了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我们研制出便携式人工补种器。使用表明该补种器可大大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人工补种作业效率。1主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宽×高,cm):80×13×9整…  相似文献   

12.
王希  刘羊旸 《湖南农机》2016,(8):168-168
国家统计局8月12日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0万吨,比2015年减产162.1万吨,减少1.2%。这一产量为历史第二高位,属于丰收年。根据对全国25个夏粮生产省份的调查,2016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763.24万hm2(41448.7万亩),比2015年增加7100hm2,微增0.03%。其中谷物播种面积2400.82万hm2,比2015年减少2.63万hm2,减少0.1%。2016年,全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5039.7kg/hm2,比2015年减少60.0kg/hm2,减少1.2%。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358.3kg/hm2,比2015年减少59.6kg/hm2,减少1.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夏粮产量数据,由夏粮主产区开展以省为总体抽样调查和非主产区重点调查两种调查方式得出。夏粮包括夏收的谷物、豆类和薯类。其中夏收谷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麦;夏收豆类主要包括蚕豆、豌豆和胡豆;薯类包括马铃薯和甘薯。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侯锐分析,今年夏粮产量略有减少主要是因为单产下降,而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较上年差、灾情偏重。具体而言,今年小麦生长前期农业气象条件总体较上年差;小麦收获期部分地区遭受强降雨,不仅影响小麦产量形成,还造成小麦品质下降;此外,部分地区病虫害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黑龙江垦区气象资料及生产统计数字,建立了一个离散型的计算机模拟模型,用以计算小麦收获期的田间损失。模拟结果表明,因降水造成的小麦田间损失率平均每年为测产量的8.5%,最大年损失率为17.47%,最小年损失率为3.53%。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化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机收作业中出现粮食损失率过大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农民收入,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小麦出现联合收获作业中粮食损失率过大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小麦条锈病是气传性病害,在小麦生产中流行范围广、发病传播快、危害面积大。一旦发病,会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小麦生产中要重点防范。介绍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特征、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雨峰 《河北农机》2023,(21):166-168
小麦作为山东省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麦的种植质量与产量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对山东省的农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为了提高小麦种植产量与质量,还要基于山东省小麦种植现状,加强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针对小麦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也要做好防治工作。这样能够为小麦种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对小麦种植质量与产量造成的影响,为小麦种植户带来良好的种植效益,本文就以山东省的小麦种植为研究背景,对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以及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小麦拔节孕穗期受渍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排水则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有利于麦株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矿质营养,对改善小麦籽粒的品质亦有较大作用。发展农田暗管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对南方多雨地区小麦增产及改善品质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秋小麦播种后,网目拟地甲在洪洞县危害较重,小麦根部被害,死苗现象严重,造成缺苗断垄,对小麦产量形成较大的影响.分析了网目拟地甲在洪洞县的发生和危害情况,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施肥处理对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生长状况、产量和WUE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小麦和玉米试验施氮量设置低氮(60%当地通用施氮量)、中氮(当地通用施氮量)和高氮(140%当地通用施氮量)3个水平,分别用Nl、Nm、Nh表示;滴灌施肥次数小麦为0、1、2次,玉米为0、2、3次,分别用D0、D1、D2和D0、D2、D3表示,另以当地常规灌溉和施肥措施为对照(FP)。【结果】小麦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可促进叶片生长,开花期滴灌施肥能减缓小麦叶面积指数(LAI)下降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速率,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干物质累积量差异不明显,表明滴灌施肥条件下在一定程度减少施氮量并不影响干物质积累;增加滴灌施肥次数可显著增加小麦产量,D2和D1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分别较D0增加了44.4%和32.7%,但对WUE没有明显影响;滴灌施肥处理提高小麦产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促进千粒质量和穗数增加而实现。玉米试验结果显示,营养生长阶段滴灌施肥处理对LAI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滴灌施肥次数对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没有显著影响;产量随滴灌施肥次数的增加而增加,D3处理显著高于D0处理,而WUE随滴灌次数增加而减少,D3处理显著低于D2和D0处理;与FP比较,滴灌施肥处理WUE显著高于FP,小麦和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7.2%和7.2%以上。【结论】施氮量对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在偏丰水年采用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在目前施肥水平基础上减少40%施氮量不会造成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小麦旋耕镇压联合一体机,是在传统旋耕机的基础上加装一个镇压装置而研制的一种新型农具。该机在旋耕地的同时可以实施镇压,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的土壤条件,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开发推广前景进行分析。一、研制小麦旋耕镇压联合一体机是生产需要当前我国小麦主产区采用旋耕机作业整地,造成耕层土壤过于疏松,对小麦有多种不利影响。1.保墒性差,降低抗旱抗寒能力。土壤水分易于大量蒸发,使得小麦抗旱抗寒能力降低,冻害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