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6℃下,将体长(2.089±0.021)cm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饲养在15 L聚乙烯圆形水桶中,设置400尾/m~3和800尾/m~32个密度和5个换水条件(不换水、日换水量20%、日换水量50%、3 d全量换水、5 d全量换水)双因素处理,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和日换水条件对水质和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的影响,并根据养殖密度、日换水量及养殖天数对自污染因子的影响,建立了各污染指标与养殖密度、日换水量及养殖天数的回归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和日换水量对水体p H无显著性影响(P0.05);水中NO_2~--N、NH_4~+-N及COD浓度均随换水量增大而降低,其中日换水量50%组累积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 d全量换水和5 d全量换水试验组中,NO_2~--N、NH_4~+-N及COD浓度在换水前达峰值,在换水次日骤降至最低值,然后逐渐升高,如此循环,但仍低于对照组;相同换水条件下,密度400尾/m~3时自污染因子浓度均低于800尾/m~3组;NO_2~--N(Y_1)、NH_4~+-N(Y_2)和COD(Y_3)浓度指标与养殖密度(X_1)、日换水量(X_2)及养殖天数(X_3)的回归关系模型分别为:Y_1=0.048-0.002X_2-0.001X_3;Y_2=0.163+0.04X_1-0.018X_2+0.01X_3;Y_3=4.85+0.429X_1-0.199X_2。研究表明:在养殖密度400尾/m~3、换水率50%的养殖条件下,可以保证水体自污染程度最低,凡纳滨对虾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换水率和密度对刺参生长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日换水率(0、10%、20%、30%和100%)和养殖密度[0.980±0.008、1.760±0.005、2.810±0.007和(3.640±0.006)kg/m3]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率和养殖水质的影响,养殖试验首先在非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测定各组刺参综合特定生长率(ISGR)及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结果显示,日换水率为10%和20%处理组的ISGR分别达到每天(1.330±0.161)%和(1.410±0.18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密度养殖试验证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ISGR逐渐降低,分别达到每天(0.610±0.500)%,(0.570±0.030)%,(0.560±0.045)%和(0.320±0.040)%,各组换水率及养殖密度组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氮均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波动;养殖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试验组刺参的ISGR高于非循环水养殖组,可达(0.130±0.007)%,且氨氮及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在0.020 mg/L以下,而非循环水养殖的分别积累到(0.600±0.015)mg/L和(0.076±0.002)mg/L。研究表明,在换水率15%,养殖密度(2.810±0.007)kg/m3的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可以保证水体水质稳定,刺参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 海蜇的池塘养殖是刚兴起的养殖热点,但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有些池塘养殖产量低效益差。其主要的原因是池塘内换水条件差造成生物饵料缺乏。海蜇的摄食量很大,即使接种一些生物饵料也是供不应求,从而造成成活率低、个体小,直接影响到产量和效益。本文主要从人工培养生物饵料角度,采取三池一体化即两池养虾一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技情报》1985,(6):11-12
冷水性鱼类通常饲养在长方形的水池中,它要求较高的换水率。而对暖水性鱼类养殖,换水率要求不高。这是因为暖水性种类对环境条件具有较大的忍耐性。温水养殖的最佳温度为10~20℃,所以温水比冷水的溶解氧要少,成为温水养殖系统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科技     
<正>"保温大棚条件下的养殖池塘水循环处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目前的大棚养殖条件下的养殖池塘,无法按常规养殖方法大量换水,大棚阻隔了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和空气的自然交换,导致养殖水体败坏。此发明对原有的池塘增氧系统进行改造,利用现有的出气终端,设置了进气管,进气管上方设置浮式生  相似文献   

