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东方白鹳属鹳形目,鹳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型濒危涉禽,全球野生数量仅为2 500只左右。大部分人工繁殖东方白鹳成功的案例都是在笼养环境、未剪羽情况下进行,其仍然维持野生环境中树上高处营巢的自然行为。杭州动物园从2008年开始在开放式湿地形态展区内饲养东方白鹳,定期修剪飞羽以控制其飞行能力,2016年第一次成功繁殖东方白鹳雏鸟一只,之后2017~2020年每年至少都能稳定繁殖雏鸟一只。  相似文献   

2.
狩猎对沉湖越冬白鹳数量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鹳(Ciconia ciconia boyciana)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入濒危物种。但在白鹳越冬区猎捕现象仍然不断发生,白鹳的数量继续减少,加强对白鹳的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为了解狩猎对白鹳数量的危害,笔者于1981年11月——1988年3月对沉湖越冬白鹳数量消长及猎捕活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自然概况沉湖地处湖北省江汉平原,为汉阳县洪泛区最大的湖泊之一。中心点约北纬30°23′,东经113°55′,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特点较明显。1O-翌年8月沉湖地区气象情况参见表1。  相似文献   

3.
俞根连 《野生动物》1997,18(4):22-22
浙江省共有635种野生动物,其中包括99种兽类、410种鸟类、83种爬行类和43种两栖类。目前,这些物种的18%(113种)已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朱和华南虎已绝迹,另有21种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102种动物为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在浙江已进行了多年,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白鹳肌胃角质层炎病例报告李秀云葛学忠(哈尔滨动物园·150080)(哈尔滨铁路公安局警犬基地)白鹳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世界濒危鸟类,于1980年被列入世界鸟类红皮书。白鹳属鹳形目鹤科,为大型濒禽,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在我国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部...  相似文献   

5.
康国文 《野生动物》2004,25(6):47-49
鹳,属大型涉禽,泛指鹳形目鹤科中的诸种鹳鸟。全世界共有5属19种鹳,我国产有彩鹳、黑鹳、白鹳、东方白鹳、秃鹳等5种。在所有的鹳种中,黑鹳和白鹳以其超群拨俗、雍容典雅、仪态万方的天生丽质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黑鹳和白鹤较为常见,属候鸟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又都属于世界濒危鸟类,因此被人们誉为鹳鸟家族中的“黑白双姝”。1992年2月20  相似文献   

6.
2002年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黑鹳与白鹳生态研究小组”(No39970132)最关键的一年。因为该小组“中亚白鹳在中国已经绝迹”的研究报告公开发表(全文见2002《干旱区地理》和《中国国家地理》),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通过卫星技术监测中亚黑鹳种群  相似文献   

7.
正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大,形态优美,易饲养,易繁殖,是动物园重要的观赏珍禽之一。野生东方白鹳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性情宁静且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属候鸟,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蚌埠市地处我国南北气候分  相似文献   

8.
东方白鹳人工招引方法及在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属鹳形目,鹳科的大型涉禽,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同时也被列为国际重点保护鸟类。世界上东方白鹳繁殖地仅存中国东北内蒙古及俄罗斯远东地区。50年代至80年代东方白鹳在我国黑龙江省分布的数量还较多,近年来,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活动越来越  相似文献   

9.
2002年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黑鹳与白鹳生态研究小组”(No39970132)最关键的一年。因为该小组“中亚白鹳在中国已经绝迹”的研究报告公开发表(全见2002《干旱区地理》和《中国国家地理》),引进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通过卫星技术监测中亚黑鹳种群现状及其迁移的合作研究也在紧张进行之中,虽然时间紧迫而短暂,但初步结果已经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70年代末,金钱豹被我国列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1981年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3年又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种群数量已被列入濒危动物之列.  相似文献   

11.
白鹳Ciconia ciconia为大型涉禽,隶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鹳科Ciconiidae。是世界稀有珍禽,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在我国分布为典型的地区性候鸟。为了搞清白鹳的越冬生态习性,笔者于1984年冬1986年春,在盐城保护区境内(射阳盐场、新洋港中心区和大丰县海丰农场等地)对白鹳的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猪业》2005,(3):9-9
2005年5月25日,据重庆市畜牧科学研究院负责人透露,该院已与中国航天部航天育种中心达成协议,国家一级保护猪种——荣昌猪精液将搭载神舟六号飞船飞上太空。届时,动物遗传育种专家在荣昌猪的遗传基因研究上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张希国 《野生动物》2011,32(3):164-166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总面积45.40万km~2,生境多样,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两大平原分布,也是全国湿地面积较大的省份。是我国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区,但由于湿地开发,人为不同程度地干扰使得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不断缩小,繁殖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全省繁殖数量仅有10余个巢。从1990年在全省开始了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200多个人工巢,有80余个巢被利用。东方白鹳的繁殖数量由10余只上升到现在的150多只。东方白鹳的繁殖种群已经明显回升。今后应该加强对该物种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大东方白鹳在三江平原的繁殖种群。  相似文献   

