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香樟叶提取物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作用,分别用石油醚(沸点60~90℃)、95%乙醇、乙酸乙酯、无菌水4种溶剂浸泡香樟叶,获得不同溶剂的提取物。通过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香樟叶4种提取物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作用,筛选出抑菌活性较高的石油醚提取物,并采用活体组织法研究了该提取物对草莓采后灰霉病发病率、病斑直径及抗病相关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醚提取物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3.09 mg/mL,其毒力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20mg/mL的浓度下,香樟叶的石油醚提取物抑菌率达到94.11%。活体试验中,石油醚提取物能有效抑制草莓采后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且抑菌效果与使用浓度成正比;100 mg/mL的石油醚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果实PAL、PPO和POD的活性,增强果实自身的抗真菌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恒定pH对Xenorhabdus nematophila YL001抑菌物质产生及相关抑菌物质合成的影响,对pH 5.5、pH 7.0及pH 8.5培养条件下X.nematophila YL001的抑菌活性、主要抑菌物质[Xenocoumacin1(XCN1)和Nematophin]的代谢差异及主要抑菌物质的生物合成基因与相关转录调节子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X.nematophila YL001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在pH 7.0时最佳,而其胞外产物乙酸乙酯与甲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在pH 8.5时最佳;LC-MS分析表明,随pH的升高,活性物质xcn1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而Nematophin的相对含量则先升高后下降;qRT-PCR分析表明,不同恒定pH下,X.nematophila YL001主要抑菌物质生物合成基因及相关转录调节子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pH可显著影响X.nematophila YL001菌株的抑菌活性及代谢,且碱性条件更利于活性物质的产生并保持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苦参提取物做为抑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室内测试不同浓度(1,5,10,20g·L-1)苦参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苦参提取物浓度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均具有抑制作用,且作用强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强。接菌后4d,20g·L-1苦参提取物处理的菌丝抑制率达92.14%;苦参提取物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萌发抑制作用增强。20g·L-1苦参提取物处理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46%,且均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温度、pH值、保存时间对苦参提取物抑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00℃,随着处理温度升高,其抑菌活性下降显著,100℃处理时抑菌率降至62.43%;pH值5~9抑菌活性最高且变化较小,pH值为11时,抑菌率下降到71.07%;在4℃下保存5d与0d的抑菌率无差异,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抑菌率逐渐降低,超过21d抑菌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季也蒙毕赤酵母对采后草莓病害控制及冷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作为拮抗菌处理采后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Toyonoga'),测定不同浓度酵母菌悬液对采后草莓果实灰霉病害的抑制效果,以及菌悬液对草莓果实冷藏(2 ℃、RH 90%~95%)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季也蒙毕赤酵母能显著抑制草莓灰霉病病斑的扩展,且菌悬液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菌悬液浓度为5×109 CFU·mL-1时,病斑直径比对照小34.0%.拮抗菌悬液处理对果实呼吸强度影响很小,但可以保持果实的光泽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显著减小失重率,维持果实硬度,延长果实的贮藏寿命.季也蒙毕赤酵母菌悬液处理显著提高了草莓的冷藏品质.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 sp. HBgy13菌株对番茄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冬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萝卜褐腐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4种蔬菜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对该菌株发酵液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理化特性及滤液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和萝卜褐腐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该菌株在200 r/min,28℃,96 h发酵后,抑菌活性达到最大,抑菌圈分别达到2.28 cm和2.74 cm;发酵液经50℃处理10 min后,对黄瓜灰霉病菌和萝卜褐腐病菌抑制活性分别下降34.2%、43.7%,经80 ℃处理10 min后,对这2种病菌的抑菌活性消失,说明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不耐高温;发酵液经紫外线处理30 min后抑菌活性完全消失;发酵液pH值为7时,抑菌活性最强.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和萝卜褐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分别为原液的33.0%和33.2%.  相似文献   

6.
