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82年、1990~1991年两次在云南大理州重点县和全州进行果梅种质资源调查,从已发表的果梅原种1、变种14中,找到变种12。其中毛梅标本为国内首次出现。发现并定名下列三个新变型:(1)曲梗品字梅;(2)毛枝毛梅;(3)曲梗毛梅。为云南西部是梅的原产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1975年12月,笔者与海南木材标本采集队的同志在乐东县尖峰岭采到一种乳汁植物和木材标本,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鉴定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Sapium sp.),1984年5月笔者又在霸王岭采到该树带果标本;1985年3月再次在陵水南湾岭采到该树雄花花序。经与钟义先生商榷初以为是尚未记载的新植物,后经笔者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才确认是新分布树种—异序乌桕,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6年8—9月在云南对木腐菌进行考察期间,采到一革菌标本,经鉴定为拟软白缘皱孔菌Leuogyrophana pseudomollusa(Parm.)Parm.o白缘皱孔菌属(Leucogyrophana Pouz.)真菌在国内未见报道,为中国新记录属。同时该种也为中国新记录种,本文根据所采集的标本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研究标本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标本馆(IFP)。  相似文献   

4.
云南蝽科昆虫的种类,据胡经甫教授1935年在《中国昆虫目录》中记载,为38种;杨惟义教授1962年在《中国经济昆虫志:蝽科》中,记载了106种;萧采瑜等进一步收集标本,1977年在《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中,已增至130种。1978—1982年,云南省林业厅组织了全省性的林虫普查,计共采到并经作者等鉴定出蝽科昆虫145种,如包括未采到而前人有确切纪录的种类在内,  相似文献   

5.
1929年陈焕镛教授在五指山曾采到海南翠柏营养枝标本;解放后,笔者在郑万钧教授的一再嘱咐下,也采过多次,但都因没有花果而得不到正确结论,一直到1981年9月才采到雌球花和成熟球果标本。经研究,初步认为系未记载的新植物,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水杉色卷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水杉色卷蛾(Choristoneura metasegusiacola Liu)是水杉的一种主要害虫。七十年代初期,在我省利川县小河公社曾发现有虫为害水杉母树,但不知是何虫,也未采到标本。1981年全省开展森林病虫普查期间,湖北省林科所普查队去利川县普查时,采到此虫的成虫标本,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小蛾分类专家刘友樵先生鉴定,由于标本数量少,只初步鉴定到卷蛾科、卷蛾亚科,黄卷蛾族。以后参加  相似文献   

7.
思茅地区植物种类繁多,新种至今仍不断被发现。思茅地区行署林业局工程师钱义咏,于1985—1988年在思茅、普洱、澜沧、江城等县采集的植物标本,经他近几年研究鉴定、命名并由国内植物分类学专家审定发表的新种,继“思茅毛花瑞香”等5种(见《云南林业》1990年第2期)后,新近发表的又有9种。这9个新种是: 江城万寿竹:1988年7月4日在江城县山林中采到该植物标本,经研究,本种与距花万寿竹(D.calcaratum D.Don)相近,但叶柄、叶质、花序、花被等有显著区别,属云南万寿竹的一个新种,定名“江城万寿竹”(Dsporum jiangchengense Y.Y.Qian)发  相似文献   

8.
去年春天,我们在凭祥、龙州一带进行植物考察时发现了一种高大的棕榈科植物,经鉴定为我国分布新纪录——越南蒲葵(Livistona cochinchinonsis)。 椐《中国植物志》记载,越南蒲葵产越南东京地区,很可能在广西西南部和云南的西双版纳也有分布。但从未采到过花果标本,所以一直未能确定。 越南蒲葵与大叶蒲葵(Livistona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动物考察队在环江县木论林区考察中,采集到一种叫短尾鹪鶣的鸟。短尾鹪鶣在我国原记录有两个亚种,一是分布在云南的滇西亚种,另一是分布在广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广西亚种。考察队采到的标本与原采的两个亚种有明显的差别,不但颜色较为深暗,而且翅上的斑点也不同。经周放先生鉴定,确认为一新亚种,并命名为短尾鹪鶣环江亚种(Napothera brevicaudata huanjiangensisZhou)。  相似文献   

10.
云南梅子甲天下王锡全云南是我国果梅和花梅的天然分布中心区,也是梅的自然变异中心。长期以来,梅成了云南人民传统的佳果和名花,它在云南人民的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民族感情中,享有独特的地位。从古至今,在云南爱梅、画梅、赏梅、咏梅之风十分盛行。云南各族...  相似文献   

