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三种不同类型羊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羊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理特性明显不同,它们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形成的。是选育新品种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桑树品种"强桑1号"的叶片为试验材料,针对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在中晚秋的变化,研究桑树在自然降温、桑叶逐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特点。结果发现,"强桑1号"桑叶逐渐老化的过程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SOD、POD、CAT活性下降,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上升,抗氧化酶系统在桑叶的衰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菘蓝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菘蓝植株全生育期在水分胁迫下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轻度干旱(LS)、中度干旱(MS)、重度干旱(SS)处理区的株高、根长、根粗均低于正常供水(CK)区,且随水分胁迫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但根冠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大而增大。菘蓝叶片的可溶性糖在正常供水区呈缓慢增大的趋势;而在LS、MS、SS处理区基本呈现先减后增;而可溶性蛋白在正常供水CK区及LS区呈波动状变化,在MS、SS处理区呈减小的趋势;POD活性一直增大,CAT和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MDA含量呈波浪形变化,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水分胁迫能明显抑制菘蓝的生长发育,菘蓝也能通过自身生理生化调节来减少水分胁迫带来的伤害,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以高羊茅品种凌志(Fesuca elata cv.Barlexas)为材料,研究了叶片不同部位在整个越冬期间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叶片不同部位生理指标差异显著,叶片上部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全氮和全钾含量以及抗氧化系统保护酶显著低于中部和下部,而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部位。高羊茅在越冬过程中,叶片各部位可溶性蛋白、全氮、全钾变化较平缓,而叶绿素和全磷先下降后期又有所回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则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鹿是很重要的一种经济动物,养鹿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动物之首。测定鹿各系统的生理生化正常值,是研究鹿的育种工作、疾病的防治和科学养鹿均具有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一般鹿血的分析资料既  相似文献   

6.
万婷  段钧译  李蒙  陈智勇 《草地学报》2021,29(12):2685-2693
为探究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耐盐生理及其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采用0%,0.2%,0.5%,0.8%浓度的NaCl处理奇岗和不同基因型南荻,测量NaCl溶液胁迫下的MlNAC2基因相对表达量和6个耐盐指标,并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南荻MlNAC2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在不同材料之间差异较大,L2,L6,L9,P1出现10倍以上增加,而L1,L5,L8,L10变化量都在3倍以内。生理指标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脯氨酸与无胁迫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部分材料中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与MlNAC2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最相关的生理指标是一系列光合作用相关因子: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南荻耐盐生理响应与分子机理层面的相互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鸵鸟的生理生化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鸵鸟的生理生化参数邵良平黄志坚(福建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350002)近几年来,我国鸵鸟的饲养范围日趋扩大。为了使社会各界加深对鸵鸟的认识,不少报刊刊发了有关鸵鸟的经济价值、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生态要求以及饲料配方等文章。这些文章对促进我国鸵鸟饲养业的...  相似文献   

8.
