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少回育的好处少回育养蚕就是蚕期每天只喂2—4次桑叶,用这样的方法养蚕与过去的高温多回育相比,产茧量基本一样,但从节约桑叶、劳力等方面少回育有很多优点: 1.劳动强度小。喂桑次数减少了,原来每天喂10—12次桑叶,费劳力多。推行少回育后每个劳力可以多负担饲养量,小蚕期每劳可喂7—8张,大蚕可喂2张以上。总的可节约30—40%的劳力。同时、把喂蚕时间合理安排,每日2回育安排在6时、18时。每日3回育安排在6时,14时,21时。每日4回育安排在5时、12时、17时、22时,养蚕人员夜间可以得到充分休息。  相似文献   

2.
<正> 如东县针对商品发展的新形势,运用国内养蚕的先进技术,从1987年以来,以少回育为核心,在收蚁、小蚕共育、大蚕饲养、熟蚕上山等生产环节中大力推广省力化技术。1991年全县小蚕立体育和平面1回育饲养张数达5.23万张,小蚕2回育13.46万张,两项占全年发种的88.2%;大蚕覆盖育1。328万张,围台育12.782万张,两项占全年发种的66.2%。1992年少回育的比例又有较大提高,其中小蚕立体育达7.81万张,并已列入农业部丰收计划。围台育、覆盖育达15万张,接近全年发种的70%。简易化、高工效  相似文献   

3.
<正> 江苏省蚕桑学会养蚕学组于1989年9月13-15日,组织了南通、苏州、盐城、镇江、无锡等市、县和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等单位代表一行17人,在如皋、如东两县4个乡9个村进行了少回育饲养技术的考察和座谈讨论。实地访问了养蚕农户,参观了进行少回育养蚕100张种以上的共育单位,听取了南通市和如皋县、如东县、启东县实行少回育养蚕的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4.
将蚕台育与少回育进行组装配套,研究配套的蚕台少回育技术。旨在将现有的省力养蚕技术环节进行配套组合,形成配套的新技术体系。组装的技术体系应用后获得省力、省时、省工、养蚕成绩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壮蚕饲养技术落后,仍然延用片叶平面多回育,一次性给叶量多,蚕食桑时踏叶与排粪污染桑叶严重,造成蚕不能饱食和桑叶浪费。改革现行养蚕技术势在必行。我们于1990年9月开展了大蚕立体片叶少回育养蚕技术试验,以期改进养蚕技术,提高养蚕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 夏秋期养蚕布局包括时间布局、品种布局和数量布局三方面,江苏省夏秋期养蚕时间布局是以夏蚕6月20~25日,一秋蚕7月28日~8月10日,二秋蚕8月底—9月10日为合理出库区间。本文在时间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对夏秋期有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就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数量布局的合理化,提出一点初步的见解。一、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与数量布局的现状1988年江苏省夏蚕出库约29万张,一秋蚕出库约103万张,二秋蚕出库约60万张。  相似文献   

7.
小蚕少回育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生 《蚕桑通报》1992,23(4):60-60
小蚕(1~3龄)少回育养蚕(24小时给桑1至2回)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养蚕技术改革的成果。自1988年以来,我省湖州市双林区等地从点到面积极应用推广,1991年全省已扩大到12个县(市),全年少回育实际饲养蚕种33912.65盒(春2968.25  相似文献   

8.
<正> 少回育是根据蚕生理特点,利用塑料薄膜控制蚕座内的温度,保持桑叶新鲜,从而减少给桑次数,陡蚕儿良桑饱食,达到蚕茧增产的一种科学养蚕方法。少回育是在防干纸育,塑料薄膜复盖育等养蚕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同多回育相比较而得名的。多年来经所内外多次试验证明,少回育具有节省劳力、节省桑叶而且不影响产量和茧质等优点。我省74-75年在农村试点之后,于76年就在宝鸡、安康、汉中等地示范推广,当年宝鸡县少回育普及达80%以上。77年省蚕桑科研协作会决定大力推广;近年来发展更快,出现不少先进社队,如宝鸡县天王公社,由于全年实行  相似文献   

9.
<正> 一、生产试验简况及效果为了探讨省力化养蚕技术,改革饲养方法的新途径,提高养蚕经济效益,从一九八一年起,我省北碚、南充、三台、阆中等蚕种场先后试行了家蚕少回覆盖育法(简称少回育,下同)。在参考学习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实践,逐步完善、充实,少回育技术初步形成了规范化。少回育决不是单纯为了减少劳动时间,简化技术操作,而必须是在保证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给桑次数,应以蚕儿饱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蚕学会广东分会于1989年11月2—3日在肇庆市召开省力化养蚕学术研讨会。会议主要总结交流细蚕片叶立体育、细蚕共(代)育、少回育等省工、省力化养蚕、提高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经验。参加会议的有省蚕学会名誉理事长唐维六教授、副理事长卢铿明副教授、秘书长毛铿祖高级农艺师、养蚕学组成员、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省农科院蚕研所、广东省丝绸公司、湛江、韶关、清远、肇庆市丝绸公司、化州、英德、阳山、罗定、云浮、郁南、高要县丝绸公司、紫金县蚕桑办、省蚕种繁殖试验场、海康县蚕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我乡桑园面积扩展迅速,蚕室蚕具严重短缺,致使蚕越养越挤,而张单产越来越低。我们利用投资较小的塑料拱棚养蚕,效果显著。全乡现已建拱棚346个,计2800多 m~2,养蚕近1000张,迅速解决了全乡的蚕室蚕具短缺问题。一、拱棚的结构养蚕用拱棚,一般高1.6~1.8m,宽5—7m,长度根据养蚕张数,按每张蚕使用40m~2面积而定。用胸径3cm 左右,长5~6m 的竹竿弯成拱架,两端埋入地下约  相似文献   

