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要点,并从科学养殖、对病牛隔离饲养、消毒杀菌、加强养殖场管理、疫苗接种、病情监测、降制定诊治计划、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西藏地区牦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思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西藏牦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后牦牛表现高热、肺炎和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等临床症状,对农牧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与发病原因进行了论述,希望对今后的牦牛养殖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西藏林芝地区黄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机理,对该地区章麦村10户牧民养殖的黄牛血清、鼻液分泌物进行了提取,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样品中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PMAb)。结果表明,该地有3户牧民家黄牛血清呈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阳性,鼻液分泌物均呈抗体阴性。说明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对该地区的黄牛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5.
2000年12月新疆和静县巴仑台镇哈仁古村的牦牛发生了体温升高、急性肠炎、颈咽喉以及胸前皮下水肿的疾病,经过诊断为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6.
牦牛巴氏杆菌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一旦治疗不及时,即可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主要对如何有效防控牦牛巴氏杆菌病作一介绍,以期为兽医同仁及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秋冬季四川西北草原暴发牦牛急性传染病,此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出血为主要特征,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牦牛巴氏杆菌病,由于发现早、治疗及时,该病得到有效控制,未给当地畜牧业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同时采用间接ELIS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三种血清学方法调查川西北牦牛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情况。对1070份采自川西北阿坝州8个草地县的牦牛血清样品经三种血清学方法检测,间接ELISA检测阳性率为25.4%(272/107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阳性率为12.7%(136/1070),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阳性率为9.1%(97/1070)。8个县均发现阳性布鲁氏菌病血清。与间接ELISA相比,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相对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和100%,而试管凝集试验的相对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5.7%和100%。布鲁氏菌病在川西北地区广泛存在,血清学方法是检测和监测布鲁氏菌病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其中间接ELISA方法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牦牛巴氏杆菌病是牦牛养殖业中的常见病,又被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高度接触的传染性特点,传播速度快和死亡率高,如果发现不及时,增加治疗的难度,而且造成牦牛的死亡,影响养殖效益.为此,应该明确牦牛巴氏杆菌病的危害和发病特点,并且做出科学诊断,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14年4月,青海省同德县河北乡牦牛爆发疫病,主要特征是病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内脏器官出血、传播快速、致死率高,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镜检、动物致病性试验确诊为牦牛巴氏杆菌病,采取系列针对性治疗方法,疫病逐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牦牛棘球蚴病流行状况,2017年按照便利抽样原则,采集石渠县17个乡镇2 047头牦牛血清样品,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棘球蚴抗体,并使用Excel 2013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石渠县牦牛棘球蚴血清阳性率为17.73%(363/2 047),不同乡镇间的血清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39,P 0.05);位于东南方向乡镇的血清阳性率偏高(30.05%,281/935),与西北方向乡镇(7.37%,82/1 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8,P 0.05);海拔处于4 000 m及以下乡镇的血清阳性率(29.85%,306/1 025)较高,与处于4 000 m以上乡镇(5.58%,57/1 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76,P 0.05);母畜(15.72%,128/814)和公畜(19.05%,235/1233)血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4,P 0.05);不同年龄牦牛均有阳性血清被检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3,P 0.05),其中幼年牦牛(9.29%,13/140)低于成年牦牛(18.35%,350/1 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 0.05)。结果表明,石渠县牦牛群中仍有一定程度的棘球蚴感染,且呈现一定的区域和年龄分布特征,东南方向的低海拔区域以及高龄牦牛感染相对较严重。结果提示,石渠县应继续加强牦牛棘球蚴病防控和监测,将东南部的低海拔区域牦牛和高龄牦牛列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2.
大通家牦牛和含野血牦牛红细胞钾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火焰光度法对109头大通家牦牛,110头1/4野血牦牛和93头1/2野血牦牛的红细胞四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通家牦牛,1/4和1/2野血牺牦牛都有HK和LK两种表型,以HK型为优势表型;(2)3个牦牛群体K和K基因频率分别为0.0518,0.0513,0.0553和0.9482,0.9487,0.9447;(3)3个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00050,表明导入野牦牛血对大通牦牛红细胞  相似文献   

