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酮林生物量和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方  张才学 《林业科学》1996,32(5):403-410
对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幼龄期至盛果期油茶林生物量逐步积累,盛果期生物量达到16.139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为1.798t/hm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分的生产力不同,盛果期油茶林太阳能利用率最高,为0.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光合产物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不同;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系统大量元素(N、P、K、Ca、Mg)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及输出量不同。并提出了油茶林系统施肥的监界量。  相似文献   

3.
针叶林(特别有杉木林)长期连栽引起土壤肥力衰退,林地生产力下降,对发展林业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这问题的严重性正不断地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并重视发展混交林。本文通过研究格木(Eryrthrophlocum·fofdii Oiiv)、红荷木(Schima wallichiichoisy)、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杉木(Cunninghamia lanccolata(lam)Hook)四种常绿人工林凋落物产量的动态、组成分配、节律及化学元素(N、P、K、Ca、Mg)归还量,分析并比较针叶树和阔叶树在物质再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充分挖掘针阔混交林的潜力,摸索并推广结构合理的混交林类型,以维持或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木材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林外大气降水输入的养分量与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相一致,而养分浓度的季节变化呈相反趋势。20年生木麻黄林冠的年降雨分配比例以透流率最大,径流率为最小。林冠透流量、径流量和截留量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大气降水经过木麻黄林冠后,冠层淋溶的各种养分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木麻黄林的凋落物动态及其分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木麻黄林的凋落量随林龄增长而提高,至杆材阶段达到最大。凋落物中以落叶所占比例最大,碎屑所占比例最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决定木麻黄凋落量及其动态的主导因子为低温、干旱和风力。木麻黄凋落物分解率较低,分解过程中各种养分浓度发生变化,多数元素浓度有所提高。大量元素分解速率为钾>钙>镁>氮>磷,微量元素为钼>硼>锌>铜>铁>锰。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育阶段木麻黄林地土壤的肥力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生育阶段木麻黄林地土壤测定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差异不大,土壤中多数微生物的数量和总菌数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放线菌数量和pH值随林龄而减少。土壤各层有效氮、铁、锰、锌含量及贮量随林龄而增多,其余元素有效含量及贮量呈相反趋势,土壤矿质元素全量及其贮量不随林分生长发育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龄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养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不同年龄的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为对象,开展了养分积累及归还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存留的N、P量相应增加,乔木层存留比例达95%以上;另外,通过地上凋落物、地下细根归还的N、P量也相应增加。地上凋落物归还的养分大于地下细根,需要在生产中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并促进其分解。由于三倍体毛白杨归还的养分少于吸收存留的养分,因此林地土壤中N、P的总量呈现亏损状态,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的亏损从3年时亏损0.54%,到7年时亏损1.92%,P从3年时亏损0.35%,到7年时亏损0.52%,说明生产中要维持林木的生长,提高并改善立地生产力应补充养分来源;从不同年龄三倍体毛白杨林分的养分循环系数来看,年龄在3年、5年、6年、7年时N的归还率分别为0.347 5、0.458 5、0.488 1、0.467 8,P的归还率则分别为0.184 7、0.296 6、0.267 5、0.242 9。因此对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来说,目前的经营措施有可能引起长期立地生产力下降,需要采取保护落叶、补充有机质来源和施肥等综合措施来提高生产力,确保纸浆林的可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养分释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定位研究的方法 ,在福建惠安赤湖林场定期收集木麻黄林分的凋落物 ,开展凋落物分解试验 ,并研究了木麻黄防护林的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 :( 1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 2 0a和 7a林分的凋落物年产量分别为 1 3 973和 1 2 3 85t·hm- 2 a- 1 ;( 2 )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木麻黄凋落物的失重率随时间而变化 ,其相互关系可用方程式W =-0 0 3 2 6t3+0 5 465t2 +2 1 5 41t+0 865 7来表达 ;( 3 )在不同林龄林分中 ,2 0a林分凋落物及其各组分中养分元素的含量高于 7a林分 ;同一林分中 ,元素种类不同 ,它们在凋落物各组分中的含量差别较大 ;( 4 ) 7a和 2 0a木麻黄林分每年归还给林地的养分总量为 2 5 0 2 4和 2 80 2 5kg·hm- 2 a- 1 ;( 5 )木麻黄凋落物分解的半衰期为 1 0 2a ,95 %的凋落物分解所需时间为 4 4a;7a和 2 0a林分每年通过凋落物分解释放进入林地土壤的养分总量分别为 1 2 5 1 2和 1 3 6 82kg·hm- 2 a- 1 。  相似文献   

9.
锥栗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特征和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陈辉  何方 《林业科学》1999,35(6):19-27
在林分样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3 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即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锥栗人工林各器官N、P、K、Ca 、Mg 的养分浓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各种养分元素的存留量从未果期到盛果初期逐渐增大,N 与Ca 的积累占很大比例,K、Mg 次之,存留量最少的元素均为P。在未结果期,N 的归还量最大,Ca 次之,最小为P。始果期,Ca 与N 的归还量仍占首位,其次是K,P最少。至盛果初期,K 的归还量最大,N 次之,最小为P。各元素循环速率,从未果期至盛果初期,呈增大趋势,元素周转期则呈缩短。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时期养分补偿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林杆材阶段养分循环及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田大伦 《林业科学》1989,25(2):106-112
我们于1978—1981年在广西禄峰山调查了1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16块,以探讨马尾松人工林各器官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营养元素的积累以及密度与生物循环和养分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杆材林阶段,Ⅱ密度组林分(3210株/ha)的生物量、净生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最高,养分利用效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11.