12.
<正> 我镇川南村陈存银等在生产实践中创制并推广使用了“大蚕立式组合方架蚕台”,较好地缓解了蚕房、蚕具不足的矛盾,目前已在全镇普及使用。一、使用“方架蚕台”的好处使用立式组合方架蚕台,一可提高蚕房的利用率,一间20平方米的蚕室,用匾子、三角架组合饲养,能养2—2.5张大蚕,用帘子、竹架组合饲养只能养1—1.2张大蚕,如用立式组合方架蚕台饲养,可养3—3.5张大蚕。二是节省投资,降低养蚕成本,据测算,用蚕匾组合饲养大蚕每张种需投资240元,如用方架蚕台饲养,一张蚕种两组蚕架  相似文献   

13.
蒙庆裕 《四川蚕业》2001,29(2):27-29
<正> 养蚕全龄覆盖育与自动上蔟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经过多点试验研究对比以后(请参阅《四川蚕业》1991年四期《农村养蚕全龄覆盖少回育试验》),其结果不但实现了“三省”(省工、省叶、省投资)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如熬夜,端箔等)结束了落后的手工操作和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而且提高了蚕茧单产、质量及经济效益,保证了蚕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现就主要技术规范进行初步总结分述于下,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明刚 《四川蚕业》2010,38(2):51-53
蚕桑是普格县的支柱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随着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养蚕量不断增加,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蚕区劳动力更加缺乏,养蚕与其它农活争抢劳动力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在生产中推行了小蚕专业户共育、少回育、大蚕蚕台育、大蚕地面育、熟蚕自动上蔟的省力化养蚕技术,有效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了蚕茧优质高产,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传统养蚕生产方式环节繁琐、工序复杂、手工作业多、成本较高、劳动效率较低,已满足不了现代蚕业发展的需要。我县从1992年起,就着手进行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的研究,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形成以小蚕共育、少回育和室外大棚养蚕等为核心的省力化养蚕体系,使规模化养蚕逐步达到低成本、低劳动强度、高效化。目前我县采用的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催青和补催青催青是养好蚕的基础。催青时要严格按照胚胎发育进度,进行温度、湿度、光线、气流等调节,确保转  相似文献   

16.
<正> 桑叶是蚕的粮食,是蚕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桑叶数量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蚕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及产茧量和产丝量高低的问题。《豳风广义》上说:“清明浴罢桃柳汤,谷雨蚕出细如芒,阿婆把称定分量,量叶下蚁养几筐。”这足以说明自古以来都是提倡量叶养蚕的。近几年来,养蚕生产中常出现盲目确定蚕种数量,导致桑叶不足而倒蚕,或让蚕饿着上簇结茧,造成茧质差,产茧量低,产值亦低。个别地方还出现养蚕数量不足,而浪费桑叶。若做到量叶养蚕,则可避免桑叶不足或过剩,使蚕能得到饱食,生长发育良好,蚕体健康,蚕茧产量高,丝量多,产值高。因此,在养蚕季节到来之前,应  相似文献   

17.
九江公社蚕种繁殖站沙头分站,今年第七造饲养的“解放一”品种,共收蚁蚕十公分,采用了少回饲育,每天只给桑叶四次,每隔六小时一次。结果获得了下述的经验。这次总结出少囘育有三大好处:首先是节约了桑叶,计这次比通常育蚕节约用桑42.5%(每公分蚁蚕通常育蚕用桑叶87.75斤,少回育只用桑叶50.5斤);其次是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比通常育蚕节省劳动力大约30—40%;第三是大大提高了担桑产茧量,通常育蚕担桑产茧4.18斤,少回育担桑产茧达到  相似文献   

18.
<正>蚕桑生产既是种植业,又兼养殖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按传统的养蚕方式,养蚕用工繁琐,技术方法陈旧,生产效率不高.近年来,为解决这些矛盾,在养蚕实践中,以“提高一日孵化率,实现一批收蚁”为重点的收蚁省力化技术;以推广“小蚕(1—2龄)片叶立体育”、“3—4龄蚕漏空透气蚕座育”为重点的小蚕少回育技术;以“5龄蚕条桑1日1回育”为重点的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全龄每日1回育”省力化一整套养蚕技术新体系,从而达到高产、高效、低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 上簇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养蚕过程中工作最繁忙、劳动最紧张的时期。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因劳力不足,操作粗放而降低养蚕成绩,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我社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养蚕数量的增加,这一矛盾日益显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于1977年夏蚕期,在陈塘林业队进行了熟蚕自动上簇试验,并取得了成功,随即在全公社推广,受到群众的欢迎。近三年来,我社各蚕期的地蚕育和蚕台育,采用这一方法上簇的占养蚕张数的三分之二左右。  相似文献   

20.
家蚕五龄期不同给桑回数饲料效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养蚕生产上为求省力化,推广少回育。通常把一日给桑3回以下的饲养方法称为少回育,从蚕的饲养技术来看,由于实行了少回饲养,节省了给桑操作时间,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为了探求五龄期的给桑回数和饲料效率的关系,在一日总给桑量相同条件下,设给桑回数为1、2、3和4回的试验区,探求其结果,从而为五龄期养蚕技术改进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