6.
有益活性微生物在对虾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虾池经长时间的高强度养殖,底质逐年老化,水质条件下降,细菌丛生,生态环境恶化。以往治理水质底质恶化的措施,一是养殖过程频繁、大量换水,二是收成后进行清淤。但是,随着养殖面积的增大和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海区污染和水源不足已大大限制了换水的频率和数量,有时甚至出现无水可换的局面,如每年的4——5月和9-10月,因季节变动,海区水理化因子变化较大,虾池在这段时间进水往往造成养殖虾死亡。收虾以后的清淤也同样由于条件、人力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有效的进行。而巨,大量的换水和清淤给养殖大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带来交叉感…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掌握海水养殖鱼类氮排泄的规律,准确计算养殖所需换水率(量),为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养殖模式与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研究了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在不同投饲频率条件下的排氨情况,分析了维持氨氮平衡所需换水率的优化计算方法,并通过流水实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斑石鲷在空腹、日投喂1、2、3次等4种条件下,水体氨氮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排氨率平均值分别为(6.23±6.71)、(18.16±11.90)、(21.69±17.52)和(17.98±12.93)mg/(kg·h)。根据物质平衡原理,提出基于氨氮平衡的换水量计算方法。以该计算方法获得换水率分别为0.18、0.55、0.66和0.55次/h。验证实验中,设计养殖密度13.4 kg/m~3,计算所需换水率为1.09次/h(换水量0.147 m~3/h)。在该条件下的流水养殖实验结果表明,氨氮能够稳定维持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虾池经长时间的高强度养殖,底质逐年老化,水质条件下降,细菌丛生,生态环境恶化。以往治理水质、底质恶化的措施,一是养殖过程频繁、大量换水,二是收成后进行清淤。但是,随着养殖面积的增大和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海区污染和水源不足已大大限制了换水的频率和数量,有时甚至出现无水可换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高锰酸钾药浴治疗对虾聚缩虫病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兴  沈亚林  李何 《海洋渔业》1987,9(3):102-105
<正> 聚缩虫病是对虾养殖中的常见病,在有机质含量高,换水条件差的养虾池中更为多见。严重感染的病虾,在体表及附肢出现浅黄色的微毛丛(见图1),常浮在水面及池边,行  相似文献   

10.
关于黄鱼的养殖技术之一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有两种方式: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围塘养殖)。大黄鱼的网箱养殖起步较早,已有比较成熟的技术规范。但池塘养殖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公司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对池塘养殖大黄鱼进行了试验,在养殖的技术、操作等方面探索到了一定的经验,现作一总结。一、池塘的选择大黄鱼池塘养殖对池塘的要求有:进排水方便,换水条件要好,要求有12天以上可以换水;池塘蓄水要求深些,平均水位要在互.Zm以上,深水区能达到1.sin以上,以便高温期鱼能安全度更,如果水深达不到互.sin以上,则对池塘局部区域进行改造,深挖一定面积,使包在…  相似文献   

11.
海参自净式养殖系统设计及除氨氮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制作了"双层底"、带有净化槽的循环水海参养殖系统,研究了不同换水方式下该系统除氨氮的效果,为海参自净式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加入硝化细菌后,高密度、短周期换水养殖其硝化系统建立比低密度、长期不换水时快。短周期换水养殖在硝化系统稳定后,氨氮与实验初始和峰值相比分别减少63.9%和75.3%,每个水循环平均除氨率为14.2%;长周期换水养殖在硝化系统稳定后,氨氮与初始和峰值时相比分别减少35.9%和86.8%,每个循环平均除氨率为13.6%。2种养殖方式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最终均能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海参的成活率分别为100%与95%。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鳙(Hypothalm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零换水池塘运行情况,比较其与常规养殖池塘的理化因子差异,进而探索其零换水机制,本研究以草鱼-鳙-鲫零换水养殖池塘为实验组,草鱼-鳙-鲫普通养殖池塘为对照组,进...  相似文献   

13.
要想养好一塘鱼,先要养好一塘水。水是水生动物的生存介质和生活空间,养殖用水除了要满足一定的水量外,还要具有相应的理化水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溶解氧含量丰富,温度、盐度、酸碱度等条件适宜,有害物质含量在其安全浓度范围以内。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得出以下主要调控水质的方法。一、适时换水一般池塘水透明度低于20cm时就应该换水,但要注意不能大量换水,避免造成池水温差过大,影响鱼类生长。更换池水要选择清新无污染的水源,在高温季节(6—9月)每周换水一次,应先排出底层池水再注入新水,每次换水20—30cm。二、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机…  相似文献   

14.
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水质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苗种的产量与质量。水质受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直接影响,经常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因其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导致盲目地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大量换水成为大多数技术人员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进行水质控制的两大“法宝”。然而,大量使用抗生素将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和苗种的赖药性,可能获得较高的苗种产量和较低的苗种质量,低质量的苗种必然将风险带入到下一个养殖环节;大量换水除了增加养殖生产成本外,更难以在育苗水体中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不利于苗种的正常生长,一旦换水不及时则水质很…  相似文献   