裸果木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裸果木起源于地中海,为亚洲中部荒漠区分布的第三纪孑遗植物种,对研究旱生植物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一年生裸果木实生苗为对象,于2018年开展盆栽试验,设置4个水分处理,包括对照和轻度、中度、重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45%~50%、30%~35%、15%~20%和5%~10%,通过称重法控制水...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青藏高原青海省高寒草地中广泛分布和退化草地补播改良中的常用牧草品种-‘青牧1号’老芒麦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湖东地区设置1龄到6龄老芒麦自然生长田,6龄老芒麦施肥田和老芒麦连续施肥田(6年)的3个处理,测定老芒麦地上生物量和穗部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牧1号老芒麦2龄和3龄地上生物量较高,3龄后逐年降低。青牧1号老芒麦地上生物量变化情况,可以分为4个阶段,1龄期,2~3龄期,4~5龄期和6龄期。老芒麦单穗重从2龄到5龄逐渐增加,6龄显著性降低。青牧1号老芒麦从2龄到5龄,单株穗重占比逐渐升高,6龄开始降低。6龄田施用氮肥和磷肥均显著提高了老芒麦地上生物量,氮肥增产效果优于磷肥。高氮(N75)处理下6龄老芒麦地上生物量最高。6龄青牧1号老芒麦单穗重在N60处理下最高。长期施肥可有效提高老芒麦地上生物量,N60P75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高,在N75P75处理下6龄老芒麦单穗重最高。长期不施肥,6龄老芒麦茎重比例最高。N45P90长期施肥处理下,茎秆重量比例下降,穗重和叶重比例相对增加明显。N60P90和N75P75长期施肥处理下,也可有效提高单株老芒麦穗重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植物衰老的生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衰老的自由基变化、叶绿素含量变化、蛋白质含量变化等几个特征进行相关综述.得出叶绿素含量与衰老的关系;衰老的变化过程中,自由基和活性氧之间的变化关系;蛋白质间个别氨基酸的变化情况等关键性结论,这对植物的衰老研究和抗衰老育种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的荻和南荻为亲本,杂交得到种间杂交种F1群体(232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荻和南荻杂交种茎节数、叶片长、叶宽、主茎长、花茎长、花序长、株高、基部茎径、平均单分蘖干重、最大分蘖干重、分蘖数和单株重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度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F1杂交群体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F1分离群体中12个主要农艺性状呈连续的、单峰、偏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除基部茎径外的其他11个农艺性状都有较大的中亲优势,其中单株重、平均单分蘖干重、花序长、主茎长、株高、最大分蘖干重具有显著的超高亲优势,说明杂种优势可以作为荻和南荻育种的主要方法。混合遗传分析表明,花茎长、最大茎重能检测到1对主基因,叶片宽、主茎长、株高、分蘖数、单茎均重、单株重能检测到2对主基因的存在,主基因遗传率大小顺序为叶片宽(87.76%)>单株重(81.48%)>单茎均重(65.12%)>分蘖数(59.20%)>主茎长(49.87%)>株高(48.01%)>花茎长(47.75%)>分蘖最大茎重(37.19%)。产量相关性状中的单株重、单茎均重和分蘖数具有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适合于早期世代选择。这12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多数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单株重与分蘖数、单茎均重、主茎长和株高的相关系数最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利用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周玲芳  尚骁尧  张铁军  晁跃辉 《草地学报》2021,29(10):2158-2168
为探究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叶片衰老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分子机制及代谢通路,本研究以其成熟叶片和衰老初期、中期、末期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4个发育阶段样品之间的转录组差异。结果表明,与成熟叶片相比,共筛选出2 99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所有衰老样本中表达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有2 684条(89.77%)可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的可靠性。进一步分析发现,DEGs涉及高等植物转录因子33个家族,包括ERF、WRKY、bHLH、MYB、NAC和bZIP。此外,还发现了837个与叶片衰老相关的基因。本研究发现了蒺藜苜蓿叶片衰老过程中大量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分析蒺藜苜蓿叶片发育和衰老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和播种量对燕麦叶片衰老特性及细胞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青燕1号’燕麦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0,180和300 kg·hm-23个播种量,每个播种量设0,90和180 kg·hm-23个施氮量,研究不同氮肥和种植密度互作下叶片衰老特性及细胞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会引起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升高,加速燕麦叶片的衰老,增施氮肥可以适当缓解这一现象。施氮肥后低种植密度下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提升。氮肥因素对上、下表皮厚度影响更大,高密度种植下施氮量增加会使叶片厚度变薄。低氮密植有利于减小相邻维管束间距,增加单位面积的维管束数量。低种植密度下各施氮水平均保持较高的叶绿体数量。因此,低密度种植和适量施肥有利于增加叶片的光合效率、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Qingshui’)与‘WL168’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WL168’)的杂交后代选育系RSA-01,RSA-02和RSA-03为研究对象,于种植第5年对其表型特征及生理特性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RSA-01,RSA-02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WL168’(P<0.05),而RSA-03显著高于‘清水’;RSA-02,RSA-03茎粗显著高于‘清水’和‘WL168’,而茎叶比均低于‘清水’;各形态指标中,茎粗变异系数最小,且RSA-03值最小,为2.17%;通径分析表明,RSA-01,RSA-02和RSA-03的茎叶比、茎粗与其地上生物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49和0.709,-0.700和0.422,-0.858和0.189,茎叶比、茎粗是影响地上生物量的关键因素;RSA-01,RSA-03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清水’和‘WL168’。与亲本‘清水’相比,RSA-03的地上生物量和茎粗都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但其抗逆性减弱,该研究结果为后期产量改良及抗逆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林天宝  朱燕  刘岩  吕志强  魏佳 《蚕业科学》2019,45(2):175-180
