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调节棉花生长,常使用化学药剂,但因使用不当经常产生药害,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助壮素是棉田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使用浓度过大或重复使用就会使棉株生长缓慢,植株明显矮化,对产量影响较大。为此,2005年进行了复硝酚钠和萘乙酸解除棉田助壮素药害试验。1材料和方法供试药剂为1.8%的复硝酚钠水剂、20%的萘乙酸钠晶体和东泰6号渗透剂(山东东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供试棉花品种为鲁棉研15号。试验在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办事处田庙村棉田进行,于7月3日喷施助壮素每公顷300mL,药后植株出现顶尖和…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赤霉素、胺鲜酯、复硝酚钠和芸苔素内酯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春茶生产中的施用时间和效果,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比较分析了在不同时间段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叶芽萌展值、发芽密度、百芽重、含水量、产量以及成茶感官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春茶生产不同时间段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够提高茶叶产量,其中第2次喷施对产量的增幅较小;在春茶萌动前期施用复硝酚钠和芸苔素内酯能够显著提高茶树叶芽萌展值;在春茶萌动前期仅有施用芸苔素内酯能够显著增加茶树发芽密度,而在春茶生产后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茶树发芽密度和百芽重;最后2次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显著提高茶叶感官审评得分。  相似文献   

3.
“复硝钠”在棉花上的初步应用徐成就,鲁黄均,林光海,罗云佳,蔡荣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李齐炼,胡继发河南省夏邑县棉办近年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已成为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霜前花率,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的一项重要栽培管理措施。新的...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南方大豆增产增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及光合特性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本研究以5个南方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于初花期(R1)和鼓粒期(R5)进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和复硝酚钠,试验设置5个处理,3个种植区域,每个种植区3次重复,通过2年的数据,研究了叶面喷施氮肥以及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对南方大豆品种产量、品质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南方大豆各品种的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特性,可提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进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同时,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与单独施用氮肥相比可使油6019、中豆44、中豆41和中豆63的产量增加,对脂肪和蛋白含量影响较小,对高蛋白品种皖豆28未起到增产的效果,但可使脂肪含量有所增加;经过氮素处理后,油6019的产量与品质呈现正相关性。综上所述,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喷施具有进一步协同提高南方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潜力,但由于对不同品种作用效果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需要制定最佳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研究棉花品种产量与相关性状的关系及演变规律,为棉花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统计了2011―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50个黄河流域春棉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表现,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品种株高、籽指和平均籽棉单产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分别增长0.13 cm、0.12 g和63.17 kg·hm-2。相关分析表明,衣分、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单株结铃数、铃重、生育期和籽指均与籽棉单产呈正相关,其中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与籽棉单产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衣分、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对籽棉单产均具有直接的正向效应,对籽棉单产的直接贡献表现为单株结铃数>籽指>衣分>铃重,衣分和铃重的直接作用系数较小;生育期通过株高对籽棉单产产生的间接负向效应最大。综合分析认为,此阶段黄河流域春棉品种籽棉单产提高的关键因素是籽指,单株结铃数的提高是棉花品种改良的重要方向。针对棉花的生育习性和黄河流域棉区环境条件,选育衣分40%左右、株高100 cm左右、第一果枝节位7左右、单株结铃18个左右、铃重6 g左右、生育期119 d左右...  相似文献   

6.
2022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以新陆中6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50 g·L-1甲哌(钅翁)水剂设置300、450、600、750、900、1 050、1 200 m L·hm-2共7个剂量处理,以人工打顶为对照,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明确不同剂量甲哌钅翁化学打顶对棉花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3日-9月5日株高和单株果枝数的增长量均随打顶剂用量增加而降低。600、750、900 m L·hm-2甲哌(钅翁)处理下籽棉单产较高,其中600、750 m L·hm-2用量下的实收籽棉单产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9.40%、9.50%。不同剂量的甲哌(钅翁)对铃重、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成熟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和12.7 mm短纤维率均无显著影响。喷施甲哌(钅翁)导致纤维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降低。综合分析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新陆中60号化学打顶适宜的250 g·L-1甲哌(钅翁)用量为600~900 m L·hm-2,最佳用量为750 m L...  相似文献   

