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0年起,澳大利亚历时31年成功消灭了牛结核病。本文介绍了该病得以根除的几大要素,包括行业和政府支持、法律法规完善、根除方案详尽、根除资金保障、技术标准统一、屠宰场监测到位、追踪溯源和严格控制动物移动等,阐述了澳大利亚为根除该病采取的检测方法、牛标识系统、无疫群的建立与确认等具体措施,分析了其做法对我国结核病防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牛结核病的控制和根除计划启动以来,牛结核病的防控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最为传统的单一皮试法已不能满足高准确性的需求。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包括比较皮试法、IFN-γ体外释放法、ELISA抗体检测法和胶体金抗体检测法。在根除计划中,对于牛结核病高风险国家,采用的检测手段应为具有高敏感性的技术,或通过多方法的平行试验减少漏诊的阳性个体;而对低风险国家,则应该采用具有高特异性的技术手段或通过多方法的系列试验进行监测,避免错杀阴性个体。此外,野生动物和屠宰场的监控在牛结核病的控制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以上几种方法和目前各国较常用的防控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国际上成功消灭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TB)的国家稀少,因此可借鉴的相关经验非常宝贵。1997年,澳大利亚成功根除牛结核病,成为少见的可借鉴相关成果及经验的国家。本文即以澳大利亚经过27年努力成功根除牛分枝杆菌病为例,介绍其成果及在该进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保障方案和重要影响因素。包括科学的根除理论、全国一致的决心和意志、行业和资金支持、商业模式的方案规划、有效的执行力和监督措施、完善和明晰的技术标准、严格的调控机制和科研支持、严格的屠宰场病理学监测作用、偶发感染病例的及时消除以及牛结核根除进程的客观评价,均在其根除进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牛结核病根除的成功经验不仅对本国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为我国牛结核病控制、根除提供了相关有利启示。  相似文献   

4.
江波 《中国乳业》2021,(7):63-67
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为有效控制和净化牛结核病,切实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净化的防控方针和策略,把养殖场(户)作为防控本病的主体,不断完善奶牛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严格落实监测净化、检疫监管、无害化处理、应急处置等综合防控措施,积极开展场群和区域净化工作,有效清除病原,降低发病率,压缩流行范围,逐步实现防控工作总体达标。  相似文献   

5.
完善有效的法规体系,是美、欧、澳根除牛结核病等动物疫病的基础保障。其要点主要包括:健全法律制度,强化财政支持,减少利益方抵触行为;规范检测方法,对屠宰牛进行全部检疫;对阳性牛实施严格追溯制度,并分类实施标识制度;建立病牛扑杀的基本标准,选择性采取扑杀措施;推行区域化管理制度,建立差异性市场准入标准;实施野生动物隔离及监测制度,防止野生动物向家养动物传播疫情;强化利益方的宣传教育,营建群防群控氛围。这些策略和措施,对我国健全结核病防治策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曹荣生 《中国乳业》2023,(12):60-65
奶牛常见的二类疫病有3种,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结核病。本文通过分析这3种疫病的病原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分析流行趋势,探讨防控新策略,为有效控制、净化和根除提供参考。牛结节性皮肤病主要流行于虫媒活跃的夏秋季节,以皮肤上出现硬而凸起的结节为临床症状,以加强饲养管理,适当免疫接种为主要防控策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20~60日龄犊牛易感性高,临床表现呼吸道型、生殖道型、角膜结膜型、肠炎型等多种类型且常同时存在,以免疫、检测,扑杀阳性牛等为根除措施;牛结核病以组织器官结节性肉芽肿、干酪样及钙化坏死病灶为特征的慢性消耗性畜间人兽共患病,以肺结核、淋巴结核、乳房结核、肠结核等多见,采取监测净化、检疫监管、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由于该病为人畜共患病,且其慢性渐进的特性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野生动物中存在携带牛分枝杆菌的储存宿主,使该病的根除难以实现。当根除计划成功时,禽分枝杆菌复合群的一些成员和一些腐生分枝杆菌引起牛的感染会偶尔发生。在对牛结核病实施根除计划的国家,人感染牛分枝杆菌的发病率已经降低到很低的水平。此外,牛奶的巴氏消毒使人们不再暴露于受牛分枝杆菌污染的奶制品。本文对牛结核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致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程序、分离要求和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病程缓慢、咳嗽,渐进性消瘦,体虚乏力等,并在多种器官中形成结核结节,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不仅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于人畜的交叉感染,使人患上结核病,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且本病一旦发生于畜群,就不易根除,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因而,要从根本上控制奶牛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应加强对结核病的监测与净化,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牛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人兽共患病,是OIE规定必须通报的疫病,在我国属二类动物传染病,并列为检疫扑杀对象,对养牛业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目前普遍采用检疫和扑杀政策控制牛结核,但是各个国家执行该政策的方式差异很大。由于牛分枝杆菌存在于野生动物宿主,潜伏感染普遍、无快速高通量诊断方法等原因,控制或根除牛结核病非常困难。本研究主要研究牛结核病的综合性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西兰牛结核病防控取得了关键性进展,全国牛群期间感染率连续三年维持在0.2%左右,提前18个月实现了防控目标。通过资料分析以及走访调查,新西兰牛结核防控的成效,得益于政府的持续投入、第三方机构的科学落实以及养殖行业的全民参与,其监测计划、区域化管控措施和野生宿主清除措施对我国的牛结核防控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焦点争锋     
《北方牧业》2009,(20):12-12
<正>牛结核的防控我国牛结核的防控现状我国牛结核控制的基本方法与国际接轨,既实施"检疫--扑杀"策略,但尚未出台牛结核控制或根除计划,对"杀多少?杀多久?怎么杀?"心中无数,新型防控技术研发与转发速度慢。尽管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与牛结核控制相关的法律条款,但由于国家与地方财力限制、牛的流通限制与可追溯系统不健全、政府与公众对牛结核危害的认识有待提高等多种原因,牛结核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牛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人兽共患病,是OIE规定必须通报的疫病,在我国属二类动物传染病,并列为检疫扑杀对象,对养牛业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目前普遍采用检疫和扑杀政策控制牛结核,但各个国家执行该政策的方式差异很大。由于牛分枝杆菌存在野生动物贮主,潜伏感染普遍、无快速高通量诊断方法等原因,控制或根除牛结核病非常困难。少数发达国家成功控制或净化了牛结核,但多耗时在二十年以上,耗资巨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畜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阶段,我国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牛结核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本研究主要研究牛结核病的综合性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临床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方法诊断和监测牛结核病,通过近5年各市的临床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牛结核病重点防控区域在辽南和辽西地区,近5年牛结核病感染抗体群体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有5个市(沈阳、抚顺、本溪、锦州和葫芦岛)连续5年未监测到感染抗体阳性。其中,商品代场和散养户感染抗体群体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多年来的监测净化效果显著,但是个别阳性区域仍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净化力度,进而达到辽宁省牛结核病的净化。  相似文献   