以叶片老化进程差异显著的2个桑品种强桑1号和农桑14号为材料,通过测定与植物叶片老化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初步探讨桑树秋季桑叶老化的生理机制,以期为桑树抗老化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测定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以及植物激素乙烯和脱落酸含量均随叶片老化显著变化,可作为桑叶老化的代表性指标。强桑1号桑叶中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植物激素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农桑14号,但并没有随老化进程呈现显著变化;而脯氨酸和细胞分裂素含量与农桑14号没有显著差异。这些指标对于桑树叶片老化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6种鹅观草属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雪刚  徐柱  易津  闫伟红 《草地学报》2011,19(3):443-450
为比较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不同种植物间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将不同来源的6种鹅观草属植物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典型草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太仆寺旗草地资源生态监测与评价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种植,运用刮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将其成熟叶片制成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叶片下表皮的4项表型性状,并测定叶片下表皮和叶横切面的17项数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6种鹅观草属植物叶片表型特征较一致,测量指标中气孔长宽比和长细胞长度变异系数较大。方差分析表明,叶中脉厚、叶厚、上表皮厚、气孔指数等12项指标在6种植物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这些指标能作为鹅观草属内种间的分类依据。主成分分析表明,17项数量指标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前3个主成分上,分别是叶片储水和输水功能结构、叶片表皮特征结构以及抵抗逆境的结构。聚类分析将这6种植物聚成3类,即黑药鹅观草(R.melanthera Keng)和垂穗鹅观草(R.nutans Keng)各为一类,纤毛鹅观草(R.ciliaris Nevski)、多变鹅观草(R.varia Keng)、直穗鹅观草(R.turczaninovii Nevski)和肃草(R.stricta Keng)聚为另一类,这与该属植物形态学上的分类相同。因此,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可以作为分类学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午夜”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Midnight')叶片生理指标(叶片水势、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和形态指标(叶面积)与土壤含水量间的回归模型,设置4个修剪高度(12、8、5和3cm,分别记为H12、H8、H5和H3)处理.结果 表明,与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相比,叶片水势对土壤水分最敏感....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苜蓿审定登记品种叶形态特征及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春波  于林清  王勇  萨仁 《草地学报》2007,15(3):243-247,268
利用CI-202型叶面积仪研究29个我国审定登记苜蓿品种(Medicago sativa L.)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和叶形指数。结果表明:地方苜蓿品种和育成品种在叶形态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的叶片较后者小;二者叶片形状相似;在6个指标中,叶长宽比变异最大,叶周长变异最小;地方品种的叶面积、叶长、叶周长和叶长宽比的变异系数均高于育成品种,其他2项指标则低于后者;在育成品种中,中兰1号的变异最大,甘农3号苜蓿最小;在地方品种中,蔚县苜蓿的变异最大,河西苜蓿最小;该结果将为今后培育苜蓿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形态与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利用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对黑马河草原8种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这8种植物叶的基本结构具有相似性,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叶有背腹型叶和等面叶两种类型;其共有的特征是:叶肉中栅栏组织层数多,其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较高,细胞排列疏松,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叶脉发达,脉间区小。不同之处在于叶片与叶肉组织的厚度及其细胞间隙的大小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变异幅度。以海绵组织厚度的变异程度最大,其次为叶肉细胞间隙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比值;中脉、栅栏组织、叶片厚度变异程度较小。从解剖结构来看,这8种植物叶的结构具有中生、旱生乃至湿生植物的部分特点的独特结构。说明生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多种方式,这是植物对高寒地区低氧、低温、强辐射等自然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