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稻不同生育期中华稻蝗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网室盆栽试验表明,水稻苗期、分蘖期及孕穗期受稻蝗危害的产量损失,依稻蝗虫口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式分别为: Y苗=-0.08328+0.5416x(r苗=0.9963**) Y分=0.06465+0.6891x(r分:=0.9982**) Y孕=0.07999+1.1080x(r孕=0.9966**)经计算,亩产500公斤生产水平的稻田,在苗期、分蘖期及孕穗期防治指标,分别为百丛水稻有若虫97、69和42头。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点试验方法,对稻蝗若虫集中田边为害期导致的水稻产量损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若虫虫量与产量损失呈正相关(r=0.9353),损失率回归方程y=1.2947+5.5723x。应用经济效益指标代替目前沿用的经济阈值指标,在生产水平550kg/667m2,6月上旬稻田边2m范围内化学防治的虫量指标为310头/百丛,较原指标61头/百丛放宽5倍。  相似文献   

3.
4.
中华稻蝗在东北富裕县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裕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嫩江、乌裕尔河流过境内。草原面积大,且大都处于江河两岸。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在富裕县每年都有发生,但近年发生危害十分严重,对农业和牧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中华稻蝗在富裕县每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玉米、水稻等禾谷类作物及禾本  相似文献   

5.
成都中华稻蝗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6年以来,通过田间调查和挖卵饲养观察,明确了成都平原稻蝗优势种为中华稻蝗(占98%以上)。每年发生1代,若虫三龄高峰期在6月15日左右。水稻孕穗期前,平均每丛水稻有四龄前蝗蝻0.89头即应施药防治。亩用50%杀螟松100克,或25%多杀菊酯25克兑水喷雾,防效达97. 8%以上。  相似文献   

6.
中华稻蝗的发生规律与防治陈发炜,邵泽华,任善国,刘学明(山东省沂水县农业局276400)稻米在我县属于人们喜食的稀有粮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稻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县自1988年在黄山乡进行水稻稻改示范推广成功之后,从1989年开始在全县...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危害损失动态与模型预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历史上几度流行成灾,研究探讨该病发生为害与预测预报,对有效防控该病流行,确保水稻丰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桐庐1971—2014年和近年温岭、温州多地该病发生流行情况、为害与损失、影响发病流行因素的调查分析,基本探明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历史动态,即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为该病重发流行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10多年为偏轻发生为害阶段,近2年病害又趋上升态势;揭示了该病各病情指标与为害损失关系,建立了水稻初发病期、激增期和稳定期为害损失模型,初步提出了该病的防控指标为水稻株发病率5%、叶发病率3%;分析研究了该病发生程度与气候因子关系,组建了中长期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达93.18%,为指导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华稻蝗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陈发炜,程祥恩(山东省沂水县农业局276400)(沂水县袁家庄乡农技站)张树宽,李祥升,傅得新稻米在我县属于人们喜食的稀有粮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稻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稻田种植面积也随之逐年增加。但是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冯成玉 《中国植保导刊》2012,32(6):22-24,45
自2007年开始,对杂草稻发生情况进行了逐年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杂草稻发生的主要因素,开展了田间危害试验。结果表明,杂草稻已成为江苏省海安县稻田的重要杂草,水稻大田的田块查见率已达70%以上,水稻育秧田的田户查见率近40%。单位面积杂草稻的发生密度表现为直播>抛栽>机插>手栽稻田,非统一供种田>统一供种田,杂草稻的生长势以及对邻近栽培稻株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混生苗>次生苗。  相似文献   

10.
小麦白粉病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白粉病危害损失较大,更者减产24.54%-35.95%,轻者减产7.69%-15.93%,经回归与相关分析,孕穗期下位叶、灌浆期和乳熟期中位叶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相关性最密切,其中又以灌浆期中位叶发病对声量影响最大。将白粉病控制在下位叶、保护中位叶是防病增产的关键。因此,利用孕穗期下位叶的经济阈限病指,指导田间药剂防治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动态及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期调查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虫口密度和悬铃木叶片的受害情况,利用悬铃木效益成本比,计算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结合虫口密度与危害指数回归方程,确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卵、若虫、成虫1年有5个相对明显的高峰期,4月中下旬虫口密度开始上升,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种群发生高峰.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36.77%,其百叶虫量与危害指数间呈显著的Logistic回归,其关系式为Y=0.928 4/(1+e0.895 2-0.001 9x),防治指标为250头成若虫/百叶.根据“早防旱治”原则,在上海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在4月中下旬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需及时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12.
西藏飞蝗食性及其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外笼罩法测定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Chen的食性、食量及其对青稞和牧草造成的产量损失,并初步制定其防治指标。结果表明:西藏飞蝗1~2龄蝗蝻喜食牧草,3龄后喜食青稞和冬小麦;其在草地(亚高山草甸)、青稞和冬小麦3种植被上均能获得必需的营养并完成发育,而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白菜地则不能完成整个生活史;西藏飞蝗的取食量在1~3龄时很小,5龄和成虫期为暴食期;西藏飞蝗取食青稞和牧草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01和4.44头/m2。  相似文献   

