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微型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为试管苗-原原种-一级原种-生产良种体系.茎尖脱毒试管苗的培育、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网棚脱毒微型马铃薯原种生产繁育技术,为广大马铃薯生产种植者及消费者理清脱毒马铃薯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包括脱毒材料的选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试管苗的快速繁殖、试管薯的诱导以及人工隔离条件下的扦插生产脱毒小薯.除扦插部份是在网棚内进行的外,其余工作都在组培室进行,脱毒试管苗、试管薯及网棚生产的脱毒小薯在种薯繁育体系上统称原原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热处理马铃薯块茎,使茎尖剥离并经病毒检测获得脱毒苗,经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繁殖,选择生长健壮的试管苗作扩繁材料;在温网室采用无土栽培法在严格隔离条件下生产微型薯(原原种),再生产一、二级原种及一级良种(生产种)。生产中应注意种薯的分级、种薯田的田间管理和收获贮藏、包装运输等过程。本体系将脱毒种薯生产时间缩短为4年,减少了病毒感染的机会,提高了脱毒种薯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西吉县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与应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吉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从1998年起,经过8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病毒及类病毒检测技术、试管苗切断扩繁技术、扦插快繁生产原原种技术和脱毒薯4年4级繁殖生产等5大技术体系,园区年生产马铃薯脱毒试管苗300万株,生产原原种1000万粒,年生产原种3000 t、一级种30000 t,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脱毒微型薯又叫脱毒原原种,要求在无病毒传播源的条件下进行工厂化生产。生产微型薯的首要条件,是防止病毒的再侵染。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是蚜虫,所以在繁殖原原种时,必须在严格隔离蚜虫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微型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栽植基础苗剪顶芽扦插,另一种是直接定植试管苗。一、剪顶芽扦插繁殖技术(一)培养基础苗基础苗是指试管苗移栽到育苗盘  相似文献   

6.
脱毒甘薯四级种薯(苗)生产程序及繁育供种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病毒病危害十分严重,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的有效途径。根据河南省脱毒甘薯种薯繁育和生产应用的实践,提出了甘薯脱毒试管苗、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生产程序和脱毒种薯(苗)分级的质量标准,同时介绍了脱毒甘薯的繁育供种体系及各级种薯(苗)的生产规模和数量。  相似文献   

7.
提高新疆冷凉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量,加快马铃薯优质化进程,关键环节是快速繁殖大量优质马铃薯原原种。本文从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繁准备、防虫网室建设、脱毒试管苗移栽、网室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原种收获及贮藏等方面总结新疆冷凉地区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以期为马铃薯种薯繁育提供产量和品质保证。  相似文献   

8.
所谓脱毒薯是在非常严格的防虫、防接触、防毒源等温室和田间隔离生产条件下,经过茎尖剥离、病毒血清学检测、组织培养先生产出试管苗,然后试管苗在同样严格的防护条件下经过基质或雾化栽培结出小薯,这种小薯即为真正的脱毒薯原原种。再用脱毒薯原原种,在上述田间隔离生产条件下繁育1季,  相似文献   

9.
脱毒甘薯种薯分级标准和生产繁育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山东省脱毒甘薯种薯繁育和生产应用的实践,总结提出了甘薯脱毒试管苗、脱毒原原种、原种、生产种的四级繁育制度和脱毒种薯分级依据、分级质量标准,同时介绍了适宜黄淮春夏薯区应用的省、市、县、乡相结合的脱毒甘薯生产繁育供应体系,提出了目前甘薯脱毒种薯生产繁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筛选出了适宜于马铃薯试管苗工厂化繁育的、制备方便的、成本低廉的简化培养基,并在试管苗扩繁、脱毒苗开放切繁、微型薯原原种工厂化生产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解决了马铃薯微型原原种工厂化生产过程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网棚松针腐殖土上,考察不同培土次数对马铃薯脱毒薯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培土2次处理的单位面积合格薯产量最高,为258.7粒/m2,较其他处理有明显优势。在毕节地区海拔1 450 m的网棚内松针腐殖土上繁育脱毒马铃薯原原种适宜培土2次,苗床与2次培土厚度累计为8.5 cm。  相似文献   

