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杀菌剂甲霜灵和恶霉灵与胶质类芽孢杆菌对番茄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种子发芽试验、穴盘试验研究了3种材料对番茄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甲霜灵和恶霉灵对胶质芽孢杆菌生长无不良影响;胶质芽孢杆菌浓度为1.63×105 cfu·mL~(-1)时,处理番茄种子发芽率为75.2%,高于对照7.14%;当甲霜灵药液浓度为100.0、50.0、25.0、12.5mg·mL~(-1)时对番茄种子发芽率均有促进作用,浓度为100mg·mL~(-1)时发芽率最高为62.5%;恶霉灵在推荐浓度下对番茄种子发芽率有抑制作用;胶质芽孢杆菌、甲霜灵+恶霉灵、胶质芽孢杆菌+甲霜灵+恶霉灵混合液处理番茄幼苗根长分别高于对照3.88%、4.87%、11.56%,株高分别高于对照1.27%、3.80%、7.13%,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是对照的2.3、1.3、3.5倍。说明胶质芽孢杆菌、甲霜灵对番茄种子发芽势具有促进作用,胶质芽孢杆菌、甲霜灵与恶霉灵3种混用对番茄根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光源或光源组合对茄子、辣椒、番茄、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4种基本光源,以白光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光源处理下蔬菜幼苗植株的壮苗指数、叶片数、叶面积、根系活力和花蕾大小。结果表明:红蓝光源有利于提高4种蔬菜幼苗的壮苗指数;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叶片数分别在黄光或4白2红2黄、2白4红2黄、红蓝光和黄光光源下最多;茄子、番茄和黄瓜幼苗的叶面积在红蓝光源下最大,而辣椒幼苗在红光光源下叶面积最大;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根系活力分别在白光、4白2红2黄、红蓝光和2白4红2黄光源下最强;红光、黄光和红蓝光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促进辣椒、番茄和黄瓜幼苗的提前现蕾开花,尤以红蓝光源效果最为明显。对番茄、茄子、辣椒和黄瓜育苗来说,最好的补光选择为红蓝光源,其次分别为黄光光源、白光光源、4白2红2黄光源和红光光源。  相似文献   

3.
以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发芽试验,探究其对黄瓜、辣椒及白菜3种蔬菜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及其根耐性指数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的高质量育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稀释106倍用于处理黄瓜和辣椒种子,促生的各指标达到最高,其中发芽率分别达到100.00%、98.67%,是对照的1.18、1.05倍。相对幼苗高度和根耐性指数分别为194.43%、173.72%和125.62%、104.90%;稀释107倍的发酵液用于处理白菜种子,各促生指标达到最高,其中发芽率为92.00%,是对照的1.01倍。相对幼苗高度和根耐性指数分别为140.50%和144.45%。综合分析,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较低浓度稀释液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蔬菜幼苗的生长;在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稀释10~6倍处理下,黄瓜和辣椒种子生长最好;在发酵液稀释107倍处理下,白菜种子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光源或光源组合对茄子、辣椒、番茄、黄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在4种基本光源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光源处理下不同蔬菜植株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红蓝光源不利于4种蔬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形成,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分别在2白4红2黄、3白3红2黄、8黄或8红、8白光源下最高;茄子和番茄幼苗叶片在红蓝光源下,辣椒和黄瓜在3白3红2黄光源下,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都最大;茄子和辣椒幼苗在红蓝光源下所受非生物胁迫最小,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而番茄和黄瓜分别在3白3红2黄和8白光源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红蓝光源可明显增加4种蔬菜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对幼苗的形态建成有积极的影响。在冬春季蔬菜育苗生产中,可根据不同光源优势为不同种类蔬菜组配光源,以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从不同施用方式、不同浓度及不同施用次数等方面优化短短芽孢杆菌FJAT-0809-GLX的施用技术,并研究其对番茄和辣椒幼苗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短短芽孢杆菌叶面喷施和灌根结合施用显著增加了辣椒幼苗的株高和茎粗,处理14d后株高净增长为20.00 cm,茎粗净增长为0.16 mm。