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武林  赵猛  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87-20189
介绍了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的发展背景,表明当前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已进入全面和深化改革阶段,但由于未考虑到该区域自身需求及条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现了配套措施及相关政策运行效率低下、深化改革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应严格区分集体林权改革制度变迁类型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基于深化改革的目的,根据我国的林农或者林业团体组织所在区域的状态及其自身对制度的需求和该区域改革条件的状况,对集体林权改革制度变迁类型进行了严格划分,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隐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型制度变迁3种类型,将并强制性制度变迁细分为弱强制性制度变迁和纯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2.
土地确权问题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是关乎城乡广大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土地确权问题受到多角度的广泛讨论,文章从域中村改造的角度对土地确权问题进行研究,土地确权是城中村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城中村改适中,因土地和房屋的产权不清,权属界定混乱而带来了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城中村土地权属的现状分析,认真总结了国内外对土地确权的经验做法,文章认为土地确权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从土地确权的对象、制度创新的理论观点和主要做法进行思考与论述,并提出建立明确的各项制度建议,对解决城中村改造中土地确权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而城市土地存量有限,难以满足城市扩张加快的步伐.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占用绝大部分需要通过征用土地而获得,原有的国家建设土地征用制度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导致征地过程中出现了征地过多、过滥、征而不用、土地纠纷等问题.因此如何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农民的利益、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制度是一切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从古至今,中国的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氏族共有制、国家所有制、私有制、公有制等所有制形态的变迁。从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得知,平均主义思想是长期影响土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土地制度改革始终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土地制度改革受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制约,土地制度改革始终要正确处理好国家、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孙葆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04-15906,15914
简述了山东省订单农业的制度变迁历程。其中订单农业的准备阶段变化表现在:一是订单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低;二是订单农业的风险保障体系趋于完善;三是订单农业的组织形式趋于单一化。农产品生产阶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生产资料投入;二是完善田间管理;三是健全质量检测。农产品收购阶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二是龙头企业向大型规范方向发展。订单农业利益分配阶段发生的变化表现在:一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由对立走向互利;二是对违约问题的感性由“自律”走向理性的“自律”。分析了订单农业的绩效:一是推动了农业经营形式的转变;二是降低了不确定性;三是真正实现了风险共担与利益均沾。探讨了订单农业制度变迁的缺陷:一是不再是惠及多数农户的经营形式;二是依然是典型的不完全舍约;三是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博弈能力差距扩大;四是信息不对称依然存在;五是非正式制度落后于正式制度安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发展专业合作社;二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三是建设诚信信息体系;四是构建社会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6.
自建党以来,我党取得了一个个历史性进步,尤其是在广袤的农村,构建了以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栽勺基础的农民社会保障体制。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民工荒的出现,大量土地经营权流转或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大批失地农民丧失了安身立命之本,农民社会保障缺乏,农民权益受传统二元模式影响受到侵害,农村面临着极不稳定因素.如何更好的觯决土地流转下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健全保障农民权益的法律法规,使土地流转不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和 “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国家和谐稳定紧密相关,我们必须在逐步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下,探索建立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新型社会主义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制度设计引致社会冲突的机理.要突破当前物业管理体制的困境就要借鉴国外经验,创新物业管理制度,建立物业管理的多元化模式;重构物业管理公司的组织方式;完善物业管理制度结构,成立自律性中介组织体系;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切实承担起社会管理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影响农民中介组织发育的几个主要因素,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民中介组织发育的路径进行分析,提出一个农民中介组织发育的过程模型和促进农民中介组织发育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既然是一种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则必然要求传统线性经济模式进行转型,完成这一转型就必须有相应的符合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要求的制度安排.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制度安排的必要性,针对当前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分析了循环经济制度安排的方式,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原始社会起,到秦朝灭亡这两千多年来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对土地制度的影响,对这一时期的土地制度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最后得出土地制度改革应"为时而著,为民所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从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研究进行归纳:土地所有制关系、土地权利体系、农地制度创新模式、农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确定合理的农地制度变迁的衡量标准、正确处理土地承包经营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关系、转变认识和观念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依靠机制创新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由于农民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建立怎样的农地制度就成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我党就始终把土地问题作为农村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不断地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最终确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一符合我国现时国情的农地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土地制度仍需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市荔湾区花地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城中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其土地集约利用度并测算其用地面积潜力、用地效益潜力和土地资产潜力值.计算结果表明,花地村土地集约处于一般偏下水平,突出的问题在于空间的用地强度等级较低,主要体现在容积率偏低.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在于改善内部环境、调整居住和物业空间格局、释放土地价值,提高村民和集体的收入,集约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地流转制度变迁的触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91-6192
新时期中国土地流转制度出现新的制度变迁,它的出现是各方对其潜在利润的最大追逐,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交易收益、路径依赖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当前制度变迁的原因、合理性和阻碍因素,分析了制度变迁中存在的触发机制,并依据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提出制度进一步改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土地流转: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是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变迁的历史 ,从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存在的缺陷 ,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等方面阐述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并为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健康有序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雪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10-4212
分析路径依赖下土地征收制度表现出的问题,探讨在路径依赖视角下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征收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11-14713
论述了"城中村"改造与土地征收补偿的关系,分析了"城中村"改造中征地补偿的法律缺陷,提出了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对策建议:应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地补偿的法律体系,确定土地征收补偿的合理标准,构建土地征收补偿的司法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制度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村社会的稳定,建国以来土地制度的四次变革,农民收入也随之跌宕起伏。当前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必须明确界定农民的土地权利,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推行农地股份合作制,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制度变迁的动因将制度变迁理论作了分类,重点描述了中国制度变迁理论,并对其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城市化主要伴随着改革开放20余年的巨大变化而来。快速城市化是城中村形成的直接原因,城中村很多变成城市不稳定因素,成为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快城中村的改制和改造是城中村本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土地利用是城中村改造的有效切入点。对城中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