7.
棉花发育受水分和营养的影响棉花在最佳水分和营养条件下,容易发生旺长。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MC(棉宝)能减缓棉株营养生长,促进早熟,但对产量的影响有增产也有减产,常归因于环境与品种的不同。美国的试验表明,用MC处理后棉花株高降低,主茎节间数减少。土壤水胁...  相似文献   

8.
湖北短季棉麦后直播不同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用两个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64进行麦后直播棉不同密度(密度在37 500株/hm2至60 000株/hm2之间)高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单株铃数下降,公顷总铃数、籽棉产量增加;实收籽棉产量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密度间籽棉产量差异极显著,中棉所50、中棉所64两品种均在60 000株/h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籽棉单产分别达4 188 kg/hm2、4 075 kg/hm2.  相似文献   

9.
裸地栽培对南疆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以中棉所49为对照,选择了较早熟的4个棉花品种,研究了覆膜栽培(全生育期覆膜)和裸地栽培(全生育期不覆膜)两个处理对棉花出苗率、生育期以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裸地栽培出苗率均低于覆膜栽培;裸地栽培均延长生育期,生育期越短的棉花品种裸地栽培和覆膜栽培差异越小,反之越大。虽然裸地栽培显著影响了棉花早期的生长发育,但最终结果表明裸地栽培对籽棉产量影响不显著,中棉所90和新陆早48号裸地栽培籽棉产量高,适合南疆地区裸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全国棉花主栽品种棉籽原料进行营养组分及抗营养因子进行测定分析,掌握我国棉籽原料的质量现状,为未来的棉籽质量评价及多用途开发提供数据支撑。以采集于我国棉花主产区涵盖127个棉花主栽品种的178个棉籽样本为试验对象,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差异,探究脂肪酸组成与棉花品种和产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棉籽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棉籽中抗营养因子棉酚的含量。结果表明,陆地棉棉仁中总脂肪酸含量在16.2%~34.9%,平均为25.0%,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抗营养因子环式脂肪酸平均含量为0.59%;陆地棉棉仁中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38.26%,以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为主,其中必需氨基酸占29.6%;陆地棉棉仁中游离棉酚的质量分数为0.11%~0.92%,总棉酚含量为0.24%~1.64%,右旋棉酚多于左旋棉酚,海岛棉棉仁中游离棉酚含量比陆地棉要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药剂浸种回干技术,分析了稀土微量元素、芸薹素、甲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处理对棉花种子萌发、出苗及幼钅翁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棉花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00 mg·L-1稀土微量元素、0.01 mg·L-1芸薹素、50 mg·L-1甲哌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促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矮壮素在棉花控旺防徒长、增产等方面的调控效果,于2017年采用高喷雾量和常规量喷雾两种施药方式,分别于棉花初花期、盛花期和花铃期进行2~3次喷施,研究了98%甲哌鎓SP和50%矮壮素AS对棉花生长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98%甲哌鎓SP 73.5~117.6 g·hm-2和50%矮壮素AS 37.5~60 g·hm-2对棉花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调控作用,尤其对棉花株高、吐絮率、果枝数均有显著影响,且常规喷雾量处理对株高抑制效果优于高喷雾量处理。同时,二者均可显著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纤维品质。相同施药方式下,甲哌鎓和矮壮素于棉花初花期、盛花期喷施2次对棉花生长调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个株型存在明显差异的棉花品种鲁棉研37号和德棉16号,设置三种不同整枝方式(不整枝、简化整枝、精细整枝),研究了不同整枝方式对不同株型棉花品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条件下,鲁棉研37号株高显著高于德棉16号,整枝方式对株高和果枝数影响不显著;鲁棉研37号简化整枝处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最高,且籽棉产量显著高于精细整枝处理,德棉16号在不整枝处理下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最高,与精细整枝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简化整枝处理;不同整枝方式对两个品种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整齐度指数存在一定影响,但纤维指标均能达标。