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灵武长枣正常果与裂果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石蜡切片对灵武长枣正常果实与裂果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探讨裂果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长枣正常果角质层厚度、亚表皮细胞层数与裂果相近;但正常果实表皮细胞层数较裂果多,表皮厚度也较裂果厚;中果皮细胞排列较裂果的紧密;中果皮细胞大小、维管束粗细及多少、空腔大小及多少与裂果的相近。  相似文献   

2.
刘世鹏  刘申  文欣 《北方园艺》2017,(14):32-38
以赞皇枣、无名大枣和晋枣3个不同枣品种为试材,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和人工诱裂试验,对枣果肉解剖结构中的果肉厚度、细胞层数、细胞大小等9个方面进行了观察测定,并对枣的质量变化和裂纹数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同种枣的不同部位结构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枣的上部、环腕部的结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枣果肉中,细胞厚度、细胞大小和空腔大小与裂果指数的相关性极显著,而细胞层数、空腔个数、导管个数和口径大小及维管束个数和大小与裂果指数的相关性不显著。吸水量和处理时间与枣的裂果指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枣裂果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浸水模拟降雨、石蜡制片和显微测量技术,以极易裂、中抗和极抗裂品种为材料,测量枣果表皮厚度、梗洼下空腔、果肉空腔和果肉细胞大小及其变化,探讨成熟期枣裂果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裂果等级枣品种之间表皮厚度差异极显著,且极抗裂品种表皮最厚,极易裂品种最薄,中抗品种居中,表皮越厚越抗裂。不同裂果等级枣品种之间梗洼下空腔与枣果比率差异极显著,极抗裂品种比率最小(0.24%~0.26%),极易裂品种最大(0.62%),梗洼下空腔越小越抗裂。不同裂果等级枣品种之间果肉空腔大小差异极显著,极抗裂品种最小(3 380.82~3 879.12μm2),极易裂品种最大(9 300.49~10 809.86μm2),果肉空腔越小越抗裂。果肉细胞大小没有显著差异,但果肉细胞的吸水速显著不同,极易裂品种果肉细胞吸收最快,极抗裂品种最慢,中抗品种居中,果肉细胞吸水越慢越抗裂。这些研究表明枣果表皮厚度、梗洼下空腔、果肉空腔和果肉细胞的吸水速度共同决定了枣的裂果程度。  相似文献   

4.
枣裂果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壶瓶枣、黑叶枣和郎枣裂果及其果实的生理、机械力学性质和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三个品种裂果发生从白熟期开始,而后,随着果实的成熟,裂果敏感性增加.这与枣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水势下降、果皮韧性降低有关.壶瓶枣最易裂果,其次是黑叶枣,再次是郎枣,三个品种在同一时期裂果敏感性的差异与它们的果肉弹性、可塑性有关,与它们之间的水势、可溶性糖含量以及 K、Ca、Mg 含量无关.容易发生裂果的壶瓶枣和黑叶枣果皮角质层比不易裂的郎枣薄,其厚度依次为:6.81μm、6.41μm、8.28μm.  相似文献   

5.
冬枣与临猗梨枣杂交子代果实裂果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影响枣裂果的因素对选育抗裂果品种和开发防裂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对冬枣 × 临猗梨 枣的F1 子代分离群体进行裂果率和裂果指数测定,并进行石蜡制片和显微观测,探讨同一分离群体的不 同基因型个体间成熟果实表皮结构与裂果的关系。结果显示,48-LS-33,47-LS-22,II-13-15 为极抗裂株 系;抗裂株系比易裂株系果实表皮厚,果实表皮厚度和裂果率呈显著负相关,抗裂类型果实表皮细胞排 列较紧密,角质层沉积导致的表皮第一层细胞垂周状变化明显,而角质层厚度与裂果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裂果是我国枣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果实发育过程中一种生理性病害,裂果会导致枣果商品价值严重降低,给枣产业发展带来严重损失。该研究主要从枣裂果的类型、枣树品种、果实解剖结构、矿质元素含量和分布、果皮性能、遗传因素、外界环境等方面对裂果机理的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生产中枣裂果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Huping Zao’)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幼果期、膨大期及成熟期)叶面喷施CaCl_2对果皮与果肉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细胞壁成分原果胶与纤维素、裂果率、显微结构的影响,为明确钙与‘壶瓶枣’裂果的关系及其潜在生理机制,有效降低枣裂果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喷CaCl_2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裂果率,显著降低了果皮和果肉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活性;显著提高了果皮和果肉原果胶与纤维素含量;裂果率与果皮和果肉中果胶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原果胶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CaCl_2处理后,枣果角质层保持完整,不发生龟裂;枣果表皮厚度和角质层厚度显著增加;表皮细胞小于对照且排列紧实,果肉细胞排列规整,果肉空腔数减少。幼果期和膨大期喷钙可作为减少‘壶瓶枣’裂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据《果树学报》2013年第4期《枣果实组织结构及果皮中矿质元素含量对裂果的影响》(作者曹一博等)报道,为了研究枣果实解剖结构及果皮中矿质元素的含量与枣裂果的关系。以抗裂枣品种“圆铃枣”及易裂品种“骏枣”为试材,从花后20天起,每10天采样一次。对花后80天的果实进行浸果诱裂试验,统计裂果率。  相似文献   