13.
水稻螟虫是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害虫种类之一, 其为害范围广,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且在我国主要稻区呈现逐年加重的发生趋势。本文重点以二化螟为例, 概述了近年来水稻螟虫发生与为害现状、抗药性演化、抗螟水稻种质资源挖掘与品种创制、水稻螟虫生理生化与毒理学研究及新型杀螟药剂研发、水稻螟虫寄生蜂资源及其利用、水稻螟虫生态调控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以期为深入了解我国水稻螟虫发生为害及其治理研究现状提供依据, 并为水稻螟虫的可持续控制与水稻绿色生产的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稗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Beauv.在稻田的发生危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明确稗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稗草密度下水稻各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在稗的竞争干扰下,植株的分蘖数、有效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稗草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指数模型y=beax可以较好地拟合稗对水稻分蘖数(y=493.74e-0.0164x,P<0.0001)、有效穗数(y=437.2e-0.0165x,P<0.0001)及千粒重(y=21.876e-0.0006x,P<0.005)的影响,而对数模型y=aLnx b拟合稗与水稻产量(y=-1250.4Lnx 6375.4,P<0.0001)及产量损失(y=18.844Lnx 3.9182,P<0.0001)间的关系最佳.稻田使用乙苄、丁草胺、禾大壮、二氯喹啉酸等药剂进行化学除草时,稗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在0.71%~1.10%之间,经济阈值在0.85株/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小麦禾谷缢管蚜的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禾谷缢管蚜种群数量和危害历期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采用累积虫日作为危害量指标 ,建立了蚜虫危害量与小麦产量损失的回归模型 ,即Y1=1.4250+5.3529×10-4X1,Y2=1.1780+0.0106X2 ,确定了禾谷缢管蚜的动态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中华稻蝗胚胎发育形态、卵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形态特征,中华稻蝗胚胎发育过程分为10个阶段,本文对各阶段做了描述,绘制了形态图。利用4个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对陕西汉中及长安两地区中华稻蝗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进行了测定。中华稻蝗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在汉中稻田分别为16.7℃和238日度;长安县稻田为15.7℃和234日度;室内饲养所收集的卵囊(长安种群)为16.1℃和296日度。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草地贪夜蛾在江苏省的发生及为害情况,在开展系统监测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对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江苏省的发生动态及玉米受害情况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2019年5月入侵江苏苏南地区后,逐步向北扩散,6-7月是其主要扩散期.2019年江苏省玉米受草地贪夜蛾为害面积约3 440.3 hm2.其中,夏玉米发生面积最大、占7...  相似文献   

18.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和5级目测法,调查了云南冬季作物田杂草虉草的发生和危害状况。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在云南有7个地州33个区县发现有虉草危害,其中保山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占全省受害面积的92%,其次是大理白族自治州。虉草在冬季作物田大麦、小麦、油菜和蚕豆田均有发生。危害的虉草有两个种,分别是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和奇异虉草P.paradoxa。其中小籽虉草的发生较为普遍,奇异虉草为零星发生。虉草造成的危害指数在6%~50%之间,对农作物造成的产量损失在40~110kg/667m2之间。虉草的防除以化学防除为主,人工防除为辅,但目前尚缺乏经济有效的防除农田虉草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19.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仁福  王伟  刘海洋  姚举 《植物保护》2018,44(3):172-176
为明确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发生及为害的影响,2014-2015年采用目测法对单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东西)田、扁桃棉花间作(南北)田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种群动态趋势基本一致且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对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不同虫态百株累计虫量而言,单作棉田成虫、若虫和成若虫累计数量均显著高于2种间作类型的棉田,单作棉田百株棉花棉铃被害率亦显著高于2种间作类型棉田。对2种类型的间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东西)田牧草盲蝽各虫态的种群数量和棉铃被害率均低于扁桃棉花间作(南北)田,其中2015年各虫态的种群数量达到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相较于单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20.
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冲  姜玉英  李春广 《植物保护》2020,46(6):186-193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及其演变情况?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和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是当前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虫害?2011年-2018年这8种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4 416.45万~6 051.42万hm2, 占小麦全部病虫发生面积的74.89%~86.07%?通过防治, 每年挽回小麦产量损失307万~2 136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60%~18.44%, 平均年挽回损失1 134.94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0.56%,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经防治后平均挽回损失分别为598.13万?1 056.42万?1 272.8万和1 612.35万t; 防治后每年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220万~640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97%~6.52%; 平均年实际损失346.95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23%,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分别实际损失378.11万?337.31万?355.50万和316.90万t?2000年以来, 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迁和品种更替等因素影响, 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呈现小麦赤霉病重发频率提高?发生区域呈北抬西扩趋势, 蚜虫上升为黄淮海麦区最重要的害虫, 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小麦常发性病虫害发生相对平稳, 小麦条锈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趋降, 新发病虫害在局部麦区扩散危害等特点, 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小麦病虫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研究小麦病虫害长期灾变规律?集成和完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