由此可见,在该密度条件下,株型紧凑型品种鲁棉研37号更适合简化整枝处理,松散型品种德棉16号更适合不整枝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生物技术处理的棉花种子能否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和产量,对中棉所92和新陆早63的种子进行生物冷诱导处理后开展室内和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沙培条件下,生物冷诱导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中棉所92的种子发芽率和棉苗生物量,但对新陆早63种子发芽率和棉苗生物量的作用不显著。在大田条件下,经生物冷诱导处理后2个品种的出苗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新疆石河子试点的出苗率高于安阳试点;生物冷诱导处理能显著提高中棉所92在石河子的棉苗生物量和黄萎病抗性,但对新陆早63的作用不显著。生物冷诱导处理可提高籽棉产量,中棉所92和新陆早63的籽棉产量分别提高9.6%和8.2%。总之,生物冷诱导技术可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和产量,但其效果在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萘二甲酸酐作解毒剂,分别添加赤霉酸、复硝钾、尿素+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对硝磺草酮中毒棉花进行灌根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灌根处理能有效减少棉花枯叶率和蕾铃脱落率,进而显著补救棉花产量损失,其中萘二甲酸酐+芸苔素内酯效果最好,药后60天的枯叶率和蕾铃脱落率分别比对照减少23.1和32.6个百分点,籽棉产量比对照增加112.3%,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复硝酚钠及其组分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复硝酚钠及其有效组分邻硝基苯酚钠、对硝基苯酚钠和5-硝基愈创木酚钠对大豆浸种,通过研究发芽第1、3、5、7 天的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种子发芽情况,探讨复硝酚钠及其组分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L-1的5-硝基愈创木酚钠和10 mg·L-1复硝酚钠浸种均使大豆的芽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增加,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同时使种子中的储藏蛋白质从第3天分解加速,脂肪的转化速率从第5天明显加快,可溶性糖含量始终低于其它处理.以上结果表明,5-硝基愈创木酚钠在大豆种子萌发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鄱阳湖棉区种植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8的最佳密度,结合鄱阳湖棉区短季棉生产情况,设6个密度梯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测量不同处理的棉花农艺、产量性状,为鄱阳湖棉区发展短季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密度为12 0000株/hm~2较为适宜,其籽棉、皮棉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与中熟棉对照品种常规密度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初步探讨盐胁迫对棉花的影响,以耐盐品种中棉所35和盐敏感品种中棉所12为材料,用清水对照、浓度分别为100 mmol·L-1, 200 mmol·L-1, 300 mmol·L-1及400 mmol·L-1的NaCl溶液处理中棉所35和中棉所12幼苗,研究盐胁迫对棉花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同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这两个棉花品种的指纹图谱,用以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9.
2018年新疆棉花生产情况、市场形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想 《中国棉花》2019,46(5):8-10
2018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增加,单产略降,总产量提高,机采棉普及率提高,主栽品种集中; 新棉上市之后,籽棉收购价高开低走,同比下滑,皮棉价格也持续下行。受棉花供给充裕、需求下滑影响,2018/2019年度国内棉花价格可能呈下行趋势。下一步,新疆还应继续推进棉花质量与补贴挂钩试点,支持产业联盟发展,统一兵团、地方籽棉收购政策,引导加工企业合理布局,扩大棉花“价格保险+期货”试点。  相似文献   

20.
施特利303在棉花上应用研究初报鲁速明,刘新稳(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为研究施特利等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增产效果和应用价值及使用方法,1992-1993年间我们进行了单一品种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叶面喷施等清水为对照的比较试验,在此初试基础上,1994年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