9.
魏晓羽  王跃进 《园艺学报》2022,(6):1200-1212
以中国野生葡萄刺葡萄、毛葡萄、华东葡萄和欧洲葡萄的10个株系和品种果实为试材,在田间抗病性鉴定基础上,通过解剖观察不同葡萄果实表皮组织结构特点和差异,探究葡萄果实表皮组织结构与抗白粉病的关系。结果表明,刺葡萄‘塘尾’‘福建–4’,毛葡萄‘丹凤–2’‘泰山–12’‘商–24’为抗病种质,华东葡萄‘白河35-1’‘湖南–1’;欧洲葡萄‘无核白’‘红地球’‘佳丽酿’为敏感品种。刺葡萄、毛葡萄、华东葡萄的表皮角质层比欧洲葡萄‘无核白’厚,刺葡萄和毛葡萄表皮层细胞排列规则且紧密,而欧洲葡萄‘无核白’表皮角质层最薄,表皮层细胞排列不规则且松散。刺葡萄‘塘尾’表皮层和亚表皮层细胞最厚,毛葡萄‘丹凤–2’和华东葡萄‘白河35-1’次之,欧洲葡萄品种‘无核白’的表皮层和亚表皮层最薄。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果皮角质层厚度、表皮层厚度与对白粉病的抗性显著正相关,抗病种质的果皮角质层与表皮层厚度普遍厚于感病种质。  相似文献   

10.
抗裂与易裂果西瓜果皮解剖结构及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果型厚皮纯合家系抗裂果‘K2’和小果型薄皮纯合家系‘L1’为试材,比较果实果皮解剖结构与酶活性。于授粉后的21、24、27、30d取样,通过石蜡切片观察果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抗裂果果皮中石细胞的大小和形状比易裂果的更小更圆;在抗裂果中观察到一个明显的从小细胞到大细胞转变过程,抗裂果果皮结构的变异程度明显高于易裂果;在小型西瓜成熟的过程中,果实的抗裂性与果皮细胞结构的变化和排列有关;检测授粉后30d果皮酶的活性,表明薄皮易裂果家系中果皮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要高于厚皮抗裂果果皮;裂果率与果皮果胶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果皮果胶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果皮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钙果[cerasusenrmilis(Bge)],为蔷薇科樱桃属欧李树种中的名果,是最流行的新果种,果酸甜度可口,非常走俏。由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园首批成功引种。这一成果已通过省级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居国际领先水平。此项成果推广到生产中将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干旱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目前,园区内已硕果累累,但种苗较少,时下只有育种单位拥有总量较少的种苗,大量繁殖后,可向国内外推广。 一、主要形态特征与特性钙果株0.5~1.5m,无明显主枝,基生枝年抽生5~7条,开白花或  相似文献   

