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花芽分化是果树产量形成最为关键的阶段,同时伴随着树体碳素的复杂转运过程,了解龙眼花芽分化过程中碳素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进行花期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就正造及反季节龙眼成花过程中各效应部位的糖分及淀粉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造及反季节龙眼花芽分化过程中在碳素累积及转化方面存在差异,正造龙眼顶芽糖分及淀粉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后期除叶芽淀粉外均有降低趋势,而反季节龙眼顶芽在花芽分化后期不降反升,总糖含量由花芽分化前7d的15.43 mg/g上升至花芽分化后7d的31.38 mg/g;淀粉含量也由花芽分化前7d的5.42 mg/g上升至8.31mg/g。这可能与花芽分化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关,也可能是氯酸钾打破了树体原有代谢。  相似文献   

2.
对某些果树进行催花诱导获得反季节水果生产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现实意义。龙眼(D im ocarpuslong an Lour.)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亚热带果树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氯酸钾可诱导龙眼树一年四季成花,有利于龙眼反季节生产。研究还发现,在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龙眼树进行相同处理,催花效果均有一定差异。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氯酸钾催花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概况,并对氯酸钾催花作用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等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8个龙眼品种发生成花逆转的情况,发现松风本和立冬本不易发生成花逆转;普明庵次之,油潭本、九月乌、水南1号、乌龙岭和东壁容易发生成花逆转.研究了成花逆转容易的乌龙岭和成花逆转不容易的立冬本龙眼品种花芽形态分化期秋梢叶片矿质营养的变化.叶片K含量高、N含量和N/K低的秋梢抽生的花穗不易发生成花逆转;Ca可能有利于成花,减少成花逆转.  相似文献   

4.
龙眼药物催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颜昌瑞教授研究出氯酸钾促进龙眼成花技术后 ,该项技术迅速传入泰国、中国大陆和越南、马来西亚等龙眼产区。由于龙眼成花受气候影响较大 ,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 ,因此该项技术受到各地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其推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据报道龙眼催花技术于 1998年底传入福建、广东和广西 ,1999年我区已有开展分批次龙眼反季节催花的试验 ,2 0 0 1年随着一些单位和个人大力推广、销售催花药物而使得我区各龙眼产区广泛开展龙眼催花。尽管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已明确氯酸钾等氧化剂对龙眼有催花作用 ,但由于该项技术问世时间短 ,对其作用机理和…  相似文献   

5.
对交叉封行的大乌圆龙眼树(8年生)进行重回缩修剪,剪后用167mg/L多效唑(PP333)调节树体生长,冬季喷450 mg/L乙烯利控梢促花,并研究树体枝梢生长及部分营养元素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①实施重回缩修剪后,龙眼枝条徒长严重,随着枝条的生长其徒长性减弱;②实施重回缩修剪,显著降低了叶片Ca、Cu、Fe、B、Mn元素的含量,而对Mg、Zn元素的含量影响不大;③重回缩修剪后淋施PP333,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龙眼枝条的徒长,同时显著提高了Ca、Cu、B元素含量及显著降低了Fe元素的含量,而对Mn元素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4g/kgNaCl处理下,根外施加外源NO供体SNP对甘蓝部分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g/kgNaCl处理下,添加低浓度的SNP(≤6mg/kg)对甘蓝叶片数、茎粗、干重以及株高有促进作用.低浓度SNP还可以增加甘蓝叶片中的维生素C含量,其中以4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但在4g/kgNaCl处理下,SNP却显著降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其中叶绿素以2mg/kg、氨基酸态氮以4mg/kg处理的作用最显著.低浓度的SNP对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是当SNP浓度为10mg/kg时会减少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7.
龙眼树受冻害后 ,出现叶片干枯、形成层组织褐变、裂皮流胶等症状 ,之后枝干进一步失水干枯。尤其是中等程度以上冻害常使龙眼树主干或骨干枝枯死 ,使树体受到严重伤害。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发现 ,龙眼重冻树恢复生长相对较快 ,而成花则较难 ,且不同品种的表现有较大差异。通过2002年4月对1999年底遭受严重冻害的龙眼树恢复生长和成花情况开展调查 ,以利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1材料与方法调查地点为广西扶绥县渠黎华侨林场碧计分场480亩连片龙眼园。该园定植时间为1995年春 ,1998年投产、1999年12月22-27日遭受特大冻害 ,全园受冻 ,其中低洼…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本研究对其茎尖嫩叶及幼茎中蛋白质、抗坏血酸、黄酮、总胡萝卜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鬼针草茎尖嫩叶中蛋白质、抗坏血酸、黄酮和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57.9±19.7mg/g、29.67±5.05mg/g、6.3±1.2mg/g和5.6±0.4mg/g;幼茎中蛋白质、抗坏血酸、黄酮和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28.1±11.3mg/g、9.01±1.92mg/g、4.9±0.7mg/g、和1.3±0.2mg/g。几种物质在鬼针草茎尖嫩叶的含量均高于幼茎。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艾纳香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为艾纳香适宜采收部位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C法测定l-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分析不同组织部位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l-龙脑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嫩叶中的含量最高,为6.25mg/g,与其他组织部位呈显著性差异(P0.05),但功能叶、老叶和枯叶中的含量也较高,分别为5.11mg/g、4.80mg/g和4.33mg/g;生殖生长期,嫩叶中l-龙脑含量最高,为2.30mg/g,与其他6个组织部位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侧枝、花枝、花蕾和花朵中未检测到l-龙脑。2)总黄酮含量,营养生长期,功能叶的含量最高,为97.56mg/g,与嫩叶、老叶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嫩梢、嫩茎、枯叶则呈显著性差异(P0.05)。生殖生长期,功能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11.39mg/g,与花蕾、嫩叶无显著性差异,但三者与枯叶、侧枝、花枝都呈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以l-龙脑为指标,用于提取艾片时,宜选择营养生长期采收,并采收全部叶片(包含枯叶、老叶、功能叶和嫩叶)及嫩梢;以总黄酮为指标,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都较为合适,应采集老叶、功能叶和嫩叶。  相似文献   

