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肠,又名单环刺螠,属于嗌虫动物门,在软体和环节之间,在中国仅烟台地区出产。它是一种长圆筒形海洋动物,浑身无毛刺,粉红或浅黄色。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其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富含人体所需的VE及多种微量元素。胶东渔民中又称“海鸡子”,男人经常食用海肠更是能够起到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的作用。传统食用方法以鲜食为主。因受海肠生命力及保质期的影响,海肠的消费区域和海肠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本研究将海肠食品工业化,增长其保质期,扩大海肠的销售范围,加快海肠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参软罐头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枫  曾名勇 《科学养鱼》2004,(11):65-65
由于市场上销售的海参都是干制品,烹调工序繁多,食用极不方便。如将其加工成软罐头则食用方便,且便于携带,必将有助于海参产业的发展。对此我们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单环刺螠俗名海肠、海肠子,属于螠虫动物门、螠纲、无管螠目、刺螠科、刺螠属.单环刺螠和其他刺螠属的生物一样,是生活在海边潮间带泥性底质或珊瑚礁区中的管状螠虫动物,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沿岸,喜栖息于泥沙岸潮间带下区和潮下带浅水区泥沙中.单环刺螠的季节性很强,只有在春天风浪大时才能捕到.单环刺螠的洞穴为"U"形,洞口呈烟囱状...  相似文献   

4.
正单环刺螠俗称海肠,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品种。本文通过研究饥饿条件对单环刺螠浮游幼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初步确定了单环刺螠浮游幼体最佳投饵时间及不可逆点,为单环刺螠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隶属螠虫动物门、螠纲、无管螠目、刺螠科、刺螠属。生活在海边潮间带,  相似文献   

5.
<正>海参为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动物的通称,其分布遍及整个海洋,全世界有1200余种,一般分为有刺和无刺2种,我国海域有140多种,可供食用的有40多种。刺参是海参中的食用佳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尤其是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相似文献   

6.
《渔业科技产业》2006,(3):44-45
嵊泗养殖海参上市销售,困扰舟山市养殖界多年的海参商品化生产难题,获得突破。海参是海产珍品之一,被医学界称为高级补品,刺参更是海参中的上品。嵊泗蓝海洋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山东购入1.2万头刺参苗,采用笼养的方式,在绿华岛进行养殖试验。经一年多养殖,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俗称"海肠",是辽宁地区著名的土著水产经济品种,属螠虫动物门,螠纲,无管螠目,刺螠科,为真体腔原口动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多肽、糖胺聚糖等多种活性物质。近年来,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单环刺螠的自然资源,导致其采捕量急剧下降。随着人工育苗关键技术的突破[1-2],单环刺螠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该试验研究了水温、盐度对单环刺螠幼体发育的影响,从发育速度、成活率两个角度初步建立了适  相似文献   

8.
<正>1东营市海参产业发展现状东营市自2003年开始进行海参养殖试验。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东营市海参产业初具规模,成为继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之后又一重要的海参养殖基地,受到国内业界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东营市海参养殖开发面积达到1.73万hm2,养殖水面1.2万hm2,海参养殖及育苗单位170余家,育苗水体达57.8万m3,形成了海参育苗、养殖、加工及销售一体化的海参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刺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刺参科的动物,是我国常见海参种类中营养价值最高、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名列海味八珍之首,适宜生长在我国辽宁、山东和河北沿海。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天然资源的减少,刺参的人工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对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大力发展刺参养殖产业是加快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购买力的提高,海参及相关产品的销量也在逐年增加,从而带动海参产业的大发展。但是,近年来在传统的海参养殖地区,海参养殖业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一是近海和沿岸适于海参养殖的区域都已近于饱和,无法继续扩大养殖面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参南移”养殖技术的突破,福建海参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由于福建市场的海参产品大多属于传统的粗加工产品,产品形式较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不仅无法实现海参产品的经济价值,而且严重阻碍了海参产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福建海参加工产业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缺少品牌意识、忽略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深加工技术不足、加工流程不规范、企业市场竞争无序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以整合海参产业、关注产业发展定位、增加产业附加值以及深入挖掘海参食文化内涵和外延等推进福建海参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7月18~19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大连海参商会、威海市海参产业协会共同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海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大连召开。国内主要海参养殖、加工、销售企业、行业协会、相关科研院所代表共计200余人与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张玉香、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董双林等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和报告。自2011年以来,海参产业规模急剧扩张,一些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背离可持续发展要求;北参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参(Apostiehopus japonieus Selenka)养殖过快发展和不规范运作造成的病害日趋严重,给广大刺参养殖业者造成了经济损失,严重制约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采取生态培育及养成技术,以克服目前海参养殖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北参耕南池     
“非常好养,比养对虾容易多了,它可以吃底泥。几乎不用投料,也不用怎么打理!”茂名电白冠利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利达)一片区区长许尚在池边随手捡起几条肥大的“撒尿”海参.只见海参立马喷出一条水线,如小孩撒尿一般。“海参是一种极温和的动物.行动缓慢又没有攻击性,摸起来滑滑的稍有点软。肉刺也不扎手。”记者了解到,这批参苗是去年11月22日投入虾池试养,至3月初。8~12头/斤的海参苗经过近100天的养殖已长至100克左右的上市规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海参养殖在北方加快养殖业结构调整和渔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持续增收。然而,由于养殖的过速发展和不规范运作,造成了海参养殖病害问题日趋突出,给广大养殖业者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寄生性后口虫专寄生于海参呼吸树,其头部能钻入呼吸树组织内,造成组织损伤和溃烂,严重时导致海参排脏,但该寄生性后口虫在辽宁省大连地区分布情况目前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
王儒胜 《畜禽业》2019,(9):23-2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其中海参由于其富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海参的养殖已经成为一项新兴的养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海参的养殖对于水域环境的要求极高,而我国周边海域的水质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制约了海参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海参养殖的产量和质量,逐渐兴起了海参的室内养殖,海参海水养殖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发展,介绍了海参海水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海参趣谈     
在海藻茂密的海底岩石缝和浅海底部泥沙里,生活着一种全身长满肉刺的动物——海参。它那细圆长状的躯体,肉多而肥厚,体壁外长了很多肉质的突起,外型很象黄瓜,所以也称“海黄瓜”。海参属于棘皮动物,有八百种,我国有梅花参、  相似文献   

18.
<正>海参养殖在我国已经形成一个很大的水产养殖项目,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病害,严重影响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最近日照一家养殖场海参发生病害,用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后到我们学院寻求帮助,我们对送检标本进行了处理,以便做进一步研究。外观检查可见海参背部肉刺(疣足)部位发生溃烂形成疥疮。前期肉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沿海分布的海参共有100多种,其中以分布于山东省黄渤海海域的温带种——刺参最负盛名。自2000年以来刺参养殖产业迅速崛起,以海参养殖为标志的“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已形成,其发展速度、规模、效益及优势都是空前的。现将刺参优质健康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二、我国海参养殖业面临的问题随着海参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不断扩大,在助推我国渔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海参养殖产业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业无序发展、种苗参差不齐、疾病频发、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养殖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与矛盾一方面直接影响养殖者的增产增收和产业效益,另一方面也关系到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可持续发展。综观产业现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