12.
辽宁是落叶果树生产的最佳地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果树生产是我省农业的一项主导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具有重要作用.按照省农委党组全面开展"辽宁大振兴,农业怎么办?农委怎么干?"大讨论的统一部署,结合辽宁果业工作实际,我们提出了"果业经济"这一新的理念.20世纪80年代辽宁果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5%以上,到2003年下降为10.3%,如此大的反差,症结在哪?20世纪70年代,辽宁苹果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今天为何一退再退?目前全省有果农530万人,有果树67万hm2(1005.6万亩),距离果业大省还有多大差距?果业的振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果业经济,再创果业辉煌适逢良机.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有机果品的定义和区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正在逐步成为果农关注的热点.生产中果农对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的定义容易引起混肴,为使广大果农正确地使用标准,生产出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安全、健康、环保的果品,现将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有机果品的定义、生产标准和管理认证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king versus lateral fruit thinning effects on yield and fruit quality of ‘Elstar’, ‘Granny Smith’, ‘Starkrimson Delicious’, ‘Ultra Red’, ‘Topred’, and ‘Jonagold’ apple (Malus domestica Borkh.) cultivars grafted on MM106 rootstock in 2002-2003. Removal of the king fruit (KFR) treatment partially increased the yield in ‘Jonagold’, ‘Elstar’, and ‘Granny Smith’ cultivars while the effects were different by years in “Starkrimson Delicious”. Leaving of the king fruit (KFL) treatment gave better results in the ‘Topred’ cultivar, and similar effects were obtained from both treatments in ‘Ultra Red’ cultivar.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tained from both treatments with respect to fruit weight in the ‘Topred’, ‘Starkrimson Delicious’, ‘Jonagold’ and ‘Granny Smith’ cultivars. Leaving of the king fruit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fruit weight significantly in ‘Elstar’ and ‘Ultra Red’ cultivars in 2002. The values of fruit flesh firmness (lb), total soluble solids content (%), pH, titratable acidity (%), total and invert sugar quantity (g/100 g?1) were not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reatments with a few exceptions. The ‘KFR’ treatment that removed the dominant effect of the king fruit can be recommended for the ‘Elstar’ and ‘Jonagold’ cultivars because this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yield and did not decreased the fruit weight significantly in these cultivars except for ‘Elstar’ in 2002. On the other hand ‘KFL’ treatment can be recommended for the ‘Granny Smith’, Topred’ and ‘Ultra Red’ cultivars. Although this treatment decreased the yield of ‘Granny Smith’ it increased the mean fruit weight 45.6-62.7 g in the two experiment years. ‘Starkrimson Delicious’ did not show clear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5.
1 加快水果加工产业化的发展是水果业发展的需要水果生产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0年我国水果总产量为18744万t,1997年达到50893万t,七年间平均年递增1319%。1993年,我国水果总产量超过了美国和巴西等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我国水果总产值在种植业中排在粮食、蔬菜之后,居第三位。我省水果的发展非常迅速,1990年水果总产量为7578万t,1998年达34304万t,平均年增3341万t,增加率为1917%。水果种植面积1990年为2984万hm2,到1998年为5686hm2,平均年增338万hm2,年增780%。其中柑桔面…  相似文献   

16.
张慧 《辣椒杂志》2014,12(3):29-34
选用龙椒8号和益都红两个品种,从病理学、植物生理生化和植物营养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晾晒过程中褐果产生的原因,以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褐变的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红辣椒晾晒过程中褐变果的主要原因是瓜果腐霉菌和辣椒疫霉菌的侵入以及果肉局部受伤(机械损伤),造成多酚氧化物酶的活性增高,导致醌类物质积累产生褐变。此外,成熟度、机械损伤及PPO和POD的活性等也对褐变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瓜主要果实性状与果实裂应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I群体,对西瓜的8个果实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探索西瓜主要果实性状与裂果性状的相关关系。方差分析结果显示8个性状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实裂应度与其他性状的相关关系都不显著,果实横径、外果皮绿皮层厚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裂应度呈正相关关系,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与果实裂应度呈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得出果形指数对果实裂应度的直接效应最大,决定系数为0.10241,剩余通径系数为0.94741,说明试验中所调查的7个性状对果实裂应度的相对决定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番茄褐变型筋腐果与正常果实做对比分析测定,探讨褐变型筋腐果发生的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与正常果实相比,褐变型筋腐果果肉乙烯的释放量明显减少,葡萄糖与果糖的含量都有所降低;发病较轻的1级病果果肉全碳、全氮含量降低,碳氮比下降,而在维管束中,未褐变维管束中全碳、全氮含量与碳氮比升高,褐变维管束中全碳含量升高,全氮含量与正常果相差不多,碳氮比明显升高;在发病较重的3级病果中,占果实少部分的红果肉及未褐变维管束中全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都较高,褐变组织中全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都最低;病果褐变组织氨基酸总量降低,而酚类物质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9.
套袋对苹果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套袋对苹果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套袋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