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观赏羽衣甘蓝,又称叶牡丹,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变种,二年生草本观叶植物.其观赏期从12月至翌年4月,长达3~4个多月.羽衣甘蓝的观赏品种多,叶片形态美观多变,色彩绚丽如花.其中心叶片颜色尤为丰富,整个植株形如牡丹,故又称为"叶牡丹".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对羽衣甘蓝成色机理中植物光合色素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7种国内外观赏羽衣甘蓝为材料,进行内外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对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进行比较,分析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总量的比值.结果 表明,在生长期,观赏羽衣甘蓝外叶的叶绿素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内叶的变化无规律性,且外叶的叶绿素总含量大于内叶.不同品种之间、同一品种的外叶与内叶之间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外叶、内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相反,外叶为下降趋势,内叶为上升趋势.在幼苗期至转色期,观赏羽衣甘蓝叶绿素a/b比值为2.53~3.31,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总含量的比值为0.11~0.30.在观赏期、抽薹期,观赏羽衣甘蓝外叶的叶绿素a/b比值小于3,内叶的比值大于3,内叶的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总含量的比值均大于外叶.通过探究观赏羽衣甘蓝叶片生长期光合色素变化规律,为羽衣甘蓝的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并为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的应用做出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对羽衣甘蓝成色机理中植物光合色素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7种国内外观赏羽衣甘蓝为材料,进行内外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对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进行比较,分析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总量的比值.结果 表明,在生长期,观赏羽衣甘蓝外叶的叶绿素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内叶的变化无规律性,且外叶的叶绿素总含量大于内叶.不同品种之间、同一品种的外叶与内叶之间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外叶、内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相反,外叶为下降趋势,内叶为上升趋势.在幼苗期至转色期,观赏羽衣甘蓝叶绿素a/b比值为2.53~3.31,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总含量的比值为0.11~0.30.在观赏期、抽薹期,观赏羽衣甘蓝外叶的叶绿素a/b比值小于3,内叶的比值大于3,内叶的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总含量的比值均大于外叶.通过探究观赏羽衣甘蓝叶片生长期光合色素变化规律,为羽衣甘蓝的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并为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的应用做出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羽衣甘蓝又叫叶牡丹、花包菜,属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观赏期从12月至翌年4月。隆冬季节,百花凋零,而羽衣甘蓝却用续纷的彩叶,装点着庭园和花坛。 羽衣甘蓝的观赏品种很多,叶的变态就有皱叶、不皱叶和深裂叶之分;按高度又可分高生型和矮生型;从色彩来说,边缘叶有黄绿色、深绿色、翠色等。它的中心叶片颜色尤为丰富,有玫瑰红、淡黄、纯白、肉色等。由于其耐寒且叶色鲜艳,所以是冬季及早春重要的花坛布置材料。 羽衣甘蓝原产西欧,养成了耐寒的习性。要使羽衣  相似文献   

5.
羽衣甘蓝抗寒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赏羽衣甘蓝作为秋冬季节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抗寒性直接影响其推广和应用。为了阐明羽衣甘蓝响应低温的生理特性,揭示抗寒机理,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生物技术课题组选配的优良F1杂种作为研究试材,分析不同低温处理下叶片电导率变化和半致死温度,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羽衣甘蓝叶片电导率在-5℃以下迅速升高,-10℃左右达到最大值;半致死温度为-10.3~-13.7℃,红色类型低于白色类型,羽叶和圆叶低于皱叶类型。上述研究结果与观赏羽衣甘蓝田间抗寒表现一致。低温处理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响应特性表明,不同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除了可溶性糖在-10℃含量最高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在-5℃或-8℃达到最大值,并随温度进一步降低而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半致死温度、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是导致羽衣甘蓝抗寒性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建立羽衣甘蓝抗寒性评价体系,进一步解析抗冻机理,培育抗寒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冬春5号’(‘DongChunNo.5’)植株皱叶,株高14cm,株幅32cm×28cm,心叶幅19cm×17cm,外部叶片绿色,内部心叶片深粉红色。耐冻,晚抽薹。是适合长江两岸及以南广大地区冬季、早春观赏的羽衣甘蓝新品种。‘冬春14号’(‘DongChunNo.14’)植株皱叶,株高14cm,株幅28cm×26cm,心叶幅18cm×18cm,外部叶片绿色,内部心叶片淡紫至粉红色。耐冻,晚抽薹。是适合长江两岸及以南广大地区冬季、早春观赏的羽衣甘蓝新品种。‘冬春7号’(‘DongChunNo.7’)植株皱叶,株高23cm,株幅35cm×32cm。心叶幅19cm×19cm,外部叶片深绿色,内部心叶片淡黄色具深绿色…  相似文献   