14.
牛结核病主要由禽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以及牛分支杆菌所引起的一系列慢性消耗性的疾病。牛结核病已经成为牛各种传染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牛结核病在人和牲畜之间能够相互传染,很难实现根治,因此成为影响全人类健康以及养牛业最为重大的疾病。所以,目前对牛结核病的蔓延以及传播进行控制十分迫切,对牛结核病进行检疫和控制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对病牛进行及时检疫和根除,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牛群实施检疫监控。近些年来,我国生命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以及传统细菌检测法这三种方法相互结合,对牛疫病进行检疫和防治,能够使牛结核病诊断的方法逐渐得到完善。本文就牛结核病的检疫和控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结核病感染情况,2018年以全省规模奶牛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估计流行率的抽样策略,开展奶牛结核病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全年共对152个监测场点的12417头活牛进行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全省规模奶牛场结核病场群阳性率为8.55%,个体阳性率为1.36%;豫西地区奶牛结核病个体阳性率最高,达8.91%,豫南地区无阳性活牛检出,其他地区个体阳性率介于0.05%~0.21%之间;存栏量≤100头的规模奶牛场个体阳性率最高,存栏量>2000头的规模奶牛场无阳性检出。结果表明,河南省规模奶牛场存在一定程度的牛结核病感染,豫西地区奶牛场和小规模奶牛场流行情况尤为严重,因此需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场群,制定相应的防控、净化措施。本研究掌握了河南省奶牛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点,对于河南省奶牛结核病净化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牛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人畜共患病,能够在人和牛之间相互传播,为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文章阐述了结核病在人和牛之间传播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对目前牛结核病的最新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处理手段进行了介绍,旨在为牛结核病的控制和根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大连市全部11个奶牛场开展抽样调查,通过设计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案并结合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大连市奶牛场副结核病流行状况以及奶牛场从业人员对副结核病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大连市奶牛场副结核病平均个体血清流行率为17.23%(95%CI:15.99%~18.74%),场群真实流行率为100%;年龄、胎次是奶牛副结核病重要的风险因素;奶牛副结核病是导致大连市奶牛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连市奶牛场从业人员对副结核病的认知程度有限,部分规模场对本病认识不足,导致部分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研究结果提示,大连市需重视对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控,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阻止本病的继续蔓延并在有条件的场户开展净化;各奶牛场应严格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在引进奶牛时严格检疫,防止引进阳性牛、隐性感染牛;兽医部门应该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奶牛场工作人员对副结核病的判断力,提高其防范副结核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牛的副结核病常导致感染牛的慢性增生性肠炎,以及体重、产奶量等生产性能下降,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人们常采用不同的检测技术定期对牛群进行监测、淘汰活动带菌期的牛、对牛群进行疫苗接种、采用生物安全防控等措施比较有效地避免了副结核分枝杆菌在牛群中的传播。文章主要从副结核分枝杆菌背景,牛副结核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牛副结核病的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牛只饲养量增加、跨区域调运频繁、饲养人员防疫意识薄弱等因素影响,牛结核病传播感染的风险日益增加。2023年5月蓬溪县对辖区某养殖户的8头奶牛进行日常监测时,确认了8头奶牛均为牛结核菌素皮内试验阳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定8头奶牛均为结核病牛,随即按要求进行了规范处置。介绍了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情况和防控措施及体会,旨在为畜牧兽医从业者科学防控牛结核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某规模化奶牛场连续4 年进行奶牛副结核病采血监测,对阳性牛标记实施区别管理,并将所产犊牛实行严格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通过奶牛副结核监测防控措施的实施,该奶牛场生产成绩也逐年提高,奶牛日产奶量由副结核监测前的32.28 kg/头·天增加到41.83 kg/头·天,提高29.58%。通过对此案例调查与分析,为其他奶牛场开展奶牛副结核病监测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