不同浓度短短芽孢杆菌均能促进番茄和辣椒幼苗的生长,其中稀释500倍对番茄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稀释10倍对辣椒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短短芽孢杆菌不同灌根次数对番茄和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灌根2~3次对番茄幼苗生长效果较好,灌根2次对辣椒幼苗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申青一号"黄瓜为试材,通过测定黄瓜幼苗的出苗率、株高、根长、根部鲜质量和全株鲜质量,研究了海藻渣、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 perellum)GDFS1009菌剂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 ylolique aciens)FS1841菌剂拌土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海藻渣与微生物菌剂复配使用的最佳浓度,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结果 表明:1%(w/w)的海藻渣、2.0×108 cfu·g-1芽孢杆菌菌剂、3.0×105 cfu·g-1木霉菌剂对黄瓜幼苗生长有显著促生作用.1%(w/w)海藻渣与2.0×108 cfu·g-1芽孢杆菌菌剂及3.0×105 cfu.g-1木霉菌剂复配后与基质混合,可使黄瓜幼苗的根长、根质量、全株鲜质量、叶面积分别比对照提高67.25%、241.67%、136.44%、99.99%,且显著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单一微生物菌剂对拱棚连作辣椒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法探讨了地菌净、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5种处理对拱棚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菌净及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下辣椒株高、茎粗、冠幅度、果长、果粗、单株结果数、单果质量均高于其它3个处理及对照。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下辣椒小区产量、折合667m~2产量、折合667m~2产值均高于其它4个处理及对照,分别为202.3kg、5 767.4kg、8 074.4元,分别比地菌净、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处理及对照667m~2产量增幅9.1%、7.0%、4.5%、5.0%、10.7%;在辣椒采收盛期,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处理连作辣椒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110.7mg·g~(-1);地菌净处理下辣椒维生素C含量次之,且连作辣椒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9.58mg·g~(-1);地菌净处理下连作辣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81mg·g~(-1)。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高效、环境友好的防治根结线虫病的方法,研究了芽孢杆菌AMCC100153对番茄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和番茄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第120天生物菌剂芽孢杆菌AMCC100153处理的虫口密度分别比空白对照和阿维菌素处理低86.34%和46.17%,且其能够促进番茄植株茁壮生长,进而提高产量,尤其是后期产量。因此,芽孢杆菌AMCC 100153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LB培养基(100%灌根,CK1),枯草芽孢杆菌(100%灌根,TK1),PD培养基(100%灌根,CK2),哈茨木霉(100%灌根,TK2),混合培养基(50% LB培养基+50% PD培养基灌根,CK3),混合菌剂(50%枯草芽孢杆菌+50%哈茨木霉灌根,TK3)6个处理,通过分析幼苗植株鲜质量及根冠性状研究根系形态,采用WinRHIZO根系扫描仪研究黄瓜根分布及根构型,应用因子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获取根系构型几何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主成分得分和综合评分,并利用聚类分析比较不同菌剂处理对黄瓜根系生长及构型响应的差异,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对植物根系的影响,以期为微生物菌剂的合理配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不同菌剂处理对黄瓜幼苗根系比根长、根组织密度、根细度、分枝密度、分形维数无显著影响(P>0.05);施加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黄瓜幼苗的根表面积、根组织密度增幅最大,比根长、比根表面积降幅最大;施加哈茨木霉对黄瓜根系根长、根体积、链接数增幅最大,对分枝密度降幅最大;施加混合菌剂对黄瓜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根冠比、分支数、交叉数增长最大,对比根长、比根表面积降幅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根系构型的主要影响因子是链接数、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不同菌剂处理的黄瓜根系综合得分依次为混合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PD培养基>LB培养基>混合培养基.说明混合菌剂处理下黄瓜幼苗根系生长及构型综合评价较高,PD培养基、LB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处理下根系评价中等,混合培养基处理下根系评价最低.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明确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种子萌发行为的影响,采用纸上法,设置不同浓度的0.5%几丁聚糖和1%香菇多糖,对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种子萌发均具有较好的促进效果,其中,1%香菇多糖对番茄、黄瓜和茄子种子萌发的效果优于0.5%几丁聚糖,1%香菇多糖800倍液处理的番茄和茄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项指标均最高,分别为92.64%、75.06%、9.47和87.64%、72.24%和9.56,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0.14百分点、11.78百分点、2.96和24.66百分点、20.06百分点、3.87;1%香菇多糖600倍液处理的黄瓜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最高,分别为95.15%、11.85,1%香菇多糖800倍液处理的黄瓜发芽势最高,为70.23%;0.5%几丁聚糖600倍液处理的辣椒发芽率、发芽势均最高,分别为99.12%、67.26,1%香菇多糖400倍液处理的辣椒发芽指数最高,为9.45。在田间育苗时,根据不同作物选择适宜浓度的植物免疫诱抗剂并随水施用,可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