7.
观赏羽衣甘蓝露地越冬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贵余 《种子》2004,23(3):75-76
根据观赏羽衣甘蓝生育习性和多年的杂交制种实践,总结出以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采用种株露地越冬进行杂交制种的技术措施.对观赏羽衣甘蓝高产、高效杂交制种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羽衣甘蓝新品种‘冬春10号’白色和‘冬春18号’鲜红色,其叶片为全缘板叶,叶面平整光滑,叶片排列紧密、包心,观赏性极优。其中‘冬春10号’心叶颜色为亮白色,中央为浅粉红色,株型大小属小型。‘冬春18号’心叶颜色为深鲜红色,株型大小属小型。‘冬春10号’和‘冬春18号’是心叶与外叶极易生长平齐、心叶极易转色到位(南京地区11月中旬上市)、可以相互搭配应用的新品种,是目前国内培育成的首批耐冻、晚抽薹的羽衣甘蓝杂优一代新品种,适合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和四川等省及以北地区解决11月中旬至4月因冬季深度冰冻室外无盆花安全观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 f.tricolor),二年生草本植物,为卷心菜(结球甘蓝)的园艺变种,形状极为相似,区别在于羽衣甘蓝的中心不会卷成团。羽衣甘蓝植株高大,根系发达,主要分布在30 cm深的耕作层。叶片大而肥厚,呈倒卵形,开花时总状花序高达1.2 m。株丛整齐,叶形变化丰富,叶片色彩斑斓,犹如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因而又名叶牡丹。  相似文献   

10.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ea f.tricolor)为十字花科甘蓝属二年生草本花卉,原产西欧。株高15~30cm,抽薹开花时达150cm,耐寒,喜阳光,喜凉爽,极好肥好水。大规模生产的羽衣甘蓝全部用种子繁殖。颜色有红、白、玫红等色。有波浪叶、圆叶及皱叶,其中“鸥”系列为皱叶品种,最受大众欢迎。一般羽衣甘蓝在10月至翌年3月观赏效果好,四月抽薹开花,六月种子成熟。  相似文献   

11.
羽衣甘蓝新品(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继培育出羽衣甘蓝“冬春11号”粉红色新品种及羽衣甘蓝“冬春10号”白色和“冬春18号”鲜红色新品种(发表于本刊2005年第10期)之后,又选育出株型、株型大小和颜色深浅不同的“冬春11号”粉红色、“冬春10号”白色和“冬春18号”鲜红色系列羽衣甘蓝新品种,以满足不同美化环境的需要。新育成的下列新品种适合浙江、江西、湖南和贵州等省及上述省份以北的广大地区冬季早春观赏。  相似文献   