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测定了2株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 bovieniiHJ4)和(X.bovienii HF22)及2株发光杆菌(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F30-4)和(Pho-torhabdus sp.S21)对灰霉(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培养液对灰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稀释5倍的培养液对菌丝生长抑制率达70%~85%,稀释10倍的培养液抑菌效果仍达50%以上。其中HF22菌株效果最好,其稀释5倍的培养液抑菌效果可达84.92%;另外,滤液对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HJ4菌株效果最好,稀释5倍时达34.98%。HF22菌株的细胞10倍稀释液、滤液10倍稀释液的抑菌率分别为74.19%和18.92%,可见其抑菌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用不同温度对HF22菌株的细胞、滤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温度对其滤液抑菌活性无影响,而其细胞能耐50℃处理10 min,但在70℃处理10 min时,其抑菌活性显著下降;HF22菌株的滤液经20 W紫外灯照射0.51、h时,对其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而细胞经紫外线照射0.5 h时其抑菌活性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 sp.HBgy13菌株对番茄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冬瓜枯萎病菌(Fusarium axysporum)、萝卜褐腐病菌(Rhizoctoniasolani)、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4种蔬菜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对该菌株发酵液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理化特性及滤液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和萝卜褐腐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该菌株在200r/min,28℃,96h发酵后,抑菌活性达到最大,抑菌圈分别达到2.28cm和2.74cm;发酵液经50℃处理10min后,对黄瓜灰霉病菌和萝卜褐腐病菌抑制活性分别下降34.2%、43.7%,经80℃处理10min后,对这2种病菌的抑菌活性消失,说明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不耐高温;发酵液经紫外线处理30min后抑菌活性完全消失;发酵液pH值为7时,抑菌活性最强。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和萝卜褐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分别为原液的33.O%和33.2%。  相似文献   

8.
番茄灰霉病菌拮抗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抑菌物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新型有效的番茄灰霉病菌天然抑制产物,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从44株采自辽宁各地的放线菌中筛选植物病原真菌拮抗放线菌,通过孢子萌发生长法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番茄灰霉病菌拮抗放线菌的抑菌活性和分类地位,测试高抑菌活性菌株无菌发酵液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并以高分辨率飞行质谱扫描鉴定稀有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产物。结果表明,筛选到13株具有抑菌活性的放线菌,其中SA32、SA33、SA37、SA39、SA45、SA51这6株菌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及其孢子萌发有抑制效果,SA37和SA45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高达75.13%和79.27%,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高达86.25%和93.43%。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SA45聚类于稀有放线菌北里孢菌属,其余5株菌均聚类于链霉菌属。对比高活性菌株SA37和SA45发酵液在-20~120℃、pH值1~14和3种酶(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条件下的抑菌稳定性表明,SA45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均高于SA37。高分辨率质谱分析不同溶剂提取的SA45活性物质表明,SA45发酵液中不存在已报道的活性物质。综上所述,北里孢菌SA45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高效和稳定的抑菌活性,可能存在新型抑菌物质,其菌株及发酵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证明胡椒碱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揭示胡椒碱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机理,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胡椒碱处理下番茄灰霉病菌的菌落直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以及胡椒碱处理后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变化、番茄灰霉病菌可溶性蛋白含量、酶活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胡椒碱对番茄灰霉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胡椒碱质量浓度为200mg/L时,抑菌率可达80.6%,对番茄灰霉病菌产孢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88.5%和88.8%,对菌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抑制率分别为82.7%、69.1%和70.4%,对琥珀酸脱氢酶(SDH)和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抑制率分别为89.5%和94.9%;胡椒碱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细胞膜透性增强,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变细、节间拉长、干瘪并坍塌。