15.
鳝鱼间歇式流水无土养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养殖方式看 ,鳝鱼养殖一般分为有土养殖和无土养殖两种基本类型。相对有土养殖而言 ,鳝鱼无土养殖具有建池成本低、观察管理方便、驯食配合饲料容易、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和效益较高等优点 ,因此无土养殖已成为鳝鱼养殖的发展趋势。目前生产中无土养殖基本上为流水无土养殖 ,显然 ,它属耗水型养殖方式 ,其应用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受到限制 ;并且 ,鳝鱼喜逆水游动 ,流水养殖中运动耗能较多 ,影响鳝鱼生长和繁殖。静水无土养殖水质极易恶化 ,要求勤换水 ,即使利用水草及水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 ,可减少换水次数 ,但长期静水无土养殖影响…  相似文献   

16.
虾塘水体中溶解氧的补充量与消耗量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溶解氧是对虾养殖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养殖生物的生长。中国对虾养殖多属半精养方式 ,其特点是投饵和有限度的换水条件 ;近几年虾病的频繁爆发 ,促使养殖向封闭或半封闭养殖方式转化 ,从而使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平衡管理成为对虾养殖中的焦点问题。本文在以往有关虾塘溶解氧收支或动态研究的基础上[1~ 3 ] ,通过对收支过程的重新划分和过程定量方法的合理改进 ,定量了虾塘中溶解氧的各主要影响过程及其季节变化1 材料与方法1 .1 调查地点及对虾养殖条件本调查在日照市十村对虾养殖场进行。实验虾塘具有1 0年养殖…  相似文献   

17.
杂交鳢和乌鳢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池塘养殖对比试验.前者投喂人工饲料,后者投喂冰鲜鱼,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杂交鳢成活率80.9%,乌鳢53.9%;杂交鳢平均单产为5.2 kg/m~2,饵料系数1.367;乌鳢1.8 kg/m~2,饵料系数4.29.整个养殖过程杂交鳢塘换水2次,乌鳢塘换水6次.  相似文献   

18.
近一个月来,大部分稚鳖已进入温室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控温养殖中的一些问题1.越冬养殖期间的问题由于甲鱼全价配合饲料所具有的优越性,许多原来用鲜活饲料的甲鱼生产场转用配合饲料,选用什么样的配合饲料,选用什么生产厂家的配合饲料是养殖户比较关注的问题。2.养殖环境不好控制由于控温养殖水温较高,因此,水质变化非常迅速,换水2~3天后水就变黑、发臭,不彻底换水不会有质的改变,彻底换水对甲鱼有较大的惊扰,会影响甲鱼生长,而且换水后底砂还是黑色,2~3天水就不会变黑。3.由于温室养殖多用地下…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carassius)零换水池塘营养盐收支状况,阐明其零换水机制,以草鱼–鳙–鲫零换水池塘为实验组,以草鱼–鳙–鲫常规换水池塘为对照组,开展了为期2年的池塘有机碳(TOC)、氮(N)、磷(P)收支的研究。结果显示,2组池塘TOC、N、P的主要来源均为饲料投入,分别为77.06%和81.00%,92.08%和92.77%,94.18%和95.63%;TOC、N、P的主要输出途径均为底泥积累,分别占输入营养盐的43.32%和22.10%,61.40%和52.82%,78.71%和79.58%。2组池塘养殖鱼类收获分别占输入碳(C)、N、P的10.08%和13.05%,21.00%和25.57%,15.41%和18.60%。零换水池塘的C、N、P水体积累量和积累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池塘(P<0.05),其积累率分别降低92.91%、88.52%和87.12%。零换水池塘的N、P底泥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池塘,但C、N底泥积累率显著低于常规池塘(P<0.05),分别降低了48.99%和13.97%。零换水池塘养殖鱼类的C、N、P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池塘(P<0.05),分别提高了29.49%、21.72%和20.65%。研究表明,零换水模式能降低营养盐积累,有效提高系统物质利用率,是一种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社会各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水产上用药问题日益突出,而笔者从事甲鱼养殖行业十余载,对此也颇有一些体会,现就外塘甲鱼养殖中的用药规范问题谈一谈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一、外塘的环境特点及用药基本模式外塘基本环境特点是:面积较大(一般为数百至数千平方米);水体较深(0.5~2.0米);水体总量较大;换水条件较差;上下水层有温差且交换不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