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民对新型科技成果的采用率仍旧较低,这限制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因此促进农户采用农业科技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计划行为理论(TPB)和社会网络理论(SN)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提出研究农业科技成果采用行为发生机理的新思路。依据TPB 理论,提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的行为控制3 要素对农业科技成果采用行为意愿产生影响的假设;基于SN 理论,从社会网络3 要素,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与关键角色的路径长度角度出发,提出其对农业科技成果采用行为意愿的产生及其向行动的转化过程均起到中介作用的假设。最后,根据假设,构建农户采用农业科技成果行为的发生机理的理论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2.
农户是农业技术的最终接受者和采用者,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具有主导地位。为提高农业技术采用率,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农户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并从以上3个方面进行了文献评述。通过上述研究,本研究旨在推进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户农业技术采用行为,促进农业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吉林省科技成果向农户转化的情况调查,明确了农户对于科技成果需求的现状,分析了农业科技转化阻碍因素,提出了强化政府功能,健全农业推广体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是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4.
适合农户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小规模分散农户经济的特征,根据农户科技需求的特点,构建了适合农户转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包括以农户需求为主体的供求机制、政府宏观推动的主导机制、财政激励机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辐射机制、明确分工与充分竞争的协作机制、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竞争机制等,激发了农户科技投入和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5.
6.
王静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1):210-215
构建基于农业技术市场约束下的农户市场诱致性技术创新行为分析框架,揭示农业技术市场中的技术创新及推广供给主体行为对农户市场诱致性技术创新决策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农业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及科技政策诱导下,技术创新及推广供给主体以技术市场信息为载体,对农户在要素价格相对变动和产品市场供求变化诱致下形成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约束,进而影响农业技术市场的有效性及技术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政府应从培育信息不对称校正机制、技术需求反馈机制以及农业技术创新协调联动机制方面,改进农业技术市场有效性,激励农户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基于A省H市340位农户的调查数据,对研究对象的感知有用性、信任、服务水平等7个指标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解,构建农户农业信息服务采纳结构方程模型并提出假设.结果表明,农户农业信息服务采纳意愿主要是受主观规范、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而且信任、服务水平和感知有用性对行为态度具有显著的正...  相似文献   

8.
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农户新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新技术产生的高经济效益是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动力;户主的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劳动力越多,采用农业新技术的意愿越强;户主年龄越小,越愿意采用农业新技术;政府对农民提供补贴和信贷支持,有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掌握新技术难度越大,农民采用意愿越小;采取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示范等有效的农业技术服务方式,有利于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东、安徽、甘肃和河南农户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林权改革的满意显著影响农户的流转意愿。有流转意愿的农户有298户,占样本总数的81.64%,其中有流入意愿的农户量与有流出意愿的农户量基本均衡,但实际有流转经历的农户只占样本量的13.70%,有流转意愿与有流转经历的农户占比差距过大;在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对林权改革的满意程度显著影响农户的流转意愿。其中显著影响农户综合意愿的因素有:劳动力数量、林地经营技术;显著影响农户林地流入意愿的因素有:林地经营规模、流转的难易程度以及对森林保险的了解程度;显著影响农户林地流出意愿的因素有:林地经营规模和家庭劳动力人数。  相似文献   

10.
农户经营行为具有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并存的特点。非理性行为阻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校正调整。为此,可从提高农户经营素质,增加农业资金和科技投入,完善市场体系,落实农村各项基本政策,确保农户利益,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农业高科技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业高科技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并运用实例对其进行了训练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说明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按照专家的评价方法进行工作,为农业高科技投资项目提供了现实可用的风险预测及风险控制工具,同时进一步显示出神经网络模型在现代农业经济非线性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运用农业科技转化的系统理论,分析探讨台湾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子系统、组织结构子系统、提供资助服务资源子系统和转化机制子系统,揭示台湾地区农业科技转化系统的基本特征与成效,为加快福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以高等农业院校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从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3个变量来探讨对农业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运用Spss17.0和Amos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TPB模型在中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中的应用。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到创业意愿的标准路经系数分别为:0.330、0.191和0.046,TPB模型共解释创业意愿变异的39.6%;提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要注重改变农林类大学生身边人传统的择业价值观、加强创业教育类课程、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出把农业科技期刊档案分为出版管理档案、稿件档案和样刊书籍档案3种类型,介绍了各种档案的具体内容和收集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科技期刊档案的利用价值,并探讨了如何实现科技期刊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15.
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特点与办刊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逐一分析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特点,明确其办刊定位:根据导向性与指导性确定报道方向;根据基层性与终端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确定报道内容;根据地域性与季节性确定报道重点,认为:坚持办刊方针,突出地方特色,准确定位,积极策划,搞好服务,是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不同的经济条件与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的差异,提出面向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有效开展农业科技远程培训的解决方案。方案以天网(卫星网)、地网(互联网、广电网)、入网(教学队伍)三网组成的立体式、全方位、多媒体、多终端的农业科技远程培训模式,构建一个天地人三网合一的农业科技远程培训服务体系。通过试点实施,取得显著的农业科技远程培训效果,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存在与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所承担的长春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项目,从建设目的与环境条件、规划思路与建设目标、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分析、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及总体布局等方面,阐述了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思路和内容,提出综合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应凸显功能定位准确、优势产业突出、空间结构清晰、区域城乡联动的发展理念,重点构筑产业、技术和服务三大平台,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等多方位的投入要素和政府、企业、科教机构、村集体、农户等多元化的建设主体,聚集区内外各种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研究结果对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随着期刊国际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广西农业期刊如何求生存、谋发展,如何完成新时期的新任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从行业发展、出版改革、市场环境等角度研究和探讨当前我区农业科技期刊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期刊改革,理顺期刊的管理体制,走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加快期刊结构调整,树立精品意识,开放办刊,主动与国际接轨,努力提高期刊质量;转变经营方式,拓宽经营门路,改善办刊条件;加强期刊社(编辑部)建设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实力雄厚,创新成果转化的效果显著,应用平台已基本建成,成果创新转化体系初步建成。但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供需间存在着结构性失衡,成果的转化应用需要强化深入,创新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不完善制约着转化应用的健康发展,创新成果转化的活力尚有不足,在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些束缚;省级财政用于投入转化阶段的资金比例偏小,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有限。基于此,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