综上,胡椒碱可以有效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研究结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开发及番茄灰霉病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防治草莓灰霉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的内生细菌拮抗菌株,采用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与平板对峙法相结合研究分离自银杏(Ginkgo biloba)根茎叶的内生细菌拮抗菌株种类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7株对草莓灰霉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菌株YJ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对草莓灰霉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较为明显,其脂肽类物质能有效地抑制草莓灰霉病原菌的生长,抑菌带宽15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渗透压对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YL001菌体生长、抑菌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YL001抑菌活性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NaCl为渗透压调节剂,分别测定其质量浓度为0,5,10,20,30和40g/L条件下,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不同时间段细胞生长量、pH、还原糖变化;采用琼脂扩散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测定了YL001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HPLC及LC-MS分析了甲醇提取物中酰胺类化合物(Nematophin)与水溶性苯并芘类化合物(Xenocoumacins,包括XCN1和XCN2)含量差异。【结果】在NaCl质量浓度为0,5g/L时,YL001细胞生长最适且无显著差异,吸光值分别达0.63,0.62,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大细胞生长量显著下降;在NaCl质量浓度为0,5,10g/L时,YL001发酵液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猕猴桃溃疡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好且无显著差异,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大抑菌作用显著降低;在NaCl质量浓度为0,5g/L时,YL001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均高于80%且均无显著差异,明显优于其他较高NaCl质量浓度的处理;在NaCl质量浓度为0,5,10g/L时,YL00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作用较好且无显著差异,在NaCl质量浓度为0,5g/L时,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作用较好且无显著差异,治疗作用和保护作用均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大而显著下降;甲醇提取物中抑菌活性物质Nematophin含量、XCN1的相对含量随NaCl质量浓度的增大显著下降,如NaCl质量浓度为0g/L时,甲醇提取物中抑菌活性物质Nematophin含量、XCN1的相对含量较NaCl质量浓度为40g/L时分别提高7.82和27.55倍;XCN2的相对含量在NaCl质量浓度为5g/L时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低渗透压有利于X.nematophila YL001菌体生长、抑菌活性提高及抑菌活性代谢产物Nematophin、Xenocoumacins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抗菌活性试验发现:农抗A9901Ⅰ号素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番茄叶霉病菌、稻谷弯孢霉菌、甘蔗凤梨病菌、大麦条纹病菌、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表现了强的抑菌活性,MIC值均在0.4μg/mL以下;对啤酒酵母也表现了强的抑菌活性,但对多种细菌未表现出明显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农抗A9901Ⅰ号素对油菜菌核病、水稻穗颈瘟病、草莓灰霉病等都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使用浓度为200μg/mL时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82.5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不同杀菌剂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咯菌腈、氟硅唑、啶酰菌胺3种化学杀菌剂对淮安地区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3种药剂均对草莓灰霉病菌有抑制活性,其中咯菌腈和氟硅唑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所测菌株EC50的平均值分别为0.0184和0.2645μg/mL.将咯菌腈和氟硅唑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均表现出相加作用,配比为2:1和1:3时相加作用最明显.[结论]咯菌腈和氟硅唑按2:1或1:3的比例复配能够延缓抗药性,同时降低农药用量,该复配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对草莓灰霉病的生态防控,利用对峙培养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K13,该菌对多种植物病原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K13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佳条件为:在初始p H值8.0的高氏一号培养液中,28℃下持续振荡培养6 d。K13能显著抑制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抑制率为55.93%;其还能够抑制草莓灰霉病菌产孢、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培养滤液2倍稀释时抑制率分别可达72.53%、65.43%和59.83%。显微观察显示,该拮抗放线菌可引起草莓灰霉病菌菌丝扭曲、畸形、断裂,甚至解离。以上结果表明,放线菌K13对草莓灰霉病菌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生防菌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对草莓灰霉病菌防治效果较好的复配配方,为防治草莓灰霉病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腐霉利、烯唑醇、三唑酮、嘧菌酯4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并研究腐霉利和烯唑醇的复配效果。[结果]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腐霉利和烯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521 2和0.752 8μg/ml。腐霉利和烯唑醇不同比例的复配对草莓灰霉菌的抑菌活性均表现出相加作用,配比为4∶1时相加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CTC)为111.737 4。[结论]腐霉利和烯唑醇按4∶1的比例复配具有杀菌谱广、降低用量、延缓抗药性等优点,可望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6.
