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SCN)是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生产中的毁灭性害虫,种植抗性品种是控制其危害、减少产量损失的最佳途径。本研究通过温室盆栽实验评价了300份大豆种质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分别筛选到高抗和中抗3号生理小种的大豆种质27份和21份;高抗和中抗4号生理小种的大豆种质11份和9份。在所有供试材料中有10份材料同时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和4号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线虫侵染实验表明,抗性材料对大豆孢囊线虫的发育有阻碍作用,并能显著降低最终形成的孢囊数。 相似文献
4.
从山东省高密县、胶州市及江苏省沛县5个采集点的大豆孢囊线虫中,共分离出110个真菌菌株。优势真菌是镰刀菌,其它为柱孢菌、弯孢霉菌和一种子囊菌。真菌的出现机率平均为44%。在洋菜平板上测定,菌株对该线虫卵,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寄生能力,其中茄病镰刀菌高达49%。该菌和柱孢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后可直接穿透卵壁,卵的内含物完全被其粗短的菌丝体取代。 相似文献
5.
2003年,在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唐山、张家口等地采集大豆根际土壤样品65份,应用大豆孢囊线虫特异性引物对采集的孢囊线虫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邯郸的永年、磁县、峰峰,邢台的南和、广宗、清河,保定的南大园、西马池、望都、定州,石家庄的栾城、鹿泉、平山及石家庄市郊,秦皇岛的抚宁、昌黎,唐山的迁西、迁安、丰润的大豆和张家口的红云豆上采集的孢囊线虫的孢囊及其二龄幼虫均为大豆孢囊线虫;卢龙和滦县的样品中没有发现大豆孢囊线虫的孢囊及其二龄幼虫,且孢囊的检出率与二龄幼虫的检出率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6.
7.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威胁大豆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2015-2016年,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贵阳、六盘水、安顺、毕节、黔西南和遵义等6个地区下辖的14个县(区),共采集土样287份。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总检出率为28.2%,其中毕节地区的大方县和赫章县孢囊检出率最高,分别达到46.7%和45.0%,而在遵义市、贵阳市和黔西南州孢囊检出率为0。六盘水地区的水城县孢囊发生量最大,平均孢囊数为3.4个/200g土,最大孢囊数达到17个/200g土;安顺地区的镇宁和关岭县大豆孢囊线虫发生程度最轻,每200g土样平均孢囊数分别为0.3和0.2个,最大孢囊数仅为2个/200g土。分离的孢囊主要形态特征与大豆孢囊线虫一致,并且ITS序列与甘肃大豆孢囊线虫种群序列一致性达100%。根据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比对,将贵州省采集到的孢囊线虫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本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控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甘肃陇东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田间侵染动态,于2017年-2019年对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定期定点取样,采用漂浮法、贝曼漏斗法及酸性品红染色法对土样中和根组织内线虫进行分离计数,研究其繁殖数量与气温、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的数量有3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均出现3个明显高峰,即发生3代,平均世代历期35 d。2018年-2019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均有4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亦出现4个明显高峰,即发生4代。第1代侵染数量最多,是主要危害世代。最后1代侵染数量极少且发育缓慢。在2017年-2019年生长季中,线虫繁殖数量与生长季平均温度具有相关性,与累积降雨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10.
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的生防放线菌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孢囊线虫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已造成严重产量损失,而且防治困难,目前人们试图利用生物防治来控制线虫病害,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试验采用稀释分离法,从东北和华北等地区采集土样分离获得400株放线菌,通过筛选获得6株对大豆孢囊线虫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菌株,分别是C49、C44、C25-3、C58、H-2和H-4。其中C49和C44菌株的菌悬液对大豆孢囊线虫J2有较强的杀死作用,C25-3、H-2、C49、H-4和C44菌株的发酵液代谢物对大豆孢囊线虫孢囊孵化和J2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49菌悬液处理48h后大豆孢囊线虫J2的校正死亡率达到77.78%;C25-3发酵液4×稀释浓度下,处理24 h后J2校正死亡率达到94.84%;C49、C25-3、C58对孢囊的孵化相对抑制率分别达89.50%、89.50%、88.80%,均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田间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的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不同。结果表明,辽K89102为抗侵入型品种,Peking、PI90763、应县小黑豆、磨石豆和Franklin等的根内线虫从J2向J3或J3向J4发育过程中受到抑制,这些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线虫发育特性;不同品种对其根内SCN的雌雄分化有较大影响,感病品种根内SCN雌雄比远大于抗病品种,辽豆10根内线虫雌雄比例最高,为11.5:1.0,Peking根内线虫雌雄比例最低,为0.1:1.0;不同品种根围SCN最终群体量有较大差异,辽豆10根围土壤中胞囊量增加了331.5%,Peking和磨石豆的增幅最小,为16.7%。