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济人 《油气储运》1996,15(9):49-51
Yong平衡是同质能的数量平衡,不仅考虑了能量间的数量关系,而且考虑到过程中能质的损失,通过加热炉的实例对能量平衡与Yong作了较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并提出了Yong平衡的优越性,建议在开展节能工作中推广应用Yong平衡,以达到按质用能,合理用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算分析说明仅凭能量平衡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能量利用的合理程度,必须既要考虑“量”的守恒性,又要考虑“质”的不守恒性,才能找到提高热媒炉(火用)效率的途径。提高热媒炉(火用)效率的关键是降低燃烧过程和传热过程的炯损失。从实际出发采用提高绝热燃烧温度的措施,如减小过剩空气系数或预热空气等;在热媒炉工艺允许的情况下提高热媒温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农村能源,指的是生产、生活用能。包括人力、化学、物理、生物等能源。农业生产是一个由能量投入到能量产出的复杂的生物生产过程。一般说,能源投入量的多少,关系到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但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物质循环与能最转化的数量平衡,在达到某个限度时就出现相反的趋势。近些年来,由于能量(化学能)的投入与利用不尽合理,以及生活用能上掠夺性的樵采森林,带来了生态失调,环境恶化的局面。一、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农村生态  相似文献   

4.
为挖掘SKS炼铅系统的鼓风炉(SKS鼓风炉)的节能潜力,在现场测试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能量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分别对SKS鼓风炉的能量收支、火用量收支分布状况进行了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SKS鼓风炉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为47.55%和38.88%采取减少排烟损失、利用冷却水带走的能量、采用高铅渣直接还原新工艺等措施可以提高炉子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仅利用鼓风炉冷却水带走的能量就可以使炉子的热效率提高到71.34%,火用效率提高到43.01%SKS鼓风炉的火用输出总量要远小于火用输入总量,内部不可逆火用损失占总输入火用的41.85%SKS鼓风炉总火用量收入为总能量收入的1.61倍,这说明SKS鼓风炉的能量和火用量衡算已经没有太大的相关性,火用分析更能够反映出系统的物质、能量消耗的本质,而且SKS鼓风炉的火用分析要比能量分析更简单.  相似文献   

5.
火在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中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火是一个活跃的生态因子,经常作用于森林生态系统,而且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火能烧毁森林,严重破坏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火可以作为营林的工具和手段,用火可以改善森林环境,有利于维持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本文主要从干扰与自我更新、逆演与顺演、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稳定性及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等五个方面剖析了火在森林生态平衡中的作用规律。并且指出以上五个指标可作为确定火灾性质、评价火在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作用及开展营林用火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平衡是近几年发展推广的一门新型节能理论,以作为能量的价值尺度,来衡量分析蒸汽锅炉、热媒炉等大型热工设备的能量损耗,企图找出节能的新途经。通过对蒸汽锅炉的(火用)平衡和热平衡计算,指出损失的最大部分来自炉内的燃烧及传热的不可逆性,而排烟时损失所占比例不大;对热媒炉也进行了平衡和热平衡的计算,分析其损失,主要以燃烧过程和传热过程的损失为主,虽然排烟时热损失大,但其损失较小,烟中的能源属低品位能源,利用价值不大。在探索节能的新途径中,对输油管道的大型热工设备而言,应以减少燃烧损失和传热损失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发展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奶牛血浆瘦素、能量状况和生殖机能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年龄、胎次、泌乳量相近的奶牛60头,分别在产后1、14、28、42、56和70 d时颈静脉采血,根据血糖浓度在6个时间点分为低血糖组(L)和对照组(CK).同时调查和检测奶牛的生产性能(体重、泌乳量和干物质摄入量)、繁殖性能(首次配种间隔、情期受胎率、发情率和配种指数)、血液生化指标(血糖、β-羟丁酸和游离脂肪酸)和内分泌指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瘦素、雌二醇和孕酮).结果显示:奶牛泌乳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能量负平衡,产后14 d最高.能量负平衡(negative energy balance,NEB)能使奶牛产后干物质摄入量(DMI)、体重(BW)和泌乳量(MY)减少,首次配种间隔延长,情期受胎率和发情率降低,配种指数增高,血浆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n)、瘦素(leptin)、雌二醇(E2)和孕酮(P4)浓度降低,呈现低血糖(Glu)、高血浆游离脂肪酸(NEFA)和β-羟丁酸(BHBA)生化特性;能量负平衡时,奶牛血浆瘦素与血浆Glu、E2、P4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BW损失、血浆NEFA之间呈明显负相关;能量平衡时,奶牛血浆瘦素与DMI、Glu、Ins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Bw损失呈显著负相关,与血浆E2和P4之间相关不显著.这些结果提示,奶牛泌乳早期易发能量负平衡不仅与干物质摄入量、体重、泌乳量密切相关,而且与机体内分泌未完全协调发挥作用有关.能量负平衡明显降低泌乳早期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血浆瘦素与生产性能指标、血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证实瘦素在奶牛能量平衡、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之间起到一个平衡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油气集输系统能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油气集输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能量平衡模型,对集输系统用能进行了评价计算,并根据结果制定了提高集输系统能量利用率的措施,为集输系统的节能改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能量法与谐波平衡原理求解加筋夹层板的几何非线性自由振动问题。对位移选用多模态近似解析解将连续体进行离散求解.计算了不同边界条件的算例,讨论了加筋(布局、数量、尺寸)对夹层板结果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本文解法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秸秆还田的意义(一)秸秆还田可以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秸秆作为作物的副产品(茎叶),贮藏了大量的光合产物及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养分。秸秆还田可以维持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平衡。(二)秸秆还田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等有机物,还含有N、P、K  相似文献   