13.
牦牛养殖是门源县苏吉滩乡牧户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当地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牦牛养殖存栏量逐年增加,能繁母牛数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加,天然草原牧草已不能满足牛群需求,又因补饲、舍饲半舍饲养殖滞后、种公母牛比例不当及疾病等因素,造成能繁母牛空怀数量的增加,严重制约全乡牦牛养殖业健康发展。为了解苏吉滩乡空怀牦牛数量,找到空怀原因,给出养殖户解决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牦牛饲养效率,在全乡五村内随机抽取50户牦牛养殖户,进行了空怀牦牛数量的调查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中旬采用阿维菌素泼背剂对574头牦牛,分为两组进行牛皮蝇蛆防治试验,并于2010年4月进行了防治效果考核,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感染率为零,防治效果达100%;对照组119头牦牛中感染92头,感染率77.31%,平均感染强度10.89个瘤疱。  相似文献   

15.
采用试管凝集反应对海晏县的牦牛进行了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共检测177份血清样品,结果检出阳性血清9份,阳性率为5.08%。  相似文献   

16.
对河西走廊5个市的14个县区70个乡镇350个村7 000个场户进行了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和病原学分离鉴定.其结果:发病、死亡和致死率分别为1.72%、1.12%和65.52%.发病季节主要在2~4月和10~12月;肉牛的发病、死亡率分别为1.61%、1.05%,牦牛分别为2.46%、1.60%.180日龄以内的哺乳犊牛发病、死亡率最低,分别为1.19%、0.92%,0.5~1.0岁断奶犊牛最高,分别为2.24%、1.59%;哺乳犊牛致死率最高,为77.02%,0.5~1.0岁断奶犊牛次之,为70.65%,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下降.采集发病死亡牛病料56份,有52份检出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时对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表明牛巴氏杆菌病在河西走廊流行广泛,发病、死亡率较高,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7.
论文对西藏当雄高寒草甸土壤库中种子各项参数及发芽率进行测定,分析该样地上、地下两层土壤库中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第一层土壤库中种子数量高于第二层;每种种子的均一度都很差,大小参差不齐,种子存在层与层之间、种与种之间、种内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发芽率测定过程中,种子在试验的第二天即开始萌发,萌发高峰出现在第四到第七天,整体发芽率均较低,发芽率最高的仅为27.27%;第一层土壤种子库中种子的发芽率普遍高于第二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尼木县1 200份山羊粪便样本,剖检48只山羊,调查西藏尼木县山羊球虫感染率、球虫种类及危害。结果显示,西藏尼木县山羊球虫年平均感染率91.16%,1 094例阳性病例中混合感染率达100%;1岁龄以下山羊球虫感染强度最高,1岁羊与其他年龄山羊球虫感染强度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经鉴定,感染9种艾美耳球虫(Eimeria),分别为艾丽艾美耳球虫(E.alijevi)7.24%,雅氏艾美耳球虫(E.ninakohlyakimovae)16.74%,家山羊艾美耳球虫(E.hirci)2.49%,阿氏艾美耳球虫(E.arloingi)22.17%,约奇艾美耳球虫(E.jolchijevi)15.84%,柯氏艾美耳球虫(E.christenseni)1.13%,阿普艾美耳球虫(E.aspheronica)1.58%,山羊艾美耳球虫(E.caprina)20.36%,羊艾美耳球虫(E.caprovina)12.44%;剖检发现羊只消瘦,被毛粗乱,小肠黏膜上有淡白色卵圆形结节,成簇分布,十二指肠和空肠点状、带状出血。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鸭疫里默氏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9年3月-2000年12月,从福建省103个肉鸭场采集具有典型三炎(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的病(死)鸭肝脏116份,共分离到细菌107株,细菌的分离率为92.2%,其中鸭疫里默氏菌84侏,占78.5%;大肠杆菌23株,占21.5%。在分离鉴定的84株RA中,血清1型占25.0%,2型占60.7%%,13型占1.2%,未定型占13.1%。可见我国目前流行的鸭疫里默氏菌其血清型已发生了明显变化,2型和1型已成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其中2型为优势血清型,此为省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互助白牦牛红细胞钾浓度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火焰光度计法对70头互助白牦牛的红细胞钾浓度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被检白牦牛有高血钾和低血钾两种表型,以高血钾型为优势表型(85.71%);②K^h和K^L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258和0.0742;③白牦牛红细胞钾浓度基因座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和基因均质度指数分别为1.1593,0.1374和0.7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