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病毒性关节炎(Viral Arthritis)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主要病毒性病原是禽呼肠孤病毒(Avian orthoreovirus, ARV)。ARV属分节段的RNA病毒,易发生基因变异或重组产生新毒株。近年来,鸡病毒性关节炎频发,新型毒株不断产生,呈现了新的流行趋势。本文从ARV流行情况、鉴别诊断与防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和防控禽呼肠孤病毒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禽呼肠孤病毒(Avianreovirus,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能引起关节炎、心包炎、肠炎、肝炎、法氏囊及胸腺萎缩、骨骼异常、产蛋下降和营养吸收障碍等疾病的双链RNA病毒。1957年Olson等首次分离到禽呼肠孤病毒,此后英国、美国、  相似文献   

3.
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在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是指由病毒的cDNA克隆获取RNA病毒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通过人为加入DNA基因片段,实现了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基因组的人工操作。反向遗传系统可以对RNA病毒直接进行遗传操作,为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一例RNA病毒感染性克隆构建成功以来,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种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文章介绍了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基本特点、技术方法及其在正、负链RNA病毒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及新型病毒载体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呼肠孤病毒隶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呼肠孤病毒属,可感染多种淡水或海水水生动物并造成不同程度危害,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为分11个节段的双链RNA,推测编码12种结构多肽。论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的多样性,推测其编码蛋白的功能及检测方法的建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以及抗病毒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呼肠孤病毒及其分类学依据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呼肠孤病毒是由编码 10个片段的双链RNA (dsRNA)组成 ,没有囊膜。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正呼肠孤病毒属共有 4个成员 ,分 3个亚群 :第一个亚群包括非融合基因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MRV) ;第二个亚群为融合基因正呼肠孤病毒 ,包括禽呼肠孤病毒 (ARV)和从飞狐 (flyingfox)分离到的内尔森海湾病毒 (NelsonBay) (NBV) ;第三个亚群包括从狒狒体内分离到的呼肠孤病毒 (BRV)。从蛇分离到的两株呼肠孤病毒暂且将其归为第VI亚群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方法,本研究参考GenBank上登录的NDRV S3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条件优化后,建立了检测NDRV的RT-PCR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从NDRV分离毒中扩增到与预期大小相符,长度为298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检测灵敏度达到83.4 pg病毒RNA;而其它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禽呼肠孤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鸭瘟病毒、鸭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样品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采用该方法对在广东不同地区采集的15份鸭病料样品进行检测,NDRV阳性率为53.33%.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可用于NDRV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向遗传技术是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在深入研究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探寻其基因组复制、转录和研发新型基因工程疫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分节与不分节负链RNA病毒的复制机理和特征,论述了反向遗传学在研究这些病毒上的策略、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主要影响拯救效率的因素,进一步涉及了负链RNA病毒载体及其重组病毒的研究动态。因此,通过反向遗传学,人们将更加了解负链RNA病毒,为科学利用和有效控制该病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YB株S4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非免疫番鸭胚增殖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YB分离株,用LSTRIAZOL提取病毒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YB分离株S4基因节段cDNA.将S4cDNA克隆到PMDl8-T载体上,并进行了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克隆的S4cDNA共1 124bp,包括非编码区和完整的阅读框架.分子进化系统分析表明该毒株与禽呼肠孤病毒(鸡呼肠孤病毒)的亲缘关系较远,DRV-YB与DRV-89330同缘率为93.3%.  相似文献   

9.
呼肠孤病毒是1954年Ramos和Sbani等先从健康儿童的粪便中分离出来的,1975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定名为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呼肠孤病毒科是一类无囊膜双股分节段的RNA病毒。包括9个属,其中与兽医学有关的是正呼肠孤病毒属、环状病毒属和轮状病毒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相似文献   

10.
1997年以来,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苏和江西等番鸭饲养区新发现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引起番鸭软脚、腹泻和生长发育不良,以肝、脾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病变,因此俗称番鸭“肝白点病”“花肝病”。有研究表明,该病是由一种新的RNA病毒引起,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1.
从表现为肝、脾表面坏死的240日龄种番鸭组织脏器中分离到1株病毒,暂命名为ZJ-10-06株,参照胡奇林等发表的文献进行RT-PCR[3]初步认定所分离到的毒株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序列分析表明,ZJ-10-06与引起鸭脾坏死症HC/China病毒株同源率最高(95.3%),遗传进化分析可将番鸭呼肠孤病毒分成2个分支,ZJ-10-06和HC/China共处一相对独立小分支。  相似文献   