10.
以艾纳香为试材,用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各设浓度10、1、0.1、0.01 mmol/L)分别喷施艾纳香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以喷施去离子水为对照,探索不同浓度SA、茉莉酸甲酯(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左旋龙脑(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10 mmol/L MeJA处理外,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艾纳香嫩叶后,L–龙脑含量均在72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成熟叶,L–龙脑在72 h达到最大值(3.043 mg/g),显著高于对照;除0.01 mmol/L MeJA处理外,用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嫩叶,总黄酮的含量均在48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老叶,总黄酮含量在72 h达19.246 mg/g;用0.01 mmol/L SA处理成熟叶、老叶,L–龙脑的含量在72 h时分别为2.418、2.034 mg/g,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用0.1 mmol/L SA处理嫩叶、成熟叶、老叶,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分别为6.287,8.172、11.827 mg/g。综合本研究结果,1 mmol/L的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的合成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在处理后72 h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0.01 mmol/L S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积累具有较好的效果,处理后,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含量在72 h较高,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  相似文献   

11.
成年银杏雌雄株非花果期形态学差异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成年雌雄银杏形态学差异,调查了成年银杏雌雄株花芽发育形态,短、长枝叶片形态指标,春、秋季叶片叶绿素质量比的变化以及气孔密度的表观特征.结果表明:银杏雌花芽呈尖锐圆锥形,雄花芽呈饱满半球形;同性别银杏单株间形态特征差异不显著,具有相对稳定性;雌株短枝、长枝叶片叶长、叶宽、叶基夹角、叶面积和叶形指数都分别显著小于雄株对应枝条上相应叶片形态特征,而叶柄显著大于雄株叶柄;春季,雌株短枝、长枝叶片叶绿素质量比分别高于雄株17.48%,31.03%;秋季,雌株短枝、长枝叶片叶绿素质量比分别低于雄株6.25%,21.82%;春季雌株较雄株浓绿,秋季雄株较雌株晚黄;雌株短枝、长枝叶片的气孔密度都分别显著高于雄株相应的短枝、长枝上的叶片气孔密度.研究结果证明:银杏叶片表观特征与性别分化关联密切;非花果期鉴定成年银杏性别,可依据花芽形态特征、银杏叶片叶色、叶绿素质量比、气孔密度的差异来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12.
茶树是以收获叶片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比较有无花芽和采摘花芽对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茶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中茶108为材料,试验设3个处理:T1为有花芽未采摘,T2为采摘花芽,T3为无花芽。在春茶期,分别于3月15日、3月18日、3月22日和3月25日进行采样,测定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开花会显著降低春茶产量,与有花芽的T1相比,T3处理前3次采摘分别增加了114.3%、55.1%和76.5%。可采摘芽头数量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与T1相比,T3处理各个时期鲜叶芽头数分别增加了100%、55%、31.6%和9.9%。T2摘花处理也能够显著提高可采摘芽头数量。茶树开花与采摘花芽处理对春茶期间茶叶百芽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次采摘时,T1处理百芽重最低,T3处理的百芽重最高,达到3.1 g。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研究发现,无花芽的T3处理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有花芽的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摘去花芽后T2处理的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处理间鲜叶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主要体现在磷(P)、钾(K...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龙眼叶片营养状况与成花的关系。[方法]以石硖龙眼为试材,于1月份采集8个方向末次秋梢倒数第二复叶的第2~3对小叶,测定氮、磷、钾营养含量,计录总梢数和抽花穗总梢数。