11.
大理州元梅     
正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小学院内的这株古梅树又称元梅,为大德九年所植,品种为单桃粉梅,树龄700余年,为全国现存的4株元梅之一。《永平县志稿》载:"庭前有元梅一株,猗曲苍劲,遍生藓苔,每当岁首,花枝盛开,花皆重瓣,实则对生"。林则徐、李根源、赵藩等名人对这株元梅均有记载和题字。  相似文献   

12.
莲叶桐科(Hernandiaceae)的莲叶桐属(Hernandia Linn)约24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地区。《中国植物志》第31卷莲叶桐科及《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修订版)文献中均认为莲叶桐属仅分布于我国台湾省,国外有关专著亦未提及广东省有分布。 1985年8月作者在海南岛文昌县中药普查工作中,曾采到一种生长快、抗风力强的树种,经查阅华南植物研究所收藏的海南标本及图书资料才知其分布位置。1959年,中德采集队曾在琼海县采到该植物带花标本(2168号),陈树培同志在文昌县采集的无号带花、果标本,当时被误认为是大戟科植物而未定名。后经我们研究,确认是莲叶桐科白莲叶桐,它分布于太平洋各岛屿、亚洲东南部和印度、澳大利亚东北部、非洲东部及  相似文献   

13.
杨劼 《云南林业》2012,(4):25-25
日前,法国开发署云南生物固碳造林和沼气建设项目在云南省昆明市启动,项目总投资6.57亿元人民币。这是法国开发署在中国实施的第一个生物固碳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云南林业系统利用外资规模最大的项目。项目将在曲靖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普  相似文献   

14.
菜阳河柿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最早记载于2003出版的《菜阳河自然保护区》专著。因分布区狭窄,数量稀少,于2009年被确定为云南省62个极小种群植物物种之一。但作为新类群,菜阳河柿一直未进行合格发表。本文根据采到的标本对菜阳河柿进行分类学研究,确定其为美脉柿(Diospyros caloneura C.Y.Wu)一新变种——Diospyros caloneura C.Y.Wu var.caiyangheenesis F.Du et X.W.Zhao。与原种的主要区别在于菜阳河柿雌花序梗长达4cm,雄花序梗长4-9mm,雌花退化雄蕊8枚,雄花苞片长达8mm,果实略扁,直径1.5-2cm。根据调查及访谈,对菜阳河柿的濒危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杜鹃花是世界著名的木本花卉,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中国是杜鹃花的原产地,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区更是杜鹃花荟萃之乡,也是杜鹃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和发祥地. 可是,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却标榜自己是"杜鹃花世界中心".上世纪欧洲人对云南的杜鹃花十分关注,并多次加以引种.1919年,英国人傅礼士等在云南高黎贡山区发现了世界最大的杜鹃花树王.他们采集了大树杜鹃的花和果实标本,而且锯走了树干的一段.这棵树的树干高25米,径围26米,树龄有280年,至今它的圆盘状木材标本还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展览.大概这就是杜鹃的"中心"了.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1984年4月中旬,在我省锦屏县春蕾林场杉木林中采得一批蚧壳虫标本,经制片鉴定为日本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虽然该虫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福建、江西、云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均有分布,寄主多如木莲、木兰、白兰、含笑、小柏、梨、苹果、樱桃、桃、李、杏、梅、山茶、  相似文献   

17.
《云南果梅商品生产基地栽培技术实施方案》强调:“基地造林苗木应自己培育梅砧嫁接苗……”但目前我省产区还习惯实生繁殖,不少梅区还采用桃砧、李砧和杏砧繁殖梅苗。这对今后的梅子生产发展不利。调查证明,桃、李、杏砧部不如梅砧好,因为它们和接穗在内部形态结构上,生理和遗传特性上,彼此都有一定的差异性,甚至不能真正地亲和。  相似文献   

18.
昆虫标本是宝贵的科学财产。在野外采到的昆虫标本带回内业处理制作时,往往因时间较长而干脆或霉烂,特别在高温和雨季尤为严重。在人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如何将鳞翅目标本很快还软,完好无损地制作出来,我们曾采取了多种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认为采用蒸热还软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发表了河北牡荆属植物1新记录种即黄荆,同时采到牡荆的植物标本,证实了其在河北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松突圆蚧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属盾蚧科、突圆蚧属。目前世界上已知此属蚧虫约30种,我国已知6种。松突圆蚧是日本的蚧虫学者高木贞夫(Takagi)在1956年根据台湾和日本商定的科学考察计划在我国台湾省采到的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