12.
反向遗传操作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RNA病毒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以及RNA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鹅呼肠孤病毒GRV1株分离鉴定及其σC基因特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运动障碍的雏鹅肝脏和脾脏分离到一株鹅源呼肠孤病毒,该病毒经琼脂扩试验可与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DuckReovirus,MDRV)的抗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推测其为呼肠孤病毒,命名为GRV1。参考GenBank禽呼肠孤病毒(AvianReovirus,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小外壳蛋白(minorcoreprotein)σC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病毒RNA经RT-PCR扩增,产物为810bp,与预期的目的片断大小一致,测序结果表明σC基因在280~1089区间是一个开放性阅读框架,编码269个氨基酸的蛋白,GC含量为49.88%,等电点为6.497,分子量为29.4Ku。核苷酸序列经DNAStar(6.0)软件分析,与法国番鸭呼肠孤病毒89026株核苷酸同源率为93.0%,与鸡呼肠孤病毒σC基因同源率仅为21%~25%,同源性分析表明鹅呼肠孤病毒与番鸭呼肠孤病毒可能来自同一祖先,建议将鹅呼肠孤病毒连同番鸭呼肠孤病毒归属为正呼肠孤病毒属第二个亚群中不同于禽和内尔森贝海湾呼肠病毒的独立基因群。由蛋白质分析软件Anthepro5.0和MultiCoil软件分析表明,抗原区多位于N末端,没有跨膜区,σC为三股螺旋结构,这是我国第一次在鹅体内分离到呼肠孤病毒,同时也是第一次在数据库中提供σC的序列。  相似文献   

14.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正呼肠孤病毒属(Orthoreovirus)。ARV病毒粒子为无囊膜的20面体,双层衣壳,直径60-80nm,氯化铯浮密度为1.36~1.37g/mL。基因组为10个节段的双股RNA,根据核酸电泳迁移率的不同,可以分成3组:3个大基因节段(L1、L2、L3),3个中基因节段(M1、M2、M3),4个小基因节段(S1、S2、S3、S4)。编码的蛋白至少有14种,  相似文献   

15.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禽呼肠孤病毒是呼肠孤病毒属成员.最新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第七次分类报告(2000)将哺乳类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禽类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和纳尔逊海湾病毒(Nelson Bay virus,NBV)以及狒狒呼肠孤病毒(Baboon reovirus,BRV)这四个代表种分为Ⅰ、Ⅱ和Ⅲ三个亚群,其中ARV和NRV在亚群Ⅱ内;而两个蛇源分离株因具有亚群Ⅱ和Ⅲ诱导融合细胞能力,故目前暂列入未确定的亚群Ⅳ[2,9,11].  相似文献   

16.
李鑫 《畜牧市场》2010,(5):32-33
前言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病(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番鸭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不分节段负股RNA病毒(nonsegmented negative—strand RNA viruses,NNSV)属于单负股病毒目,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可以作为活病毒疫苗的候选载体,利用反向遗传学系统,表达外源基因,研发新型疫苗。NNSV载体疫苗的免疫原性,载体的容量,外源糖蛋白对载体病毒生物学的影响,以及插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等已成为当前活病毒疫苗载体研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番鸭呼肠孤病毒非结构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参考GenBank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非结构基因(NS)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C4株NS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对克隆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番鸭呼肠孤病毒NS基因由1 291 bp核苷酸组成,与禽呼肠孤病毒NS基因相比,在非编码区第1155位少一个碱基,本文第一次证实1291bp是番鸭呼肠孤病毒NS基因特有的长度;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C4株NS基因的5'末端和3'末端分别为5‘GCTTTT和TCATC-3',是禽类呼肠孤病毒基因末端特有的碱基序列,S14和C4株NS基因的的有效阅读框(24~1127bp)编码36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分子量约为40kDa;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C4株NS蛋白等电点分别是7.3和7.0,GC含量分别为54.26%和53.71%,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C4株NS基因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3%,仅有4个氨基酸差异,S14和C4与法国番鸭呼肠孤病毒89026株N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8%和87.9%,与鸡关节炎病毒S1133 NS基因同源性分别为79.0%和79.3%;进化树分析表明本研究中的两株番鸭呼肠孤病毒非结构基因(NS)与番鸭呼肠孤病毒的亲缘关系比禽呼肠孤病毒近的多,建议番鸭呼肠孤病毒应归属为正呼肠孤病毒属第二个亚群中不同于禽和内尔森贝海湾呼肠病毒独立基因群.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感染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IBV基因组非常容易发生突变和重组,给该病防控带来巨大困难,因此高效疫苗和有效药物的研发非常重要。反向遗传技术是研究RNA病毒的重要技术。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可以在DNA分子水平定向改造病毒序列,对病毒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以及新型疫苗进行研究。论文对构建IBV操作系统的策略、利用反向遗传技术研究IBV基因结构和功能、研发新型疫苗以及开发病毒载体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IBV及其他冠状病毒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从养殖发病洛氏鱥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人工感染试验、电镜观察、核酸基因组SDS-PAGE电泳、RT-PCR检测确认为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发病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病毒感染可使鲤鱼上皮瘤细胞(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收集细胞上清,负染后电镜下可观察到大小均一,直径约70nm,近球形,无囊膜结构的病毒粒子,初步判断为呼肠孤病毒;病毒基因组SDS-PAGE结果表明,病毒基因组由11个分段的RNA核酸片段组成,为典型的水生呼肠孤病毒核酸带型。病毒基因组S10节段RT-PCR结果表明,有特异性条带,其与GenBank中登录的呼肠孤病毒S10节段(JN206665.1)序列同源性为91%,该分离株应为呼肠孤病毒,本研究首次在洛氏鱥鱼内分离到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