木麻黄连栽林地土壤肥力动态与地力维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木麻黄连栽林地肥力和林木生长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量与速效养分含量,多数微生物的数量、总菌数及土壤生化活性均较头栽林地下降,其结果导致连栽林分生长量减退。文中从生态系统管理角度,探讨了木麻黄林地力下降与林分养分循环的关系,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木麻黄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生长级木麻黄叶部养分含量的观测表明,多数元素呈现劣势木>平均木>优势木的趋势。易于移动的营养元素含量从树冠上层至下层不断减小,难以移动的元素含量则逐渐增加。树叶中养分积累量占木麻黄全树中的比例最大。木麻黄各器官中的营养元素积累量、养分元素在林分中的总积累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均随林分生长发育而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3.
油桐林生物量和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生育期的油桐林生物量和大量营养元素(N、P、K、Ca、Mg)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桐林的生物量随树龄的增大逐渐积累,从幼龄期开始到20年生的桐林,其生物量的积累值为79,61t/ha。桐林不同生育期的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不同。经济产量(果生物量或种仁生物量)随树龄的动态变化服从二次抛物线函数:W_(FR)=-2.11398+0.82471(t-1)-0.03540(t-1)~2W_S=-1.37257+0.38539t-0.01706t~2不同生育期,桐林中大量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和输出量均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杨烨 《林业建设》2008,(2):55-58
森林具有多功能、多效益的特点,人们对森林经营的要求,不仅是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日益着重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成果,将会为森林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的理论基础和最佳的实施方案.如若对系统中各成分和功能过程得到全面的了解,通过系统的计算机模拟可以表示出系统内各成分相互作用以及整个系统对不同干扰、环境污染和经营管理措施的反应,将对实现林业向生态化转变,为森林多效益稳定而永久利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湖南省3种不同密度类型的马尾松飞播林分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营养元素的含量均以树叶最高,树干最低,在各组分中大量元素以N、K、Ca的含量较高,而P和Mg的含量较低;微量元素以Mn的含量为最高,Cu的含量为最低.单株林木营养元素的积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低密度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是中密度、高密度林分的2.75倍和4.04倍.不同密度单株林木各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N>K、Ca>Mg>P>Mn>Fe>Zn>Cu.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乔木层营养元素的积累量逐渐增大,地被层所积累的营养元素量有减少的趋势.林分年净积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元素的净积累量以N最大,Cu最小.各种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都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也因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小,并且大量元素的循环速率要高于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6.
木麻黄林生产力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木麻黄林生物产量随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龄的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木麻黄林生物量大小在不同立地表现为潮积沙土>风积沙土>残积沙土,立地愈好干材生物量所占比例愈高;15年生木麻黄林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增加,但干材生物量百分率的变化趋势相反;林分净生产量随林龄而增大,至成熟阶段达到最大,到过熟阶段又趋下降,林俞生产力与叶面积指数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泡桐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修  吴刚 《林业科学》1993,29(2):158-164
桐粮间作生态系统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研究比较泡桐的养分循环律,对挖掘其生产潜力,保证高产高效益,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河南省扶沟县江村乡泡桐试验场,东经114°32′,北纬32°0′,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2361h,年均太阳辐射59.48kcal/cm~2,年均温度14.4℃,年均降水量678.5mm。≥0℃积温5272.8℃,≥10℃积温4692.6℃,年无霜期215d。该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为沙壤土,pH为7.5,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距地面1m左右有一粘土间层,厚30cm,保肥保水,对深根性的泡桐生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人工养分循环及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茜  项文化 《林业科学》1998,34(3):11-17
在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湿地松试验林地内,对N、P、K、Ca、Mg、Cu、Fe、Zn、Mn9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与密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木麻黄无性系和实生林的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麻黄无性系林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全钾、速效钾、钙和镁离子含量均大于木麻黄实生林,有效磷含量则相反。与实生林相比,木麻黄无性系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均有所下降,CEC值增加。木麻黄无性系林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木麻黄实生林。脲酶除外,其余3种酶活性均是根际大于非根际。与木麻黄实生林相比,木麻黄无性系林根际环境得到改善,林地土壤营养贮量和养分供应能力提高,生长效果亦优于本地实生苗造林。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大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农桐间作生态系统N、P和K营养元素循环规律。结果表明:泡桐一小麦系统植物组分库N、P和K的累积分别为111.178kg/hm2、23.054kg/hm2和54.866kg/hm2,年吸收量分别为102803kg/hm2、21.534kg/hm2和48.425kg/hm2。枯落物库中N、P和K的年归还量分别为27.679kg/hm2、6.039kg/hm2和13.709kg/hm2。0~80cm土层中N、P和K的贮量分别为7259.731km/hm2、12309.707km/hm2和190770.346kg/hm2。N、P和K的吸收系数分别为0.01416,0.00175和0.00025,利用系数分别为0.925,0.934和0.882,循环系数分别为0.269,0.280和0.283。三种元素平均循环系数为0.277,比单一农作物(小麦)群落提高1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