SCN侵染后,不同品种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反应不同,抗病品种产生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反应,表现在品种Peking和PI437654的根内线虫虫体附近根组织细胞有坏死现象,而感病品种辽豆10和开育10则没有坏死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内寄主体外测定了8种大豆田常用除草剂对大豆孢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2龄幼虫(J2)存活率及卵孵化的影响,同时测定了乙草胺和2,4滴丁酯+异丙草胺对温室和田间SCN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供试除草剂对大豆孢囊线虫J2均有不同程度的致死作用,其中以乙草胺、2,4滴丁酯+异丙草胺和嗪草酸甲酯处理效果最好,24 h死亡率分别达99.33%、99.33%和89.33%;乙草胺、2,4滴丁酯+异丙草胺、嗪草酸甲酯和精噁唑禾草灵处理7 d,J2的死亡率均达100%,精喹禾灵、精吡氟氯禾草灵和三氟羧草醚处理的死亡率分别为91.33%、81.33%和79.33%;所有除草剂对孢囊孵化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2,4滴丁酯+异丙草胺的抑制作用最强,孢囊孵化率仅为1.25%;乙草胺和2,4滴丁酯+异丙草胺对温室和田间SCN的繁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豆根系生长均无不良影响。不同除草剂对大豆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大豆、烟草与地黄寄主上14 个大豆孢囊线虫(SCN)种群形态与分子鉴定的基础上, 对雌虫的孢囊和阴门锥进行形态观察和测计。结果表明:烟草SCN和大豆SCN的各测量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地黄SCN的阴门窗长(43.8μm)和宽(33.9μm)显著小于其他两者(P<0.05); 同一寄主不同SCN种群之间的形态也存在一定差异; 阴门裂长和下桥长具有稳定性, 可以作为鉴定大豆孢囊线虫可靠的形态特征。3 种寄主种群侵染大豆(‘荷豆12号’)的试验表明, 大豆SCN能侵染大豆并能形成雌虫, 而烟草SCN和地黄SCN未能侵染大豆和形成雌虫。本研究结果表明SCN不同寄主种群存在形态变异, 而它们对大豆的寄主适应性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分化动态的鉴定和监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4~1995年,对采自我国5省市(区)17个县(市)和其中4个多年重茬种植抗病品种开始感病地区的26个大豆胞囊线虫居群,在国际统一的鉴别品种上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1~6个小种。其中6号小种当时为国内新记录;并扩大了1号、2号、3号、5号小种在国内的已知分布范围,生理小种1号在黑龙江、2号在内蒙古、3号在江苏、5号在山东,均为各该省(区)的新记录。而全国则仍以1,3,4号小种分布广,为主要致害小种。还明确监测出近年来在4个重要病区出现的大豆抗病品种持续连作重茬后失抗感病是各自的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发生变异所致;而连作感病品种却仍为各自的原小种,只是病情加重;由之看出其病地重茬的危害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15.
种子处理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的生防细菌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研究了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simplex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诱导大豆植株抗胞囊线虫的侵染。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对研究室通过2年田间试验筛选出的3株生防细菌进行复筛,获得最优菌株Sneb545;为了阐明其作用方式,设计了裂根试验验证菌株Sneb545诱导大豆产生抗胞囊线虫的能力,并对菌株Sneb545进行种水平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neb545处理种子后可以诱导苗期大豆对第一代胞囊线虫产生明显的抗性,线虫入侵总数显著降低,较对照降低72.63%,胞囊抑制率达70.63%;裂根试验结果证明,菌株Sneb545能够诱导大豆对胞囊线虫产生很强的抗性,菌株Sneb545在挑战根系中接种后,应答根系中胞囊线虫入侵量降低51.27%,土壤中胞囊减少65.82%;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测定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简单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茬口条件下的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卵孵化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北方5种作物轮作茬口和休闲土壤种植火豆、玉米、小麦、亚麻和甜菜,出苗后22 d制备作物的根渗出物,观察其对大豆胞囊线虫卯孵化的影响。试验表明,麦豆麦迎茬的甜菜根渗出物在后期大豆胞囊线虫(SCN)的卵孵化率最高,豆麦米轮作茬的大豆根渗出物9 d后SCN的卵孵化率明显高于其它作物,米豆米茬口的玉米根渗出物SCN的卵孵化率较高,豆麦豆迎茬甜菜根渗出物SCN的卵孵化率明显高于所有供试作物,12年大豆连作茬甜菜从一开始卵孵化率就高于对照和其它4种作物,休闲区的5种作物根渗出物也有对SCN卵孵化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8.
SCN侵染对不同大豆品种根系氨基酸/低分子肽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技术研究了不同抗感SCN的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低分子肽类物质。结果表明:大豆根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类物质及谷胱甘肽等低分子肽类物质;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 大豆根的分泌活动增强, 根分泌物中氨基酸/低分子肽类物质增多;苗期大豆根分泌物中氨基酸/低分子肽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随苗龄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运用SPSS软件对层析图谱进行聚类和相似性分析, 结果为出苗5和11 d, 各个品种根分泌物层析图谱差异显著, 其中Franklin和辽豆10的图谱相似, 5和11 d时, r分别为0.6683**和0.7581**(P=0.01), 且二者均为苗期线虫侵入型品种。因此, 以Franklin或辽豆10根分泌物层析图谱荧光点作参照, 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可检测大豆苗期是否抗线虫侵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