用拮抗细菌铜绿假单胞菌SU8的发酵液和乙蒜素乳油进行混配以期达到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的目的,分别从SU8发酵液与乙蒜素乳油混配的室内毒力、孢子萌发抑制率和盆栽防效试验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U8发酵液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0 mg/L,EC50为1 696.4 mg/L,乙蒜素乳油对草霉灰霉病菌的MIC为6.25 mg/L,EC50为143.4 mg/L;当两者以质量比1∶9混配时,增效系数为1.04,表现为协同作用,当两者分别以质量比1∶4、1∶1、4:1、9∶1混配时,增效系数分别达到了1.53、2.33、5.41、8.41,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在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方面,在12、24、36 h内,乙蒜素乳油的抑制率分别为60.9%、58.4%、47.0%,低于两者质量比4∶1、9∶1混合组配;在盆载试验中,乙蒜素乳油的防病效果也比两者质量比4∶1、9∶1混合组配低。由结果可知,与SU8发酵液混配,能极显著增强乙蒜素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渗透压对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YL001菌体生长、抑菌活性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YL001抑菌活性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NaCl为渗透压调节剂,分别测定NaCl质量浓度为0,5,10,20,30和40 g/L条件下,X.nematophila YL001不同时间段细胞生长量、pH、还原糖变化;采用琼脂扩散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测定了YL001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HPLC及LC-MS分析了甲醇提取物中酰胺类化合物(Nematophin)与水溶性苯并芘类化合物(Xenocoumacins,包括XCN1和XCN2)含量差异。【结果】在NaCl质量浓度为0,5 g/L时,YL001细胞生长最适且无显著差异,吸光值分别达0.63,0.62,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大细胞生长量显著下降;在NaCl质量浓度为0,5,10 g/L时,YL001发酵液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猕猴桃溃疡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好且无显著差异,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大抑菌作用显著降低;在NaCl质量浓度为0,5 g/L时,YL001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均高于80%且均无显著差异,明显优于其他较高NaCl质量浓度的处理;在NaCl质量浓度为0,5,10 g/L时,YL00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作用较好且无显著差异,在NaCl质量浓度为0,5 g/L时,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作用较好且无显著差异,治疗作用和保护作用均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大而显著下降;甲醇提取物中抑菌活性物质Nematophin含量、XCN1的相对含量随NaCl质量浓度的增大显著下降,如NaCl质量浓度为0 g/L时,甲醇提取物中抑菌活性物质Nematophin含量、XCN1的相对含量较NaCl质量浓度为40 g/L时分别提高7.82和27.55倍;XCN2的相对含量在NaCl质量浓度为5 g/L时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低渗透压时有利于X.nematophila YL001菌体生长、抑菌活性提高及抑菌活性代谢产物Nematophin、Xenocoumacins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有效控制草莓炭疽病和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四霉素、氟啶胺、吡唑醚菌酯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四霉素的EC_(50)最小,为0.130 6μg/mL,毒力最强;氟啶胺的毒力次之,EC_(50)为0.145 8μg/mL;多抗霉素B最弱,EC_(50)为44.845 5μg/mL。氟啶胺、腈苯唑、四霉素均对草莓灰霉病菌抑制作用较强,其中氟啶胺抑制活性最高,EC_(50)为0.039 6μg/mL;腈苯唑、四霉素抑菌活性相对较高,EC_(50)分别为0.077 3μg/mL、0.221 9μg/mL;多抗霉素B抑菌效果最弱,EC_(50)为3.691 0μg/mL。因此,供试药剂中四霉素对胶孢炭疽菌病病菌最敏感,氟啶胺对草莓灰霉病病菌最敏感。说明生物药剂四霉素和化学药剂氟啶胺可同时防治炭疽病和灰霉病,腈苯唑更适用于控制灰霉病。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氮胁迫对草莓氮代谢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沙培条件下以妙香3号草莓为试验材料,设置N1(0 mmol/L)、N2(5 mmol/L)、N3(10 mmol/L)、N4(15 mmol/L)、N5(20 mmol/L)和N6(25 mmol/L)6种氮浓度梯度,监测不同处理下的植株氮积累量、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外源氮浓度升高,草莓体内氮积累量也随之增加。与对照N1相比,各处理氮积累量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根系中分别增加了78.15%、95.06%、185.22%、289.09%、307.05%,叶片中分别增加了69.47%、118.99%、137.36%、187.26%、197.89%。与中等氮水平相比,在氮胁迫(低氮或高氮水平)下,NADH-GOGAT1、NADH-GOGAT2和NADH-GOGAT3基因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出现上调,特别是低氮胁迫更是显著提高了其相对表达量。随着氮浓度升高,NR、NiR、GS、FD-GOGAT、NADP-GDH、GDH1、GDH2、GDH3基因在叶片和根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抛物线走势。随着氮浓度升高,硝酸还原酶...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环酰菌胺、咪酰胺、乙霉威、嘧菌环胺、速克灵、异菌脲、烯唑醇、多菌灵、嘧霉胺和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494、0.0636、0.1064、0.1389、0.1442、0.2799、0.7301、0.7902、2.1407和2.7545μg/mL。草莓灰霉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环酰菌胺最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