11.
根据的基本概念、平衡评定准则和的计算方法,对长清输油泵站进行了平衡测试,给出了输油泵站系统、输油子系统、供用电子系统的分析模型及平衡方程。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指出高能级高值的能源消耗于低效的设备是造成泵站能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从能质利用方面提出了提高管道输油系统的能质利用率和系统效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姚哲  潘翼翔 《油气储运》1997,16(11):37-40
基于目前我国长输管道原油国热消耗高品质能源,造成能源浪费的事实,提出了管道输油生产系统输热电结合的生产方式。根据输油生产实践及石化行业炼制工艺的热电结合方式,可知输油生产实行热电结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用热平衡、Yong平衡的理论方法,对耗能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要实行热电结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以热定电原则、耗能品种优无原则、经济规模原则,并对热电结合的方式方法进行了阐述。通过对三种工况下的经济分  相似文献   

13.
输气管道压气站能耗的(火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输气管道压气站能量损耗计算的数学模型。结合压气站机组实例,分析了影响压气站能量损失的各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燃烧过程和排气过程的损失最大,认为分析结果可以作为输气管道压气站节能改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楼群华 《油气储运》2004,23(2):36-38
针对原油输油站生产过程的能耗特点,利用火用分析方法对输油站的加热炉和输油泵的火用损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输油站生产效率的具体节能措施,为改进生产用能过程提供技术性指导.  相似文献   

15.
采用能量平衡分析模型和Yong平衡分析模型,对改造前后的原油加热炉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对现场测试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原油加热炉改造前后的用能状况。根据分析结果,对提高加热炉Yong效率,加强热媒炉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及热媒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桩西联合站生产环节中的某些运行温度不合理、生产工艺不完善、能量利用率较低等现状,建立了能量平衡分析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根据计算结果,对该站在能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业部门的主要能源是柴油和电力。在全面分析海南省1997~2008年农业部门能源消耗现状的基础上,计算了海南省农业部门12年间能和的利用效率,该部门效率比能效率稍微低一点,即效率变化范围为18.6%~20.7%,能效率的变化范围为25.3%~30.4%。  相似文献   

18.
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甜高粱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新疆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畜牧业将作为新疆特色农业和主导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必须与饲草、饲料业的发展同步,确保草畜平衡.甜高粱是一种新兴的饲料、糖料和能源作物,生物产量很高,用途广泛,开发利用价值很大.大力发展高能作物和生物能源作物甜高粱,是新疆调整产业结构,调优种植业结构,促进高能饲料作物和再生性能源作物产业化开发的战略性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9.
An exergy analysis of the bioconversion of radiation energy by plants during photosynthesis is substantiated for the first time. A computer system is developed for optimizing yield formation and determining the level of efficiency of agrotechnologie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lands. A method of combined exergy analysis of bioconversion of solar energy by plants and technogenic energy in agrotechnolgies is examined: from selection of plant species, varieties, and hybrids for correspondence to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land to a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the exergy content in the yield. It is shown that such analysis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dicting y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