12.
<正>在162天的展期中,对北京世园会百蔬园来说,蔬菜肯定是重中之重。番茄树、羽衣甘蓝、彩色花椰菜、观赏辣椒、观赏南瓜、鸡蛋茄等平时常见或难得一见的各种蔬菜,在百蔬园分批次以最佳观赏状态集中亮相,让观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通过百蔬园,观众不仅能学到农业蔬菜种植的立体水培、肥水一体化、生物生化结合的病虫害防治等各种新型技术,而且能了解到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羽衣甘蓝生长期色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彩叶植物羽衣甘蓝彩色形成机理的探索,以12个羽衣甘蓝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内叶(变色叶)、外叶(非变色叶)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含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外叶的叶绿素a、b及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观赏期外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至抽薹期‘名古屋红’叶绿素总量仅占幼苗期的65.7%。内叶叶绿素总量下降幅度大于外叶,降幅最大的是‘名古屋白’,观赏期含量比幼苗期降低了96.1%。内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的变化趋势。内叶的叶绿素a/b比值和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均高于外叶。品种间色素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幼苗期和观赏期,‘名古屋红’的外叶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粉鹤’最低。幼苗期品种间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大,而其他时期则存在显著差异。所有羽衣甘蓝品种在幼苗期均未检测到花青苷,观赏期和抽薹期只有紫色品种的内叶检测到花青苷。花青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红鹤’、‘大阪红’、‘桃鹤’、‘名古屋红’、‘红寿’、‘红鸥’、‘粉鹤’。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羽衣甘蓝“冬春”皱叶系列新品种(部分发表于本刊2005年第12期和2007年第8期)丰富了品种类型,扩大了应用地区,延长了观赏时间,品种耐冻性和晚抽薹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高硼胁迫对观赏凤梨植株生长和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观赏凤梨为试材,研究了高硼胁迫对植株生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硼相比,施硼抑制了观赏凤梨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随硼浓度增加,抑制程度增加;施硼引起植株中下部叶片叶尖发黄焦枯坏死,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施硼引起叶片和根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下降;施硼提高了根系N、P、Fe、Mn、Zn含量,但降低了叶片这些元素含量,引起叶片和根系Cu含量的下降。表明,观赏凤梨对硼过量的反应非常敏感,栽培基质或灌溉水中含硼不利于观赏凤梨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6.
花青素是羽衣甘蓝叶片呈紫色、红色及粉色的重要色素,R2R3-MYB类蛋白被认为是调控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转录因子。本研究以羽衣甘蓝叶片为试材,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BoMYB114转录因子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BoMYB114基因编码区长度为753 bp,其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25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的分子量为28.5 kD,等电点(pI)为9.08。BoMYB114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很可能定位在细胞核中。BoMYB114蛋白含有2个MYB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为主。进化树分析表明,羽衣甘蓝的BoMYB114蛋白与甘蓝型油菜MYB114蛋白序列的一致性最高。羽衣甘蓝BoMYB114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对于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结构和功能及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观赏羽衣甘蓝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羽衣甘蓝为二年生草本植物,是食用甘蓝(卷心菜、包菜)的园艺变种。园艺品种形态多样,按高度可分高型和矮型;按叶的形态分皱叶、不皱叶及深裂叶品种;按颜色分,边缘叶有紫红色、红色、粉色、翠绿色、深绿色、灰绿色、黄绿色,中心叶则有纯白、淡黄、肉色、玫瑰红、紫红色等品种。  相似文献   

18.
张莹  马钢  曹丹 《种子科技》2019,(18):21-22
羽衣甘蓝是徐州市冬季绿化最重要的草本植物,广泛种植于各绿化场所。调查了徐州市的公园、广场及景区共12处,统计了羽衣甘蓝的品种,并分析了景观配置的方法,旨在了解徐州市羽衣甘蓝应用的基本情况,总结羽衣甘蓝景观配置的方法,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7份白色观赏羽衣甘蓝材料,分别进行9种农艺性状观测数据的聚类分析和基因组DNA的SRAP标记多态性结果的聚类分析.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为两大类群,第一类群为皱叶类型,包括两个亚群,其中名古屋、帝王为一个亚群,骑士为另一亚群.SRAP标记聚类分析结果完全验证了这个结果;第二类群为圆叶类型,也包括两个亚群,其中白舞、白鹰、火烈鸟为一个亚群,乐园为另一个亚群.而SRAP标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第二类群也包括两个亚群,但乐园、火烈鸟、白舞为一个亚群,白鹰为另一个亚群,这与农艺性状聚类有点不同.综合结果表明,7份白色羽衣甘蓝材料间的遗传背景存在不同的差异;SRAP标记分析的聚类结果与形态特征分类具有较高的相关.本研究确立了可以利用于羽衣甘蓝基因组分析的SRAP标记引物序列;证明了SRAP标记分析的聚类结果,能够较准确地从分子水平上对材料进行分类,可以作为羽衣甘蓝杂交育种中亲本亲缘关系远近的判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胁迫时长下温度对5个品种观赏桃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并比较观赏桃的耐热性。测定经过不同处理后观赏桃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不同品种观赏桃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胁迫时间的延长、温度的逐渐升高,5个品种观赏桃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Fo值上升,Fm和Fv/Fm值下降;ABS/RC、TRo/RC、DIo/RC、ETo/RC均增加;φPo、φo和φEo先逐渐升高再快速下降,在叶片失活前φDo达到最大值,失活后快速下降并趋近于0。温度在43℃以下时,处理时长对叶片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影响;温度在43℃左右及以上时,无论短时的高温还是长时间的高温,均导致叶片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及其电子传递链的结构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说明观赏桃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主要与胁迫温度有关。不同品种观赏桃耐高温的能力存在差异,‘迎春桃’的耐热性最强,‘满天红桃’耐热性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