14.
于有忠 《野生动物》2005,26(5):27-28
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是国家一级保护珍禽,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现将在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东方白鹳连续几年的观察情况报道如下。一、环境背景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的北部边缘,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东部地区,属中国草原带东缘,是草原带生物多样性较高的部分。地理坐标为北纬44°15′30″-45°17′15″,东经121°41′  相似文献   

15.
我国赠送给日本的两只珍稀奇鸟朱鹮,不久将作为两国友好使者东渡扶桑.1998年12月,这对名叫“洋洋”和“友友”.的“小夫妻”,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朱鹮又名朱鹭,是当今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素有“东方宝石”之称.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在地球上仅存137只,堪称比大熊猫还珍贵的鸟类.令人欣慰的是,在我国境内就有136只,另外一只在日本,被日本视为国鸟.据了解,1960年第十二届世界鸟类保护会议将朱鹮列为“国际保护鸟”,在我国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乱砍滥伐、使用农药化肥、工业污染等造成的自然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6.
<正>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为大型湿地水鸟,2021年2月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东方白鹳主要繁殖地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交界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2.3]。近年来,在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如吉林向海、莫莫格和山东黄河三角洲等,陆续发现东方白鹳繁殖巢;在越冬地,如安徽安庆和江西鄱阳湖区域等,繁殖记录也逐渐增加[4]。最早在2004年夏季,俞长好等[5]发现东方白鹳在鄱阳湖区域的高压电塔上营巢、  相似文献   

17.
东方白鹳迁地保护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东方白鹳迁地保护研究的最新成果的总结和归纳,对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上海动物园于1984年人工繁殖成功东方白鹳尚属首次。据统计目前世界共有88家动物园饲养繁育约552只东方白鹳,其中,中国就有58家动物园饲养东方白鹳342只。我国对东方白鹳的研究偏重于生态、生理、繁殖三方面,并在笼养繁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灰鹤在山西省河津县越冬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鹤 (Grus grus Lilfordi sharpe)为我国鹤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属国家保护动物。据文献记载,此鸟夏季在我国新疆天山、东北西北部繁殖,冬天经东北、华北等地迁至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有时少数还留在河北省、山东省威海市等地。(郑作新,1976;丁文宁等,1982) 灰鹤在山西省过去一直被定为旅鸟,其越冬情况从无记述。 1983年1月下旬,笔者在河津县黄河滩调查期间,发现数以百计的灰鹤在此越冬,1983年3月至1985年2月对其越冬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材料整理报道如下。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9.
《野生动物》2005,26(1):27
据西藏自治区林业局一份调查显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西藏黑熊比十年前减少了一半,目前仅为七千余只,面临绝迹的境地。有关专家建议加大对西藏黑熊的保护力度。据统计,1994年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地区有黑熊分布,数量为14062只,但目前仅有7031只,种群数量减少了一半,西藏黑熊的自然分布区域也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20.
藏北高原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从全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属羌塘高原小区及藏东山地小区。于1987年3—8月,我们在该地区进行珍稀动物资源考察,通过调查,获43种珍稀保护动物,其中8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见表1)。该区东部,主要分布着林区及林灌动物,同时横断山脉的有些种类也延伸分布到这里,使该区的东部在动物分布上呈现出过渡性,但整个地区的珍稀动物仍以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占优势。由于高原气候严寒干燥,缺氧和开阔景观缺乏天然掩蔽条件,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有蹄类的鼻腔宽大,气管粗壮,被毛特别绒厚而丰满,这是动物对高原气候的特殊适应,也反映出动物本身的遗传特性。1987年3—8月,应西藏那曲地区科委的邀请,赴藏北地区进行野生动物资源考察,并对该区的珍稀保护动物种类、分布、生态习性及保护现状作了调查研究。解放前,因环境条件恶劣,中外学者很少进入该区考察。解放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也仅在该地区的个别县进行了调查采集(李德浩、王祖祥1970;冯作建1976),本次考察,除东部外,还深入到该区的西部各县,进行全区性的调查了解,现将所得资料进行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