[结果]龙眼叶片1月份的N、P、K含量分别为1.17%~1.67%、0.13%~0.18%、0.35%~0.66%,平均值分别为1.31%、0.16%、0.53%;N/P为7.15~11.93,平均为8.14;N/K为1.95~4.71,平均为2.59;均与成花有显著的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当1月份龙眼叶片N、P、K含量及N/P、N/K分别为1.42%、0.15%、0.50%、10.42、3.24时,成花效果最好。[结论]1月份龙眼叶片N、P、K含量及N/P、N/K与成花有显著相关性,龙眼1月份叶片P/K与成花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影响西洋杜鹃离体试管苗开花的因素。[方法]以西洋杜鹃无菌试管苗为材料,研究培养基、外源激素、外植体生理状态、光照、活性炭对西洋杜鹃离体试管苗开花的影响。[结果]低盐量、低硝酸盐的1/2 Read培养基较适合西洋杜鹃花芽的诱导,平均诱导率为34.44%;保持一定湿度的含0.7%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诱导花芽的效果好。IBA 2.0 mg/L是诱导花芽产生的最适宜激素用量。茎尖分化的试管苗最适宜作花芽诱导的材料。光强强度3 000 lx,光照16 h/黑暗8 h的光照条件适合花芽的诱导培养。培养基中加入0.2%活性炭能显著提高花芽诱导率。[结论]外植体生理状态、培养基成分及状态、光照强度和时间、植物激素等对西洋杜鹃离体培养试管苗开花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苹果大小年树生育规律与优质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1972~2000年对苹果生育规律之探索和对国光苹果大小年树连续5年的系统研究,探明了苹果树根系和地上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小年树年周期内根系与新梢各有3次生长高峰,二者呈交互生长;大年树有2次根生长高峰和1~2次新梢生长高峰,根系与春梢生长高峰期一致。小年衰弱树有2次新梢生长高峰和1次根生长高峰,春季和秋季根系生长高峰消失。大年树和小年树春季根系生长高峰期与盛花期和营养枝全枝叶面积的生长高峰期一致。小年树树体贮藏营养不足,在新梢生长高峰前出现养分亏缺,新梢生长高峰期新根日生长量降至低谷,同时新梢第8,9节出现小叶,是营养转换期开始的标志。大年树贮藏营养充足,春季新根生长旺盛,在新梢生长高峰期第7~10节出现最大叶片,明显地促进了枝叶生长和幼果细胞分裂。在新梢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阶段,根系进入第二次生长高潮时花芽开始分化,10d左右达花芽分化高峰。大年树结果期明显地抑制了根系和新梢生长及花芽分化,使翌年成为小年。早秋施基肥对促进第三次根系生长高潮及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至关重要。早期疏花疏果,调节果实适宜负载量是苹果优质栽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多效唑对湿热少日照地区枇杷幼树生长和结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五星枇杷幼树为材料,以多效唑土施、叶面喷施及混合施用(土施和叶面喷施结合)作处理,研究了多效唑对枇杷幼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抑制枇杷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产量。但不同处理方法和浓度的作用存在差异,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对营养生长的抑制越明显,成花率越高,早期产量越高。综合控梢、促花和提高产量等效应,以土施0 6g/m2(有效含量)结合叶面喷施1000mg/L两次为最适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果树叶片贮藏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氮素积累与降解的调控机理,探讨硝态氮与蛋白质代谢的相关性,为果树的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南方常绿果树芒果、龙眼和荔枝的秋梢叶片为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和水杨酸法分别测定其春季期间的总蛋白质含量和硝态氮含量.[结果]芒果、龙眼、荔枝3种南方果树的秋梢叶片中总蛋白质含量均呈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V”字型变化趋势,但平均含量差异较大,龙眼含量最高,为18.03 mg/g,芒果为11.57 mg/g,而荔枝仅有2.53 mg/g;硝态氮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龙眼和荔枝叶片中的硝态氮含量在各阶段都呈现大幅上升的变化趋势,而芒果为先下降后上升.[结论]硝态氮与蛋白质代谢的相关性不显著,叶片中的营养贮藏蛋白质可能是果树早春生长的重要氮源,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动变化可作为果树合理施肥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同树种蛋白质含量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对广西武鸣、扶绥、桂平、武宣、象州等地的荔枝、龙眼果园寒冻害情况进行调查,以探讨广西荔枝、龙眼的冻害类型、受害程度及相关分级标准,为广西荔枝、龙眼寒冻害预警及防治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所调查荔枝、龙眼果园受害率从5.00%~100.00%不等,主要表现为叶片、枝条、顶芽及花穗等不同程度坏死干枯,甚至整株死亡,其中末次梢平均受害率为83.15%;根据叶片、末次梢、顶芽等受害表观症状,认定广西荔枝、龙眼寒冻害等级多在0~2级之间,而个别地区的冻害等级则介于0~5级之间;低温霜冻是造成广西荔枝、龙眼寒冻害的主要原因,但果园地形、地势、风向、管理水平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