12.
汪洋  方敏  黎武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85-186
主要介绍马铃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肥料、前茬的要求;选种、播种、移栽技术;中后期水肥管理以及植物生长激素的选择,配制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居世界第5位。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为320.8万hm2,总产量4783万t(1998年),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位。马铃薯是四倍体无性繁殖作物,在生产期间容易被病毒传染造成病毒性退化,并常受晚疫病、环腐病、青枯病和黑胫病等多种病害侵袭,直接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及产量,严重阻碍了马铃薯的生产和利用。应用马铃薯脱毒技术,是解决马铃薯退化的主要技术措施。1 马铃薯脱毒技术马铃薯脱毒技术主要是依据病毒在马铃薯体内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4.
甘薯脱毒种薯(苗)生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甘薯主要病毒病的危害症状、病毒粒体性状及传播途径,详细介绍了脱毒甘薯生产中品种选择、茎尖脱毒及种苗快繁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天水市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从种薯基地选择、整地施肥、播种密度和方法、田间管理技术、收获贮藏及种薯调运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三个感染了不同病毒的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的马铃薯脱毒技术,对脱毒效率及脱毒苗的成活率进行对比研究,筛选出不同病毒种类最适宜的脱毒技术方法。用茎尖剥离,热处理结合茎尖剥离技术和病毒唑结合茎尖剥离技术,设计不同的热处理周期和病毒唑浓度对材料进行脱毒处理,在计算植株的成活率及成苗率的基础上对其进ELISA检测法检测脱毒率。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方法中热处理加茎尖剥离和病毒唑加茎尖剥离的复合脱毒的方法在提高试管苗的脱毒率上有明显的优势,单一的茎尖剥离处理的茎尖成活率及脱毒率普遍较低。通过变温热处理加茎尖剥离处理中(5周)热处理时PVY, PLRV, PVS均可达到较高的脱毒。脱毒率最高为V病毒100%。病毒唑浓度为45mg/L时,通过病毒唑及茎尖剥离方法得到的PVY和PLRV的最高脱毒率为100%。PVS的最高脱毒率为92%(结论)。比起单一的茎尖剥离技术复合脱毒技术较有优势,在5周的热处理加茎尖剥离技术(只取一个叶原基的茎尖)处理适合PVS病毒的脱毒。变温热处理培养后茎尖剥离处理适于PVY病毒脱毒。试验中三种方法均适合脱去PLRV病毒。经过设计不同的热培养温度和化学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7.
菜用脱毒马铃薯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菜用脱毒马铃薯宣薯3号进行“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宣薯3号最佳施肥量为高肥力地块施N 200.6 kg/hm2、P2O5 129.3 kg/hm2、K2O 215.3 kg/hm2,马铃薯产量可达10777.1 kg/hm2;中肥力地块施N 183.8 kg/hm2、P2O5 128.3 kg/hm2、K2O 83.6 kg/hm2,马铃薯产量可达13713.0 kg/hm2;低肥力地块施N 74.1 kg/hm2、P2O5 87.0 kg/hm2、K2O 29.1 kg/hm2,马铃薯产量可达9070.8 kg/hm2.  相似文献   

18.
脱毒马铃薯雾化生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培法生产脱毒马铃薯是一种新型植物培养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可控性、生产自动化、成本低和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本文总结了近10年脱毒马铃薯雾培法生产过程中营养液、生产管理方式、抗性、贮存和设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在脱毒马铃薯生产体系中,脱毒苗、温室微型薯及露地生产三种关系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整个生育期均易感染病毒,甘薯病毒病已成为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一大制约因素。据调查,南阳市一般田块发病率100%,一般减产30%左右,2010~2013年共检测病害样品2 214个。结果表明,南阳市甘薯病毒的病原至少有6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褪绿斑病毒(SPCFV)、C-6、C-8和甘薯轻驳病毒(SPMMV),其中以SPFMV的检出率最高,阳性率达72.12%,其次是SPLV达60.22%。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甘薯种苗,生产脱毒甘薯成为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法。最后概括了脱毒种薯的生产程序,即1选用优良品种,2茎尖分生组织,3病毒检测,4优良株系评选,5脱毒试管苗快繁,6网室内生产脱毒原原种,7隔离区生产脱毒原种,8大田生产脱毒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